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4932U -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4932U
CN216054932U CN202121889240.3U CN202121889240U CN216054932U CN 216054932 U CN216054932 U CN 216054932U CN 202121889240 U CN202121889240 U CN 202121889240U CN 216054932 U CN216054932 U CN 216054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op cover
connecting piece
po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92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有生
覃太平
李华
夏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892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4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4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4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顶盖片的第一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中至少一个与顶盖片绝缘连接并分别凸设于第一侧面上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于顶盖片的第二侧面并相互绝缘,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极柱电连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极柱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顶盖片上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电连接,实现顶盖组件的双输出,保证连接件与极柱之间连接阻值的一致性,减小顶盖组件上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和电位差异。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出现,清洁新能源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中的一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圆柱形动力电池顶盖组件中正负极极柱与连接片之间的连接效果较差,使得正负极极柱输出端电阻和电位差异较大,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可以解决现有顶盖组件中极柱与连接片连接效果较差导致输出端电阻和电位差异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片,所述顶盖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第一极柱,凸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
第二极柱,凸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所述第二极柱和所述第一极柱中至少一个与所述顶盖片绝缘连接;
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绝缘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顶盖片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绝缘部至少部分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相对;和/或,
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背离所述顶盖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绝缘部至少部分与所述顶盖片位置对应。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三绝缘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绝缘部位于所述间隙内,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凸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凸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表面凸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表面凸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2.5m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绝缘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绝缘件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件背离所述顶盖片的一侧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二绝缘件边缘延伸。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避让口并伸出于所述顶盖片的边缘。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动力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中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顶盖片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一极柱电连接,第二连接件通过顶盖片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二极柱电连接。通过在顶盖片上同时设计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实现顶盖组件的双输出;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电连接,能够保证连接件与极柱之间连接阻值的一致性,从而减小顶盖组件上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和电位差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DA0003208358160000031
Figure BDA000320835816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第一极柱、第二极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顶盖片的第一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中至少一个与顶盖片绝缘连接并分别凸设于第一侧面上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于顶盖片的第二侧面并相互绝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电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组件100包括顶盖片110,顶盖片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第一侧面111开设有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的设置有利于顶盖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位于顶盖片110第二侧面112的器件通过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与位于顶盖片110第一侧面111的器件的连接,以实现电路的导通。
其中,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的设置位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需保证位于第二侧面112的器件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与位于第一侧面111的器件进行电连接即可。
顶盖组件100包括第一极柱120,第一极柱120安装在顶盖片110上,且第一极柱120凸设于第一侧面111上对应第一通孔113的位置。即顶盖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位于顶盖片110第二侧面112的器件通过第一通孔113与第一极柱120电连接,然后第一极柱120与位于顶盖片110第一侧面111的其他器件电连接,以实现电路的导通。
其中,将第一极柱120凸设于第一侧面111上对应第一通孔113的位置,使得第一极柱120端面伸出于顶盖片110第一侧面111,有利于第一极柱120与外部器件的有效连接。
顶盖组件100包括第二极柱130,第二极柱130安装在顶盖片110上,且第二极柱130凸设于第一侧面111上对应第二通孔114的位置。即顶盖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位于顶盖片110第二侧面112的其他电器通过第二通孔114与第二极柱130电连接,然后第二极柱130与位于顶盖片110第二侧面112的其他器件电连接,以实现电路的导通。
其中,将其二极柱凸设于第一侧面111上对应第二通孔114的位置,使得第二极柱130的端面伸出于顶盖片110第一侧面111,有利于第二极柱130与外部器件的有效连接。
可选的,第二极柱130与第一极柱120中至少一个与顶盖片110绝缘连接。顶盖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中一个作为正极输出端,一个作为负极输出端,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极柱120为正极输出端,第二极柱130为负极输出端为例进行说明。
