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4890U - 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4890U
CN214734890U CN202120297239.5U CN202120297239U CN214734890U CN 214734890 U CN214734890 U CN 214734890U CN 202120297239 U CN202120297239 U CN 202120297239U CN 214734890 U CN214734890 U CN 214734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water outlet
plate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972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贺素平
官阔荣
成吉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972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4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4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4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外壳、支架、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内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通过设置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布局合理,组装、拆卸和维护方便,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好。

Description

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净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机作为一种新式家用电器得到了越来越广的使用。净水机通常也可以称为净水器、水质净化器,利用滤芯对诸如自来水的原水进行过滤得到净水。相关技术中,净水机的组装和拆卸复杂,维护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由于净水机内的部件较多,布置不合理,不紧凑,导致组装和拆卸操作复杂,维护不便,且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差,净水机内的空间浪费。
例如,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净水机,其中外壳内设有中壳,滤芯安装在中壳内,增压泵设在中壳外面且安装在中壳一端,该净水机中,滤芯和增压泵的布局不合理,安装和拆卸复杂,并且浪费了外壳内的空间,难以在外壳内增设其他部件,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较差。
再如,相关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净水机,其中滤芯和水箱沿外壳宽度方向布置,为了安装水泵,水箱需要加工成异形,以在水箱与外壳之间留出安装水泵的空间。由于水箱需要加工成异形,增加了加工难度,水泵设在水箱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内,安装和拆卸复杂。另外,滤芯和水箱沿外壳宽度方向布置,滤芯和水箱的安装和维护相互影响,因此,该净水机内的部件排布不合理,不紧凑,水箱加工成本高,组装、拆卸和维护不便。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内部部件布局合理、组装和拆卸方便、整体紧凑性好的净水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包括:外壳、支架、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内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通过设置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布局合理,组装拆卸和维护方便,净水机的紧凑性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等部件的排列布局更加合理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所述滤芯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净水机可以形成为立式净水机或卧式净水机,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为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滤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合理地布置更多滤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两个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一个,其中所述前置滤芯具有前置进水口和前置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具有膜进水口、膜净水出口和膜浓水出口,所述储水容器具有进出水口,所述增压泵具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所述增压泵的泵进水口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且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相连,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还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膜净水出口相连。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容器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净水冲洗,避免反渗透膜滤芯内残漏的浓水对净化的影响,提高了净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机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水路板上设有水路板进水口、水路板净水出口、水路板浓水出口、与所述水路板进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前置进水口相连的板前置进水口、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的板前置出水口、与所述板前置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增加泵的泵进水口相连的板泵进水口、与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相连的板泵出水口、与所述板泵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的板膜进水口、与所述膜净水出口相连且与所述水路板净水出口连通的板膜净水出口、与所述膜浓水出口相连且与所述水路板浓水出口连通的板膜浓水出口,以及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相连且与所述板泵出水口和所述板膜净水出口连通的板进出水口,所述电磁阀设在所述板前置出水口和所述板泵进水口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设在所述板泵出水口与所述板进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设在所述板进出水口与所述板膜净水出口之间。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净水机的水道可以安装形成在水路板内,提高了水道的集成度,并且各种阀可以安装或集成在水路板上,从而提高集成度,节省空间,提高维护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为多个,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安装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腔和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沿竖直方向排列布置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位于最下面,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沿水平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增压泵和储水容器设在下面,净水机的重心降低,提高净水机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一个,所述滤芯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前置滤芯位于最上面,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位于所述前置滤芯下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安装腔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U形段、弧形段和两个斜线段,一个斜线段连接在所述U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之间,另一个斜线段连接在所述U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之间。