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8149U - 一种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8149U
CN216048149U CN202121201395.3U CN202121201395U CN216048149U CN 216048149 U CN216048149 U CN 216048149U CN 202121201395 U CN202121201395 U CN 202121201395U CN 216048149 U CN216048149 U CN 216048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heat exchange
exchange core
air inl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13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13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8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8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8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组件、热交换芯以及易损元器件;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检修盖,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检修口,检修盖设置在检修口处,以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检修口;热交换芯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检修口处;易损元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内且邻近检修口。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新风机,可以便于通过同一个检修口对热交换芯和易损元器件进行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的回风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
新风机按照风道形式可分为单向流新风机和双向流新风机。双向流新风机在引进室外新风的同时可以排出室内的回风,室内外空气在热交换芯里进行温度等的交换,从而实现能量回收,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能够将新风机内部的元器件或热交换芯取出进行检修,新风机的外壳上一般设置有多个检修口,但是,检修口数量较多,存在检修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新风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检修盖,所述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盖设置在所述检修口处,以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所述检修口;
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检修口处;
易损元器件,所述易损元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邻近所述检修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芯的外形在垂直于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为四边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和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新风通道,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
所述易损元器件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中且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具有卡扣和第一安装部,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导向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导向板具有翻折形成的导向边,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定位豁口,所述卡扣可滑动地卡接在所述导向边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定位豁口卡接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紧固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和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新风通道,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所述易损元器件包括电控盒;
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中;或,
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中且位于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控盒具有插销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二安装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具有定位卡孔,所述插销与所述定位卡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紧固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热交换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新风进口之间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支架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新风通道的内循环过风口,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一风阀组件和第二风阀组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内循环过风口处且邻近所述检修口,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内循环过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新风进口处且邻近所述检修口,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进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检修口处的初效过滤网;
所述热交换芯朝向所述回风进口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初效过滤网;和/或,
所述热交换芯朝向所述新风进口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初效过滤网。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高效过滤网,所述高效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所述新风通道中且位于所述检修口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组件、热交换芯以及易损元器件。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检修盖,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检修口;热交换芯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检修口处;易损元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内且邻近检修口。由于热交换芯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检修口处,易损元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内且邻近检修口处,所以,当需要对新风机进行检修时,只需要取下外壳底壁上的检修盖,即可从同一个检修口处取出热交换芯或易损元器件进行检修,与相关技术中设置多个检修口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新风机更加便于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新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新风机的爆炸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3中所示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图2所示的新风机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控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新风机100;内循环过风口100a;壳体组件10;外壳101;底壁101a;检修口101b;侧壁101c;回风进口101d;回风出口101e;新风进口101f;新风出口101g;检修盖102;热交换芯11;安装支架12;导轨12a;传感器组件13;卡扣131;第一安装部132;导向板14;导向边14a;第一安装板15;定位豁口15a;电控盒16;插销161;第二安装部162;定位板17;定位卡孔17a;第二安装板18;第一风阀组件19;第二风阀组件20;初效过滤网21;高效过滤网22;新风风机组件23;排风风机组件24。