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8939B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18939B CN109218939B CN201810937206.5A CN201810937206A CN109218939B CN 109218939 B CN109218939 B CN 109218939B CN 201810937206 A CN201810937206 A CN 201810937206A CN 109218939 B CN109218939 B CN 1092189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cavity
- vibration
- absorbing
- diaphrag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660 Reticul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00080837 HNF1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7 cell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50 cellular structur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16 polygon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7 thermoplastic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发声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连接固定的磁路组件和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包括振膜;在振膜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表面上安装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振膜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填充吸音材料;振膜、第一壳体以及磁路组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气孔,将振膜振动辐射的声波传递至外界环境中。根据本发明的单体具有散热性好、且声学性能优良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发声装置是实现电声转换的基本单元,发声装置包括单体外壳、振动组件和磁路组件,振动组件和磁路组件收容在单体外壳中,振动组件包括振膜和与振膜连接的音圈,振膜将单体外壳的内腔分隔为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音圈和磁路组件均位于第一腔体中,音圈置于磁路组件形成的磁间隙中,这样,音圈在接收到交流信号时,便可以在磁路组件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振膜振动,进而策动周围空气发声。
由于发声装置的音圈是由导线绕制而成,因此,音圈在接收到交流信号时便会产生热量,工作时间越长,发热越明显,如果音圈长时间发热无法有效散热,则将影响发声装置的使用寿命及所能提供的最大音量。
在现有技术中,音圈和磁路组件均被安装在发声装置的第一腔体中,且第一腔体为密闭结构,这使得音圈散热一直都是业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设置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发声装置的尺寸也越来越小,音圈发热对发声装置性能的影响就尤为突出,因此,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装置结构以有利于音圈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的新的技术方案,以在基本不影响原有声学性能的情况下实现音圈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固定的磁路组件和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膜,在所述振膜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表面上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振膜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振膜、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磁路组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气孔,将所述振膜振动辐射的声波传递至外界环境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本体,所述第二壳体本体被配置为两端开口的直筒型结构,其第一端开口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与所述振膜装配在一起,第二端开口处封合有密封盖。
可选地,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为分体结构,通过涂胶粘结固定;或者,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本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自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一侧端延伸至另一相对的侧端,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与所述振膜相对的振动腔和与所述振动腔相邻设置的吸声腔。
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设置在所述吸声腔中,所述隔板具有连通所述振动腔与所述吸声腔的连通孔。
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上的通孔、及覆盖所述通孔的网布,所述连通孔包括所述网布的网孔。
可选地,所述隔板由多孔材料制成,所述连通孔包括所述隔板自身具有的孔隙。
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吸音颗粒,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灌装孔,所述吸音颗粒自所述灌装孔处灌入,充满所述吸声腔;所述吸音颗粒通过所述网布与所述振动腔隔离,并且通过盖设在所述灌装孔处的阻尼件与外界环境隔离。
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自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第二端开口处填入。
