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0356U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0356U
CN216060356U CN202120788989.2U CN202120788989U CN216060356U CN 216060356 U CN216060356 U CN 216060356U CN 202120788989 U CN202120788989 U CN 202120788989U CN 216060356 U CN216060356 U CN 216060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separation
dust
cavit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889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欢承
张金京
郑军妹
曹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0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0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其中尘桶内部中空形成集尘腔,分离桶设于所述集尘腔内且内部中空形成分离腔,气旋件设于分离腔内,风机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布置在气旋件的下游,通过驱动件驱动气旋件,使气旋件的侧壁能相对自身轴线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这样在气旋件的驱动下,导气通道的流通面积就会随着气旋件侧壁的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而对应增大或者减小,在不改变风机功率的情况下,导气通道流通面积的变化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变吸尘器整体的吸力,大大的弥补了吸尘器长期使用后吸力不足的缺陷;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导气通道的主动调节,来改变风机的吸力,进而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吸尘器吸力大小的不同需求,实现实时切换,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广泛用于家庭清洁的小型清洁设备,它以体积小、方便移动等优势,为消费者所青睐。分离装置是吸尘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分离原理是通过旋风桶中高速旋转的气流产生的离心力,进而实现对气体和灰尘的分离。
现有的带有气旋分离结构的吸尘器,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滤网的消耗会导致吸力下降,目前大多数吸尘器是通过调节风机的功率对吸力进行补偿。但是由于吸尘器尺寸限制,吸尘器所带的风机往往功率变化范围不会过大,这就导致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吸尘器的吸力逐渐边小,清洁效果不佳。
为此专利号为201720666438.2(授权公告号为:CN2076665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尘器中的新型旋风分离组件》,在该分离组件中,旋风分离器装配腔的内壁面上装配有弹性弧形板组件,通过该弹性弧形板组件的设置,可将多种不同直径的所述旋风分离器装配在所述旋风分离器装配板上,增加了其适用范围。通过装配不同尺寸的旋风分离器,而改变分离组件的整体风流通量,进而能够实现在吸力较小时,通过增大风流量而对吸力进行补偿。
虽然上述的装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分离装置的缺陷,但是由于该分离组件在调节时,需要对不通直径的分离器进行单独装配,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对气旋件的气流通量进行实时调节的旋风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一个驱动源实现多个气旋件气流通量调节的旋风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气流通量变小之后能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的旋风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旋风分离装置,包括:
尘桶,内部中空形成集尘腔,该集尘腔侧壁具有切向布置的进风口、上部具有排风口,且集尘腔的底部具有供灰尘脱离尘桶的出尘口;
分离桶,设于所述集尘腔内且内部中空形成分离腔,所述分离腔的进口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出口端与所述排风口相连通;
气旋件,基本呈筒状,设于所述分离腔内且具有竖向贯通的导气通道;
风机,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气旋件的下游;
各所述气旋件的侧壁能相对自身轴线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进而对应增大或者减小所述导气通道的流通面积;
还包括有:
驱动件,设于所述分离腔内,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气旋件驱动连接。
为了确保集尘腔的进风和出风均具有明确的路径,避免分离出的杂物进入到下游模块,优选地,所述集尘腔内具有隔板,该隔板横向布置在集尘腔内并将集尘腔分隔形成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分离桶设于第二腔室内,所述进风口开设于第二腔室的侧壁上,所述排风口开设于第一腔室的侧壁上。
为了进一步确保对气流彻底过滤,该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有过滤组件,所述隔板在邻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供气流自第二腔室流通进第一腔室的缺口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所述分离腔内,且沿气流的流通路径布置在所述进风口和缺口部之间,所述第二过滤件安装在所述缺口部处。
为了实现在分离腔内形成气旋,进而将杂物灰尘与气流分离,优选地,所述分离腔内设有横向延伸且间隔布置在所述隔板下方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过滤件为围设于所述支撑板外周且位于隔板和支撑板之间的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隔板与支撑板围合形成供气流回旋的分离区域,该分离区域与进风口相连通。
为了确保气流通过,具体地,所述过滤网上设有至少两个供气流穿过的导气孔,各导气孔沿过滤网的周向间隔分布。
