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5686U -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5686U
CN216045686U CN202122104447.1U CN202122104447U CN216045686U CN 216045686 U CN216045686 U CN 216045686U CN 202122104447 U CN202122104447 U CN 202122104447U CN 216045686 U CN216045686 U CN 216045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aucet
tap
water tank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044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马明阳
刘宗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044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5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5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5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即热式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水龙头本体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龙头段、以及沿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龙头段,水龙头还包括水箱、加热单元和水泵,水箱的进水口外接净水机,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泵送至加热单元,水箱、加热单元和水泵均设置于第一龙头段内,水箱和加热单元均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水泵与水箱或与加热单元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供水系统包括上述水龙头。上述布局方式,实现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小型化,并且将水龙头应用于供水系统内,保证进水端外接净水机的水龙头有充足的出水水流,且利于实现供水系统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即热式水龙头在越来越多人们的家中使用。
现有的即热式水龙头,通常直接连接于市政水管,即热式水龙头内设有加热单元,能够对市政水管内供应的原水进行即时加热,并通过即热式水龙头的排水口排出。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显而易见地,上述即热式水龙头仅能满足对原水进行即热加工,无法满足人们对水质的要求。而且部分地区的水质偏硬,对于这类区域而言,使用过程中,原水进行加热时易析出水垢而附着在加热单元的加热管壁上,随着水垢附着量的增加,将影响加热单元的加热效率,严重的还会堵塞加热管。
现有技术中存在在水龙头与市政水路之间接入净水机以对原水进行净化的技术,且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有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净水机仅具有过滤原水的过滤单元,原水经过滤单元过滤后经由水龙头排出,要实现出热水的功能,需要在水龙头内集成上述加热单元,但是现有的净水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推送原水至滤芯进行渗透过滤,以过滤原水中的杂质而获得净水,进而即热式水龙头能够得到净水并对其进行加热,但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流会变小,可能导致向即热式水龙头的供水量不足,不能保证水龙头有稳定的出水水流,甚至导致水龙头的加热单元干烧现象的发生;另外一种净水机是既具有过滤原水的过滤单元,又具有对经过滤后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从而在接入水龙头后能够实现出热水的功能,但是该类集成于净水机内的加热单元一般采用热罐和发热盘配合以对热罐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方式,此加热方式无法实现多档位的调温功能,导致最终从水龙头内出来的热水温度恒定,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以实现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小型化,并且将水龙头应用于供水系统内,保证进水端外接净水机的水龙头有充足的出水水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龙头段、以及沿第二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龙头段固连的第二龙头段,所述第二龙头段设有排水口,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水箱、加热单元和水泵,所述水箱具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能够连通设置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外的净水机,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泵送至所述加热单元,所述水箱、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水泵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所述水箱和所述加热单元均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或与所述加热单元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即热式水龙头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水箱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且所述支架与所述水泵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水箱的第一安装位、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水泵的第二安装位。
所述加热单元安装于所述水箱,所述第一龙头段包括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水箱、所述加热单元、所述水泵和所述支架的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以及与所述侧壁固连且向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延伸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水箱的第三安装位,所述水箱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三安装位。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的进水阀,所述进水阀用于控制水自所述净水机向所述水箱的所述进水口单向导通;
