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0430U -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0430U
CN216040430U CN202121204815.3U CN202121204815U CN216040430U CN 216040430 U CN216040430 U CN 216040430U CN 202121204815 U CN202121204815 U CN 202121204815U CN 216040430 U CN216040430 U CN 216040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eb
beam structure
top plate
we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48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永宾
李百成
汪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48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0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0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0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该梁结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轨道车辆的走行轮的顶板、底板、外腹板以及用于与所述轨道车辆的导向轮接触的第一纵连板;顶板与底板间隔设置,外腹板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且外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以及底板,顶板、底板以及外腹板的延伸方向相同;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内腹板,且多个内腹板沿顶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内腹板与外腹板位置相对,且内腹板与外腹板之间设置有横隔板;第一纵连板分别与多个内腹板连接,且第一纵连板背离外腹板,第一纵连板的延伸方向与顶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车辆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出行工具。通常,轨道车辆会在专门的梁结构上移动,梁结构可以认为是轨道车辆的轨道。但轨道车辆在梁结构上移动时,轨道车辆的外噪声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在梁结构上移动时,轨道车辆的外噪声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所述梁结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轨道车辆的顶板、底板、外腹板以及用于与所述轨道车辆的导向轮接触的第一纵连板;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所述外腹板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外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外腹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内腹板,且多个所述内腹板沿所述顶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内腹板与所述外腹板位置相对,且所述内腹板与所述外腹板之间设置有横隔板;
所述第一纵连板分别与多个所述内腹板连接,且第一纵连板背离所述外腹板,所述第一纵连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梁结构还包括多个隔振板;
多个所述隔振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纵连板与多个所述内腹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纵连板通过多个紧固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内腹板连接,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纵连板之间设有隔振件。
可选地,所述梁结构还包括第二纵连板;
所述第二纵连板分别与多个所述内腹板连接,且所述第二纵连板背离所述外腹板,所述第二纵连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梁结构还包括多个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横隔板、所述外腹板以及所述内腹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板的厚度与所述底板的厚度相等,所述外腹板与所述内腹板的厚度相等,且所述外腹板的厚度为所述顶板的厚度的一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多个横连板以及两个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梁结构;
两个所述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置相对,其中,两个所述顶板、两个所述底板、两个所述内腹板、两个所述外腹板以及所述第二纵连板均间隔设置,且位置相对,所述横连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纵连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梁结构还包括第一翼板;
所述第一翼板分别与所述横连板的第一侧边、两个所述第二纵连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梁结构还包括第二翼板;
所述第二翼板分别与所述横连板的第二侧边、两个所述第二纵连板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轨道车辆以及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轨道;
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走行轮以及导向轮,所述走行轮与所述轨道的顶板接触,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轨道的第一纵连板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外腹板以及多个内腹板,且多个内腹板间隔设置,外腹板与每个内腹板之间设置横隔板,可以使得横隔板、内腹板、顶板、底板以及外腹板形成非封闭空间,且使得第一纵连板分别连接多个内腹板,使得轨道车辆的导向轮可以沿第一纵连板移动,使得梁结构可以满足轨道车辆移动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横隔板、内腹板、顶板、底板以及外腹板形成非封闭空间,降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的振动引起的混响,从而降低轨道车辆的外噪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一种梁结构的示意图;
图2表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结构的轴测图;
图4表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结构的侧视图;
图6表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结构的俯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结构的剖视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顶板;20:底板;30:外腹板;40:第一纵连板;50:内腹板;60:横隔板;70:第二纵连板;80:横连板;90:加强板;41:隔振板;42:紧固件;43:隔振件;51:腹板;81:第一翼板;82:第二翼板;100:走行轮;200:导向轮;300:悬架;301:连接件;40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结构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结构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参照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梁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梁结构包括:顶板10、底板20、腹板51、外腹板30以及多个横隔板60。顶板10与底板20间隔设置,外腹板30位于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且外腹板30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0以及底板20,腹板51位于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且腹板51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0以及底板20。腹板51、外腹板30、顶板10以及底板20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横隔板60间隔设置在外腹板30以及腹板51之间,且每个横隔板60分别与外腹板30、腹板51、顶板10以及底板20连接,相邻两个横隔板60、顶板10、底板20、外腹板30以及腹板51形成密闭空腔。其中,顶板10用于承载轨道车辆的走行轮100,以使腹板51沿顶板10的延伸方向移动,腹板51用于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接触,以使导向轮200沿腹板51的延伸方向移动。