可选地,所述气孔包括所述磁路组件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中心磁铁的中间部位沿所述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贯穿所述磁路组件的第一开口。
可选地,所述开口还包括对应于所述磁间隙设置的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振膜、所述第二壳体依次在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上装配,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横向的尺寸不超出所述振膜的横向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容积小于0.6立方厘米。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声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将音圈设置在第二腔体中,由于第二腔体具有与外界相通的气孔,因此,位于音圈周围的热空气能够直接与外界空气对流,进而能够快速降低音圈的温度。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在第一腔体中设置用于扩容的吸音材料,这样,就可以压缩第一腔体的实际容积来控制发声装置的外形尺寸与现有技术相当,同时,保证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在另一视角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发声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单体外壳; 110-第二壳体;
111-隔板; 111a-隔板本体;
111b-通孔; 111c-网布;
120-第一壳体; 130-密封盖;
131-阻尼孔; 132-阻尼件;
140-第二腔体; 150-第一腔体;
151-振动腔; 152-吸声腔;
141-气孔; 200-振动组件;
210-振膜; 220-音圈;
230-补强件; 240-柔性电路板;
300-磁路组件; 310-导磁轭;
320-中心磁铁; 330-中心华司;
340-边磁铁; 351-第一开口;
352-第二开口; 360-磁间隙;
400-吸音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装置实施例>
图1至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可以包括单体外壳100、振动组件200和磁路组件300。振动组件200包括振膜210和音圈220,音圈220与振膜210固定连接,以通过音圈220带动振膜210振动,进而策动周围空气发声。
单体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10以及密封盖130。第一壳体120用于连接固定振动组件200与磁路组件300,第二壳体110安装于振膜210的远离第一壳体120的一侧表面。
第二壳体110和振膜210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腔体150,也可以称之为后声腔,通过第二壳体110和密封盖130的配合使之为密闭腔体,在第一腔体150内填充有吸音材料;第一壳体120与振膜210以及磁路组件300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腔体140,也可以被称之为前声腔,第二腔体140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气孔141,用于将振膜振动辐射的声波传递至外界环境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1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本体,该第二壳体本体被配置为两端开口的直筒型结构,其中第一端开口沿振膜210振动的方向与振膜210装配在一起,另一端即第二端开口处封合有密封盖130。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盖130与第二壳体本体为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涂胶粘结或卡扣等方式固定,也可以是整体结构,即密封盖130与第二壳体本体一体成型,例如热塑成型或压缩成型等。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本体内有隔板111,该隔板111平行于振膜210设置,自第二壳体本体的一侧端延伸至另一相对的侧端,将第一腔体150分隔为与振膜210相对的振动腔151,以及与振动腔151相邻设置的吸声腔152。其中,振膜210用于围成该振动腔151,即,振膜210在第二腔体140和振动腔151中振动。
在该实施例中,吸音材料400设置在吸声腔152中,隔板111具有连通振动腔151与吸声腔152的连通孔,以使振动腔151与吸声腔152合在一起作为整个第一腔体150起作用。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将第一腔体150依据功能设置分隔为两个部分,将使得振膜210及吸音材料400能够在各自独立的空间起作用,这有利于进行各自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对于设置颗粒状的吸音材料,这可以有效避免吸音材料400在流动时影响振膜210的振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示,隔板111包括隔板本体111a、贯穿隔板本体111a的通孔111b、及覆盖在通孔111b上的网布111c,隔板111的连通孔包括该网布111c的网孔。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较大的通孔111b可以减少隔板111对第一腔体150的容积的占用,通过设置网布111c可以有效隔离吸音材料400进入振动腔151。
在该实施例中,吸音材料400可以为吸音颗粒,在密封盖130上开设有灌装孔,吸音颗粒通过该灌装孔灌入,充满吸声腔152,以对第一腔体150进行充分扩容。例如,扩容可以使得采用0.2cc的第一腔体即获得相当于0.6cc的第一腔体的声学性能。在该实施例中,吸音颗粒通过网布111c与振动腔151隔离,并且通过盖设在灌装孔处的阻尼件与外界环境隔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密封盖130与第二壳体本体为分体结构时,吸音材料400可以是吸音棉,该吸音棉通过第二壳体本体的第二端开口处填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50可以具有阻尼孔131,阻尼孔131上设置例如是网布的阻尼件。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阻尼孔131平衡第一腔体的内外气压,保持振膜210的振幅的对称性,进而改善声学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隔板111可以由多孔材料制成,隔板111的连通孔可以包括隔板自身具有的孔隙。
