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8501U - 一种膜内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内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8501U
CN216068501U CN202120996170.5U CN202120996170U CN216068501U CN 216068501 U CN216068501 U CN 216068501U CN 202120996170 U CN202120996170 U CN 202120996170U CN 216068501 U CN216068501 U CN 216068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cover half
half bottom
pro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61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生
刘国权
卢起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n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n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n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n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61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8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8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8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包括: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所述第一分型面与所述第二分型面呈相对设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外界对膜内切结构施加压力,所述第一分型面与所述第二分型面位于初始位置,在工作状态下,去掉外界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后,所述第一分型面位于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分型面从其初始位置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分型面的位置运行距离为h2,所述第一分型面被开模,在模具内完成裁切处理,不仅保护了模切刀头,更保证了裁剪得到的产品平整无毛刺,无需人工裁剪,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膜内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内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工具,电子产品的很多外壳部件通过注塑模具注塑而成的。这些注塑模具一般都是采用平面胶口进胶方式,注塑后产品和进胶口需要再分离,一般采用人工裁切处理或者自动机二次加工处理。但是人工裁切处理、自动机二次加工处理都会增加成本投入,在裁切处理过程中,模切刀头易碰撞磨损,而且人工裁切处理的效率低,容易对产品的表面造成损伤,产品会有毛刺且容易变形,影响平面度品质和外观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在模具内完成裁切处理,不仅保护了模切刀头,更保证了裁剪得到的产品平整无毛刺,无需人工裁剪,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包括: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所述第一分型面与所述第二分型面呈相对设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外界对膜内切结构施加压力,所述第一分型面与所述第二分型面位于初始位置,在工作状态下,去掉外界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后,所述第一分型面位于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分型面从其初始位置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分型面的位置运行距离为h2,所述第一分型面被开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在模具内完成裁切处理,不仅保护了模切刀头,更保证了裁剪得到的产品平整无毛刺,无需人工裁剪,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型面包括:第一定模底板和第二定模底板,所述第一定模底板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呈相对设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外界对膜内切结构施加压力,所述第一定模底板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接触设置,在工作状态下,去掉外界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定模底板的位置运行距离为h2,所述第一定模底板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之间的间隙高度为h2。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型面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定模底板连接,所述限位件用于在工作状态下或非工作状态下对所述第一定模底板的位置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型面包括: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定模底板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并去掉外界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后,所述弹性组件通过自身发生弹性形变的回弹力将所述第二定模底板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定模底板的位置运行。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型面包括:若干个模内切刀,所述模内切刀设置于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型面包括:一次顶出针板和切刀顶杆,所述模内切刀通过所述切刀顶杆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并在第一分型面开模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通过所述切刀顶杆带动所述模内切刀朝着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方向移动顶出距离为h1,将进胶口与产品切断分离。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分型面包括:二次顶出板、推板顶杆和顶针,所述二次顶出板与所述推板顶杆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与所述顶针连接,在所述第二分型面开模状态下,所述二次顶出板通过所述推板顶杆和所述顶针相互配合将产品顶出于流道。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型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非工作状态下,注射成型完成后,此时外界对膜内切结构施加压力,使得弹性组件发生弹性形变,第一分型面与第二分型面均处于闭模状态下,第一定模底板与第二定模底板接触设置;
S2在工作状态下,去掉外界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第二定模底板通过弹性组件发生弹性形变的回弹力朝着远离第一定模底板的位置运行距离为h2,带动第二分型面朝着远离第一分型面的初始位置方向运行距离为h2,对第一分型面开模h2,第一分型面被打开,第二分型面处于闭模状态;
S3第一分型面处于开模h2状态下,第二分型面处于闭模状态下,一次顶出针板通过切刀顶杆带动模内切刀朝着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方向移动顶出的距离为h1,进胶口与产品被切断分离;
S4第一分型面处于开模h2状态下,第二分型面被开模打开,二次顶出板通过推板顶杆和顶针相互配合将产品顶出于流道,得到产品。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h2>所述h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在模具内完成裁切处理,保证了胶口的平整无毛刺,无需人工裁剪,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及工作方法,避免模内切刀在切断进胶口和产品时对模内切刀头的碰撞,保护了模内切刀头,延长模内切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膜内切结构的结构图,图中第一分型面与第二分型面均处于闭模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膜内切结构的结构图,图中第一分型面处于开模状态,第二分型面处于闭模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膜内切结构的结构图,图中第一分型面处于开模状态,第二分型面处于闭模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膜内切结构的结构图,图中第一分型面与第二分型面均处于开模状态。