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进水阀的第四安装位,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水箱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水泵与所述加热单元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水泵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
所述支架包括底板、以及多个与所述底板固连且沿所述底板的周向间隔布置并朝向所述水箱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位的定位柱,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固连的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侧板与多个所述定位柱配合围成与所述进水阀适配以形成所述第四安装位的定位槽。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且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内部。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龙头段内的水汽分离器,所述水汽分离器具有水汽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水汽分离腔连通的热水入口、水汽回流口、出水口、排汽口,所述热水入口能够与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所述水汽回流口与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水汽接收口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排汽口均与外界连通。
所述水汽分离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口适配的排水嘴,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嘴,所述排水嘴的一端通过所述排水口伸出至所述第二龙头段外。
所述第二龙头段具有容纳所述水汽分离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还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水汽分离器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
所述第二容置腔具有顶部开口区,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显示盖板,所述显示盖板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盖合所述顶部开口区,所述显示盖板设有显示区和触控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水系统,包括原水管路及能够与所述原水管路连通的净水机,还包括上述即热式水龙头,所述水箱的所述进水口能够与所述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所述净水机为超滤机或纯水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在水龙头的进水端外接净水机,以使水龙头能够对由净水机过滤得到的净水进行即时加热,从而提升了通过即热式水龙头得到的加热水的水质;在水龙头内集成了水箱,水箱的作用是可以通配设置于水龙头外的净水机,净水机过滤后的水可以进入水箱,水箱作为暂存腔对净水进行存储,以保证加热单元能够有足够的水量供给,既能防止干烧现象的发生,又能保证水龙头有稳定的出水水流;在水龙头本体的有限空间内,水箱和加热单元作为占积较大的两个模块,将水箱和加热单元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于轴向延伸的第一龙头段内,能够减小二者沿轴向的高度尺寸,以缩小第一龙头段沿轴的体积;水泵作为分别与水箱和加热单元连接的输水动力元件,将水泵与水箱或与加热单元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于第一龙头段内,可实现水龙头内水流的直向输送,以减小水龙头内水路输送的路径长度,提升了水路走向的可靠性,沿轴的布置方式还有助于缩短第一龙头段的径向尺寸。上述布局方式,使得水箱、加热单元和水泵在水龙头本体内的空间布局合理化,实现了水龙头内各个模块的紧凑布置,利于水龙头的集成小型化。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且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内部。通过水位检测装置检测水箱的水位,以避免加热单元内供水不足而引发干烧。水位检测装置内置于水箱的内部,利用水箱的内部空间实现水位检测装置的容置,避免了占用第一龙头段内的空间,既有利于第一龙头段的尺寸的缩减,又可以在同等尺寸的第一龙头段的条件下,扩大水箱的尺寸,以增大蓄水量。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水箱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且所述支架与所述水泵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水箱的第一安装位、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水泵的第二安装位。通过合理化支架在第一龙头段内的布置,使得支架能够同时固定水箱和水泵于其上,增强了水箱和水泵在第一龙头段内的固定效果,同时,进一步减小第一龙头段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单元安装于所述水箱,所述第一龙头段包括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水箱、所述加热单元、所述水泵和所述支架的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以及与所述侧壁固连且向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延伸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水箱的第三安装位,所述水箱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三安装位。水箱上部固定于第三安装位,水箱下部固定于第一安装位,水箱通过轴向固定的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仅设第一安装位所带来的第一安装位处应力集中的问题,保证了水箱的稳固安装,另一方面,轴向固定的方式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有助于减小水龙头的尺寸。