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9569U -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9569U
CN216069569U CN202122784880.4U CN202122784880U CN216069569U CN 216069569 U CN216069569 U CN 216069569U CN 202122784880 U CN202122784880 U CN 202122784880U CN 216069569 U CN216069569 U CN 216069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lock body
door panel
door structu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848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848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9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9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9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该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包括车门门板和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与车门门板层叠连接。车门门板与B柱加强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车门门板的强度,避免车身侧面受到撞击时,车门结构过于脆弱,确保车身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对于货物的转运需求已经达到顶峰,虽然物流转运方面的车型越来越普遍,但国内仍旧主要以侧边滑门为通道装卸货物的物流车为主,在货物转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方便性。
为了更好的方便装卸货物无B柱车型应运而生,它的优势在于当前门与滑门同时打开时,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货物转运通道,对于体积相对较大货物也可以轻松装卸,从而提高货物的装卸、转运便利性。
现有技术中的无B柱车型的劣势在于,无B柱车型存在车身结构强度不够,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其能够增强无B柱汽车的车身结构强度,确保汽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包括:
车门门板;
B柱加强板,所述B柱加强板与所述车门门板层叠连接。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沿竖直方向与所述车门门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B柱加强板的两端均贯穿所述车门门板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包括板体和防撞件,所述板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板体与所述防撞件连接,且所述防撞件沿水平方向与所述车门门板的下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还包括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防撞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还包括上锁体、下锁体以及联动器,所述上锁体与所述车门门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锁体与所述车门门板的下端连接,所述上锁体和所述下锁体通过锁体联动器连接,所述锁体联动器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上锁体和所述下锁体。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板还包括上锁体加强板和下锁体加强板,所述上锁体加强板和所述下锁体加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两端,所述上锁体加强板与所述上锁体连接,所述下锁体加强板与所述下锁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门门板上开设有窗口,所述B柱加强板还包括窗口加强板,所述窗口加强板与所述窗口的边缘连接。
可选地,所述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还包括上安全钩和下安全钩,所述上安全钩与所述车门门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安全钩与所述车门门板的下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还包括中安全钩,所述中安全钩与所述车门门板的中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该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包括车门门板和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与车门门板层叠连接。车门门板与B柱加强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车门门板的强度,避免车身侧面受到撞击时,车门结构过于脆弱,确保车身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该汽车包括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该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的车门门板与B柱加强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车门门板的强度,确保车身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车门门板;20-B柱加强板;21-板体;22-防撞件;23-支撑板;24-上锁体加强板;25-下锁体加强板;26-窗口加强板;30-上锁体;40-下锁体;50-锁体联动器;60-窗口;70-上安全钩;80-下安全钩;90-中安全钩;100-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对于货物的转运需求已经达到顶峰,虽然物流转运方面的车型越来越普遍,但国内仍旧主要以侧边滑门为通道装卸货物的物流车为主,在货物转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方便性。
为了更好的方便装卸货物无B柱车型应运而生,它的优势在于当前门与滑门同时打开时,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货物转运通道,对于体积相对较大货物也可以轻松装卸,从而提高货物的装卸、转运便利性。
现有技术中的无B柱车型的劣势在于,无B柱车型存在车身结构强度不够,稳定性差的问题。
请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图未示),汽车包括车身结构(图未示)以及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与车身结构连接,该汽车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能够增强无B柱汽车的车身结构强度,确保汽车的稳定性。
具体地,汽车车身结构包括底盘、方向盘或者座椅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1,该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包括车门门板10以及B柱加强板20,B柱加强板20与车门门板10层叠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B柱加强板20与车门门板10的内侧集成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B柱加强板20可以与车门门板10一体成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地,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无B柱车型取消了B柱,虽然方便了装载货物以及卸货,但是降低了车身结构的强度,使得车身结构在受到外力碰撞的情况下,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损坏,从而危害他人生命。本实施例提供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将B柱加强板20与车门门板10连接为一体,增加了车门门板10的厚度,同时增强了车门门板10的强度,以应对车身受到侧面撞击时对车内乘员的伤害。确保了车身的稳定性。
具体地,B柱加强板20沿竖直方向与车门门板10的一侧连接,且B柱加强板20的两端均贯穿车门门板10的边缘。
B柱加强板20包括板体21和防撞件22,板体21沿竖直方向设置,板体21与防撞件22连接,且防撞件22沿水平方向与车门门板10的下部连接。具体地,防撞件22设置于车门门板10的腰线以下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板体21的上端的尺寸小于板体21下端的尺寸。具体地,板体21的上端的尺寸是指板体21的两侧之间的距离。板体21的下端的尺寸是指板体21的两侧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防撞件22为防撞梁。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撞件22还可以为防撞板或防撞柱。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B柱加强板20还包括多个支撑板23,支撑板23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支撑板2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板23的下端与防撞件22连接。具体地,支撑板23设置于车门门板10的腰线以下的位置。
