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7927U -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7927U
CN216047927U CN202122387502.2U CN202122387502U CN216047927U CN 216047927 U CN216047927 U CN 216047927U CN 202122387502 U CN202122387502 U CN 202122387502U CN 216047927 U CN216047927 U CN 216047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vibration
volute
sidewall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75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马晓阳
于巍巍
王丁一
张凯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75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7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7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7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涉及厨房电器的技术领域,机箱装置包括箱体、风机组件和减振支撑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箱体内,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减振支撑组件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并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与蜗壳的外侧壁之间,以将蜗壳固定在箱体内,并使蜗壳与箱体间隔设置。应用该机箱装置的吸油烟机在运行时,风机组件产生的振动,也即蜗壳发生的振动经过减振支撑组件后传递到箱体上,由于减振支撑组件能够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且减振支撑组件使得蜗壳与箱体是间隔设置的,所以风机组件产生的振动基本均经减振支撑组件后传递给箱体,从而降低了箱体振动和产生异响的可能,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通过吸排油烟,改善烹饪环境,是现代厨房中常见的电器。当前吸油烟机在运行时,受到电网波形、排烟阻力、电机、安装结构等因素影响,容易引起整机抖动和异响,导致性能测试偏高,影响用户实际体验。例如,电机多倍频振动,100hz(赫兹)、200hz、300hz等电磁谐波频率引起的振动,首先通过电机支架传递到蜗壳上,再由蜗壳传递到机箱上,机箱传递到集烟腔上,激发了下游部件发生共振,引起抖动和异响。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主要在电机和蜗壳支架处设置减振橡胶垫,但该橡胶垫通常尺寸较小,没能起到很好吸收振动能量,也就没起到很好的隔振作用。用户在实际使用吸油烟机的过程中,依然受到较大的抖动和异响困扰,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油烟机运行时容易引起抖动和异响,影响客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箱装置,包括箱体、风机组件和减振支撑组件;
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
所述减振支撑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与所述蜗壳的外壁之间,以将所述蜗壳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并使所述蜗壳与所述箱体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支撑组件包括减振块,所述减振块连接在所述蜗壳的围板与所述围板对应位置的箱体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块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减振块沿所述围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蜗壳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减振支撑组件还包括下支撑连接板,所述下支撑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下支撑连接板的上方安装有所述减振块,该所述减振块抵接在所述围板下方。
进一步地,连接在所述下支撑连接板上的所述减振块包括第一减振块和第二减振块,所述第一减振块抵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围板的下方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减振块抵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围板的下方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振块和所述第二减振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下支撑连接板上对应两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的最低处设置有第三定位部,所述下支撑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部配合插接的第四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块包括第三减振块和第四减振块,所述第三减振块抵接在所述围板的上方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四减振块抵接在所述围板的上方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对应于所述蜗壳的蜗舌设置;
所述减振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上支撑连接板和第二上支撑连接板,所述第一上支撑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三减振块抵接在所述第一上支撑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二上支撑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四减振块抵接在所述第二上支撑连接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连接板包括中部段和分别连接在中部段两端的端部段,两所述端部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沿背离所述中部段向对应的侧壁的方向,两所述端部段的宽度均渐缩,和/或,所述中部段呈向下凸出的弧形设置,和/或,所述中部段的下方连接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收缩。