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的进水阀,所述进水阀用于控制水自所述净水机向所述水箱的所述进水口单向导通;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进水阀的第四安装位,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水箱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水泵与所述加热单元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水泵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将进水阀通过支架的第四安装位进行固定,以与水箱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保证进水阀与水箱之间形成的进水管路沿轴直向分布,能够缩短进水管路的长度,确保净水机通过进水阀向水箱内输水的可靠性;同时,进水阀刚好能够与水泵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进一步地减小第一龙头段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底板、以及多个与所述底板固连且沿所述底板的周向间隔布置并朝向所述水箱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位的定位柱,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固连的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侧板与多个所述定位柱配合围成与所述进水阀适配以形成所述第四安装位的定位槽。通过支架结构,设置了能够安装水箱、水泵、进水阀的安装结构,使得第一龙头段内的部件紧凑地安装排布,利于水龙头的集成小型化。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龙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龙头段内的水汽分离器,所述水汽分离器具有水汽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水汽分离腔连通的热水入口、水汽回流口、出水口、排汽口,所述热水入口能够与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所述水汽回流口与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水汽接收口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排汽口均与外界连通。水龙头内集成有水汽分离器,实现水和汽的分离,一方面减小水龙头排出的水中的蒸汽混杂量,防止蒸汽造成水流从出水口处喷发而出,有助于出水口处水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蒸汽的溢流实现蒸汽的顺利排出,避免在加热单元和水汽分离器内过多蒸汽的聚集而造成高压环境,再者多余的蒸汽以及蒸汽冷凝后的冷凝水可以回流至水箱,通过增加蒸汽溢出路径,提高蒸汽的排放效率;水汽分离器集成在第二龙头段内而非第一龙头段内,有助于减小第一龙头段的轴向尺寸,且能够充分利用第二龙头段的空间,使水汽分离器的排汽口能够直接与第二龙头段的出水口对接,减小水流动路径上沿程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水汽分离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口适配的排水嘴,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嘴,所述排水嘴的一端通过所述排水口伸出至所述第二龙头段外。排水嘴既实现了对水汽分离器沿第二轴线方向的移动限位,又实现了排水的功能,使得水汽分离器的排汽口能够直接与第二龙头段的出水口对接,减小水流动路径上沿程的热量损失。相较于排水嘴内置于第二龙头段的技术方案而言,可以省却排水嘴与排水口之间的密封件的设置,降低成本,且方便了水汽分离器与第二龙头段的装配。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包括原水管路及能够与所述原水管路连通的净水机,还包括上述即热式水龙头,所述水箱的所述进水口能够与所述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所述净水机为超滤机或纯水机。原水通过超滤机或纯水机的过滤而变为水质更好的净水,净水能够通过进水阀进入水龙头的水箱内暂存,以使水龙头有充足的水量并通过加热单元进行加热,以保证供水系统稳定的出水量。超滤机或纯水机的出水端可外接集成小型化的水龙头,有助于缩小整个集净水、即热功能于一身的供水系统的占积,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式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水箱、加热单元、水泵、进水阀、支架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式水龙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水汽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另一视角下水汽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水龙头本体,11-第一龙头段,111-侧壁,112-定位板,12-第二龙头段,121-排水口,122-顶部开口区;
2-水箱;
3-加热单元;
4-水泵;
5-水位检测装置;
6-支架,61-第一安装位,62-第二安装位,63-第三安装位,64-第四安装位,65-底板,66-定位柱,67-侧板;
7-进水阀;
8-水汽分离器,81-热水入口,82-水汽回流口,83-出水口,84-排汽口,85-排水嘴;
91-控制板,92-显示盖板,93-显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1,水龙头本体1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龙头段11、以及沿第二轴线延伸且与第一龙头段11固连的第二龙头段12,第二龙头段12设有排水口121,水龙头还包括水箱2、加热单元3和水泵4,水箱2具有进水口,进水口能够连通设置于水龙头本体1外的净水机,水泵4用于将水箱2内的水泵4送至加热单元3,水箱2、加热单元3和水泵4均设置于第一龙头段11内,水箱2和加热单元3均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水泵4与水箱2或与加热单元3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
在一种即热式水龙头的工作过程中,流体流动路径的一种路径如图2所示,净水机过滤得到净水,净水通过水箱2的进水口进入水箱2内部以暂存,水箱2内的暂存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泵送至加热单元3内,加热单元3加热过后的水可输送至第二龙头段12的排水口121以排至外界。
在现有技术的即热式水龙头中,水龙头的进水端通常直接连接于市政水管,市政水管内供应原水,原水经过水龙头内置的加热单元3进行加热并从水龙头的排水口121排出。显而易见地,上述即热式水龙头仅能满足对原水进行即热加工,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水质的要求。为提高水质以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在水龙头的进水端外接净水机,以使水龙头能够对由净水机过滤得到的净水进行即时加热,从而提升由水龙头排出水的水质。