在该实施例中,多孔材料是一种由相互贯通或封闭的孔洞构成网络结构的材料,孔洞的边界或表面由支柱或平板构成。一种较为典型的多孔结构是由大量多边形孔在平面上聚集形成的二维结构,由于其形状类似于蜂房的六边形结构而被称为蜂窝材料;另一种较为典型的多孔结构是由大量多面体形状的孔洞在空间聚集形成的三维结构,通常称之为泡沫材料。而且,本发明中的多孔材料具体是指孔洞为开孔结构或者半开孔半闭孔结构的多孔材料,以保证气流的透过性,进而获得增加气流能够到达的空间体积的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该多孔材料例如是多孔陶瓷、泡沫塑料等,其中,该多孔陶瓷可以是粒状陶瓷、蜂窝陶瓷、泡沫陶瓷。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隔板111采用多孔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第一腔体150的容积的占用,而且通过自身孔隙形成内部气孔,一是可以增加气流流动的均匀性,二是无需通过额外的手段加工形成内部气孔,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
在该实施例中,音圈220位于第二腔体140中,这使得音圈220可以通过气孔141进行快速散热,即,在该实施例中,气孔141不仅可以作为声孔进行声辐射,还可以作为散热孔进行音圈220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将音圈220等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140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现有技术的发声装置增大第二腔体140的容积,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一腔体150具有较小的容积,例如小于0.6cc(立方厘米),进一步地,可以在0.2cc~0.3cc,以基本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外形尺寸相对现有技术的发声装置不变、甚至更小,其中,现有技术中第一腔体的容积通常为0.6cc~0.8cc。
在该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在第一腔体150中设置有吸音材料400进行扩容,以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至少与现有技术的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相当。
该吸音材料400可以具有任意形态,例如块状、片状、颗粒状等。
该吸音材料400可以是吸音棉、非发泡吸音颗粒等。
该吸音材料400可以粘接固定在第一腔体150的腔壁上。
该吸音材料400也可以以非固定结构封装在第一腔体150中。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发声装置的音圈220设置在通过气孔141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腔体140中,这使得第二腔体140中位于音圈220周围的热空气能够直接与外界空气对流,进而有利于快速降低音圈220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发声装置通过在第一腔体150中设置吸音材料400实现了对第一腔体150的扩容,进而能够在控制第一腔体150的实际容积的情况下保证声学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6所示,发声装置可以包括磁路组件300,磁路组件300收容在第二腔体140中,以使音圈220置于磁路组件300形成的磁间隙360中。在该实施例中,气孔141包括磁路组件300设置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磁路组件300设置开口形成气孔141可以省去在单体外壳100上开口以形成气孔。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由于音圈220置于磁路组件300形成的磁间隙360中,而且振膜210面向磁路组件300设置,因此,磁路组件300设置开口形成气孔141可以使得气流流通更加顺畅,进而更有利于进行发声辐射及音圈散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6所示,磁路组件300包括用于形成磁间隙360的中心磁铁320,其中,磁间隙360环绕在中心磁铁320的外周。在该实施例中,磁路组件300设置的开口可以包括在中心磁铁320的中央位置沿振动组件200的振动方向贯穿磁路组件300的第一开口35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51经由磁路组件300与振膜210之间的上方空间与音圈220所在的磁间隙360相连通,进而实现音圈周围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间的热交换。
在该实施例中,中心磁铁320的中央位置指第一开口351经过中心磁铁320的内部贯穿磁路组件300。
例如,参见图1至图6所示,磁路组件300包括导磁轭310、中心磁铁320和中心华司330,磁路组件300通过导磁轭310与单体外壳100固定连接。中心磁铁320设置在导磁轭310的面向振膜210的表面上,中心华司330设置在中心磁铁320的面向振膜210的表面上,磁路组件300的第一开口351沿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依次贯穿中心华司330、中心磁铁320和导磁轭310。
在该例子中,磁路组件300可以包括边磁铁340,边磁铁340在导磁轭310上围绕中心磁铁320设置,进而在中心磁铁320与边磁铁340之间形成环形的磁间隙360。
在该例子中,磁路组件300也可以省去设置边磁铁,取代的是导磁轭310具有向振膜210方向弯折的侧壁部,以在侧壁部与中心磁铁320之间形成环形的磁间隙36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6所示,磁路组件300设置的开口还可以包括对应于磁间隙360设置的连通第一开口351的第二开口352。
在该实施例中,磁间隙360可以直接通过第二开口352与外界相通,进而实现音圈周围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间的热交换。
例如,参见图1至图6所示,磁路组件300包括导磁轭310,导磁轭310为平板状,磁路组件300通过导磁轭310与单体外壳100固定连接。在该例子中,磁路组件300的第二开口352可以是设置在导磁轭310上的通孔,也可以是设置在导磁轭310边缘部位的缺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壳体120、振膜210、第二壳体110依次在振膜210的振动方向上装配,即先在第一壳体120中组装磁路组件300,再将含有振膜210的振动组件200装配在第一壳体120中,最后将第二壳体110装配于振膜210远离第一壳体120的一面,通过该实施例,方便实现流水化操作,提高装配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10的横向尺寸不超过振膜210的横向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单体外壳100可以由至少两个零部件组成,以便于组装内部的振动组件200、磁路组件300、吸音材料400等。
