CN216083379U - 一种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3379U
CN216083379U CN202122037969.4U CN202122037969U CN216083379U CN 216083379 U CN216083379 U CN 216083379U CN 202122037969 U CN202122037969 U CN 202122037969U CN 216083379 U CN216083379 U CN 216083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aluminum extrusion
heat conducting
graphit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79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79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3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3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3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待散热部件、辅助散热部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与待散热部件和辅助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用于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该散热装置能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散热效果,满足DMD温度的要求,保证机台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它是基于TI(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晶片)来完成可视数字信息显示的技术。换句话说,DLP投影技术应用了DMD来作为主要关键处理元件以实现数字光学处理过程。其中,DMD是一种由多个高速数字式光反射开光组成的阵列。
目前,为了满足投影机的小型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投影的结构空间需求日趋严苛,投影的亮度提升也成为各大光机厂商的研究突破方向。随着投影亮度的提升,DMD的散热成为研究瓶颈。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DMD处于无风区域,因此,DMD的散热往往通过增加风扇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增加风扇的代价是成本和空间体积的增加,使得机台的外形结构不能做到极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能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散热效果,满足DMD温度的要求,保证机台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待散热部件、辅助散热部件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待散热部件和所述辅助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用于将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该散热装置能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散热效果,满足DMD温度的要求,保证机台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铝挤,所述铝挤呈板状结构,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通过所述铝挤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石墨片,所述导热石墨片呈片状结构,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石墨片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呈贴合设置的铝挤和导热石墨片,所述铝挤呈板状结构,所述导热石墨片呈片状结构,所述铝挤远离所述导热石墨片的一侧与所述待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所述导热石墨片远离所述铝挤的一侧与所述辅助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铝挤上设置有导热片,所述铝挤通过所述导热片将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
可选地,所述铝挤包括相互背离的接触面和安装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待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所述导热片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
可选地,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导热片呈第一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一波浪形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波浪段,多个所述第一波浪段依次连接。
可选地,所述铝挤上还设置有多个鳍片,多个所述鳍片均位于所述导热片的一侧,多个所述鳍片呈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导热石墨片包括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呈第二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二波浪形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波浪段,多个所述第二波浪段依次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波浪段形成用于气体流动的气流通道。
可选地,当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呈贴合设置的铝挤和导热石墨片时,所述导热石墨片还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三导热部,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和第三导热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铝挤呈贴合设置,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辅助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部包括相互连接的U型翻折部和L型翻折部,所述U型翻折部套设于所述铝挤上,所述L型翻折部远离所述U型翻折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热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三导热部的连接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散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待散热部件、辅助散热部件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的两侧分别与待散热部件和辅助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用于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这样一来,待散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就能够通过散热组件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从而使得该散热装置能够通过散热组件将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通过辅助散热部件起到帮助待散热部件进行散热的目的。该散热装置能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散热效果,满足DMD温度的要求,保证机台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标:100-散热装置;10-安装座;20-辅助散热部件;30-散热组件;31-铝挤;311-导热片;312-鳍片;32-导热石墨片;321-第一导热部;3211-U型翻折部;3212-L型翻折部;322-第二导热部;3221-气流通道;323-第三导热部;200-风冷型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100,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待散热部件、辅助散热部件20和散热组件30,散热组件30的两侧分别与待散热部件和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用于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该散热装置100能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散热效果,满足DMD温度的要求,保证机台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散热装置100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待散热部件,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待散热部件为DMD芯片(图中未示出)。关于DMD芯片在壳体内的具体安装固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现有技术中投影设备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详细地解释说明。示例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DMD芯片通过安装座10安装固定于壳体内。