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可以更好地适应圆形滤芯,减小支架内的所需空间,第二安装腔可以更好地适应增压泵和储水容器,进一步减小支架的所需空间,提高整机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所述第一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一仓体内,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相连,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敞开;所述第二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二仓体内,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相连,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面敞开,所述支架的第二端板上安装有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封闭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面。
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彼此独立地形成在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内,避免了相互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拆卸和维护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去掉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支架的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水路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净水机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00、净水机;
1、外壳;
2、支架;201、第一安装腔;2011、第一上安装腔;2012、第一下安装腔;202、第二安装腔;21、第一端板;22、第二端板;23、第一仓体;231、第一上仓体;232、第一下仓体;24、第二仓体;25、加强支撑板;
3、滤芯;31、前置滤芯;32、反渗透膜滤芯
4、增压泵;
5、储水容器;
6、水路板;601、水路板进水口;602、板前置进水口;603、板前置出水口;604、板泵进水口;605、板泵出水口;606、板进出水口;607、板膜进水口;608、板膜净水出口;609、板膜浓水出口;610、水路板浓水出口;611、水路板净水出口;
7、电磁阀;
8、第一单向阀;
9、第二单向阀;
10、浓水排放电磁阀;
11、第三单向阀;
12、高压开关;
13、龙头;
14、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100包括外壳1、支架2、滤芯3、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支架2设在外壳1内,支架1内具有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并排布置。滤芯3安装在第一安装腔201内,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安装在二安装腔202内。
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可以彼此相接,也可以彼此间隔开。
需要说明的是,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净水机可以称为卧式净水机,即净水机放置到台面上正常使用时滤芯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净水机可以称为立式净水机,即净水机放置到台面上正常使用时滤芯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通过在支架内设置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滤芯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增压泵和储水容器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从而外壳内的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排布合理,便于组装、拆卸和维护,例如更换滤芯。而且,由于滤芯与增压泵和储水容器并排布置,布局合理紧凑,充分利用了外壳内的空间,由此,净水机整体更加紧凑,净水机可以更加小型化,或者对于同样体积的净水机,可以在外壳内增设更多的其他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沿第一方向延伸。例如,在图2-图4中,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换言之,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的轴向与前后方向一致。这里,为了描述方便,将正常使用时净水机靠近使用者的一侧称为前,将远离使用者的一侧称为后。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间排列布置,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沿第二方向设在第二安装腔202内。例如,在图2-图4中,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沿上下方向排列布置,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沿前后方向布置在第二安装腔202内。如图3所示,增压泵4位于储水容器5前面。可选地,增压泵4可以位于储水容器5后面。
由此,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滤芯3、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排列更加整齐,更加充分利用外壳1内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则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则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其中所述滤芯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当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且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时,则滤芯的轴向与竖直方向一致。如图7所示,第一方向为图7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图7中的前后方向,如上所述,该实施例的净水机可以称为立式净水机。
当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时,则滤芯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如图1-4所示,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如上所述,该实施例的净水机可以称为卧式净水机。
下面以卧式净水机为例,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芯3为多个,第一安装腔201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腔201沿第二方向排列布置,多个滤芯3一一对应地安装在第一安装腔201内。
更具体地,第一安装腔201为多个,第二安装腔202和多个第一安装腔20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安装腔202和多个第一安装腔201沿竖直方向排列布置,其中第二安装腔202位于最下面,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第二安装腔202内。