<例子>
根据图1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发声装置包括单体外壳100、振动组件200、磁路组件300和吸音材料400。
振动组件200和磁路组件300收容在单体外壳100的内腔中。
在该例子中,单体外壳100包括第二壳体110、第一壳体120和密封盖130,第二壳体110包括第二壳体本体,第二壳体本体为两端开口的直筒型结构,振膜210夹设在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本体的一端开口处,进而将单体外壳100的内腔分隔为第二腔体140和第一腔体150,密封盖130封合第二壳体本体的第二端开口以实现第一腔体150的密封,磁路组件300和第一壳体120之间的空间为第二腔体140。
第二壳体110还包括隔板111,隔板111、振膜210及第二壳体本体共同围成振动腔151;隔板111、密封盖130及第二壳体本体共同围成吸声腔152。
隔板111可以与第二壳体本体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粘接、焊接等手段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该例子中,可以先在第一壳体120中组装振动组件200和磁路组件300;再在第一壳体120上组装第二壳体110,以使振膜210夹设在第一壳体120的边沿与第二壳体110的边沿之间;然后在第二壳体110中填充吸音材料400,该吸音材料400例如是吸音棉;最后在第二壳体110上扣合密封盖130,完成发声装置的组装。
在另外的例子中,密封盖130与第二壳体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在密封盖130上开设有灌装孔,吸音材料400为吸音颗粒,吸音颗粒通过该灌装孔灌入到吸声腔152中,直到吸声腔152中充满该吸音颗粒,然后将阻尼件装配于灌装孔处,完成发声装置的组装。
在该例子中,第一壳体120可以采用常规的塑制壳体等。在另外的例子中,由于第一壳体120用于围成第二腔体140,因此,第一壳体120可以采用多孔材料制成,以使得第二腔体140的气孔141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0自身的空隙,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在该例子中,振动组件200包括振膜210、音圈220、补强部(DOME)230和柔性电路板(FPCB)240。
柔性电路板240固定连接在振膜210的位于第二腔体140的表面上,音圈220固定连接在柔性电路板240上,补强部230固定连接在振膜210的位于第一腔体150的表面上。
在该例子中,柔性电路板240用于连接音圈220与外部电路,以通过外部电路向音圈220提供交流信号。
柔性电路板240可以具有两对焊盘,第一对焊盘的两个焊盘通过印制导线电连接,第二对焊盘的两个焊盘通过另外的印制导线电连接;音圈220的两根音圈引线分别与第一对焊盘中的一个焊盘和第二对焊盘中的一个焊盘焊接在一起,第一对焊盘和第二对焊盘中的另一个焊盘经由单体外壳100向外露出,以连接外部电路。
在该例子中,磁路组件300包括导磁轭310、中心磁铁320、中心华司330及四块边磁铁340。
中心磁铁320与四块边磁铁340均固定连接在导磁轭310的面向振膜210的表面上,中心华司320固定连接在中心磁铁320的面向振膜210的表面上,四块边磁铁340环绕中心磁铁320布置,以在四块边磁铁340与中心磁铁320之间形成环形的磁间隙360,音圈220则置于该磁间隙360中。
导磁轭310呈平板状,并在四个边角处各形成一个缺口,以形成位于磁间隙360底部的第二开口352。
磁路组件300具有依次贯穿中心华司330、中心磁铁320和导磁轭310的第一开口351,即导磁轭310具有通孔311,中心磁铁320具有通孔321,中心华司330具有通孔331,通孔311、321、331在振膜210的振动方向上相互贯通形成第一开口351。
在该例子中,第二腔体140的与外界相通的气孔141至少包括该第一开口351和第二开口352。
在该例子中,第一腔体150的阻尼孔131设置在密封盖130上,例如是网布的阻尼件132连接在密封盖130上以覆盖阻尼孔131。
<电子设备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原理框图。
根据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000包括根据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在图7中标记为7010。
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电子设备7000通过设置发声装置7010可以输出语音,而且该扬声器7010具有优于现有技术的散热性能,这不仅可以控制电子设备7000的发热量,而且可以在进行音视频播放时提供大音量,满足用户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7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20及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7030。存储器7030用于存储指令,该指令用于控制处理器7020进行操作以实现电子设备700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7000还可以包括接口装置7040、通信装置7050、显示装置7060、输入装置7070、麦克风7080等等。
接口装置7040例如包括USB接口、耳机接口等。通信装置7050例如能够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具体地可以包括Wifi通信、蓝牙通信、2G/3G/4G/5G通信等等。输入装置7070例如可以包括触摸屏、键盘、鼠标、体感输入等。麦克风7080用于接收输入的语音信息等。
虽然图7示出了电子设备7000的多个装置,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仅包括其中的部分装置,例如发声装置7010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00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需要提供语音输出功能的任意设备。