为了方便气旋件定位并将分离出的杂物灰尘引导至收集区域,优选地,所述气旋件至少有两个且沿所述分离腔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用来约束对应气旋件的定位部,各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供灰尘掉落的分离通道,所述分离区域通过该分离通道与出尘口相连通。
为了确保定位部能对气旋件起到定位作用,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为设于所述隔板底部且向下延伸的圆台,所述圆台的直径小于所述导气通道的内径。这样气旋件与定位部的尺寸限定,可以确保气旋件的上端始终套设在上述圆台的外围,在其内外扩展和收缩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圆台进行变化,确保不会偏移。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腔内还设有转轴,该转轴竖向延伸,且被布置成能相对所述尘桶转动;还包括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气旋件对应布置的传动带,各所述传动带一端连接在对应的气旋件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气旋件为弹性卷曲板,该弹性卷曲板卷绕在所述圆台的外围且横截面呈螺旋状,其内侧边沿固定在圆台上,外侧边沿连接在传动带上,并且,该弹性卷曲板能在所述转轴的转动作用下进行放卷或者收卷,以使由弹性卷曲板形成的气旋件的侧壁对应的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这样弹性卷曲板的设计,在导气通道向内收缩而导致气流通量变小后,一旦外力释放,则可自动恢复到初始的状态,而重新将导气通道的口径变大,无需专门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十分方便。
为了方便风机的装配,优选地,所述集尘腔的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风机设于安装板上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供风机输出轴穿过的穿孔。
为了确保第二过滤件处的气密性,该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有密封罩盖,所述密封罩盖支撑在所述隔板和安装板之间,并能将所述第二过滤件限位在缺口部内。
为了确保驱动件的动力传递至转轴处,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转轴通过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上的联动带而联动。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用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刷,其内部具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口及与所述吸尘口相流体连通的出风口,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吸尘口的下游,且该吸尘口处设有刷头;
机身,具有风机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旋风分离装置,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位于所述地刷和风机之间,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进口端为所述尘桶的进风口、出口端为所述尘桶的排风口,并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地刷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排风口与所述风机的进口相流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旋风分离装置中,通过驱动件驱动气旋件,使气旋件的侧壁能相对自身轴线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这样在气旋件的驱动下,导气通道的流通面积就会随着气旋件侧壁的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而对应增大或者减小,在不改变风机功率的情况下,导气通道流通面积的变化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变吸尘器整体的吸力,大大的弥补了吸尘器长期使用后吸力不足的缺陷;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导气通道的主动调节,来改变风机的吸力,进而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吸尘器吸力大小的不同需求,实现实时切换,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尘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风分离装置省略部分结构后另一角度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旋件与转轴的联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尘桶30、分离桶31、气旋件32、风机33和驱动件34(驱动件34可参见图7),其中尘桶30内部中空形成集尘腔3a,该集尘腔3a侧壁具有切向布置的进风口301、上部具有排风口302,且集尘腔3a的底部具有供灰尘脱离尘桶30的出尘口303,分离桶 31设于集尘腔3a内且内部中空形成分离腔310,分离腔310的进口端与进风口301相连通、出口端与排风口302相连通,气旋件32基本呈筒状,设于分离腔310内且具有竖向贯通的导气通道320,而风机33则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布置在气旋件32的下游,上述的各气旋件32的侧壁能相对自身轴线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进而对应增大或者减小导气通道320的流通面积,驱动件34设于分离腔310内,其动力输出端与气旋件32 驱动连接。
具体而言,上述的集尘腔3a内具有隔板304,该隔板304横向布置在集尘腔3a内并将集尘腔3a分隔形成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304a和第二腔室304b,分离桶31设于第二腔室304b内,进风口301开设于第二腔室304b的侧壁上,排风口302开设于第一腔室304a的侧壁上。在集尘腔3a的顶部设有安装板308,风机33设于安装板308上且安装板308上开设有供风机33输出轴穿过的穿孔。