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请参阅图1至图4,包括壳体组件10、热交换芯11以及易损元器件。壳体组件10包括外壳101和检修盖102,外壳101的底壁101a上设置有检修口101b;检修盖102设置在检修口101b处,以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检修口101b;热交换芯11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101内且位于检修口101b处;易损元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101内且邻近检修口101b,也就是说,易损元器件可以从检修口101b处取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热交换芯11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101内且位于检修口101b处,易损元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101内且邻近检修口101b处,所以,只需要取下外壳101的底壁101a上的检修盖102,即可从同一个检修口101b处取出热交换芯11或易损元器件进行检修,与相关技术中设置多个检修口101b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新风机100更加便于进行检修。
另外,在外壳101的底壁101a上设置一个检修口101b,既方便进行检修,也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破坏用户的装修风格。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热交换芯11的外形在垂直于外壳101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为四边形。
相关技术中的热交换芯的外形在垂直于外壳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一般为六边形,此种热交换芯的外形尺寸较大,难以安装,且与热交换芯对应的检修口的尺寸也比较大,容易破坏用户的装修风格。
而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芯11的外形在垂直于外壳101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设置为四边形,投影为四边形的热交换芯11的外形尺寸相对较小,安装方便,且可以减小检修口101b的尺寸,由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检修口101b对用户的装修风格的影响,以使新风机100的外观更具美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热交换芯11的外形在垂直于外壳101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为正方形,与投影为正方形其它形状的四边形相比,在垂直于外壳101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为正方形的热交换芯11所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小,不仅更加便于安装,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检修口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交换芯11的外形在垂直于外壳101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也可以是长方形、菱形等。
一实施例中,检修口101b设置在外壳101底壁101a的中间位置,方便新风机100的热交换芯11以及易损元器件的设置,以便新风机100需检修的部件邻近检修口101b设置,且方便对新风机100内部需要检修的部件进行检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11,新风机100还包括具有导轨12a的安装支架12,安装支架12设置在外壳101内且位于检修口101b处,导轨12a朝向检修口101b的方向延伸,热交换芯11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支架12上且与导轨12a滑移配合,由此,可以便于拆装热交换芯11。
一实施例中,新风机100还包括限位部(图未示),限位部活动地设置在安装支架12上,以在检修口101b处阻挡或避让热交换芯11。
具体地,限位部与安装支架12活动连接,限位部可以移动到热交换芯11的底部或完全离开热交换芯11底部的位置;当限位部移动到热交换芯11的底部,可以阻挡热交换芯11,以防止检修盖102打开后,热交换芯11从检修口101b处掉落,当限位部移动到完全离开热交换芯11底部的位置,热交换芯11可以从检修口101b取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外壳101的侧壁101c上形成有回风进口101d、回风出口101e、新风出口101g和新风进口101f,新风进口101f和新风出口101g之间形成穿过热交换芯11的新风通道,回风进口101d和回风出口101e之间形成穿过热交换芯11的回风通道。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易损元器件包括传感器组件13,传感器组件13设置在回风通道中且位于回风进口101d与热交换芯11之间。
具体地,请参阅图3,新风通道连通在新风进口101f、热交换芯11和新风出口101g之间,回风通道连通在回风进口101d、热交换芯11和回风出口101e之间,室外的新风可以经过新风进口101f进入到新风通道并在新风通道内流通,流经热交换芯11,接着可经过新风出口101g排出到室内环境中,室内的回风可经过回风进口101d进入到回风通道内并在回风通道内流通,流经热交换芯11,接着经过回风出口101e排出到室外环境中。由此,通过设置新风通道,从而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及时地补充地到室内环境中,通过设置回风通道,一方面可以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到室外环境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平衡室内新风的流入、保持室内压力的稳定。
易损元器件包括传感器组件13,请参阅图5至图8、图3以及图13,传感器组件13设置在回风通道中且位于回风进口101d与热交换芯11之间。
具体地,传感器组件13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达标。比如,当传感器组件13的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的空气质量较差时,新风机会增加新风的进风量,以改善室内空气;当传感器组件13的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的空气质量较好时,新风机会适当减少新风的进风量,以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且能降低风机的能耗。
由于传感器组件13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101内且邻近检修口101b,所以,当需要对传感器组件13进行检修时,传感器组件13也可以从检修口101b处取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8、图3以及图13,传感器组件13具有卡扣131和第一安装部132,新风机100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01内的导向板14和第一安装板15;导向板14具有翻折形成的导向边14a,第一安装板15具有定位豁口15a,卡扣131可滑动地卡接在导向边14a上,第一安装部132与定位豁口15a卡接配合并与第一安装板15紧固连接。
具体地,在安装传感器组件13时,只需要将传感器组件13上的卡扣131卡入导向板14上的导向边14a,然后通过滑动传感器组件13,第一安装部132就能够滑入定位豁口15a中,当第一安装部132在定位豁口15a中卡接到位,第一安装部132上的第三紧固连接孔能够快速地与第一安装板15上的第四紧固连接孔对齐,然后再将紧固件穿设在第三紧固连接孔和第四紧固连接孔中,就可以将传感器组件13紧固在第一安装板15上,当需要对传感器组件13进行检修时,只需要取下紧固件,然后通过反向滑动传感器组件13,就可以将传感器组件13从导向板14和第一安装板15上取下,操作简单方便,由此,可以提高传感器组件13的拆装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2以及图3,易损元器件包括电控盒16;电控盒16设置在回风通道中,也就是说,电控盒16设置在外壳101内。
相关技术中,新风机的电控盒一般设置在新风机的外部,外置的电控盒便于进行检修,但是,外界环境中的凝露水也容易进入电控盒内而造成电控盒损坏。
