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7474U -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7474U
CN216057474U CN202121476857.2U CN202121476857U CN216057474U CN 216057474 U CN216057474 U CN 216057474U CN 202121476857 U CN202121476857 U CN 202121476857U CN 216057474 U CN216057474 U CN 216057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resonance
speaker
sound
s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68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修禄
朱守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68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7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7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7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主体和至少一个共振单元,至少一个共振单元与扬声器主体连接;共振单元包括共振腔室,以及容置于共振腔室内的吸声体;扬声器主体包括第一腔室,共振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其中,第一腔室内的部分声波能够进入至共振腔室内。本公开通过设置共振单元,使得第一腔室内的声波可以进入至共振腔室内,拓展了扬声器装置的工作频宽,改善了音质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电子设备中常配备有扬声器装置,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通信和娱乐等功能。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电子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许多厂商越来越注重电子设备的音质效果。而随着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受电子设备尺寸的限制,留给扬声器装置的空间不足,无法进一步提升音质效果,影响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装置,所述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主体和至少一个共振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与所述扬声器主体连接;
所述共振单元包括共振腔室,以及容置于所述共振腔室内的吸声体;所述扬声器主体包括第一腔室,所述共振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内的部分声波能够进入至所述共振腔室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侧部,以及和所述第一侧部连接的第二侧部;
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具有走声空间,声波能够沿着所述走声空间传播。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主体还包括出声通道,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走声空间连通,所述走声空间通过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的外部连通。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与所述振膜相对设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与所述振膜相邻设置。
可选地,所述吸声体包括多个颗粒状结构,多个所述颗粒状结构用于填充所述共振腔室;
其中,多个所述颗粒状结构与所述共振腔室之间具有预设比值。
可选地,所述预设比值为1/2~2/3。
可选地,所述共振单元还包括连接通道,所述共振腔室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其中,所述连接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共振腔室的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共振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纱网体,所述纱网体覆盖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纱网体的孔径小于多个所述颗粒状结构的平均粒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设置共振单元,使得第一腔室内的声波可以进入至共振腔室内,拓展了扬声器装置的工作频宽,改善了音质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扬声器主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挖孔屏是在屏幕的背光模组中进行挖孔处理,以形成摄像模组的安装区域。挖孔屏项目制程工艺中,在装配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时,需要利用遮光胶遮挡背光模组的光,以达到防止漏光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扬声器装置的音频质量与扬声器主体的尺寸相关。电子设备的扬声器通常具有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需要进行密封,以提升音频质量。
而扬声器主体占据的空间较大,使得留给其他元器件的空间较少,影响电子设备的内部元器件的布局。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扬声器装置,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主体和至少一个共振单元,至少一个共振单元与扬声器主体连接。共振单元包括共振腔室,以及容置于共振腔室内的吸声体。扬声器主体包括第一腔室,共振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其中,第一腔室内的部分声波能够进入至共振腔室内。通过设置共振单元,使得第一腔室内的声波可以进入至共振腔室内,拓展了扬声器装置的工作频宽,改善了音质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一种扬声器装置,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扬声器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的侧部,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通信功能和外放功能。
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主体1和至少一个共振单元2,至少一个共振单元2与扬声器主体1连接。共振单元2被构造为能够改变扬声器装置的工作频宽,提升扬声器装置的音频质量,满足用户对音质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共振单元2包括共振腔室21,以及容置于共振腔室21内的吸声体22。扬声器主体1包括第一腔室11,共振腔室21与第一腔室11连通。其中,第一腔室11内的部分声波能够进入至共振腔室21内,其余部分声波直接传播至扬声器装置之外。
其中,第一腔室11包括第一侧部111,以及和第一侧部111连接的第二侧部112,至少一个共振单元2设置于第一侧部111或第二侧部112。
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共振单元2设置于第一侧部111。扬声器装置工作状态下,第一腔室11内的部分声波能够进入至共振腔室21内,共振腔室21内的空气发生振动,实现共振。共振腔室内21能够吸收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波,扩宽扬声器装置的工作频率带宽。