待散热部件由于工作等原因产生的热量,在壳体内没有其他散热手段的前提下,只能通过空气的传导作用进行散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所以,待散热部件通过空气散热的效果很差,在壳体内增加了风扇等散热器的方式下,虽然能够通过风扇的对流作用进行散热,有效提高待散热部件的散热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壳体的体积会不可避免地增大,与投影机的小型化的设计需求相悖。
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该散热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辅助散热部件20和散热组件30,散热组件30的两侧分别与待散热部件和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散热组件30用于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这样一来,待散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就能够通过散热组件30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从而使得该散热装置100能够通过散热组件30将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通过辅助散热部件20起到帮助待散热部件进行散热的目的。
其中,散热组件30可以是任意一个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较小的占地体积的零部件,辅助散热部件20可以是壳体内原本存在的任意一个零部件,只需辅助散热部件20的温度低于待散热部件的温度,即可通过辅助散热部件20起到帮助待散热部件进行散热的目的。关于辅助散热部件20的具体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如上所述,该散热装置100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待散热部件、辅助散热部件20和散热组件30,散热组件30的两侧分别与待散热部件和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用于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这样一来,待散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就能够通过散热组件30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从而使得该散热装置100能够通过散热组件30将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通过辅助散热部件20起到帮助待散热部件进行散热的目的。该散热装置100能够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散热效果,满足DMD温度的要求,保证机台的可靠性。
请再结合参照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包括铝挤31,铝挤31呈板状结构,待散热部件的热量通过铝挤31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包括导热石墨片32,导热石墨片32呈片状结构,待散热部件的热量通过导热石墨片32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0包括呈贴合设置的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铝挤31呈板状结构,导热石墨片32呈片状结构,铝挤31远离导热石墨片32的一侧与待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导热石墨片32远离铝挤31的一侧与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散热组件30包括铝挤31,以通过铝挤31对待散热部件的热量进行传导,由于铝挤31呈板状结构,因此,铝挤31的占地体积越大,其起到的传导作用越好。同理地,该散热组件30包括导热石墨片32,以通过导热石墨片32对待散热部件的热量进行传导,由于导热石墨片32呈片状结构,因此,导热石墨片32的占地体积越大,其起到的传导作用越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呈立体结构的风扇,上述的呈板状结构的铝挤31和呈片状结构的导热石墨片32,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壳体的体积。
更进一步地,在保证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的体积一定的前提下,该散热组件30包括呈贴合设置的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铝挤31呈板状结构,导热石墨片32呈片状结构,铝挤31远离导热石墨片32的一侧与待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导热石墨片32远离铝挤31的一侧与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这样一来,待散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就能够通过铝挤31传递给导热石墨片32,再由导热石墨片32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同时,还能使得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的体积均能够维持在较小的水平下,从而避免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的体积的增大引起壳体的体积的增大。
其中,导热石墨片32,也称石墨散热片(Graphite radiator),是一种全新的呈片状结构的导热散热材料,能够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导热石墨片32平面内具有150-1500W/m-K范围内的超高导热性能,还具有重量轻、化学稳定性、可塑性等优点。由于导热石墨片32是一种片状结构的导热散热材料,且具有超高的导热性能,因此,该散热装置100能够在尽可能不增大壳体的体积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待散热部件的散热效果。可选地,导热石墨片3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示例地,导热石墨片32的厚度为0.25mm、0.3mm、0.35mm、0.4mm、0.45mm或0.5mm。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铝挤31上设置有导热片311,铝挤31通过导热片311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以通过导热片311将位于壳体内不同位置的待散热部件和辅助散热部件20联系起来,从而便于将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辅助散热部件20。在本实施例中,铝挤31包括相互背离的接触面和安装面,接触面与待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导热片311设置于安装面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片311与安装面相互垂直,导热片311呈第一波浪形结构,第一波浪形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波浪段,多个第一波浪段依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空间有限的壳体内尽可能地提高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片311呈第一波浪形结构,以增大导热石墨片32与导热片31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待散热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稳定地传递给导热片311。关于第一波浪形结构的具体波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只需在保证导热石墨片32与导热片311的贴合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热量的传导效果即可。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波浪段的长度为导热片311的总长的四分之一。除此以外,导热片311的厚度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加,以使铝挤31的面积分布能够达到最优,从而使得铝挤31起到的导热效果达到最佳。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片311的厚度为2mm。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铝挤31上还设置有多个鳍片312,多个鳍片312均位于导热片311(远离导热石墨片32)的一侧,多个鳍片312呈间隔排布,以通过鳍片312进一步增强铝挤31与待散热部件之间的热量交换。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在避让安装孔的前提下,多个鳍片312呈阵列排布。