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下支撑连接板上的减振块沿所述蜗壳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弧面,同一减振块的两所述导向弧面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相互靠近设置。
进一步地,任意一块所述减振块朝向箱体的侧面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贴合,任意一块所述减振块朝向所述围板的侧面呈与所述围板走向一致的弧形面并与所述围板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导向支撑块,所述减振块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导向支撑块插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块的材质为橡胶;
和/或;
所述减振块上设置有减振孔。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块上的减振孔包括分散设置的多个横向减振孔和分散设置的多个纵向减振孔,所述横向减振孔的轴线与所述纵向减振孔的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对应所述减振块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降噪孔,所述减振块上对应所述第一降噪孔设置有旁接腔,且所述旁接腔与所述第一降噪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对应所述减振块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降噪孔,所述减振块上对应所述第二降噪孔设置有降噪槽,所述降噪槽内设置有吸音材料。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降噪孔形成多排第一孔排,每排第一孔排包括沿围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降噪孔,多排第一孔排沿所述围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多个第二降噪孔形成多排第二孔排,每排第二孔排包括沿围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降噪孔,多排第二孔排沿所述围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多排所述第一孔排与多排所述第二孔排沿所述围板的周向依次交替间隔设置,每排所述第二孔排对应一个所述降噪槽。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的外侧面上包覆有允许声音通过且阻断油污的防油膜。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蜗壳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向所述蜗壳安装的导向槽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对应所述蜗壳的蜗舌所在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导向槽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导向槽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块上设置有导向安装槽,所述围板与蜗壳的侧板连接的侧边背离所述侧板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安装槽配合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沿所述围板的周向延伸,所述导向轨能够沿所述导向安装槽滑动且与所述导向安装槽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油烟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箱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箱装置,包括箱体、风机组件和减振支撑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箱体内,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减振支撑组件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并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与蜗壳的外侧壁之间,以将蜗壳固定在箱体内,并使蜗壳与箱体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机箱装置,依靠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与蜗壳的外壁之间的减振支撑组件实现蜗壳的固定,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机箱装置的吸油烟机运行时,风机组件产生的振动,也即蜗壳发生的振动经过减振支撑组件后传递到箱体上,由于减振支撑组件能够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且减振支撑组件使得蜗壳与箱体是间隔设置的,所以风机组件产生的振动基本均经减振支撑组件后传递给箱体,从而降低了风机组件引起箱体振动和产生异响的可能,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油烟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箱装置,本实用新型吸油烟机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实用新型机箱装置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装置(省略左侧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剖开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装置的蜗壳底侧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机箱装置(省略前侧壁也即第二侧壁)的从前往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图6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支撑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图9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支撑连接板、第一减振块、第二减振块的一个角度的安装示意图;