当第一极柱120与顶盖片110绝缘连接,第二极柱130与顶盖片110电连接时,正极输出端仅为第一极柱120,负极输出端包括第二极柱130和顶盖片110;当第一极柱120与顶盖片110电连接,第二极柱130与顶盖片110绝缘连接时,正极输出端包括顶盖片110和第一极柱120,负极输出端仅为第二极柱130;当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均与顶盖片110绝缘连接时,正极输出端仅为第一极柱120,负极输出端仅为第二极柱130。
通过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与顶盖片110连接方式的设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顶盖组件100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极柱120或第二极柱130与顶盖片110电连接时,第一极柱120或第二极柱130与顶盖片11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以简化第一极柱120或第二极柱130与顶盖片110的连接工序,既可以提高第一极柱120或第二极柱130与顶盖片110之间的密封性,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顶盖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40,第一连接件140位于顶盖片110的第二侧面112,第一连接件140通过第一通孔113与第一极柱120电连接。当第一极柱120为正极输出端时,第一连接件140用于与位于顶盖片110第二侧面112的相关正极器件电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一极柱120电连接,能够实现顶盖片110两侧正极电路的导通。
顶盖组件100包括第二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50位于顶盖片110的第二侧面112,第二连接件150通过第二通孔114与第二极柱130电连接。当第二极柱130为负极输出端时,第二连接件150用于与位于顶盖片110第二侧面112的相关负极器件电连接,通过将第二连接件150与第二极柱130电连接,能够实现顶盖片110两侧负极电路的导通。
其中,由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分别与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电连接,为保证电路的正常导通,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相互绝缘,以形成电路回路。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顶盖片110绝缘。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分别连接于正极电路和负极电路,顶盖片110为导电结构,若第一连接件140或第二连接件150与顶盖片110电连接,一方面会导致正极电路与负极电路之间产生电阻差异,另一方面不利于正极电路与负极电路之间的电路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顶盖组件100包括顶盖片110、第一极柱120、第二极柱130、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第一连接件140通过顶盖片110上的第一通孔113与第一极柱120电连接,第二连接件150通过顶盖片110上的第二通孔114与第二极柱130电连接。通过在顶盖片110上同时设计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实现顶盖组件100的双输出;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分别与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电连接,能够保证连接件与极柱之间连接阻值的一致性,从而减小顶盖组件100上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和电位差异。
可选的,顶盖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件160,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并列设置,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通过第一绝缘件160绝缘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分别与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电连接之前,先利用第一绝缘件160将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绝缘连接,以保持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相对稳定,避免在连接或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因接触而导致顶盖组件100出现短路,影响顶盖组件100的正常使用。
其中,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并列设置是指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伸出于顶盖片110的同一侧边缘,此种结构设计有利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绝缘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能够分别伸出于顶盖片110相对的两侧,只需保证在顶盖组件100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弯折至顶盖片110下方时,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保持相对稳定且绝缘即可。
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绝缘件160包括第一绝缘部161,第一绝缘部161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靠近顶盖片110的一侧,第一绝缘部161连接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且第一绝缘部161至少部分与顶盖片110的第二侧面112相对。
将第一绝缘部161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靠近顶盖片110的一侧,且部分位与顶盖片110的第二侧面112相对,以进一步加强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顶盖片110之间的绝缘性,避免在顶盖组件10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40和/或第二连接件150与顶盖片110的第二侧面112接触而导致顶盖组件100出现短路,从而影响顶盖组件100的正常使用。
可选的,第一绝缘件160包括第二绝缘部162,第二绝缘部162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背离顶盖片110的一侧,第二绝缘部162连接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且第二绝缘部162至少部分与顶盖片110位置对应。
将第二绝缘部162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背离顶盖片110的一侧,且部分与顶盖片110位置对应,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绝缘性,避免在顶盖组件10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因弯折至顶盖片110下方发生接触而出现相互干扰,从而影响顶盖组件100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同时通过第一绝缘部161和第二绝缘部162绝缘连接,在保证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顶盖片110之间的绝缘的同时,避免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保证顶盖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绝缘件160包括第三绝缘部163,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具有间隙,第三绝缘部163位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间隙内,以连接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
由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相互绝缘,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必然存在间隙,第一绝缘部161和第二绝缘部16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一侧,在顶盖组件100制作或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可能会因为晃动或者与第一绝缘部161和第二绝缘部162连接不够牢固而发生接触,进而导致顶盖组件100短路,影响顶盖组件100的正常使用。
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间隙之间设置第三绝缘部163,能够进一步增强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发生接触,从而提高顶盖组件100的可靠性。
可选的,第一绝缘部161、第二绝缘部162和第三绝缘部163能够采用包胶或注塑的成型方式一体成型,以保证第一绝缘部161、第二绝缘部162和第三绝缘部163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因相互之间连接差异而影响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160的材质为柔性材料,即第一绝缘部161、第二绝缘部162和第三绝缘部163均为柔性材料,以确保在顶盖组件100使用时,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伸出顶盖片110边缘的部分能够弯折至顶盖片110下方,从而保证顶盖组件100的正常使用。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140对应第一通孔113的位置凸设有第一连接部141,第一连接部141穿过第一通孔113与第一极柱120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40上设置第一连接部141,然后利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极柱120电连接,相较于铆接等连接方式能够减小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一极柱120之间的接触电阻。