在现有技术的投影设备中,壳体内原本存在有风冷型散热器200,只是风冷型散热器200的设计位置没有正对待散热部件,换句话说,风冷型散热器200的气体流动的方向并不经过待散热部件,因此,并不能对待散热部件起到散热作用。为了将壳体内原本存在的风冷型散热器200合理地利用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石墨片32包括第二导热部322,第二导热部322呈第二波浪形结构,第二波浪形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波浪段,多个第二波浪段依次连接,每个第二波浪段形成用于气体流动的气流通道3221。这样一来,风冷型散热器200产生的气体会经由气流通道3221进行流动,就能够在流动过程中带走第二导热部322(即导热石墨片32)上的热量,因此,该散热装置100能够通过壳体内原有的风冷型散热器200以及增设的导热石墨片32起到帮助待散热部件进行散热的目的,从而能够在尽可能不增大壳体的体积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待散热部件的散热效果。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该散热组件30包括呈贴合设置的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时,导热石墨片32还包括第一导热部321和第三导热部323,第一导热部321、第二导热部322和第三导热部323依次连接,第一导热部321与铝挤31(导热片311)呈贴合设置,第三导热部323与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321包括相互连接的U型翻折部3211和L型翻折部3212,U型翻折部3211套设于铝挤31(导热片311)上,L型翻折部3212远离U型翻折部3211的一侧与第二导热部322连接,以使导热石墨片32与铝挤31(导热片311)之间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贴合接触,还能够通过U型翻折部3211的两个折臂面增大导热石墨片32与铝挤31(导热片311)之间的接触面积。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流通道32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热部321和第三导热部323的连接方向相互垂直,以进一步提高气体的流动对于带走导热石墨片32上的热量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待散热部件、辅助散热部件(20)和散热组件(30),所述散热组件(3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待散热部件和所述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用于将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铝挤(31),所述铝挤(31)呈板状结构,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通过所述铝挤(31)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导热石墨片(32),所述导热石墨片(32)呈片状结构,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石墨片(32)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呈贴合设置的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所述铝挤(31)呈板状结构,所述导热石墨片(32)呈片状结构,所述铝挤(31)远离所述导热石墨片(32)的一侧与所述待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所述导热石墨片(32)远离所述铝挤(31)的一侧与所述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挤(31)上设置有导热片(311),所述铝挤(31)通过所述导热片(311)将所述待散热部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辅助散热部件(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挤(31)包括相互背离的接触面和安装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待散热部件呈贴合设置,所述导热片(311)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311)与所述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导热片(311)呈第一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一波浪形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波浪段,多个所述第一波浪段依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挤(31)上还设置有多个鳍片(312),多个所述鳍片(312)均位于所述导热片(311)的一侧,多个所述鳍片(312)呈间隔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石墨片(32)包括第二导热部(322),所述第二导热部(322)呈第二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二波浪形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波浪段,多个所述第二波浪段依次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波浪段形成用于气体流动的气流通道(32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呈贴合设置的铝挤(31)和导热石墨片(32)时,所述导热石墨片(32)还包括第一导热部(321)和第三导热部(323),第一导热部(321)、第二导热部(322)和第三导热部(32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部(321)与所述铝挤(31)呈贴合设置,所述第三导热部(323)与所述辅助散热部件(20)呈贴合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321)包括相互连接的U型翻折部(3211)和L型翻折部(3212),所述U型翻折部(3211)套设于所述铝挤(31)上,所述L型翻折部(3212)远离所述U型翻折部(32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热部(322)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3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热部(321)和所述第三导热部(323)的连接方向相互垂直。
CN202122037969.4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散热装置 Active CN216083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7969.4U CN216083379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7969.4U CN216083379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3379U true CN216083379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2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7969.4U Active CN216083379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3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3001B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
US7516777B2 (en) Cooling jacket
EP3222955B1 (en) Cool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JP2010251756A (ja) 放熱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062253A1 (zh) 电路板、计算设备及散热机箱
CN110536585A (zh) 冷却装置及服务器装置
WO2022193669A1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CN216083379U (zh) 一种散热装置
JP2001015969A (ja) 冷却装置
CN214852404U (zh) 一种控制设备
CN215187032U (zh) 散热基座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4122664U (zh) 用于dmd的散热结构及投影机
JPH10107192A (ja) ヒートシンク
JP2005051127A (ja) 冷却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放熱体の積層構造
CN110750025A (zh) 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CN212341822U (zh) Cpu散热装置及cpu服务器
JP2004293830A (ja) ヒートパイプ式放熱ユニット
CN218920818U (zh) 散热结构与电源
CN216210435U (zh) 激光投影散热装置及激光投影机
JP3454761B2 (ja)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
CN215494905U (zh) 散热器
CN216210891U (zh) 夹心式焊接散热模组
US20070097645A1 (en) Heat pipe with expanded heat receiving sec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219876625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无人机
CN212436178U (zh) 散热结构及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