其中:1-第一分型面;2-第二分型面;3-模内切刀;4-切刀顶杆;5-一次顶出针板;6-第一定模底板;7-第二定模底板;8-限位件;9-弹性组件;10-二次顶出板;11-推板顶杆;12-顶针;13-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切刀行程限位柱;16-第一定模底板与第二定模底板之间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包括:第一分型面1、第二分型面2、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二分型面2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3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4的设置提高了膜内切结构整体的稳固性,所述第一分型面1包括:第一定模底板6、第二定模底板7、限位件8和弹性组件9,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8与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连接,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与所述弹性组件9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模内切刀3、切刀顶杆4、一次顶出针板5、二次顶出板10、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所述模内切刀3通过所述切刀顶杆4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推板顶杆11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顶针12连接;
注射成型完成后,此时注塑机台对膜内切结构施压压力,使得膜内切结构的弹性组件9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接触连接,第一分型面1与第二分型面2位于初始位置,使得第一分型面1与第二分型面2均处于闭模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包括:第一分型面1、第二分型面2、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二分型2面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3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4的设置提高了膜内切结构整体的稳固性,所述第一分型面1包括:第一定模底板6、第二定模底板7、限位件8和弹性组件9,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8与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连接,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与所述弹性组件9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模内切刀3、切刀顶杆4、一次顶出针板5、二次顶出板10、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所述模内切刀3通过所述切刀顶杆4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推板顶杆11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顶针12连接;
在工作状态下并去掉注塑机台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后,所述限位件8对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分型面1初始位置固定不变,弹性组件9通过自身发生弹性形变的回弹力将第二定模底板7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的位置运行h2,带动所述第二分型面2从其初始位置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分型面1的位置运行距离为h2,使得第一分型面1被开模h2,第二分型面2处于闭模状态。
第一分型面1被开模h2时,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之间的间隙高度为h2,第一定模底板6与第二定模底板7之间的间隙给下一步通过模内切刀3将进胶口与产品切断分离让出空间,避免模内切刀头在切断时与定模碰撞,保护了模内切刀头,延长模内切刀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包括:第一分型面1、第二分型面2、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二分型2面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3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4的设置提高了膜内切结构整体的稳固性,所述第一分型面1包括:第一定模底板6、第二定模底板7、限位件8和弹性组件9,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8与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连接,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与所述弹性组件9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模内切刀3、切刀顶杆4、一次顶出针板5、二次顶出板10、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所述模内切刀3通过所述切刀顶杆4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推板顶杆11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顶针12连接;
第一分型面1被开模h2状态下,第二分型面2处于闭模状态下,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设有四个模内切刀3,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通过切刀顶杆4带动四个模内切刀3朝着所述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方向移动顶出距离为h1,将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产品切断分离,所述h1<所述h2,当所述h1<所述h2,模内切刀3顶出对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切断分离让出空间,避免模内切刀3在切断时对模内切刀头碰撞,保护了模内切刀头,延长模内切刀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包括:第一分型面1、第二分型面2、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二分型2面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3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4的设置提高了膜内切结构整体的稳固性,所述第一分型面1包括:第一定模底板6、第二定模底板7、限位件8和弹性组件9,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8与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连接,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与所述弹性组件9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模内切刀3、切刀顶杆4、一次顶出针板5、二次顶出板10、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所述模内切刀3通过所述切刀顶杆4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推板顶杆11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顶针12连接;
当进胶口与产品被切断分离,第二分型面2被开模打开,第一分型面1处于开模h2状态下,第二分型面2处于开模状态下,二次顶出板10通过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相互配合一起将产品顶出于流道,得到产品。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非工作状态下,注射成型完成后,此时注塑机台对膜内切结构施加压力,使得弹性组件9发生弹性形变,第一分型面1与第二分型面2均处于闭模状态下,第一定模底板6与第二定模底板7接触设置;