图14为图13另一个角度的安装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与第一减振块和第二减振块组装后沿竖向剖面剖开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围板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箱装置的内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C部放大图;
图19为图17的部分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0为图17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标:100-箱体;101-导向槽轨;110-第一侧壁;120-第二侧壁;121-蜗舌;130-左侧壁;140-右侧壁;150-顶板;200-风机组件;210-蜗壳;220-围板;221-导向支撑块;222-通孔;2221-第一降噪孔;2222-第二降噪孔;223-导向轨;230-侧板;300-导向安装槽;301-第二定位部;302-第一定位部;303-第三定位部;304-第四定位部;305-导向弧面;306-定位槽;307-减振孔;3071-横向减振孔;3072-纵向减振孔;308-旁接腔;309-降噪槽;310-第一减振块;320-第二减振块;330-第三减振块;340-第四减振块;350-下支撑连接板;351-端部段;352-中部段;353-凸起部;360-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70-第二上支撑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箱装置,包括箱体100、风机组件200和减振支撑组件。风机组件200设置在箱体100内,风机组件200包括蜗壳210;减振支撑组件固定在箱体100的内壁上,并设置在箱体100的内壁与蜗壳210的外壁之间,以将蜗壳210固定在箱体100内,并使蜗壳210与箱体100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的蜗壳210依靠设置在箱体100内的减振支撑组件进行固定,风机组件200产生的振动被缓冲后再传递到箱体100上。具体的,在应用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的吸油烟机在运行时,风机组件200产生的振动,也即蜗壳210发生的振动经过减振支撑组件后传递到箱体100上,由于减振支撑组件能够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且减振支撑组件使得蜗壳210与箱体100是间隔设置的,所以风机组件200产生的振动基本均经减振支撑组件后传递给箱体100,从而降低了风机组件200引起箱体100振动和产生异响的可能,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风机组件200还可包括设置在蜗壳210的电机等构件,电机可以固定在蜗壳210上,且电机与蜗壳210之间可设置减振垫等减振结构。
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的减振支撑组件包括减振块,减振块连接在蜗壳210的围板220与围板220对应位置的箱体100的内壁之间。其中,减振块可以是沿围板22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一块,其形状与蜗壳210的围板220大致相同,以能够将蜗壳210进行固定,并使箱体100与蜗壳210的围板220之间形成间隙。减振块也可以是多块的形式,此时多块减振块沿围板22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减振块一共有四块,分别为第一减振块310、第二减振块320、第三减振块330和第四减振块340。下面针对减振块的设置,做具体介绍。
如图1~图3所示,箱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在蜗壳2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减振支撑组件还包括下支撑连接板350,下支撑连接板350连接在第一侧壁110与第二侧壁120之间,下支撑连接板350的上方安装有减振块,该减振块抵接在围板220下方。连接在下支撑连接板350上的减振块包括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均连接在下支撑连接板350的上方,且第一减振块310抵接在第一侧壁110与围板220的下方靠近第一侧壁110的一侧之间,第二减振块320抵接在第二侧壁120与围板220的下方靠近第二侧壁120的一侧之间。
其中,参照图1~图3所示,箱体100呈方形,包括前侧壁、左侧壁130、后侧壁、右侧壁140和顶板150,其中顶板150上设置有供蜗壳出风口安装的开口。箱体100内的蜗壳210在安装时,通常为左右进风的方式,也即蜗壳210的轴向是沿左右方向的,蜗壳210的径向垂直于轴向。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在蜗壳2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也即第一侧壁110为箱体100的后侧壁和前侧壁中的一者,第二侧壁120为另一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20设置在围板220的蜗舌121所在的一侧,也即第二侧壁120为前侧壁,第一侧壁110为后侧壁。
下支撑连接板350包括中部段352和分别连接在中部段352两端的端部段351,两端部段351分别与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连接。具体而言,沿图1的前后方向,下支撑连接板350包括依次设置为一体的端部段351、中部段352和端部段351。第一减振块310设置在后侧的端部段351上,第二减振块320设置在前侧的端部段351上。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端部段351的左右(以图1的方向限定为准)边缘的上方设置有挡边,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的下端均对应设置在相应的端部段351的挡边内,通过挡边实现固定。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02,下支撑连接板350上对应两第一定位部302分别设置有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部30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02为凹槽,第二定位部301为与凹槽配合的凸起。