轨道车辆在移动时,导向轮200会有一定振动,此时,腹板51会随着导向轮200振动。由于相邻两个横隔板60、顶板10、底板20、外腹板30以及腹板51形成密闭空腔,因此,在腹板51振动时,腹板51振动发出的声响会在若干个密闭空腔中引起混响,导致轨道车辆的外噪声较大。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的轴测图,参照图4,示出了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的侧视图,参照图6,示出了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的俯视图,参照图8,示出了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的剖视图。如图3至图8所示,该梁结构可以包括:用于承载轨道车辆的走行轮的顶板10、底板20、外腹板30以及用于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接触的第一纵连板40。
顶板10与底板20间隔设置,外腹板30位于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且外腹板30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0以及底板20,顶板10、底板20以及外腹板30的延伸方向相同。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设置有多个内腹板50,且多个内腹板50沿顶板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内腹板50与外腹板30位置相对,且内腹板50与外腹板30之间设置有横隔板60。第一纵连板40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且第一纵连板40背离外腹板30,第一纵连板40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0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顶板10与底板20间隔设置,外腹板30位于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且外腹板30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0以及底板20,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设置有多个内腹板50,且多个内腹板50沿顶板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内腹板50与外腹板30位置相对,内腹板50与外腹板30之间设置有横隔板60,因此,相邻两个横隔板60、顶板10、底板20以及与相邻两个横隔板60对应的相邻两个内腹板50形成非封闭空腔。由于第一纵连板40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且第一纵连板40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纵连板40用于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接触,顶板10用于承载轨道车辆的走行轮100,因此,当轨道车辆行驶时,轨道车辆的走行轮100可以与顶板10接触,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与第一纵连板40接触,使得轨道车辆可以在梁结构上行驶。在轨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在振动时,导向轮200的振动传递至第一纵连板40之后,第一纵连板40将该振动传递至内腹板50,由于相邻两个横隔板60、顶板10、底板20以及与相邻两个横隔板60对应的相邻两个内腹板50形成非封闭空腔,因此,避免内腹板50的振动在封闭的空腔中产生混响,导致轨道车辆的外噪声较大的问题出现。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设置外腹板30以及多个内腹板50,且多个内腹板50间隔设置,外腹板30与每个内腹板50之间设置横隔板60,可以使得横隔板60、内腹板50、顶板10、底板20以及外腹板30形成非封闭空间,且使得第一纵连板40分别连接多个内腹板50,使得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可以沿第一纵连板40移动,使得梁结构可以满足轨道车辆移动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横隔板60、内腹板50、顶板10、底板20以及外腹板30形成非封闭空间,降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的振动引起的混响,从而降低轨道车辆的外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1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轨道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同或相反。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腹板30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顶板10以及底板20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比如通过螺钉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腹板50的两端分别与顶板10与底板20连接,且内腹板50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顶板10以及底板20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比如通过螺钉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隔板60分别与内腹板50、外腹板30、顶板10以及底板20连接,即横隔板60的四个侧边分别与内腹板50、外腹板30、顶板10以及底板20连接。其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即将横隔板60的四个侧边分别与内腹板50、外腹板30、顶板10以及底板20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使得横隔板60的四个侧边分别与内腹板50、外腹板30、顶板10以及底板20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腹板51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0的方向相同,腹板51的长度与顶板10的长度相等,即腹板51为一整块板,使得梁结构的重量较大。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内腹板50,且多个内腹板50间隔设置,因此,相邻两个内腹板50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当于设置多个小块的板,使得梁结构的重量降低。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内腹板50可以等间隔设置,即相邻两个内腹板50之间的距离相等。当然,还可以不是等间隔设置,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腹板50可以与外腹板30平行,横隔板60可以分别与内腹板50、外腹板30垂直。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梁结构还可以包括多个隔振板41。多个隔振板41分别位于第一纵连板40与多个内腹板50之间。
由于多个隔振板41分别位于第一纵连板40与多个内腹板50之间,因此,在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沿第一纵连板40移动时,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的振动在传递至第一纵连板40上时,第一纵连板40会相应振动,但第一纵连板40的振动会被隔振板41吸收,使得第一纵连板40的震动可以较少的传递至内腹板50,从而使得内腹板50的振动较小。也即是,通过在多个第一纵连板40以及多个内腹板50之间分别设置多个隔振板41,可以降低内腹板50的振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振板41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材质,当然,还可以为硅胶材质,还可以为其它具有隔振作用的材质,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纵连板40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42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且紧固件42与第一纵连板40之间设有隔振件43。
当第一纵连板40通过多个紧固件42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且紧固件42与第一纵连板40之间设有隔振件43时,此时,在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的振动传递至第一纵连板40时,第一纵连板40将振动传递至紧固件42,隔振件43可以吸收紧固件42的振动,使得紧固件42较少的将振动传递至内腹板50,进一步降低内腹板50的振动。也即是,通过在紧固件42与第一纵连板40之间设置隔振件43,可以进一步降低内腹板50的振动。