S2在工作状态下,去掉注塑机台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第二定模底板7通过弹性组件9发生弹性形变的回弹力朝着远离第一定模底板6的位置运行距离为2㎜,带动第二分型面2朝着远离第一分型面1的初始位置方向运行距离为2㎜,对第一分型面1开模2㎜,第一分型面1被打开,第二分型面2处于闭模状态;
S3第一分型面1处于开模2㎜状态下,第二分型面2处于闭模状态下,一次顶出针板5通过切刀顶杆4带动模内切刀3朝着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方向移动顶出的距离为1㎜,进胶口与产品被切断分离;
S4第一分型面1处于开模2㎜状态下,第二分型面2被开模打开,二次顶出板10通过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相互配合将产品顶出于流道,得到产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在模具内完成裁切处理,保证了胶口的平整无毛刺,无需人工裁剪,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内切结构及其工作方法,避免模内切刀在切断进胶口和产品时对模内切刀头的碰撞,保护了模内切刀头,延长模内切刀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型面(1)、第二分型面(2)、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二分型面(2)面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3)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连接,所述第一分型面(1)包括:第一定模底板(6)、第二定模底板(7)、限位件(8)和弹性组件(9),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8)与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连接,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与所述弹性组件(9)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模内切刀(3)、切刀顶杆(4)、一次顶出针板(5)、二次顶出板(10)、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所述模内切刀(3)通过所述切刀顶杆(4)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推板顶杆(11)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顶针(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型面包括:第一定模底板(6)和第二定模底板(7),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呈相对设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外界对膜内切结构施加压力,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接触设置,在工作状态下,去掉外界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的位置运行距离为h2,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与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之间的间隙高度为h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型面(1)包括:限位件(8),所述限位件(8)与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连接,所述限位件(8)用于在工作状态下或非工作状态下对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的位置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型面包括:弹性组件(9),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与所述弹性组件(9)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并去掉外界对膜内切结构的压力后, 所述弹性组件(9)通过自身发生弹性形变的回弹力将所述第二定模底板(7)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定模底板(6)的位置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若干个模内切刀(3),所述模内切刀(3)设置于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一次顶出针板(5)和切刀顶杆(4),所述模内切刀(3)通过所述切刀顶杆(4)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并在第一分型面(1)开模后,所述一次顶出针板(5)通过所述切刀顶杆(4)带动所述模内切刀(3)朝着进胶口与产品连接处方向移动顶出距离为h1,将进胶口与产品切断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距离 h2>距离h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型面(2)包括:二次顶出板(10)、推板顶杆(11)和顶针(12),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推板顶杆(11)连接,所述二次顶出板(10)与所述顶针(12)连接,在所述第二分型面(2)开模状态下,所述二次顶出板(10)通过所述推板顶杆(11)和所述顶针(12)相互配合将产品顶出于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型面(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3)连接,所述第二分型面(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4)连接。
CN202120996170.5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膜内切结构 Active CN216068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6170.5U CN216068501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膜内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6170.5U CN216068501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膜内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8501U true CN216068501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6170.5U Active CN216068501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膜内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8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4624A (zh) 模内切料机构及应用该模内切料机构的模具
CN1057422A (zh) 湿刮剃刀装置镶嵌造型的方法和该法制造的装置
CN101905498B (zh) 模具
CN216068501U (zh) 一种膜内切结构
CN212045732U (zh) 一种防毛刺的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CN113085108A (zh) 一种膜内切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01544408U (zh) 一种自动缝合器的钉仓注塑模具
CN209552363U (zh) 一种新型切除浇口的机构
CN215151213U (zh) 嵌入式微量注塑模具模内剪切金属结构
CN210415289U (zh) 一种注塑加切断一体化成型模具
CN214161049U (zh) 一种集撕断和成型于一体的成型模具
CN210679541U (zh) 一种模内裁切浇口机构
CN113977878A (zh) 一种模内裁切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7120428U (zh) 一种倒扣脱模机构
CN215320360U (zh) 一种浇口切除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11616481U (zh) 模内顶出与水口裁切机构
CN219903118U (zh) 一种具有修边功能的塑胶模具
CN215589836U (zh) 一种改进的带密封环螺丝的模具
CN215472725U (zh) 一种模内切装置及其注塑模具
CN210969749U (zh) 模具
CN217553023U (zh) 自动剪切浇口治具
CN212888742U (zh) 一种模具浇口自动化切除装置
CN212979056U (zh) 一种具有裁断结构的镜片注塑模具
CN217169547U (zh) 一种顶针机构及具有其的模具
CN220901607U (zh) 一种冲切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