第三减振块330抵接在围板220的上方靠近第一侧壁110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10之间,第四减振块340抵接在围板220的上方靠近第二侧壁120的一侧与第二侧壁120之间。参照图1~图3所示,第三减振块330设置在箱体100的后侧壁与围板220的顶部之间,第四减振块340设置在箱体100的前侧壁与围板220的顶部之间。其中,减振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和第二上支撑连接板370,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固定在第一侧壁110上,第三减振块330抵接在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的下方;第二上支撑连接板370固定在第二侧壁120上,第四减振块340抵接在第二上支撑连接板370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减振块330的上方靠近蜗壳210的出风口,可以单独设置与第一侧壁110连接的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以固定第三减振块330,也可以直接利用蜗壳210的出风口的出口连接套作为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
本实施例中,任意一块减振块朝向箱体100的侧面与箱体100的内壁贴合,任意一块减振块朝向围板220的侧面呈与围板220走向一致的弧形面并与围板220贴合。以第一减振块310为例,第一减振块310的后侧的侧面大致为竖直面,该竖直面与第一侧壁110贴合。第一减振块310前侧的侧面与围板220的走向一致,呈与围板220贴合的弧形面,以提高蜗壳210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减振块310的底面也为与下支撑连接板350的上表面平行的平面,同样可提高蜗壳210安装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蜗壳210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蜗壳210滑动或活动。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给出两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具体实现方式一:
任意一块减振块上设置有定位槽306,蜗壳210的围板220上对应设置有导向支撑块221,导向支撑块221能够插接在定位槽306内。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减振块310、第二减振块320、第三减振块330和第四减振块340面向围板220的弧形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槽306。围板220对应每个定位槽306均设置有导向支撑块221,导向支撑块221插接在对应的定位槽306内,避免蜗壳210活动。
具体实现方式二:
如图17~图20所示,围板220的最低处设置有第三定位部303,下支撑连接板350上设置有与第三定位部303配合插接的第四定位部304。
具体的,第三定位部303为两个轴销,第四定位部304为两个固定孔,通过轴销插接进入固定孔内限制蜗壳210的活动。
本实施例箱体100上还设置有方便蜗壳210安装的导向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也给出两种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机箱装置也可同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一和具体实施方式二达到蜗壳固定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1~图3、图13~图15所示,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上分别设置用于导向蜗壳210安装的导向槽轨101。
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上的导向槽轨101的结构相同。以设置在第一侧壁110上的导向槽轨10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导向槽轨101包括沿第一侧壁110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根导向杆,每根导向杆沿第一侧壁110的上下方向延伸,两根导向杆之间的距离与蜗壳210的围板220的宽度适配。蜗壳210在安装时,围板220宽度方向的边缘抵接在导向槽轨101的两根导向杆上,沿着两个导向杆向下滑动,以安装到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蜗壳210的螺旋线通常在箱体100的后侧壁也即第一侧壁110处展开较大,相应的,第二侧壁120上的导向槽轨101的长度(上下方向延伸的距离为长度)小于第一侧壁110上的导向槽轨101的长度,以更好的对蜗壳210进行导向。
本具体实施方式三可以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和/或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以本具体实施方式三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为例,本具体实施方式三蜗壳210的具体安装过程大致为:将下支撑连接板350连接在箱体100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上,可以将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预先固定在下支撑连接板350上;然后将蜗壳210沿着导向槽轨101向箱体100内推进,通过围板220上的导向支撑块221与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上的定位槽306配合,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蜗壳210安装到位后,安装第三减振块330和第四减振块340,对蜗壳210起到固定作用,其中,第三减振块330用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固定,第四减振块340用第二上支撑连接板370固定,最后安装顶板150,实现最终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四:
减振块上设置有导向安装槽300,围板220与蜗壳210的侧板230连接的侧边背离侧板230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与导向安装槽300配合的导向轨223,导向轨223沿围板220的周向延伸,导向轨223能够沿导向安装槽300滑动且与导向安装槽300密封连接。
