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9067U -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09067U CN220309067U CN202321124143.4U CN202321124143U CN220309067U CN 220309067 U CN220309067 U CN 220309067U CN 202321124143 U CN202321124143 U CN 202321124143U CN 220309067 U CN220309067 U CN 220309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cup
- inlet
- air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属于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尘杯和吸尘风机,尘杯设有进尘口和出风口,吸尘风机用于向尘杯提供吸尘吸力且设有入风口,所述尘杯内对应于进尘口设有集尘袋,进尘口和出风口沿尘杯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二者沿尘杯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吸尘气流在尘杯内沿尘杯轴向直线流动,吸尘气流在尘杯内流动时的流动路径较短且无需转向,可以保证吸尘气流的强度,有利于提高吸尘效果。另外,由于尘杯内无需设置使吸尘气流转向的风道转弯结构,脏污不易粘附在尘杯内壁上,用户在清理尘杯时只需更换集尘袋即可,可以使尘杯内部保持洁净并有效避免细菌滋生、不便清洗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智能的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清洁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现有的手持式吸尘器一般包括主机、尘杯和旋风分离结构,旋风分离结构可拆卸安装在尘杯内,主机内的吸尘风机提供吸力形成流经尘杯内部和旋风分离结构的吸尘气流,吸尘气流携带的脏污在旋风分离结构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并落在尘杯内,实现吸尘目的。但是,对于现有采用旋风分离结构的吸尘器而言,吸尘气流在流经尘杯内部和旋风分离结构时需要经过多次转向,如此容易减弱吸尘气流的强度,不利于保证吸尘效果。另外,粘附性较强的脏污也容易粘附在风道转弯处,会导致细菌滋生、不便清洗的情况,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申请人此前参与了国家太空吸尘器项目研发,发明了太空仓环境下用于清洁太空仓的吸尘器,解决了航天员在太空仓中也能方便清洁的问题。其中,申请人攻克了太空仓环境下吸尘器的吸尘效率低的问题,给航天员带来了较好的清洁体验。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申请人对太空仓环境下吸尘效率的进一步研究,以希望应用于家庭环境下的吸尘器也能有较好的吸尘效率,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通过结构的改进使吸尘气流在尘杯内沿尘杯轴向流动,消除吸尘气流在尘杯内的转向,提高吸尘气流的强度,有利于提高吸尘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包括尘杯和吸尘风机,尘杯设有进尘口和出风口,吸尘风机用于向尘杯提供吸尘吸力且设有入风口,所述尘杯内对应于进尘口设有集尘袋,进尘口和出风口沿尘杯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二者沿尘杯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的,所述进尘口与出风口二者的中心线重叠。
优选的,所述尘杯的底壁设有朝向进尘口凸出的第一挡筋,以支撑集尘袋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于尘杯的底壁上,尘杯的底壁设有若干间隔分布于出风口外周的导风孔,导风孔连通于吸尘风机的入风口。
优选的,所述尘杯的底壁设有围绕出风口朝向进尘口凸出的第二挡筋,第二挡筋位于第一挡筋的内周且二者之间形成有导风槽,导风槽与至少部分导风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风孔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内周的第一导风孔和若干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外周的第二导风孔。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于尘杯的底壁上,尘杯的底壁设有围绕出风口朝向进尘口凸出的挡筋,以支撑集尘袋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尘杯与吸尘风机之间设有旋风分离件,旋风分离件设有连通于出风口的旋风进口和连通于入风口的旋风出口。
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件与吸尘风机之间设有过滤件。
优选的,所述进尘口、出风口和入风口沿尘杯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三者沿尘杯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吸尘风机提供吸尘吸力形成流经尘杯的吸尘气流,吸尘气流自进尘口流入尘杯并自出风口流出尘杯,由于进尘口处设有集尘袋,吸尘气流携带的脏污在集尘袋的过滤作用下被滞留在集尘袋内,且由于进尘口和出风口沿尘杯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两者沿尘杯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吸尘气流自进尘口流入尘杯后沿尘杯轴向向后朝出风口流动,即吸尘气流在尘杯内沿尘杯轴向直线流动,吸尘气流在尘杯内流动时的流动路径较短且无需转向,可以保证吸尘气流的强度,有利于提高吸尘效果。另外,由于尘杯内无需设置使吸尘气流转向的风道转弯结构,脏污不易粘附在尘杯内壁上,用户在清理尘杯时只需更换集尘袋即可,可以使尘杯内部保持洁净并有效避免细菌滋生、不便清洗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进尘口与出风口二者的中心线优选的重叠设置,即进尘口与出风口两者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使进尘口与出风口前后完全相对,可以进一步缩短吸尘气流在尘杯内流动时的路径长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吸尘气流的强度。