为了确保对流体的过滤,该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有过滤组件35,隔板304在邻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供气流自第二腔室304b流通进第一腔室304a的缺口部350,过滤组件35包括第一过滤件351和第二过滤件352,第一过滤件351设于分离腔310内,且沿气流的流通路径布置在进风口301和缺口部350之间,第二过滤件352安装在缺口部 350处。
第一过滤件351可以是不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分离腔310内设有横向延伸且间隔布置在隔板304下方的支撑板305,第一过滤件351为围设于支撑板305外周且位于隔板304和支撑板305之间的过滤网,且过滤网、隔板304与支撑板305围合形成供气流回旋的分离区域,该分离区域与进风口301相连通。在过滤网上设有至少两个供气流穿过的导气孔3061,各导气孔3061沿过滤网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气旋件32至少有两个且沿分离腔310的周向间隔布置,支撑板305上设有至少两个用来约束对应气旋件32的定位部3051,各定位部3051上开设有供灰尘掉落的分离通道3052,分离区域通过该分离通道3052与出尘口303相连通。定位部3051为设于隔板304底部且向下延伸的圆台,圆台的直径小于导气通道320的内径。
气旋件32的扩张或者收缩可以是不同结构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分离腔310内还设有转轴36,该转轴36竖向延伸,且被布置成能相对尘桶30转动;还包括有至少两个与气旋件32对应布置的传动带37,各传动带37一端连接在对应的气旋件32 上,另一端连接在转轴36上。本实施例中的气旋件32为弹性卷曲板,该弹性卷曲板卷绕在圆台的外围且横截面呈螺旋状,其内侧边沿固定在圆台上,外侧边沿连接在传动带 37上,并且,该弹性卷曲板能在转轴36的转动作用下进行放卷或者收卷,以使由弹性卷曲板形成的气旋件32的侧壁对应的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
上述的电机通过密封罩盖307密封,在密封罩盖307支撑在隔板304和安装板308之间,并能将第二过滤件352限位在缺口部350内。转轴36上同轴连接有第一传动轮 361,驱动件34为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二传动轮362,转轴 36通过依次绕设在第一传动轮361和第二传动上的联动带363而联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使用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包括地刷1和机身2,地刷1 的内部具有导风通道11,导风通道11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口111及与吸尘口111相流体连通的出风口113,沿着气流流动路径,出风口113位于吸尘口111的下游,且该吸尘口111处设有刷头13,机身2具有风机33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旋风分离装置3,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旋风分离装置3位于地刷1和风机33之间,旋风分离装置3 的进口端为尘桶30的进风口301、出口端为尘桶30的排风口302,并且,进风口301 与地刷1的出风口113相流体连通,排风口302与风机33的进口相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13)

1.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
尘桶(30),内部中空形成集尘腔(3a),该集尘腔(3a)侧壁具有切向布置的进风口(301)、上部具有排风口(302),且集尘腔(3a)的底部具有供灰尘脱离尘桶(30)的出尘口(303);
分离桶(31),设于所述集尘腔(3a)内且内部中空形成分离腔(310),所述分离腔(310)的进口端与所述进风口(301)相连通、出口端与所述排风口(302)相连通;
气旋件(32),基本呈筒状,设于所述分离腔(310)内且具有竖向贯通的导气通道(320);
风机(33),沿着气流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气旋件(32)的下游;
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旋件(32)的侧壁能相对自身轴线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进而对应增大或者减小所述导气通道(320)的流通面积;
还包括有:
驱动件(34),设于所述分离腔(310)内,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气旋件(32)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腔(3a)内具有隔板(304),该隔板(304)横向布置在集尘腔(3a)内并将集尘腔(3a)分隔形成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304a)和第二腔室(304b),所述分离桶(31)设于第二腔室(304b)内,所述进风口(301)开设于第二腔室(304b)的侧壁上,所述排风口(302)开设于第一腔室(304a)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过滤组件(35),所述隔板(304)在邻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供气流自第二腔室(304b)流通进第一腔室(304a)的缺口部(350),所述过滤组件(35)包括第一过滤件(351)和第二过滤件(352),所述第一过滤件(351)设于所述分离腔(310)内,且沿气流的流通路径布置在所述进风口(301)和缺口部(350)之间,所述第二过滤件(352)安装在所述缺口部(350)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310)内设有横向延伸且间隔布置在所述隔板(304)下方的支撑板(305),所述第一过滤件(351)为围设于所述支撑板(305)外周且位于隔板(304)和支撑板(305)之间的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隔板(304)与支撑板(305)围合形成供气流回旋的分离区域,该分离区域与进风口(30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上设有至少两个供气流穿过的导气孔(3061),各导气孔(3061)沿过滤网的周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件(32)至少有两个且沿所述分离腔(310)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板(305)上设有至少两个用来约束对应气旋件(32)的定位部(3051),各所述定位部(3051)上开设有供灰尘掉落的分离通道(3052),所述分离区域通过该分离通道(3052)与出尘口(303)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3051)为设于所述隔板(304)底部且向下延伸的圆台,所述圆台的直径小于所述导气通道(320)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310)内还设有转轴(36),该转轴(36)竖向延伸,且被布置成能相对所述尘桶(30)转动;还包括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气旋件(32)对应布置的传动带(37),各所述传动带(37)一端连接在对应的气旋件(3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3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件(32)为弹性卷曲板,该弹性卷曲板卷绕在所述圆台的外围且横截面呈螺旋状,其内侧边沿固定在圆台上,外侧边沿连接在传动带(37)上,并且,该弹性卷曲板能在所述转轴(36)的转动作用下进行放卷或者收卷,以使由弹性卷曲板形成的气旋件(32)的侧壁对应的向外扩张或者向内收缩。