如图17~图20所示,第一减振块310、第二减振块320、第三减振块330、第四减振块340均对应围板22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导向安装槽300。具体以第一减振块310为例进行介绍,第一减振块310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安装槽300,围板220的左右方向也即宽度方向的边缘向外凸出有导向轨223,导向轨223和导向安装槽300均沿着围板220的周向延伸。蜗壳210安装时,同一侧的导向轨223插入同一侧的导向安装槽300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四可以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和/或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以本具体实施方式四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为例,如图17~图20所示,蜗壳210的具体安装过程大致为:将下支撑连接板350连接在箱体100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上,可以将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通过第一定位部302和第二定位部301的配合固定在下支撑连接板350上;然后将蜗壳210沿着导向安装槽300向箱体100内推进,此时围板220上的导向轨223与导向安装槽300配合。在蜗壳210下降到位时,第三定位部303与第四定位部304配合,实现最终定位。蜗壳210固定完成后,安装第三减振块330和第四减振块340,实现蜗壳210的最终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机箱装置也可同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三和具体实施方式四达到蜗壳导向的目的。
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的下支撑连接板350的两端部段351均沿背离中部段352向对应的侧壁的方向的宽度渐缩。进一步地,中部段352沿第一侧壁110至第二侧壁120的方向呈向下凸出的弧形设置。其中,中部段352的下方可连接有凸起部353,凸起部353沿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收缩。
如图9~图12所示,两端部段351大致水平设置,用于支撑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两端部段351在水平方向上均为渐缩的梯形,以减小两端部的面积,避免下支撑连接板350对气流产生过大影响。中部段352为向下凸出的弧形,以及中部段352下方连接的渐缩的凸起部353均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作用。
进一步地,设置在下支撑连接板350上的减振块沿蜗壳210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弧面305,两导向弧面305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相互靠近设置。具体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减振块3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参照图1的方向示意)为导向弧面305,第二减振块32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为导向弧面305。导向弧面305有利于气流的流动。
气流在蜗壳210底部的流动如图6和图7的箭头所示。本实施例机箱装置通过将下支撑连接板350设置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并结合这样的结构在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靠近前侧壁或后侧壁的区域)处设置弧形的导向弧面305,并进一步结合下支撑连接板350靠近中间区域向蜗壳210底部侧凸起的凸起部353,一同起到对气流的导向作用,避免气流直接冲击下支撑连接板350,减少撞击噪声。
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的减振块的材质可为橡胶,具体可以是高阻尼的橡胶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减振降噪效果,本实施例减振块上还设置有减振降噪结构。该减振降噪结构包括减振孔307、旁接腔308和降噪槽309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在本实施例中,以减振降噪结构包括上述三种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振块310、第二减振块320、第三减振块330和第四减振块340均包括相同的减振降噪结构,本实施例主要以第一减振块310为例进行说明。
减振孔307实际也可理解为减振块上的表面弱化槽,包括分散设置的多个横向减振孔3071和分散设置的多个纵向减振孔3072,横向减振孔3071的轴线与纵向减振孔3072的轴线垂直设置。如图13和图14所示,减振孔307是第一减振块310的外周壁上开口,并与第一减振块310与围板220接触的弧形面不连通的孔,在第一减振块310与第一侧壁110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参照图1的方向)延伸的孔,第一减振块310的左右侧面上(参照图1的方向)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孔,该种孔均为横向减振孔3071;在第一减振块310的底面设置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孔,该种孔为纵向减振孔3072。上述的三个位置的孔实际上两两均为垂直交叉设置。
参照图17和图18所示,围板220对应减振块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降噪孔2221,减振块上对应第一降噪孔2221设置有旁接腔308,且旁接腔308与第一降噪孔2221一一对应设置。围板220对应减振块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降噪孔2222,减振块上对应第二降噪孔2222设置有降噪槽309,降噪槽309内设置有吸音材料。
具体而言,多个第一降噪孔2221形成多排第一孔排,每排第一孔排包括沿围板2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降噪孔2221,多排第一孔排沿围板22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降噪孔2222形成多排第二孔排,每排第二孔排包括沿围板22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降噪孔2222,多排第二孔排沿围板22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多排第一孔排与多排第二孔排沿围板220的周向依次交替间隔设置,每排第二孔排对应一个降噪槽30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降噪孔2221和第二降噪孔2222均为围板220上开设的通孔222,其可以为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围板220上的第一降噪孔2221和第二降噪孔2222本身具有降噪作用,具体原理是,通孔222中的空气柱类似一个活塞,具有一定的声质量,旁接腔308形成的空腔类似一个弹簧,具有一定的声顺;空气柱振动时,其与通孔222的壁面的摩擦阻尼产生了一定的声阻,整个系统类似接上一个旁支滤波器。当声波入射到通孔222的进口时,因声阻抗的突然变化,一部分声能将反射回声源。同时,在声波的作用下,通孔222中的空气柱产生振动,振动时的摩擦阻尼又使一部分声能转换为热能而耗散掉。这样,有少量声能辐射出去,从而达到了消声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部分围板220上的通孔222与其配合的减振块上设置有旁接腔308,且每个通孔222对应一个旁接腔308,形成了一个共振式的抗性消声器,实现消声降噪的目的。另每个旁接腔308的大小可不相同,且相邻的旁接腔308之间可通过细小的空隙实现微连通,进而可扩展消声频率,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噪声的消除。另一部分围板220上的通孔222后面设置了降噪槽309,其内设置吸音材料,形成了一个阻性消声器,蜗壳210内的噪声通过围板220的通孔222进入降噪槽309,进而被吸音材料吸收。