可选的,第二连接件150对应第二通孔114的位置凸设有第二连接部151,第二连接部151穿过第二通孔114与第二极柱130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二连接件150上设置第二连接部151,然后利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极柱130电连接,同样能够减小第二连接件150与第二极柱130之间的接触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柱120对应第一通孔113的位置凸设有第一子连接部,第一子连接部穿过第一通孔113与第一连接件140电连接;第二极柱130对应第二通孔114的位置凸设有第二子连接部,第二子连接部穿过第二通孔114与第二连接件150电连接。此种结构设计相较于铆接等连接方式同样能够减小连接件与极柱之间的接触电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对应第一通孔11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41,第一极柱120对应第一通孔11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子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一子连接部在第一通孔113内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同样的,第二连接件150对应第二通孔11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51,第二极柱130对应第二通孔114的位置凸设有第二子连接部,第二连接部151和第二子连接部在第二通孔114内通过焊接的方式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一极柱120的连接方式及第二连接件150和第二极柱130的连接方式能够根据实际设计及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只需保证二者的连接方式相同即可,以减小顶盖组件100上两输出端之间的电阻和电位差异。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140上设置有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第一连接件140远离第一通孔113的一端。同样的,第二连接件150上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位于第二连接件150远离第二通孔114的一端。
当顶盖组件100应用于动力电池时,顶盖组件100需要与动力电池的壳体连接,以实现动力电池的密封。此时,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弯折至顶盖组件100中顶盖片110的下方,并与动力电池壳体内的电芯进行电连接,以实现电路回路。
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上分别设置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有利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动力电池中电芯的连接。其中,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能够根据弯折程度对其相对电芯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设置位置能够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只需保证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设置方向相同即可。下面以第一弯折部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40弯折前面向顶盖片110的一侧,当对第一连接件140进行弯折时,将伸出于顶盖片110边缘的部分直接弯折180°,使得第一弯折部朝向电芯,便于电芯与第一连接件140的连接,以形成电路回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40弯折前背离顶盖片110的一侧,由于第一弯折部已经处于朝向电芯的位置,当对第一连接件140进行弯折时,保持第一弯折部朝向不变,将第一连接件140伸出于顶盖片110边缘的部分折于顶盖片110下方,此时第一连接件140呈类“Z”字型,以实现电芯与第一连接件140的连接,形成电路回路。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140表面凸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件140远离第一通孔113的一端。同样的,第二连接件150表面凸设有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件150远离第二通孔114的一端。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设置对电芯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连接位置进行定位及限定,有利于保证电芯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连接电阻的一致性。
其中,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设置位置能够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只需保证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设置方向相同即可。其具体设置位置及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弯折方式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设置情形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由于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相互绝缘,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2.5mm,以保证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电绝缘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将该间隙设置为2.5mm、3mm、3.5mm、4mm或5mm等,具体设计值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二连接件150之间的间隙时,需要考虑到动力电池的内部空间,需保证足够的空间利用率,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该间隙设计为小于或等于4mm,即能够将该间隙设置为2.5mm、3mm、3.5mm或4mm等。
可选的,顶盖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170,第二绝缘件170位于顶盖片110的第二侧面112,第二绝缘件170对应第一通孔113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171,第二绝缘件170对应第二通孔114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172;第一连接件140通过第三通孔171和第一通孔113与第一极柱120电连接,第二连接件150通过第四通孔172和第二通孔114与第二极柱130电连接。
其中,第二绝缘件170设置于顶盖片110的第二侧面112,用于将顶盖片110与动力电池内部电芯进行绝缘。同时,由于第二绝缘件170位于顶盖片110与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之间,因此,第二绝缘件170还能起到隔离顶盖片110与连接件的作用,避免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因与顶盖片110接触而导致顶盖组件100短路,从而保证顶盖组件100的有效性。
可选的,第二绝缘件170背离顶盖片110的一侧凸设有限位部173,限位部173沿第二绝缘件170边缘延伸。限位部173的设置能够对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起到保护作用,当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弯折至第二绝缘件170下方时,第二绝缘件170的限位部173能够对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进行适当包裹,避免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在顶盖组件100使用过程中与动力电池的侧壁接触,影响顶盖组件100上的电路导通。