上述各实施例主要重点描述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发声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固定的磁路组件和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振膜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表面上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振膜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振膜、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磁路组件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气孔,将所述振膜振动辐射的声波传递至外界环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本体,所述第二壳体本体被配置为两端开口的直筒型结构,其第一端开口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与所述振膜装配在一起,第二端开口处封合有密封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为分体结构,通过涂胶粘结固定;或者,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自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一侧端延伸至另一相对的侧端,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与所述振膜相对的振动腔和与所述振动腔相邻设置的吸声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设置在所述吸声腔中,所述隔板具有连通所述振动腔与所述吸声腔的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隔板本体、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上的通孔、及覆盖所述通孔的网布,所述连通孔包括所述网布的网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由多孔材料制成,所述连通孔包括所述隔板自身具有的孔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吸音颗粒,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灌装孔,所述吸音颗粒自所述灌装孔处灌入,充满所述吸声腔;所述吸音颗粒通过所述网布与所述振动腔隔离,并且通过盖设在所述灌装孔处的阻尼件与外界环境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吸音棉,所述吸音棉自所述第二壳体本体的第二端开口处填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包括所述磁路组件设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在所述磁路组件的中心磁铁的中间部位沿所述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贯穿所述磁路组件的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还包括对应于磁间隙设置的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磁间隙由边磁铁和所述中心磁铁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振膜、所述第二壳体依次在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上装配,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横向的尺寸不超出所述振膜的横向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容积小于0.6立方厘米。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37206.5A CN109218939B (zh) | 2018-08-16 | 2018-08-16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37206.5A CN109218939B (zh) | 2018-08-16 | 2018-08-16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PCT/CN2018/125594 WO2020034555A1 (zh) | 2018-08-16 | 2018-12-29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8939A CN109218939A (zh) | 2019-01-15 |
CN109218939B true CN109218939B (zh) | 2020-09-18 |
Family
ID=6498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37206.5A Active CN109218939B (zh) | 2018-08-16 | 2018-08-16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18939B (zh) |
WO (1) | WO20200345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298035U (zh) * | 2019-04-04 | 2020-04-10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9949409U (zh) * | 2019-06-27 | 2020-01-1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WO2020258272A1 (zh) * | 2019-06-28 | 2020-12-30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WO2021000104A1 (zh) * | 2019-06-29 | 2021-01-07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CN110784809B (zh) * | 2019-09-30 | 2021-11-26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及安装有该发声装置的声学模块及电子设备 |
CN111083602A (zh) * | 2019-12-19 | 2020-04-2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吸音材料封装结构及发声装置 |
WO2021128012A1 (zh) * | 2019-12-24 | 2021-07-01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54455A (zh) * | 2013-12-26 | 2015-07-01 | 安桥株式会社 | 扬声器系统及具备该扬声器系统的电子设备 |
CN204795558U (zh) * | 2015-06-09 | 2015-11-18 | 惠阳东亚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音箱用被动低频辐射器 |
CN105792076A (zh) * | 2016-02-26 | 2016-07-20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单体以及扬声器模组 |