可以理解地,防撞件22和支撑板23用于对车门门板10的中部进行加强。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2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23的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2并结合图1,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还包括上锁体30、下锁体40以及联动器,上锁体30与车门门板10的上端连接,下锁体40与车门门板10的下端连接,上锁体30和下锁体40通过锁体联动器50连接,锁体联动器50用于同时驱动上锁体30和下锁体40。具体地,锁体联动器50用于同时驱动上锁体30和下锁体40进行锁止,并同时驱动上锁体30和下锁体40进行解锁。以确保车门的正常打开和关闭。
除此之外,B柱加强板20还包括上锁体加强板24和下锁体加强板25,上锁体加强板24和下锁体加强板25分别设置于板体21的两端,上锁体加强板24与上锁体30连接,下锁体加强板25与下锁体40连接。具体地,上锁体加强板24用于对上锁体30进行结构加强。下锁体加强板25用于对下锁体40进行结构加强。
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车门门板10上开设有窗口60,B柱加强板20还包括窗口加强板26,窗口加强板26与窗口60的边缘连接。具体地,窗口60开设于车门门板10的上端。
在其他实施例中,窗口60也可以开设于车门门板10的中部。
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还包括上安全钩70和下安全钩80,上安全钩70与车门门板10的上端连接,下安全钩80与车门门板10的下端连接。
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还包括中安全钩90,中安全钩90与车门门板10的中部连接。
更多地,该车门门板10的上端设有安全带固定点(图未示),安全带固定点用于固定安全带。车门门板10的下端设有安全带卷收器(图未示),安全带与安全带卷收器连接,用于对安全带进行收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无B柱车型取消了B柱,虽然方便了装载货物以及卸货,但是降低了车身结构的强度,使得车身结构在受到外力碰撞的情况下,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损坏,从而危害他人生命。本实施例提供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将B柱加强板20与车门门板10连接为一体,增加了车门门板10的厚度,同时增强了车门门板10的强度,以应对车身受到侧面撞击时对车内乘员的伤害。确保了车身的稳定性。
B柱加强板20包括板体21、防撞件22以及支撑板23,板体21沿竖直方向设置,板体21与防撞件22连接,且防撞件22沿水平方向与车门门板10的下部连接,支撑板23的下端与防撞件22连接。防撞件22和支撑板23用于对车门门板10的中部进行加强。
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还包括上锁体30、下锁体40以及联动器,上锁体30与车门门板10的上端连接,下锁体40与车门门板10的下端连接,上锁体30和下锁体40通过锁体联动器50连接,锁体联动器50用于同时驱动上锁体30和下锁体40进行锁止,并同时驱动上锁体30和下锁体40进行解锁。以确保车门的正常打开和关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及汽车,该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包括车门门板10和B柱加强板20,B柱加强板20与车门门板10层叠连接。车门门板10与B柱加强板20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车门门板10的强度,避免车身侧面受到撞击时,车门结构过于脆弱,确保车身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该汽车包括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该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的车门门板10与B柱加强板20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车门门板10的强度,确保车身结构的强度,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门板(10);
B柱加强板(20),所述B柱加强板(20)与所述车门门板(10)层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20)沿竖直方向与所述车门门板(10)的一侧连接,且所述B柱加强板(20)的两端均贯穿所述车门门板(10)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20)包括板体(21)和防撞件(22),所述板体(21)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板体(21)与所述防撞件(22)连接,且所述防撞件(22)沿水平方向与所述车门门板(10)的下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20)还包括多个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板(2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23)的下端与所述防撞件(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还包括上锁体(30)、下锁体(40)以及联动器,所述上锁体(30)与所述车门门板(10)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锁体(40)与所述车门门板(10)的下端连接,所述上锁体(30)和所述下锁体(40)通过锁体联动器(50)连接,所述锁体联动器(50)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上锁体(30)和所述下锁体(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20)还包括上锁体加强板(24)和下锁体加强板(25),所述上锁体加强板(24)和所述下锁体加强板(25)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21)的两端,所述上锁体加强板(24)与所述上锁体(30)连接,所述下锁体加强板(25)与所述下锁体(4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门板(10)上开设有窗口(60),所述B柱加强板(20)还包括窗口加强板(26),所述窗口加强板(26)与所述窗口(60)的边缘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还包括上安全钩(70)和下安全钩(80),所述上安全钩(70)与所述车门门板(10)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安全钩(80)与所述车门门板(10)的下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还包括中安全钩(90),所述中安全钩(90)与所述车门门板(10)的中部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100)。
CN202122784880.4U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6069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4880.4U CN216069569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4880.4U CN216069569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9569U true CN216069569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1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84880.4U Active CN216069569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9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07911A (en) Reinforcement means for resisting side impacts against an automobile door
US8740286B2 (en) Reinforc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US20070110538A1 (en) Composite panel trailer sidewall with additional logistics slots
JP5040398B2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7161075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16069569U (zh) 一种无b柱右侧车门结构及汽车
CN116238325A (zh) 车用储氢罐支撑系统
CN211969595U (zh) 门槛梁加强结构以及门槛梁
JP2007161074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6069279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12500691U (zh) 一种用于载货汽车的新型货箱挂钩
CN117360668A (zh) 车身及包括其的车辆
CN212637669U (zh) 汽车b柱及汽车
CN213008402U (zh) 车身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734311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加强件结构
CN219524973U (zh) 一种运输集装箱
CN220220912U (zh) 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16915485U (zh) 一种防撞安全结构
CN216714139U (zh) 一种车门锁接结构及车辆
CN216761577U (zh) 垂直升降尾板结构
CN218287395U (zh) 一种可保护乘员的车门卡钩及车门
JPS60259576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S6218380B2 (zh)
CN218703551U (zh) 一种便于装卸货的挂车
CN217227705U (zh) 一种车辆b柱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