其中,限位部173伸出于第二绝缘件170边缘的长度能够根据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弯折情况进行设计调整,只需保证限位部173能够对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动力电池侧壁之间进行隔离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可选的,限位部173对应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口174,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穿过避让口174并伸出于顶盖片110的边缘。通过在限位部173上设置避让口174,使得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在顶盖组件100使用前保持平直状态,有利于顶盖组件100的存储;当顶盖组件100投入使用时,再根据需求对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进行弯折,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此外,在限位部173上开设避让口174,还有助于对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的设置位置进行定位,使得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在指定的方向上进行弯折,避免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在弯折过程中发生交叉而触碰,从而导致顶盖组件100短路,影响顶盖组件100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73除避让口174外沿第二绝缘件170边缘周向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以对弯折后的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在最大范围内进行保护,避免在顶盖组件100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因发生晃动与动力电池侧壁发生接触导致顶盖组件100出现短路,从而保证顶盖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包括顶盖组件,该顶盖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动力电池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动力电池包括顶盖组件100、壳体及电芯,顶盖组件100与壳体连接,电芯位于壳体内部,电芯正负极分别通过顶盖组件100的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顶盖组件100的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进行电连接,以实现动力电池内部电路在顶盖组件100上的双输出。
此外,将电芯正负极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第一极柱120和第二极柱130进行电连接,使得动力电池正负极输出端各连接处的接触电阻保持一致,减小阻值差异,提高动力电池整体性能。
将顶盖组件100安装于动力电池上时,需要将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根据设计需求弯折至顶盖片110下方,以实现顶盖组件100与壳体的有效连接,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第一连接件140和第二连接件150与壳体内壁发生接触而使电芯发生外短路,导致动力电池的失效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最后,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包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电池包由多个动力电池根据使用需求经串联或并联设计组合而成,电池包的结构大小及容量大小能够根据动力电池的数量及连接方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片,所述顶盖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第一极柱,凸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
第二极柱,凸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所述第二极柱和所述第一极柱中至少一个与所述顶盖片绝缘连接;
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相互绝缘,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绝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顶盖片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绝缘部至少部分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相对;和/或,
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背离所述顶盖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绝缘部至少部分与所述顶盖片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三绝缘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绝缘部位于所述间隙内,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凸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凸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表面凸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表面凸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顶盖片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绝缘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绝缘件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件背离所述顶盖片的一侧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二绝缘件边缘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避让口并伸出于所述顶盖片的边缘。
13.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
1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电池。
CN202121889240.3U 2021-08-12 2021-08-12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Active CN216054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9240.3U CN216054932U (zh) 2021-08-12 2021-08-12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89240.3U CN216054932U (zh) 2021-08-12 2021-08-12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4932U true CN21605493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8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89240.3U Active CN216054932U (zh) 2021-08-12 2021-08-12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4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8023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8023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200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CN102487135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209447944U (zh) 一种电池单体组件、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CN102130319A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20020565A (ko) 이차 전지
JP201415781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4290659A1 (en) Battery and assembly process therefor
CN216054932U (zh)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CN104716277B (zh) 具有绝缘壳的可再充电电池
CN216055079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09104258U (zh) 二次电池
CN213782207U (zh) 汇流排、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20491996U (zh) 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115706286A (zh)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CN116505207A (zh) 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装配方法及电池包
CN216698663U (zh) 一种便于成组的锂离子电池
CN216015621U (zh) 动力电池及其连接片组件、动力电池的极柱组件
CN212366068U (zh) 纽扣电池
CN113258179A (zh) 新型封装的固态电池
CN102326275A (zh) 原电池
CN111403670A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KR200280951Y1 (ko) 전기이중층 캐패시터용 밀폐식 장방형 외장케이스
CN216850238U (zh) 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20290868U (zh) 一种单体电池
CN219123336U (zh) 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