需要说明的是,隔振件43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材质,当然,还可以为硅胶材质,还可以为其它具有隔振作用的材质,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4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对于紧固件42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42可以为螺栓、螺钉、销钉等,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器件,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梁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纵连板70。第二纵连板70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且第二纵连板70背离外腹板30,第二纵连板70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0的延伸方向相同。
当梁结构包括第二纵连板70,第二纵连板70分别与内腹板50连接,且第二纵连板70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0的延伸方向相同时,此时,第二纵连板70可以增加梁结构的强度,使得梁结构的强度较高,有利于延长梁结构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第二纵连板70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通过螺钉,使得第二纵连板70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对于第二纵连板70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纵连板70的长度可以与第一纵连板40的长度相等,第一纵连板40的长度为在第一纵连板4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纵连板4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梁结构还可以包括多个加强板90。加强板90分别与横隔板60、外腹板30以及内腹板50连接。
由于加强板90分别与横隔板60、外腹板30以及内腹板50连接,因此,外腹板30以及内腹板50之间可以通过加强板90连接,使得外腹板30与内腹板50之间的连接增加,使得梁结构的强度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加强板90分别与横隔板60、外腹板30以及内腹板50连接,即加强板90可以分别与横隔板60、外腹板30以及内腹板50焊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螺钉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9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对于加强板90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0的厚度与底板20的厚度相等,外腹板30与内腹板50的厚度相等,且外腹板30的厚度为顶板10的厚度的一半。
由于顶板10的厚度与底板20的厚度相等,外腹板30的内腹板50的厚度相等,且外腹板30的厚度为顶板10的厚度的一半,因此,外腹板30的厚度、内腹板50的厚度均小于顶板10的厚度,也小于底板20的厚度,使得在梁结构在承载轨道车辆时,既可以满足强度要求,还可以使得梁结构的重量较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如图3和图4所示,该轨道包括多个横连板50以及两个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梁结构。
两个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置相对,其中,两个顶板10、两个底板20、两个内腹板50、两个外腹板30以及第二纵连板70均间隔设置,且位置相对,横连板8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
由于轨道车辆的走行轮100相对设置,轨道车辆的走行轮100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轨道车辆的两侧,为了便于通过梁结构承载轨道车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10、底板20、内腹板50、外腹板30以及第二纵连板7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轨道可以包括多个横连板50。两个顶板10、两个底板20、两个内腹板50、两个外腹板30以及第二纵连板70均间隔设置,且位置相对,此时,轨道车辆相对的走行轮100可以分别位于相对的顶板10上,轨道车辆相对的导向轮200可以分别与相对的第一纵连板40接触,便于梁结构承载轨道车辆。由于横连板8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连板连接,因此,相对的两个纵连板可以通过横连板80连接,使得梁结构的强度增加。也即是,通过设置横连板80,可以增加梁结构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连板80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通过螺钉连接,对于横连板8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连板80的宽度可以与第二纵连板70的宽度相等,横连板80的宽度指的是在顶板10至底板20的方向上,横连板80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第二纵连板70的宽度指的是在顶板10至底板20的方向上,横连板80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梁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翼板81。第一翼板81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
由于第一翼板81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因此,两个第二纵连板70之间的连接可以进一步被增加,使得梁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增加。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翼板81,可以增加梁结构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第一翼板81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即第一翼板81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焊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螺钉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梁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二翼板82。第二翼板82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二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
由于第二翼板82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因此,两个第二纵连板70之间的连接可以进一步被增加,使得梁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增加。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翼板82,可以增加梁结构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第二翼板82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连接,即第二翼板82分别与横连板80的第一侧边、两个第二纵连板70焊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螺钉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梁结构包括第一翼板81以及第二翼板82时,此时,加强板90可以间隔设置,使得加强板90可以分别与第一翼板81和第二翼板82对齐,当然,还可以不对齐,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顶板10与底板20间隔设置,外腹板30位于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且外腹板30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0以及底板20,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设置有多个内腹板50,且多个内腹板50沿顶板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内腹板50与外腹板30位置相对,内腹板50与外腹板30之间设置有横隔板60,因此,相邻两个横隔板60、顶板10、底板20以及与相邻两个横隔板60对应的相邻两个内腹板50形成非封闭空腔。由于第一纵连板40分别与多个内腹板50连接,且第一纵连板40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纵连板40用于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接触,顶板10用于承载轨道车辆的走行轮100,因此,当轨道车辆行驶时,轨道车辆的走行轮100可以与顶板10接触,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与第一纵连板40接触,使得轨道车辆可以在梁结构上行驶。在轨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在振动时,导向轮200的振动传递至第一纵连板40之后,第一纵连板40将该振动传递至内腹板50,由于相邻两个横隔板60、顶板10、底板20以及与相邻两个横隔板60对应的相邻两个内腹板50形成非封闭空腔,因此,避免内腹板50的振动在封闭的空腔中产生混响,导致轨道车辆的外噪声较大的问题出现。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顶板10与底板20之间设置外腹板30以及多个内腹板50,且多个内腹板50间隔设置,外腹板30与每个内腹板50之间设置横隔板60,可以使得横隔板60、内腹板50、顶板10、底板20以及外腹板30形成非封闭空间,且使得第一纵连板40分别连接多个内腹板50,使得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可以沿第一纵连板40移动,使得梁结构可以满足轨道车辆移动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横隔板60、内腹板50、顶板10、底板20以及外腹板30形成非封闭空间,降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的振动引起的混响,从而降低轨道车辆的外噪声。