而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控盒16设置在回风通道中,由于室内的温度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将电控盒16设置在回风通道中,可以避免室外与室内的温差较大而产生凝露,有效防止冷凝水进入电控盒16而损坏电控盒16,另外,将电控盒16设置在外壳101内,还能减小电控盒16因暴露在环境中而导致的加速老化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16也可以设置在新风通道中且位于新风出口101g与热交换芯11之间。由于从新风进口101f进入新风通道的新风会在热交换芯11处与回风通道中的回风进行热交换,所以,经过热交换的新风进入新风通道位于新风出口101g与热交换芯11之间的区域之后,会使得该区域与室内的温差也相对较小,因此,将电控盒16设置在新风通道中且位于新风出口101g与热交换芯11之间,也可以有效防止冷凝水进入电控盒16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2以及图3,电控盒16具有插销161和第二安装部162,新风机100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01内的第二安装板18和定位板17;定位板17上具有定位卡孔17a,插销161与定位卡孔17a插接配合,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紧固连接。
电控盒16具有插销161,在外壳101上形成有定位板17,定位板17上形成有与插销161相适配的定位卡孔17a,电控盒16通过插销161插入卡扣131,以定位电控盒16。外壳101上形成的第二安装板18,电控盒16通过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紧固连接,电控盒16先通过插销161插入卡扣131对电控盒16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了对电控盒16的预定位,再通过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紧固连接,以实现电控盒16的安装,有利于提高电控盒16的安装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9至图12以及图3,定位板17沿远离电控盒16一侧形成翻边,翻边上形成安装孔,定位板17通过安装孔与外壳101紧固连接,定位板17上形成两个卡孔。对应的,电控盒16沿长度的相反方向形成与卡孔相适配的插销161。第二安装板18上形成有与第二安装部162相适配的安装孔,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电控盒16形成有卡孔,外壳101上形成有插销161。
装配时,先将电控盒16先通过插销161插入卡扣131,从而实现了对电控盒16的预定位,再将电控盒16旋转,以使电控盒16的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抵接,再通过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紧固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当电控盒16损坏时,需要对电控盒16进行检修,由于电控盒16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101内且邻近检修口101b,即可通过拆下检修盖102,从检修口101b处先取出热交换芯11,然后将损坏的电控盒16从检修口101b中取出。具体拆卸方式为先将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之间拆离,例如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二安装板18之间为螺钉紧固连接则通过取下螺钉,接着通过旋转电控盒16具有第二安装部162的这一端,再将电控盒16的插销161从卡孔中抽拉出,即可拆下电控盒16,具有检修方便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板17可以与外壳101一体成型,或者外壳101上形成有与电控盒16上插销161相适配的卡孔。第二安装板18也可以与外壳101一体成型,或者外壳101上形成有与电控盒16上的第二安装部162相适配的第三安装部,例如第二安装部162与第三安装部均为安装孔,电控盒16与外壳10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位于回风进口101d与新风进口101f之间的外壳101的侧壁101c与安装支架12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回风进口101d和新风通道的内循环过风口100a,新风机100还包括第一风阀组件19和第二风阀组件20,第一风阀组件19可拆卸地设置在内循环过风口100a处且邻近检修口101b,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内循环过风口100a,第二风阀组件20可拆卸地设置在新风进口101f处且邻近检修口101b,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101f。
请参阅图3,当打开第一风阀组件19且关闭第二风阀组件20时,第一风阀组件19打开内循环过风口100a。此时,室内的回风进入回风进口101d后,一部分回风通过回风通道流向室外,形成排风模式;还有一部分回风经循环过风口100a进入新风通道位于新风进口101f与热交换芯之间的区域内,然后通过新风通道流向室内,形成室内空气的内循环。室内空气的内循环可以让室内空气通过内循环净化,达到空气新鲜的目的。
当第一风阀组件19和第二风阀组件20都为打开状态时,通过内循环过风口100a的回风与室外温度相对较底的新风在新风通道内混合,达到将新风进行预热的效果,使得新风进入热交换芯11后不会因为过冷造成凝露或结冰,堵塞热交换芯11,影响热交换芯11使用性能。
其中,第一风阀组件19可拆卸地设置在内循环过风口100a处且邻近所述检修口101b,例如第一风阀组件19通过螺钉连接、滑动连接或者卡扣131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内循环过风口100a处。当需要对第一风阀组件19进行检修时,通过拆下检修盖102,将热交换芯11取出后,就可以将第一风阀组件19从检修口101b取出由此,也可以便于对第一风阀组件19进行检修。
第二风阀组件20可拆卸地设置在新风进口101f处,例如第二风阀组件20通过螺钉连接、滑动连接或者卡扣131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新风进口101f处。当需要对第二风阀组件20进行检修时,通过拆下检修盖102,将热交换芯11取出后,就可以将第二风阀组件20从检修口101b中取出,由此,也可以便于对第二风阀组件20进行检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4,新风机100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检修口101b处的初效过滤网21;热交换芯11朝向回风进口101d的一侧设置有初效过滤网21。
具体地,在热交换芯11朝向回风进口101d的一侧设置初效过滤网21,可以在室内的回风通过回风通道进入热交换芯11之前,过滤掉其中的的大颗粒灰尘,防止大颗粒灰尘堵塞热交换芯11而影响热交换芯11使用性能。
将位于热交换芯11朝向回风进口101d一侧的初效过滤网21可拆卸地设置在检修口101b处,也可以方便将初效过滤网21取下进行清洗或检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4,热交换芯11朝向新风进口101f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初效过滤网21。
具体地,在热交换芯11朝向新风进口101f的一侧设置初效过滤网21,可以在室外的新风通过新风通道进入热交换芯11之前,过滤掉其中的大颗粒灰尘,防止大颗粒灰尘堵塞热交换芯11而影响热交换芯11使用性能。
将位于热交换芯11朝向新风进口101f的一侧的初效过滤网21可拆卸地设置在检修口101b处,也可以方便将初效过滤网21取下进行清洗或检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4,新风机100还包括高效过滤网22,高效过滤网22可拆卸地设置新风通道中且位于检修口101b处。
具体地,高效过滤网22可以用于过滤室外的新风中的细小颗粒,比如PM0.3以内的细小颗粒,高效过滤网22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初效过滤网21配合使用,单独使用时,高效过滤网22可以设置在热交换芯11朝向新风进口101f的一侧,与初效过滤网21配合使用时,高效过滤网22可以设置在热交换芯11朝向新风出口101g的一侧(比如图3所示的设置方式),高效过滤网22也可以设置在热交换芯11朝向新风进口101f的一侧且位于初效过滤网21和热交换芯11之间。
将高效过滤网22可拆卸地设置在检修口101b处,也可以方便将高效过滤网22取下进行清洗或检修。