3、尘杯的底壁设置用于支撑集尘袋底面的第一挡筋,由于第一挡筋自尘杯的底壁朝向进尘口凸出,通过第一挡筋的支撑作用可以避免集尘袋的底面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完全贴合于尘杯的底壁导致出风口被集尘袋底面遮挡的情况,保证吸尘气流可以自出风口顺利流出尘杯,有利于提高吸尘气流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吸尘效果。
4、尘杯的底壁设置若干间隔分布于出风口外周的导风孔,部分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后自出风口流向吸尘风机的入风口,另一部分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后自导风孔流向吸尘风机的入风口,自导风孔流向入风口的部分吸尘气流可以使集尘袋的侧面受力撑开,使集尘袋的集尘容量达到最大化的同时可以适当减小集尘袋对吸尘气流造成的风阻。
5、第二挡筋与第一挡筋之间形成与至少部分导风孔连通的导风槽,使部分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的侧面后可以通过导风槽和导风孔顺利流向吸尘风机的入风口,从而使集尘袋的侧面可以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被充分撑开而提高集尘袋的集尘容量。
6、第一导风孔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的内周,第二导风孔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的外周,合理设置导风孔的分布位置,使流经集尘袋底面角部和侧面的吸尘气流均可以通过导风孔流向吸尘风机的入风口,从而使集尘袋可以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被充分撑开,有利于提高集尘袋的集尘容量。
7、尘杯的底壁设置用于支撑集尘袋底面的挡筋,由于挡筋围绕出风口设置,通过挡筋的支撑作用可以避免被吸尘气流撑开的集尘袋底面与尘杯的底壁贴合而遮挡住出风口的情况,使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后可以自出风口顺利流向吸尘风机的入风口,有利于提高吸尘气流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吸尘效果。
8、尘杯与吸尘风机之间设置旋风分离件,通过旋风分离件对流经尘杯的吸尘气流进行气污分离,使未被集尘袋过滤出来的脏污颗粒可以在旋风分离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避免脏污颗粒跟随吸尘气流流入吸尘风机内导致吸尘风机受损的情况,保证吸尘效果的同时保证吸尘风机的性能稳定性。
9、旋风分离件与吸尘风机之间设置过滤件,利用过滤件对吸尘气流进行过滤,避免微小的脏污颗粒跟随吸尘气流流入吸尘风机内导致吸尘风机受损的情况,保证吸尘风机的性能稳定性。
10、进尘口、出风口和入风口沿尘杯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三者沿尘杯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进尘口、出风口和入风口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缩短吸尘气流自尘杯流向吸尘风机时的路径长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吸尘气流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吸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吸尘器的整机图;
图2为实施例一吸尘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杯体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一吸尘器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杯体的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杯体的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四中杯体的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五中杯体的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六中尘杯与旋风分离件的配合结构图;
图12为实施例六中旋风分离件的结构图;
图13为实施例六中旋风分离件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中,100-尘杯,110-进尘口,120-出风口,130-杯体,131-底壁,140-杯盖,141-凸柱,150-挡板,160-收容腔,170-挡筋,171-第一挡筋,172-第二挡筋,180-导风孔,181-第一导风孔,182-第二导风孔,190-导风槽,200-吸尘风机,300-集尘袋,400-机壳,410-入风避让口,420-排风避让口,500-过滤件,510-过滤海绵,520-过滤网,600-旋风分离件,610-旋风进口,620-旋风出口,630-分离部,640-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包括尘杯100和吸尘风机200,尘杯100设有进尘口110和出风口120,吸尘风机200用于向尘杯100提供吸尘吸力且设有入风口。尘杯100内对应于进尘口110设有集尘袋300,进尘口110和出风口120沿尘杯100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二者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吸尘风机200提供吸尘吸力形成流经尘杯100的吸尘气流,吸尘气流自进尘口110流入尘杯100并自出风口120流出尘杯100,由于进尘口110处设有集尘袋300,吸尘气流携带的脏污在集尘袋300的过滤作用下被滞留在集尘袋内,且由于进尘口110和出风口120沿尘杯100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两者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吸尘气流自进尘口110流入尘杯100后沿尘杯轴向向后朝出风口120流动,即吸尘气流在尘杯100内沿轴向直线流动,吸尘气流在尘杯100内流动时的流动路径较短且无需转向,可以保证吸尘气流的强度,有利于提高吸尘效果。另外,由于尘杯100内无需设置使吸尘气流转向的风道转弯结构,脏污不易粘附在尘杯内壁上,用户在清理尘杯100时只需更换集尘袋300即可,可以使尘杯100内部保持洁净并有效避免细菌滋生、不便清洗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图2,本实施例以手持式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吸尘器还包括机壳400,吸尘风机200设于机壳400内,尘杯100可拆卸安装于机壳400的前端。入风口设于吸尘风机200的前端,吸尘风机200的后端设有排风口,相应的,机壳400的前壁上设有用于避让入风口的入风避让口410,机壳400的侧壁设有与排风口对应的排风避让口420。可以理解的是,吸尘器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前述记载和附图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类型的吸尘器。