由于净水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推送原水至滤芯进行渗透过滤以得到水质更佳的净水,通过滤芯对原水的渗透过滤,使得从净水机出来的净水水流量变小,可能导致向即热式水龙头的供水量不足。为解决水龙头外接净水机带来的弊端,在水龙头内集成了水箱2,还配设了用于输送水路的水泵4,水泵4将水箱2内的存水泵4送至加热单元3内。其中,水箱2的作用是可以通配设置于水龙头外的净水机,净水机过滤后的水可以进入水箱2,水箱2作为暂存腔对净水进行存储,以保证加热单元3能够有足够的水量供给,既能防止干烧现象的发生,又能保证水龙头有稳定的出水水流。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管以及附着在所述加热管上的纳米涂层,通过电加热所述纳米涂层实现无极调温,以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热水温度的调节需求。
水龙头本体1的空间由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龙头段11和沿第二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龙头段11固连的第二龙头段12合围而成。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二龙头段1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呈直线状,也可以呈弯曲状。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水龙头本体1的有限空间内,水箱2和加热单元3作为占积较大的两个模块,将水箱2和加热单元3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于轴向延伸的第一龙头段11内,能够减小二者沿轴向的高度尺寸,以缩小第一龙头段11沿轴的体积;水泵4作为分别与水箱2和加热单元3连接的输水动力元件,将水泵4与水箱2或与加热单元3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于第一龙头段11内,可实现水龙头内水流的直向输送,以减小水龙头内水路输送的路径长度,提升了水路走向的可靠性,沿轴的布置方式还有助于缩短第一龙头段11的径向尺寸。上述布局方式,使得水箱2、加热单元3和水泵4在水龙头本体1内的空间布局合理化,实现了水龙头内各个模块的紧凑布置,利于水龙头的集成小型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水龙头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5,且水位检测装置5设置于水箱2的内部。
水位检测装置5设置于水箱2的内部,以检测水箱2内的水位高低情况。通过水位检测装置5检测水箱2的水位,以避免加热单元3内供水不足而引发干烧。水位检测装置5内置于水箱2的内部,利用水箱2的内部空间实现水位检测装置5的容置,避免了占用第一龙头段11内的空间,既有利于第一龙头段11的尺寸的缩减,又可以在同等尺寸的第一龙头段11的条件下,扩大水箱2的尺寸,以增大蓄水量。优选地,水位检测装置5沿第一轴线方向并延伸至整个水箱2的轴向高度,以使水位检测装置5覆盖水箱2的整个轴向空间,确保测量数据的精准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龙头段11内的支架6,支架6与水箱2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且支架6与水泵4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支架6设置有用于安装水箱2的第一安装位61、以及用于安装水泵4的第二安装位62。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架6包括底板65,底板65朝向水箱2的一侧固连有多个沿底板65的周向间隔并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柱66,定位柱66形成了用于安装水箱2的第一安装位61,安装在第一安装位61的水箱2能够与支架6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以使水箱2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第一轴线方向,缩短了其在径向的占空;支架6还包括与底板65固连的侧板67,侧板67在水箱2轴向的相邻一侧分割出用于安装水泵4的第二安装位62,固定于第二安装位62的水泵4能够与支架6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以使水泵4能够与加热单元3轴向相对,方便水泵4与加热单元3间的水路直向输送。通过合理化支架6在第一龙头段11内的布置,使得支架6能够同时固定水箱2和水泵4于其上,增强了水箱2和水泵4在第一龙头段11内的固定效果,同时,进一步减小第一龙头段11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安装位61和第二安装位62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定位柱66结构,也可以为定位孔结构,并且水箱2对应设置能够与定位孔配合插接的连接结构;第二安装位62可以形成于支架6的侧板67,也可形成于支架6的底板6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加热单元3安装于水箱2,第一龙头段11包括形成有用于容纳水箱2、加热单元3、水泵4和支架6的第一容置腔的侧壁111、以及与侧壁111固连且向第一容置腔内延伸的定位板112,定位板112具有用于安装水箱2的第三安装位63,水箱2沿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固定于第一安装位61和第三安装位63。
在与第一龙头段11侧壁111固连的定位板112设置用于固定水箱2上侧的第三安装位63,第三安装位63与形成于水箱2下侧支架6的第一安装位61轴向相对,以使水箱2沿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固定于第一安装位61和第三安装位63之间,水箱2通过轴向固定的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仅设第一安装位61所带来的第一安装位61处应力集中的问题,保证了水箱2的稳固安装,另一方面,轴向固定的方式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有助于减小水龙头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龙头段11内的进水阀7,进水阀7用于控制水自净水机向水箱2的进水口单向导通;
支架6设置有用于安装进水阀7的第四安装位64,进水阀7与水箱2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水泵4与加热单元3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进水阀7与水泵4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