CN105872915A (zh) * | 2016-05-20 | 2016-08-17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扬声器模组的吸音组件和扬声器模组 |
CN107071668A (zh) * | 2017-05-24 | 2017-08-1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206821001U (zh) * | 2017-04-28 | 2017-12-29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50004079A (ko) * | 2013-07-02 | 2015-01-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밸런스드 아마추어 트랜스듀서의 성능 개선 장치 |
CN104811831A (zh) * | 2015-04-13 | 2015-07-29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模组 |
CN106303862B (zh) * | 2016-09-30 | 2020-03-1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模组外壳组件、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06535068A (zh) * | 2016-11-22 | 2017-03-2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单体和扬声器模组 |
CN206879087U (zh) * | 2017-06-26 | 2018-01-12 | 厦门东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扬声器 |
CN107454527A (zh) * | 2017-09-08 | 2017-12-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7454548B (zh) * | 2017-09-08 | 2019-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声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
-
2018
- 2018-08-16 CN CN201810937206.5A patent/CN109218939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9 WO PCT/CN2018/125594 patent/WO202003455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54455A (zh) * | 2013-12-26 | 2015-07-01 | 安桥株式会社 | 扬声器系统及具备该扬声器系统的电子设备 |
CN204795558U (zh) * | 2015-06-09 | 2015-11-18 | 惠阳东亚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 音箱用被动低频辐射器 |
CN105792076A (zh) * | 2016-02-26 | 2016-07-20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单体以及扬声器模组 |
CN105872915A (zh) * | 2016-05-20 | 2016-08-17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扬声器模组的吸音组件和扬声器模组 |
CN206821001U (zh) * | 2017-04-28 | 2017-12-29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CN107071668A (zh) * | 2017-05-24 | 2017-08-1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8939A (zh) | 2019-01-15 |
WO2020034555A1 (zh) | 2020-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18939B (zh)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0125634A1 (zh) |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18214280A1 (zh) |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8551639B (zh) | 扬声器模组及便携终端 | |
WO2005112697A2 (en) | Closed loop embedded audio transmission line technology | |
WO2019119943A1 (zh) | 一种吸音颗粒的封装结构及扬声器模组 | |
RO119048B1 (ro) | Difuzor | |
WO2019227924A1 (zh) | 微型扬声器模组 | |
CN210724969U (zh) | 移动终端 | |
CN104737556A (zh) | 扬声器 | |
CN107592598B (zh) |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 |
WO2007062937A1 (en) | Speakerbox | |
KR101614702B1 (ko) | 진동 기능을 지닌 마이크로스피커 모듈을 구비한 전기 기기 | |
CN206908837U (zh) |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 | |
US3187832A (en) | Loudspeaker assembly | |
WO2020224277A1 (zh) | 一种发声装置 | |
CN111601221A (zh) | 一种高音发声装置 | |
CN107682778B (zh) | 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0839194A (zh) |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7124749U (zh) |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WO2019047716A1 (en) | ELECTROACOUSTIC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211982129U (zh) | 一种高音发声装置 | |
WO2020125703A1 (zh) |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1019224U (zh) |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6057474U (zh) |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