参照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运输系统包括轨道车辆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梁结构。轨道车辆包括走行轮100以及导向轮200,走行轮100与梁结构的顶板10接触,导向轮200与梁结构的第一纵连板40接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车辆还可以包括车体400以及悬架300,车体400与挂架通过连接件301连接,走行轮100与连接件301连接,导向轮200与挂架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轨道车辆静止时,第一纵连板40的垂向中心线可以与导向轮200的垂向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其中,第一纵连板40的垂向中心线指的是垂直于第一纵连板40表面的中心线,第一纵连板40的表面指的是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200接触的表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走行轮100的数量以及导向轮2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另外,导向轮200可以为橡胶材质制成的胶轮,当然,还可以为其它材质,例如金属,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另外,走行轮10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当然,还可以为其它材质,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结构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轨道车辆的走行轮的顶板、底板、外腹板以及用于与所述轨道车辆的导向轮接触的第一纵连板;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所述外腹板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外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所述外腹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内腹板,且多个所述内腹板沿所述顶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内腹板与所述外腹板位置相对,且所述内腹板与所述外腹板之间设置有横隔板;
所述第一纵连板分别与多个所述内腹板连接,且第一纵连板背离所述外腹板,所述第一纵连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结构还包括多个隔振板;
多个所述隔振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纵连板与多个所述内腹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连板通过多个紧固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内腹板连接,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纵连板之间设有隔振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结构还包括第二纵连板;
所述第二纵连板分别与多个所述内腹板连接,且所述第二纵连板背离所述外腹板,所述第二纵连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结构还包括多个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横隔板、所述外腹板以及所述内腹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厚度与所述底板的厚度相等,所述外腹板与所述内腹板的厚度相等,且所述外腹板的厚度为所述顶板的厚度的一半。
7.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多个横连板以及两个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梁结构;
两个所述梁结构间隔设置,且位置相对,其中,两个所述顶板、两个所述底板、两个所述内腹板、两个所述外腹板以及所述第二纵连板均间隔设置,且位置相对,所述横连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纵连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结构还包括第一翼板;
所述第一翼板分别与所述横连板的第一侧边、两个所述第二纵连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结构还包括第二翼板;
所述第二翼板分别与所述横连板的第二侧边、两个所述第二纵连板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
10.一种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包括轨道车辆以及权利要求7-9中任一所述的轨道;
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走行轮以及导向轮,所述走行轮与所述轨道的顶板接触,所述导向轮与所述轨道的第一纵连板接触。
CN202121204815.3U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Active CN216040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4815.3U CN216040430U (zh)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4815.3U CN216040430U (zh)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0430U true CN216040430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4815.3U Active CN216040430U (zh)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0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3339A (zh) 加强式梁组件
DE59701181D1 (de) Wagenkasten eines schienenfahrzeuges
WO2010025111A1 (en) Trailer load securement system
CN112977636A (zh) 车辆地板结构
CN216040430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梁结构、轨道及运输系统
JP6082470B2 (ja) 鉄道車両
CN112698383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及系统
KR20020020839A (ko) 철도차량
CN109440549B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及其轨道梁
CN109109892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JP4939598B2 (ja) 案内軌条
DE59300344D1 (de) Wagenkastenaufbau für Schienenfahrzeuge, insbesondere Reisezugwagen.
NL8001564A (nl) Geluiddempende vloer voor voertuigen, in het bijzonder railvoertuigen.
KR970006030A (ko) 철도차량의 사이드구조체
JP2011021358A (ja) 防音パネル
JP2000289610A (ja) 鉄道車両の台枠
US3442224A (en) Floor board support structure
JPH0123885Y2 (zh)
CN210653079U (zh)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JPS5833321B2 (ja) 車両用軌道
CN215851473U (zh) 一种右纵梁结构及汽车
JP2001055139A (ja) 鉄道車両の台枠構造
CN211897930U (zh) 一种高强度的道路噪声屏蔽装置
CN213681703U (zh) 一种曲线型减振降噪伸缩装置
CN216916015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