另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侧部112设置有多个共振单元2,多个共振单元2之间沿第二侧部112的延伸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均匀排列。多个共振单元2之间比如可以被构造为吸收特定范围内的声波,以便于提供更宽的频率范围。多个共振单元2还比如可以被构造为吸收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波,实现更多样化的带宽频率范围,进一步提升音频质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共振单元2不限于上述第一侧部111或第二侧部112。第一侧部111和第二侧部112比如可以同时设置共振单元2,实现扬声器装置的双侧吸收效果,进一步优化了扬声器装置的工作频率带宽。而双侧设置共振单元2与单侧设置共振单元2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吸声体22设置在共振腔室21内,能够优化共振腔室21的带宽的吸收效果。吸声体22影响共振腔室21内的声波的流动的,优化的共振腔室21内气体的流阻,进一步提升频率吸收的带宽。
一个示例性中,如图1所示,吸声体22包括多个颗粒状结构,多个颗粒状结构比如是球形状,多个颗粒状结构用于填充共振腔室21。颗粒状结构比如由活性炭等多孔材料制成,具有不易受潮的优势,还可以吸收声波中杂质,进一步提升音频效果。
另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吸声体22包括多个颗粒状结构,多个颗粒状结构比如呈方形状,颗粒状结构比如由沸石粉制成。
为了控制扬声器装置的工作频宽范围,多个颗粒状结构与共振腔室21之间比如具有预设比值,预设比值比如是1/2~2/3。也就是说,多个颗粒状结构的填充量占共振腔室21容积的1/2~2/3,吸收效果更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共振腔室21的容积影响着吸收范围,共振腔室21腔室容积可以依照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公式确定,通过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公式和所需要处理的谐振频率点去计算,最终确定共振腔室21合适的容积。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公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而由沸石粉制成的颗粒,其体积等效于至少两倍的共振腔室21的容积,因此,在共振腔室21内填充该沸石粉颗粒,可以有效缩小共振腔室21的有效容积,利于扬声器装置的微型化设计。通常来说,共振腔室21内填充有吸声体22,共振腔室21的深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Y轴方向)可以至少减少1m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共振单元2还包括安装于扬声器主体1的共振壳体23,共振壳体23形成了内部具有中空状态的封闭结构,该中空状态即是共振腔室21。
而共振单元2还包括形成于共振壳体23的连接通道24,共振腔室21通过连接通道24与第一腔室11连通,以便于第一腔室11内的声波可以由连接通道24进入至共振腔室21,连接通道24具有预设内径和预定深度。连接通道23的截面积小于共振腔室21的截面积。
其中,连接通道24的深度以及内径均影响着共振腔室21的带宽的吸收效果。在强度为一定的声波作用下,连接通道24影响着其内的空气的振动速度。因此,连接通道24的预设内径和预设深度也可以利用亥姆霍兹共振原理的公式计算出来,在此不对其做具体阐述,连接通道24的设计参数以实际为准。不同的共振单元2可以通过改变连接通道24的内径尺寸和深度来修改每个共振单元2的吸收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共振单元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1内的纱网体25,纱网体25覆盖连接通道24,纱网体25的孔径小于多个颗粒状结构的平均粒径,以封住连接通道24的开口,防止共振腔室21内的吸声体22从共振腔室21内漏出至第一腔室11内。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扬声器主体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1内的振膜15,振膜15与第二侧部112之间具有走声空间,声波能够沿着走声空间传播。且扬声器主体1还包括出声通道1131,出声通道1131与走声空间连通,走声空间通过出声通道与扬声器主体的外部连通。其中,出声通道1131设置于第三侧部113,第三侧部113与第二侧部112连接,且与第一侧部111相对设置。
第三侧部113开设有出声通道1131,第一腔室11通过出声通道1131与扬声器主体1的外部连通。出声通道1131即可以用于传播声波,也可以维持第一腔室11内的气压平衡,保证扬声器装置的正常运行。
当共振单元2设置于第二侧部112时,共振单元2与振膜15相对设置。当共振单元2设置于第一侧部111时,共振单元2与振膜15相邻设置。共振单元2与振膜15的相对位置,以共振单元2的实际设计为准。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如4所示,扬声器主体1还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一壳体13连接的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3呈板形,第二壳体14比如是框体结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围合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其中,第一壳体13由钢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壳体13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且能够提升扬声器主体1的结构强度。第二壳体14比如是塑胶材料制成,质地较轻,能够降低扬声器主体1的结构的质量。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比如可以以注塑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二者连接更加的可靠。
其中,第二壳体14内设置有隔板141,以分隔该封闭空间,形成扬声器主体1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比如用作扬声器装置的前腔室,第二腔室12比如用作扬声器装置的后腔室。而隔板141即形成了第一腔室11的第四侧部,第四侧部与第二侧部112相对设置。而第二腔室12为封闭状态,有效提升了扬声器装置的重低音效果,提升扬声器装置的音质品质。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如4所示,隔板141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的开口1411,扬声器主体1还包括安装于第二腔室12内的磁钢16。磁钢16与隔板141固定连接,磁钢16的宽度大于开口1411的宽度,以堵住开口1411。
其中,磁钢16沿扬声器主体1的深度方向(参照图1所示的Y轴方向)设置有环形通孔161,环形通孔161内置有音圈1611。音圈1611与磁钢16之间能够产生电磁场效应,形成扬声器装置的声源。
而扬声器主体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1内的振膜15,振膜15与隔板141连接,以封闭开口1411。其中,环形通孔161的外径与开口1411的宽度(参照图1所示的X轴方向)基本一致,以保证音圈1611和磁钢16所形成的声波振动,可以传递给振膜15。通过振膜15共振发声,使得声波能够传播至第一腔室11和共振腔室21内,使得扬声器装置共振发声。其中,振膜15由弹性材料制成,能以够在外力作用下弯曲形变,以实现振膜15的振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如4所示,初始状态下,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内的空气不流通,环形通孔161分别与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连通,完成气体的流通以及热量的流动。扬声器装置工作时,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内的空气相互流动,可以平衡扬声器装置的内外气压。