其中,降噪槽309和旁接腔308(群)依次间隔交叉设置,使得其与围板220配合后,形成了一个阻性和抗性消声器共存的结构,能够对低、中、高频率进行消声,消声的频率范围扩大,达到最佳的吸声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减振块的内部设有交叉横纵的减振孔307,可从空间维度进一步起到缓冲吸振作用,阻隔各个振动方向向箱体100传递。如振动能量传递至第一减振块310上时,其开设的减振孔能够不停的压缩、摩擦,消耗能量。
进一步地,针对围板220上设置有通孔222形式的第一降噪孔2221和第二降噪孔2222的方式,围板220的外侧面上包覆有允许声音通过且阻断油污的防油膜。可以理解的是,防油膜包覆固定在围板220上,加工方便,不易损坏,并且可以很好的与围板220贴合,提高防油膜的使用寿命。防油膜可通过声音,但能阻挡油污通过,可以避免油污污染减振块,进而起到保护减振块形成的消声器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可能也有在围板220上设置通孔222达到降噪的方式,但是现有技术的该种方式一般在围板220后附吸音材料,其密封不能完全,大阻力下会出现漏压的情况,使得最大压力减少。针对该问题,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的蜗壳210的导向结构优选采用具体实施方式四的形式。这是因为减振块本身具有弹性,其上设置的导向安装槽300和围板220的导向轨配合时,能够将围板220设置有通孔222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密封,使得围板220与外界交换被阻挡,当在公共烟道大阻力下运行时,围板220上的通孔222(也即第一降噪孔2221和第二降噪孔2222)不会出现漏压情况。
本实施例机箱装置的蜗壳210的出口连接套和顶板150之间同样设有高阻尼隔振垫,该减振垫也采用橡胶材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机箱装置使得蜗壳210完全处于第一减振块310、第二减振块320、第三减振块330和第四减振块340之内,其振动基本被完全阻隔,大大减少外传比例,振动能量大大的消耗,使得整机运行平稳,无抖动,无异响。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装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吸油烟机还可包括连接在机箱装置的进风口的集烟罩等结构。
本实施例吸油烟机与本实施例提供的机箱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风机组件(200)和减振支撑组件;
所述风机组件(200)设置在所述箱体(100)内,所述风机组件(200)包括蜗壳(210);
所述减振支撑组件固定在所述箱体(100)的内壁上,并设置在所述箱体(100)的内壁与所述蜗壳(210)的外壁之间,以将所述蜗壳(210)固定在所述箱体(100)内,并使所述蜗壳(210)与所述箱体(100)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支撑组件包括减振块,所述减振块连接在所述蜗壳(210)的围板(220)与所述围板(220)对应位置的箱体(100)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所述第一侧壁(110)和所述第二侧壁(120)在所述蜗壳(2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减振支撑组件还包括下支撑连接板(350),所述下支撑连接板(350)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10)与所述第二侧壁(120)之间,所述下支撑连接板(350)的上方安装有所述减振块,该所述减振块抵接在所述围板(220)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下支撑连接板(350)上的所述减振块包括第一减振块(310)和第二减振块(320),所述第一减振块(310)抵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10)与所述围板(220)的下方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0)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减振块(320)抵接在所述第二侧壁(120)与所述围板(220)的下方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0)的一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块(310)和所述第二减振块(3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02),所述下支撑连接板(350)上对应两所述第一定位部(302)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02)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部(301);
和/或;
所述围板(220)的最低处设置有第三定位部(303),所述下支撑连接板(35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部(303)配合插接的第四定位部(3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还包括第三减振块(330)和第四减振块(340),所述第三减振块(330)抵接在所述围板(220)的上方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110)之间,所述第四减振块(340)抵接在所述围板(220)的上方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壁(1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20)对应于所述蜗壳(210)的蜗舌(121)设置;
所述减振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和第二上支撑连接板(370),所述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110)上,所述第三减振块(330)抵接在所述第一上支撑连接板(360)的下方;所述第二上支撑连接板(370)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120)上,所述第四减振块(340)抵接在所述第二上支撑连接板(370)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连接板(350)包括中部段(352)和分别连接在中部段(352)两端的端部段(351),两所述端部段(351)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0)和所述第二侧壁(120)连接;