结合图2、图3,尘杯100包括前端敞口的杯体130和设于杯体130前端的杯盖140,杯盖140铰接于杯体130的前端且用于开闭杯体130。为了使杯盖140能稳定的盖合杯体130,杯体130的前端设有用于锁住杯盖140的锁扣结构,锁扣结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杯盖140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中空的凸柱141,凸柱141的中空内腔形成进尘口110。杯体130设有与杯盖140前后相对的底壁131,出风口120设于底壁131上。为了进一步缩短吸尘气流自进尘口110流向出风口120的路径长度,本实施例中,进尘口110与出风口120二者的中心线重叠设置,即进尘口110与出风口120两者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图2中的直线L即为进尘口110与出风口120的中心线。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进尘口110与出风口120的中心线与尘杯100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尘口110的内径小于出风口120的内径,使得进尘口11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完全位于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范围内,即进尘口110和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完全重叠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进尘口110的内径也可以等于出风口120的内径设置,此时,进尘口11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与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完全重合。可以理解的是,进尘口110与出风口120二者的中心线也可以与尘杯100的中心轴线错开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进尘口110与出风口120二者的中心线也可以略微错开设置,此时,进尘口11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可以完全位于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范围内,当然,进尘口11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与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也可以只部分重叠在一起。
结合图2,为了合理缩短吸尘气流自出风口120流向吸尘风机200的入风口的路径长度,进尘口110、出风口120和入风口沿尘杯100的轴向前后分布,并且,进尘口110、出风口120和入风口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入风口、进尘口110、出风口120三者的中心线重叠设置,即入风口、进尘口110、出风口120三者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本实施例中,入风口的口径小于出风口120的口径,使得入风口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完全位于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入风口的内径也可以等于出风口120的内径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入风口的中心线与出风口120的中心线或进尘口110的中心线也可以略微错开设置,此时,入风口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可以完全位于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范围内,入风口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与出风口120沿尘杯100轴向的投影也可以只部分重叠在一起。
集尘袋300可拆卸安装于凸柱141的后端,本实施例中,凸柱141的后端设有定位部,定位部设有定位槽,集尘袋300的前端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筋,集尘袋300通过定位筋与定位槽的配合可拆卸安装于凸柱141的后端。可以理解的是,集尘袋300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螺纹配合结构等其他可拆卸配合结构实现可拆卸安装于凸柱141后端的目的。
为了避免集尘袋300内的脏污自进尘口110溢出,凸柱141的后端设有与进尘口110对应且用于开闭进尘口110的挡板150。挡板150在扭簧的作用下处于关闭进尘口110的状态,当吸尘风机200工作提供吸尘吸力时,挡板150在负压作用下向后转动并打开进尘口110,使外部气流可以自进尘口110流入尘杯100内形成吸尘气流。吸尘风机200停止工作时,恢复形变的扭簧带动挡板150向前转动复位并关闭进尘口110。
集尘袋300对吸尘气流携带的脏污颗粒进行分离,但仍会有部分细小的脏污颗粒随着吸尘气流流出集尘袋300,为了避免细小的脏污颗粒穿过集尘袋300并跟随吸尘气流流入吸尘风机200内,尘杯100的后端与吸尘风机200的前端之间设有过滤件500。本实施例中,杯体130的后端内凹形成有收容腔160,过滤件500设于收容腔160内且包括前后分布的过滤海绵510和过滤网520。为了进一步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吸尘风机200内,吸尘风机200的外部包裹有海帕网。可以理解的是,过滤件500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前述记载和附图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满足过滤要求的过滤结构。