由前文所述,支架6包括底板65、固连于底板65的定位柱66和侧板67,其中,定位柱66和侧板67设置于同一径向高度,由侧板67和定位柱66在底板65与水箱2底部之间围成了定位槽,定位槽作为第四安装位64用以安装连通净水器和水箱2的进水阀7,安装于第四安装位64的进水阀7能够与水箱2沿与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保证进水阀7与水箱2之间形成的进水管路沿轴直向分布,能够缩短进水管路的长度,确保净水机通过进水阀7向水箱2内输水的可靠性;同时,进水阀7刚好能够与水泵4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进一步地减小第一龙头段11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水龙头还包括位于第二龙头段12内的水汽分离器8,水汽分离器8具有水汽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水汽分离腔连通的热水入口81、水汽回流口82、出水口83、排汽口84,热水入口81能够与加热单元3的热水出口连通,水汽回流口82与设置于水箱2的水汽接收口连通,出水口83和排汽口84均与外界连通。
如图4所示,在水龙头本体1的第二龙头段12内集成有水汽分离器8,实现水汽分离,水汽分离器8上设有与加热单元3的热水出口连通的热水入口81,经加热单元3加热过的水通过热水出口进入水汽分离器8内,并最终将热水通过出水口83排至外界,水汽分离器8还设有与水箱2的水汽接收口连通的水汽回流口82,以使蒸汽能够通过水汽回流口82回流至水箱2内。优选地,水汽回流口82的设置位置高于热水入口81,以防止水汽分离器8内的液态水回流至水箱2中。
水汽分离器8一方面减小水龙头排出的水中的蒸汽混杂量,防止蒸汽造成水流从出水口83处喷发而出,有助于出水口83处水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蒸汽的溢流实现蒸汽的顺利排出,避免在加热单元3和水汽分离器8内过多蒸汽的聚集而造成高压环境,再者多余的蒸汽以及蒸汽冷凝后的冷凝水可以回流至水箱2,通过增加蒸汽溢出路径,提高蒸汽的排放效率;水汽分离器8集成在第二龙头段12内而非第一龙头段11内,有助于减小第一龙头段11的轴向尺寸,且能够充分利用第二龙头段12的空间,使水汽分离器8的排汽口84能够直接与第二龙头段12的出水口83对接,减小水流动路径上沿程的热量损失。
在一种即热式水龙头的工作过程中,流体流动路径的一种路径如图2所示,经过加热单元3加热后的水流,从加热单元3的热水出口流至水汽分离器8的热水入口81以进入水汽分离腔,水汽分离腔内的水流能够通过出水口83排至外界,且水汽分离腔内的水汽能够通过水汽回流口82流至水箱2的水汽接收口以实现水汽的回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结合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水汽分离器8设置有与排水口121适配的排水嘴85,出水口83设置于排水嘴85,排水嘴85的一端通过排水口121伸出至第二龙头段12外。
水龙头本体1的第二龙头段12径向延伸分布,水汽分离器8设置于靠近排水口121的一侧,在水汽分离器8的出水口83处外凸,形成能够与排水口121对接的排水嘴85,排水嘴85穿过排水口121以伸出第二龙头段12外,水汽分离器8内的液态水借由排水嘴85流至外界。排水嘴85既实现了对水汽分离器8沿第二轴线方向的移动限位,又实现了排水的功能,使得水汽分离器8的排汽口84能够直接与第二龙头段12的出水口83对接,减小水流动路径上沿程的热量损失。相较于排水嘴85内置于第二龙头段12的技术方案而言,可以省却排水嘴85与排水口121之间的密封件的设置,降低成本,且方便了水汽分离器8与第二龙头段12的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二龙头段12具有容纳水汽分离器8的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内还设有控制板91,控制板91与水汽分离器8沿与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
第二容置腔具有顶部开口区122,水龙头还包括显示盖板92,显示盖板92沿与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盖合顶部开口区122,显示盖板92设有显示区和触控区。
控制板91与水汽分离器8沿与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其位于与水汽分离器8同一径向的相对侧,控制板91的下方正对与第一龙头段11相连的区域,以方便控制板91向下走线;在第二龙头段12的第二容置腔顶部还设有显示盖板92,显示盖板92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盖合第二容置腔的顶部开口区122,显示盖板92与控制板91间设有搭建于顶部开口区122边缘的显示支架93,显示支架93上设置用于控制板91和显示盖板92之间导线通过的过线孔。上述方式合理地利用了第二龙头段12的空间,结构紧凑,有利于缩短第二龙头段12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水系统,包括原水管路及能够与原水管路连通的净水机,还包括上述即热式水龙头,水箱2的进水口能够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净水机为超滤机或纯水机。
原水通过超滤机或纯水机的过滤而变为水质更好的净水,净水能够通过进水阀7进入水龙头的水箱2内暂存,以使水龙头有充足的水量并通过加热单元3进行加热,以保证供水系统稳定的出水量。将上述即热式水龙头应用于超滤机或纯水机的出水端,出水端可外接集成小型化的水龙头,有助于缩小整个集净水、即热功能于一身的供水系统的占积,实现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龙头段、以及沿第二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龙头段固连的第二龙头段,所述第二龙头段设有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水箱、加热单元和水泵,所述水箱具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能够连通设置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外的净水机,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泵送至所述加热单元,所述水箱、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水泵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所述水箱和所述加热单元均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或与所述加热单元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水箱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且所述支架与所述水泵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水箱的第一安装位、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水泵的第二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安装于所述水箱,所述第一龙头段包括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水箱、所述加热单元、所述水泵和所述支架的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以及与所述侧壁固连且向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延伸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水箱的第三安装位,所述水箱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三安装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龙头段内的进水阀,所述进水阀用于控制水自所述净水机向所述水箱的所述进水口单向导通;