其中,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安装在安装支架12上,安装支架12上形成有与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滑移配合的导轨12a,请参阅图11,导轨12a朝向检修口101b的方向延伸,以使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沿导轨12a滑移的过程中通过检修口101b向壳体内或外移动。限位部与安装支架12转动连接,限位部可以转动到热交换芯11、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靠近外壳101底壁101a的端面上或完全离开热交换芯11、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靠近外壳101底壁101a的端面的位置;通过限位部可以转动到热交换芯11、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靠近外壳101底壁101a的端面上,从而限制热交换芯11、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在竖直方向移动,当限位部转动到完全离开热交换芯11、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的靠近外壳101底壁101a的端面的位置,此时便可将热交换芯11、初效过滤网21以及高效过滤网22拆卸下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4,新风机100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邻近检修口101b处的新风风机组件23和排风风机组件24,新风风机组件23设置在新风进口101f与热交换芯11之间的新风通道中,排风风机组件24设置在回风出口101e与热交换芯11之间的回风通道中。
为了提高新风风机组件23和排风风机组件24的工作效率,新风风机组件23和排风风机组件24与热交换芯11邻近设置,所以通过检修口101b即可拆下新风风机组件23或排风风机组件24,以对新风风机组件23或排风风机组件24进行检修,具有方便检修的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检修盖,所述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盖设置在所述检修口处,以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所述检修口;
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检修口处;
易损元器件,所述易损元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邻近所述检修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的外形在垂直于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为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和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新风通道,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
所述易损元器件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中且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具有卡扣和第一安装部,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导向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导向板具有翻折形成的导向边,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定位豁口,所述卡扣可滑动地卡接在所述导向边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定位豁口卡接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回风进口、回风出口、新风出口和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新风通道,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回风出口之间形成穿过所述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所述易损元器件包括电控盒;
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中;或,
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中且位于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具有插销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二安装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具有定位卡孔,所述插销与所述定位卡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检修口处,所述热交换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回风进口与所述新风进口之间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支架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新风通道的内循环过风口,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一风阀组件和第二风阀组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内循环过风口处且邻近所述检修口,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内循环过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新风进口处且邻近所述检修口,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检修口处的初效过滤网;
所述热交换芯朝向所述回风进口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初效过滤网;和/或,
所述热交换芯朝向所述新风进口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初效过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高效过滤网,所述高效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所述新风通道中且位于所述检修口处。
CN202121201395.3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风机 Active CN216048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1395.3U CN216048149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1395.3U CN216048149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8149U true CN21604814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1395.3U Active CN216048149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8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2928B (zh) 空调
CN215260170U (zh) 空调器
CN113237168B (zh) 一种新风机
CN216048149U (zh) 一种新风机
CN215260177U (zh) 一体式空调器
KR20070066393A (ko) 천장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하우징
CN115628476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US11480363B2 (en) Filter assembly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appliance
CN21083224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073203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4791534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15479380A (zh) 一种热交换新风机
CN216347008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0479077B1 (ko) 액자형 공기조화기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개폐구조
WO2022257744A1 (zh) 空调器
CN219868408U (zh) 用于风管机的出风结构和风管机
CN21526008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14510U (zh) 一种双向全热型新风壁挂机
CN217357108U (zh) 面板部件及嵌入式空调
CN215675485U (zh) 壁挂机
CN102102898A (zh) 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结构
CN220653851U (zh) 一种室内用制冷机柜
CN218348747U (zh) 一种空调器
WO2024066606A1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JP5369829B2 (ja) 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