使用时,将集尘袋300安装于杯盖140上,然后将尘杯100安装于机壳400的前端。吸尘风机200工作时提供吸尘吸力,挡板150在负压作用下克服扭簧的预紧作用力向后转动并打开进尘口110,外部的空气自进尘口110流入尘杯100内部形成吸尘气流,吸尘气流流经集尘袋300后自出风口120流出尘杯100,集尘袋300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受力撑开,集尘袋300对流经的吸尘气流进行初级过滤,脏污颗粒在集尘袋300的过滤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并被收集于集尘袋300中,自出风口120流出的吸尘气流在流经过滤件500和入风避让口410后自入风口流入吸尘风机200内,然后自排风口流出吸尘风机200,最后自排风避让口420排出机体,过滤件500对流经的吸尘气流进行二级过滤,海帕网对自入风口流入吸尘风机200的吸尘气流进行三级过滤,细小的脏污颗粒在过滤件500和海帕网的过滤作用下被分离出来,避免细小的脏污颗粒跟随吸尘气流流入吸尘风机200内导致吸尘风机200受损的情况。
实施例二
结合图5,本实施例中,杯体130的底壁131设有围绕出风口120朝向进尘口110凸出的挡筋170,挡筋170位于出风口120的外周,挡筋170的外形小于集尘袋300底面的外形设置。结合图6,集尘袋300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受力撑开时,挡筋170对集尘袋300后端的底面进行支撑,通过挡筋170的支撑作用可以避免被吸尘气流撑开的集尘袋300底面与尘杯100的底壁131贴合而遮挡住出风口120的情况,使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300后可以自出风口120顺利流向吸尘风机200的入风口。
可以理解的是,挡筋170可以与杯体130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挡筋170可以成圈设置,挡筋170也可以设置呈弧形并沿出风口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段。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结合图7,本实施例中,杯体130的底壁131设有围绕出风口120朝向进尘口110凸出的挡筋170,为了使集尘袋300能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充分舒展开,尘杯100的底壁131设有若干间隔分布于出风口120外周的导风孔180,导风孔180可以连通于吸尘风机200的入风口。具体的,导风孔180位于挡筋170的外周且沿与收容腔160连通,导风孔180的数量与集尘袋300侧面的数量一致,并且,导风孔180与集尘袋300的侧面一一对应分布。
结合图8,机体工作时,部分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300后自出风口120流向吸尘风机200的入风口,另一部分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300后自导风孔180流向吸尘风机200的入风口,自导风孔180流向入风口的部分吸尘气流可以使集尘袋300的侧面受力撑开,使集尘袋300的集尘容量达到最大化的同时可以适当减小集尘袋300对吸尘气流造成的风阻。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孔180与集尘袋300的侧面也可以错开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孔180可以设置为圆形孔、弧形孔等合理的形状。
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尘杯100的底壁131设有朝向进尘口110凸出的第一挡筋171和第二挡筋172,第二挡筋172围绕出风口120设置,第一挡筋171位于第二挡筋172的外周,第一挡筋171与第二挡筋172之间形成有导风槽190,尘杯100的底壁131还设有位于第一挡筋171与第二挡筋172之间的导风孔180,导风孔180同时连通于导风槽190和收容腔160。
机体工作时,部分吸尘气流在流经集尘袋300的侧面后可以通过导风槽190和导风孔180顺利流向吸尘风机200的入风口,从而使集尘袋300的侧面可以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被充分撑开而提高集尘袋300的集尘容量。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孔180的数量优选的与集尘袋300侧面的数量一致,并且,导风孔180优选的与集尘袋300的侧面一一对应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挡筋172的外形小于集尘袋300底面的外形设置
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五
结合图10,本实施例中,导风孔180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171内周的第一导风孔181和若干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171外周的第二导风孔182。第一导风孔181优选的对应于集尘袋200的侧面分布,第二导风孔182优选的对应于集尘袋200底面的角部分布,使流经集尘袋300底面角部和侧面的吸尘气流均可以通过导风孔180流向吸尘风机200的入风口,从而使集尘袋300可以在吸尘气流的作用下被充分撑开,有利于提高集尘袋300的集尘容量。
实施例五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六
结合图11、图12、图13,本实施例中,尘杯100与吸尘风机200之间设有旋风分离件600,旋风分离件600设有连通于出风口120的旋风进口610和连通于入风口的旋风出口620。通过旋风分离件600对流经尘杯100后的吸尘气流进行气污分离,使未被集尘袋300过滤出来的脏污颗粒可以在旋风分离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避免脏污颗粒跟随吸尘气流流入吸尘风机200内导致吸尘风机200受损的情况,保证吸尘效果的同时保证吸尘风机200的性能稳定性。
具体的,旋风分离件600的前部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且向前凸出的分离部630,各分离部630的侧壁上均设有旋风进口610,各分离部630的后端均设有旋风出口620,旋风进口610相对于旋风出口620离心设置。
为了避免细小的脏污颗粒在流经旋风分离件600时未被分离出来,旋风分离件600与吸尘风机200之间设有过滤件500。本实施例中,旋风分离件600的后部设有容纳腔640,旋风出口620与容纳腔640连通,过滤件500设于容纳腔640内,过滤件500包括前后分布的过滤海绵510和过滤网520。
机体工作时,吸尘风机200提供吸尘吸力形成的吸尘气流自进尘口110流入,并在流经集尘袋300后自出风口120流出尘杯100,自出风口120流出的吸尘气流经过各旋风进口610进行分流,自旋风进口610流入分离部630的吸尘气流经过离心流动后自旋风出口620流出,然后流经过滤件500和入风避让口后自入风口流入吸尘风机200,然后自排风口流出吸尘风机200,最后自排风避让口420排出机体。吸尘气流在分离部630内流动时,细小的脏污颗粒可以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并落入尘杯100内,通过集尘袋300、旋风分离件600和过滤件500对吸尘气流进行多级过滤,保证吸尘效果的同时保证吸尘风机200的性能稳定性。