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进水阀的第四安装位,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水箱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水泵与所述加热单元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所述进水阀与所述水泵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并排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底板、以及多个与所述底板固连且沿所述底板的周向间隔布置并朝向所述水箱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位的定位柱,所述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固连的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侧板与多个所述定位柱配合围成与所述进水阀适配以形成所述第四安装位的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水位检测装置,且所述水位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龙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龙头段内的水汽分离器,所述水汽分离器具有水汽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所述水汽分离腔连通的热水入口、水汽回流口、出水口、排汽口,所述热水入口能够与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水出口连通,所述水汽回流口与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水汽接收口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排汽口均与外界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汽分离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口适配的排水嘴,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嘴,所述排水嘴的一端通过所述排水口伸出至所述第二龙头段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龙头段具有容纳所述水汽分离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还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水汽分离器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并排布置;
所述第二容置腔具有顶部开口区,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显示盖板,所述显示盖板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盖合所述顶部开口区,所述显示盖板设有显示区和触控区。
10.一种供水系统,包括原水管路及能够与所述原水管路连通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所述水箱的所述进水口能够与所述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所述净水机为超滤机或纯水机。
CN202122104447.1U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Active CN216045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4447.1U CN216045686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4447.1U CN216045686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5686U true CN21604568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5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04447.1U Active CN216045686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5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94069B2 (ja) 自動車のタンク用燃料吸引装置
JP2008121664A (ja) 燃料ポンプとフィルタのアセンブリ
CN216045686U (zh)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JP395686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2000337221A (ja) 燃料供給装置
CN216045685U (zh)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114027703A (zh) 支架组件和净饮机
JP4370528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3218409U (ja) 水タンク及び水タンクを含む水素発生装置
CN216041510U (zh)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CN214734890U (zh) 净水机
JP2013199914A (ja) エンジン用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CN217838613U (zh) 一种高精度金属滤芯
CN216166894U (zh) 支架组件和净饮机
CN215592649U (zh) 水路板组件及净饮机
CN220471866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215304941U (zh) 一种水箱及烹饪器具
CN216554177U (zh) 带过滤组件的柴油增压泵总成
CN218044764U (zh) 净饮机以及用于净饮机的净水系统
CN220656813U (zh) 汽水分离型的储气罐
CN215975249U (zh) 净水器主体和净水器
JP3113092U (ja) 加湿器の水桶栓,加湿器の水桶栓における中孔型フィルター組立体
CN217367468U (zh) 一种净水器
CN214742350U (zh) 一种立式自吸泵泵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