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腔(3a)的顶部设有安装板(308),所述风机(33)设于安装板(308)上且所述安装板(308)上开设有供风机(33)输出轴穿过的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密封罩盖(307),所述密封罩盖(307)支撑在所述隔板(304)和安装板(308)之间,并能将所述第二过滤件(352)限位在缺口部(350)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6)上同轴连接有第一传动轮(361),所述驱动件(34)为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二传动轮(362),所述转轴(36)通过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轮(361)和第二传动上的联动带(363)而联动。
13.一种使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刷(1),其内部具有导风通道(11),所述导风通道(11)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口(111)及与所述吸尘口(111)相流体连通的出风口(113),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出风口(113)位于所述吸尘口(111)的下游,且该吸尘口(111)处设有刷头(13);
机身(2),具有风机(33)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旋风分离装置(3),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旋风分离装置(3)位于所述地刷(1)和风机(33)之间,所述旋风分离装置(3)的进口端为所述尘桶(30)的进风口(301)、出口端为所述尘桶(30)的排风口(302),并且,所述进风口(301)与所述地刷(1)的出风口(113)相流体连通,排风口(302)与所述风机(33)的进口相流体连通。
CN202120788989.2U 2021-01-19 2021-04-14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Active CN2160603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60459 2021-01-19
CN202110066045 2021-0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0356U true CN216060356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88989.2U Active CN216060356U (zh) 2021-01-19 2021-04-14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0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8600B1 (ko)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WO2016197546A1 (zh) 一种具有螺旋式二级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US10314451B2 (en) Vacuum cleaner
US10299645B2 (en) Vacuum cleaner
CN201529089U (zh)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CN216060356U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5962847B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108125619B (zh)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
CN217791159U (zh) 除螨仪
CN212204749U (zh) 旋风分离装置和空调器
KR100782181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CN101108105A (zh)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主体结构
CN211933881U (zh) 一种多口上进气方式的旋风锥过滤系统
CN114794968A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09733851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风道结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
CN209136436U (zh) 进风机构及吸尘器
CN220309067U (zh)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CN221122322U (zh) 便携式烟机的进风口扩展结构
CN220876654U (zh) 一种尘杯结构及吸尘器
CN219660750U (zh) 一种除螨仪的旋风分离集尘装置
CN220344329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结构及清洁机
CN21653518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8684189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5534086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8852604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