实施例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六可以与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结合,当尘杯100的底壁131设置导风孔180时,导风孔180与旋风分离件600前部的腔体连通。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包括尘杯和吸尘风机,尘杯设有进尘口和出风口,吸尘风机用于向尘杯提供吸尘吸力且设有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内对应于进尘口设有集尘袋,进尘口和出风口沿尘杯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二者沿尘杯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尘口与出风口二者的中心线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的底壁设有朝向进尘口凸出的第一挡筋,以支撑集尘袋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于尘杯的底壁上,尘杯的底壁设有若干间隔分布于出风口外周的导风孔,导风孔连通于吸尘风机的入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的底壁设有围绕出风口朝向进尘口凸出的第二挡筋,第二挡筋位于第一挡筋的内周且二者之间形成有导风槽,导风槽与至少部分导风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孔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内周的第一导风孔和若干间隔分布于第一挡筋外周的第二导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于尘杯的底壁上,尘杯的底壁设有围绕出风口朝向进尘口凸出的挡筋,以支撑集尘袋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与吸尘风机之间设有旋风分离件,旋风分离件设有连通于出风口的旋风进口和连通于入风口的旋风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件与吸尘风机之间设有过滤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尘口、出风口和入风口沿尘杯的轴向前后分布且三者沿尘杯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4143.4U CN220309067U (zh) | 2023-05-08 | 2023-05-08 |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4143.4U CN220309067U (zh) | 2023-05-08 | 2023-05-08 |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09067U true CN220309067U (zh) | 2024-01-09 |
Family
ID=8942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24143.4U Active CN220309067U (zh) | 2023-05-08 | 2023-05-08 |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09067U (zh) |
-
2023
- 2023-05-08 CN CN202321124143.4U patent/CN2203090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88698B (zh) | 一种尘杯过滤器及设有该过滤器的吸尘器 | |
WO2017181484A1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207384199U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106343919A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0408269U (zh) | 第一导风体及所应用的气尘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 | |
CN108652517B (zh) | 手持吸尘器及预滤器组件 | |
US10575688B2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
WO2020015250A1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08404385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1459996U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206543157U (zh) | 一种尘杯过滤器及设有该过滤器的吸尘器 | |
CN201127574Y (zh) | 吸尘器旋风集尘装置 | |
CN108209723B (zh) | 旋风分离装置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2650785U (zh) | 一种手持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 |
CN220309067U (zh) |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 |
CN206543156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1324701U (zh) | 吸尘器 | |
US10531773B2 (en) |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 |
CN209915857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109924924B (zh) |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 |
CN203861135U (zh) | 一种具有海帕过滤结构的吸尘器 | |
CN110652249A (zh) | 吸尘器 | |
CN210989983U (zh) | 一种手持式旋风分离吸尘器 | |
WO2020015251A1 (zh) | 手持吸尘器及空气处理组件 | |
CN218651608U (zh) | 具有初级过滤件的手持式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