沿背离所述中部段(352)向对应的侧壁的方向,两所述端部段(351)的宽度均渐缩,和/或,所述中部段(352)呈向下凸出的弧形设置,和/或,所述中部段(352)的下方连接有凸起部(353),所述凸起部(353)沿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收缩;
和/或;
设置在所述下支撑连接板(350)上的减振块沿所述蜗壳(210)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弧面(305),同一减振块的两所述导向弧面(305)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相互靠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块所述减振块朝向箱体(100)的侧面与所述箱体(100)的内壁贴合,任意一块所述减振块朝向所述围板(220)的侧面呈与所述围板(220)走向一致的弧形面并与所述围板(220)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20)的外侧面设置有导向支撑块(221),所述减振块上设置有定位槽(306),所述导向支撑块(221)插接在所述定位槽(306)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的材质为橡胶;
和/或;
所述减振块上设置有减振孔(30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上的减振孔(307)包括分散设置的多个横向减振孔(3071)和分散设置的多个纵向减振孔(3072),所述横向减振孔(3071)的轴线与所述纵向减振孔(3072)的轴线垂直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20)对应所述减振块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降噪孔(2221),所述减振块上对应所述第一降噪孔(2221)设置有旁接腔(308),且所述旁接腔(308)与所述第一降噪孔(2221)一一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20)对应所述减振块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降噪孔(2222),所述减振块上对应所述第二降噪孔(2222)设置有降噪槽(309),所述降噪槽(309)内设置有吸音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所述第一侧壁(110)和所述第二侧壁(120)在所述蜗壳(210)的径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壁(110)和所述第二侧壁(120)上分别有设置用于导向所述蜗壳(210)安装的导向槽轨(101)。
16.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0)和所述第二侧壁(120)上分别有设置用于导向所述蜗壳(210)安装的导向槽轨(101)。
17.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机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上设置有导向安装槽(300),所述围板(220)与蜗壳(210)的侧板(230)连接的侧边背离所述侧板(230)所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安装槽(300)配合的导向轨(223),所述导向轨(223)沿所述围板(220)的周向延伸,所述导向轨(223)能够沿所述导向安装槽(300)滑动且与所述导向安装槽(300)密封连接。
18.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机箱装置。
CN202122387502.2U 2021-09-28 2021-09-28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Active CN216047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7502.2U CN216047927U (zh) 2021-09-28 2021-09-28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7502.2U CN216047927U (zh) 2021-09-28 2021-09-28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7927U true CN216047927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07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7502.2U Active CN216047927U (zh) 2021-09-28 2021-09-28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7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1036B2 (ja) ガスタービン吸気サイレンサ
CN105509119A (zh) 降噪装置及吸油烟机
CN101950195B (zh) 一种低噪音机箱
CN112539431A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4480046U (zh) 一种用于干手器的电机减振结构及干手器
CN216047927U (zh)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CN113819500A (zh) 机箱装置及吸油烟机
Tandon Noise-reducing designs of machines and structures
CN104421221A (zh) 消音器组件及风机盘管
CN215765315U (zh) 机箱结构及抽油烟机
CN215908091U (zh) 风机结构及吸油烟机
CN216199009U (zh) 消音部件、压缩机及其制冷设备
CN212430980U (zh) 油烟机
JP4852483B2 (ja) 筐体静音化構造
CN218995986U (zh) 一种隔音性好的机箱
CN108979851B (zh) 发电装置及机组安装机构
CN217002390U (zh) 叶轮、风机及油烟机
JP7197934B2 (ja) 油煙捕集装置
CN109027528B (zh) 机组装配平台
CN219875327U (zh) 用于风扇电机的减振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CN212906196U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内部降噪装置
CN218934742U (zh) 一种微穿孔罗茨风机消音器
US11859641B2 (en) Noise abatement for air blowers
CN109896556A (zh) 净水机
CN212847670U (zh) 一种快速通风散热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