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腔202位于第一安装腔201下面。由此,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位于滤芯3下面,净水机的重心可以更低,放置到台面上正常使用时,净水机可以更加稳固。
在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增压泵4位于储水容器5的前面。可选地,增压泵4可以位于储水容器5的后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滤芯3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31和反渗透膜滤芯32,相应地,第一安装腔201为两个且包括第一上安装腔2011和第一下安装腔2012。前置滤芯31安装在第一上安装腔2011内,反渗透膜滤芯32安装在第一下安装腔2012内。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安装在第二安装腔202内。第一上安装腔2011位于最上面,第二安装腔202位于最下面,第一下安装腔2012位于第一上安装腔2011和第二安装腔20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滤芯3和第一安装腔202的数量并不限于2个,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滤芯3的长度与第一安装腔201的长度相比很短,从而一个第一安装腔201内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两个滤芯,则滤芯的数量与第一安装腔201的数量可以不相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沿前后方向安装在一个第二安装腔202内,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安装腔20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沿上下方向布置,增压泵4可以安装在一个第二安装腔202内,储水容器5安装在另一个第二安装腔202内。只要安装腔并排布置,每个部件能够充分利用对应安装腔内空间,从而可以实现外壳1内的部件排布合理,组装、拆卸和维护方便。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201具有圆形横截面,换言之,第一上安装腔2011和第一下安装腔2012具有圆形横截面。第二安装腔202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U形段、弧形段和两个斜线段,一个斜线段连接在U形段的一端与弧形段的一端之间,另一个斜线段连接在U形段的另一端与弧形段的另一端之间,第二安装腔202的弧形段的曲率半径与第一下安装腔2012的曲率半径可以一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腔201的横截面形状与滤芯3的横截面形状适配,从而滤芯3可以更好地固定在第一安装腔201内并且节省空间。第二安装腔202在能够容纳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以节省空间,使得净水机更加紧凑。
如图3-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包括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仓体23和第二仓体24。
第一安装腔201形成在第一仓体23内,第一安装腔20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敞开,第一仓体23的前端与第一端板21相连,第一仓体23的后端与第二端板22相连。
第二安装腔202形成在第二仓体24内,第二安装腔202的后端面敞开,第二仓体24的前端与第一端板21相连,第二仓体24的后端与第二端板22相连。第一仓体23和第二仓体24彼此间隔开并且通过加强支撑板25相连,以提高整体稳固性。
通过设置第一仓体23和第二仓体24,使得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在支架2内形成彼此独立的空间,相互不干扰,在更换滤芯3时无需拆卸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反之亦然。在组装时,可以方便地将滤芯3安装在第一仓体23内,将增压泵4和储水容器5安装在第二仓体24内,从而预组装成支架单元,再将支架单元放置到外壳1内,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并且组装和拆卸方便。
如图3所示,支架2的第二端板22上安装有水路板6,水路板6封闭第一安装腔201的后端面和第二安装腔202的后端面。更换滤芯3时,从第一安装腔201的前端将滤芯3抽出,然后将新的滤芯从第一安装腔201的前端推入,滤芯的端板可以封闭第一安装腔201的前端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腔202的前端也可以敞开,用单独的盖安装到第二端板22上以封闭第二安装腔202的前端,由此,在安装、拆卸、维修和更换增压泵4和/或储水容器5时,可以打开盖,从第二安装腔202的前端进行上述操作。可选地,第二安装腔202的前端面可以由第一端板21封闭,拆卸、维修和更换增压泵4和/或储水容器5时,拆下水路板6,从第二安装腔202的后端进行上述操作。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示例中,第一仓体23为两个且包括第一上仓体231和第一下仓体232,第一上安装腔2011形成在第一上仓体231内,第一下安装腔2012形成在第一下仓体232内。第二仓体24为一个。第一上仓体231、第一下仓体232和第二仓体24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通过加强支撑板25相连,以增加强度。
如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置滤芯31具有前置进水口和前置出水口。反渗透膜滤芯32具有膜进水口、膜净水出口和膜浓水出口。储水容器5具有进出水口,增压泵4具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
增压泵4的泵进水口通过电磁阀7与前置出水口相连,增压泵4的泵出水口与膜进水口相连且通过第一单向阀8与储水容器5的进出水口相连,储水容器5的进出水口还通过第二单向阀9与膜净水出口相连。第一单向阀8允许从储水容器5到膜进水口的单向导通,第二单向阀9允许从膜净水出口到储水容器5的单向导通。由此,当净水机运行时,反渗透膜滤芯32过滤后的净水从膜净水出口通过第三单向阀11供给到龙头13,还可以通过第二单向阀9供给到储水容器5内。当净水机停机后,储水容器5内的净水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8从膜进水口供给到反渗透膜滤芯32,对反渗透膜滤芯32的膜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浓水从膜浓水出口排出,从而提高了反渗透膜滤芯32的清洁度,避免反渗透膜滤芯32内残留的浓水对下次过滤的影响,提高了净水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6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架2的第二端板22上。如图6所示,水路板6上设有水路板进水口601、水路板净水出口611、水路板浓水出口610、与水路板进水口601连通且与前置滤芯31的前置进水口相连的板前置进水口602、与前置滤芯31的前置出水口相连的板前置出水口603、与板前置出水口603连通且与增加泵4的泵进水口相连的板泵进水口604、与增压泵4的泵出水口相连的板泵出水口605、与板泵出水口605连通且与反渗透膜滤芯32的膜进水口相连的板膜进水口607、与反渗透膜滤芯32的膜净水出口相连且与水路板净水出口611连通的板膜净水出口608、与反渗透膜滤芯32的膜浓水出口相连且与水路板浓水出口610连通的板膜浓水出口609,以及与储水容器5的进出水口相连且与板泵出水口605和板膜净水出口608连通的板进出水口606。
电磁阀7设在板前置出水口602和板泵进水口604之间,第一单向阀8设在板泵出水口605与板进出水口606之间,第二单向阀9设在板进出水口606与板膜净水出口608之间。
通过设置水路板6,可以将用于连通各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水道设在水路板6上,并且可以将电磁阀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等安装或集成到水路板6上,从而进一步节省外壳1内的空间,提高净水机的紧凑性,并且便于水道的维修。
下面参考图8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运行。