其中,环形通孔161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一腔室11连通,用于出声。第二端部和第二腔室12连通,用于散热。当扬声器装置发声主要依靠于音圈1611工作,音圈1611是发热源,第二端部可以散去音圈1611产生的热量,降低扬声器装置的温度,避免扬声器装置损坏。
本公开提供的扬声器装置,通过设置与第一腔室连通的共振单元,能够扩展扬声器装置工作状态下的工作频宽范围。且多个共振单元可以满足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吸收效果,提升了扬声器装置的音质效果,音质稳定性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比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包括扬声器装置,实现了电子设备的通信功能和娱乐功能。当用户想要进行通话时,电子设备内的扬声器装置,可以接收用户的声音信息,终端设备内的处理器将其声音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完成与其他人的通话。当用户想要播放音频时,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装置可以播放声音,扬声器装置内的共振单元能够改变声波传播时的工作频宽范围,提升了音频品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同时,吸声体可以有效较小共振腔室的容积,利于扬声器装置的微型化,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尺寸大的问题,减少了结构尺寸,有利于市场化推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主体和至少一个共振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与所述扬声器主体连接;
所述共振单元包括共振腔室,以及容置于所述共振腔室内的吸声体;所述扬声器主体包括第一腔室,所述共振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内的部分声波能够进入至所述共振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侧部,以及和所述第一侧部连接的第二侧部;
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具有走声空间,声波能够沿着所述走声空间传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主体还包括出声通道,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走声空间连通,所述走声空间通过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扬声器主体的外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与所述振膜相对设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共振单元与所述振膜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包括多个颗粒状结构,多个所述颗粒状结构用于填充所述共振腔室;
其中,多个所述颗粒状结构与所述共振腔室之间具有预设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值为1/2~2/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单元还包括连接通道,所述共振腔室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其中,所述连接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共振腔室的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纱网体,所述纱网体覆盖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纱网体的孔径小于多个所述颗粒状结构的平均粒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CN202121476857.2U 2021-06-30 2021-06-30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057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6857.2U CN216057474U (zh) 2021-06-30 2021-06-30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6857.2U CN216057474U (zh) 2021-06-30 2021-06-30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7474U true CN216057474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4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6857.2U Active CN216057474U (zh) 2021-06-30 2021-06-30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7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6016B2 (ja) イヤホン
CN101056327B (zh) 移动电话及其音箱结构
WO2020077782A1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WO2021218581A1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299516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218939B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212838B (zh)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WO2023280058A1 (zh) 智能头戴设备
WO2020228472A1 (zh)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CN207070324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7371107A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5121124U (zh) 一种耳机用扬声器
US20160241950A1 (en) Sound Transducer Acoustic Back Cavity System
CN208210250U (zh) 耳机
CN210579210U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426365B (zh) 音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KR102266425B1 (ko) 사각 형상의 마이크로 스피커
CN208798214U (zh) 发声装置及便携终端
CN207304902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788413A (zh) 扬声器箱
CN21605747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85413A1 (zh) 发声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6930315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721687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52825A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