打开供水阀14,启动净水机,来水源的水,例如自来水,从前置滤芯31的前置进水口进入前置滤芯31,经过前置滤芯31过滤后的水由增压泵4从膜进水口供给到反渗透膜滤芯32内过滤,反渗透膜滤芯32的浓水侧的浓水从膜浓水出口通过浓水排放电磁阀10排放。反渗透膜滤芯32的净水侧的净水从膜净水出口通过单向阀11供给到龙头13,打开龙头13可以获得净水。当龙头13关闭后,反渗透膜滤芯32的净水侧的净水还通过第二单向阀9供给到储水容器5内,随着净水的供给,储水容器5内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高压开关12关闭,增压泵4停止运行。然后,储水容器5内的净水通过第一单向阀8从反渗透膜滤芯32的膜进水口供给到反渗透膜滤芯32内,从而对反渗透膜滤芯32进行净水冲洗,避免了反渗透膜滤芯32内残留的浓水和杂质对下次净水的影响,提高了净化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支架、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内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所述滤芯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滤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两个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一个,其中所述前置滤芯具有前置进水口和前置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具有膜进水口、膜净水出口和膜浓水出口,所述储水容器具有进出水口,所述增压泵具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
所述增压泵的泵进水口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且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相连,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还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膜净水出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水路板上设有水路板进水口、水路板净水出口、水路板浓水出口、与所述水路板进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前置进水口相连的板前置进水口、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的板前置出水口、与所述板前置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增压泵的泵进水口相连的板泵进水口、与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相连的板泵出水口、与所述板泵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的板膜进水口、与所述膜净水出口相连且与所述水路板净水出口连通的板膜净水出口、与所述膜浓水出口相连且与所述水路板浓水出口连通的板膜浓水出口,以及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相连且与所述板泵出水口和所述板膜净水出口连通的板进出水口,所述电磁阀设在所述板前置出水口和所述板泵进水口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设在所述板泵出水口与所述板进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设在所述板进出水口与所述板膜净水出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为多个,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安装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腔和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沿竖直方向排列布置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位于最下面,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沿水平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一个,所述滤芯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前置滤芯位于最上面,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位于所述前置滤芯下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安装腔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U形段、弧形段和两个斜线段,一个斜线段连接在所述U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之间,另一个斜线段连接在所述U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
所述第一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一仓体内,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相连,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敞开;
所述第二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二仓体内,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相连,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面敞开,所述支架的第二端板上安装有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封闭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面。
CN202120297239.5U 2021-02-02 2021-02-02 净水机 Active CN214734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7239.5U CN214734890U (zh) 2021-02-02 2021-02-02 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7239.5U CN214734890U (zh) 2021-02-02 2021-02-02 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4890U true CN21473489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4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97239.5U Active CN214734890U (zh) 2021-02-02 2021-02-02 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4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34890U (zh) 净水机
CN210117247U (zh) 净饮机
CN111689532A (zh) 净饮机
CN209778476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111115757A (zh) Ro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复合滤芯、水处理装置
CN210631777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多级纯化水机
CN212770122U (zh) 水路板和滤芯组件
CN114405132A (zh) 滤芯组件及净水装置
CN217367468U (zh) 一种净水器
CN216418500U (zh) 一种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
CN210656528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净水机
CN216045686U (zh)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及供水系统
CN111689533A (zh) 净饮机的排气结构和净饮机
CN216737780U (zh) 一种横置净水器
CN209872662U (zh) 格栅组件和具有其的集成式多元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8740897U (zh) 一种炮状过滤器
CN211998864U (zh) 一种净水机
CN213623517U (zh) 净水设备
CN218539478U (zh) 一种复合过滤系统
CN217015609U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5782744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及净化器
CN216005407U (zh) 一种使用分水密封圈与中心支架的净水装置
CN114014453B (zh) 一种含有分水密封圈的过滤装置
CN215798929U (zh) 一种粒料滤芯
CN214482870U (zh) 一种鱼缸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