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3079U -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3079U
CN210653079U CN201921516187.5U CN201921516187U CN210653079U CN 210653079 U CN210653079 U CN 210653079U CN 201921516187 U CN201921516187 U CN 201921516187U CN 210653079 U CN210653079 U CN 210653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track beam
walking
supporting device
rail trans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61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鉴
邓茂涛
何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r Rai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r Rai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r Rai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r Rai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61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3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3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3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利用轨道梁与对载具单元起支撑作用的支撑装置之间的特定设计,从而获得一种重心降低,轨道梁和动车占空高度更低,同时噪音降低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通常包括有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其中的地铁系统和轻轨系统大多是采用轨枕与钢轨匹配,形成走行系统;其中的单轨系统采用轨道梁形成走行系统支撑动车,或者轨道梁与钢轨匹配形成走行系统支撑动车。无论何种系统结构,目前的轨道系统在噪音方面依然存有可调整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是很复杂的问题,某一方面性能指标的优化常会给其他方面的性能指标带来复杂的影响。而且不同性能指标的关联性会受轨道结构的制约,例如轨道梁结构的变化也会给不同性能指标关联的情况带来深刻变化,使得我们无法预期在一种结构之下较为优化的配置组合在另一种结构之下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例如,本申请希望获得一种重心降低,轨道梁和动车占空高度更低,同时噪音降低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大多数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车体的外沿宽度通常小于其承载轨道的外沿宽度,无论其承载轨道采用何种形状或构造。这样的设置下,所得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通常是属于直接外扩的状态,导致噪音通常较大。
因此,为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包括轨道单元、动力单元和载具单元;所述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内部设有走行通道,轨道梁的上沿设有连续的走行开口,走行开口与走行通道连通;动力单元内置于轨道梁的走行通道并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行走;载具单元的下沿与轨道梁的上沿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动力单元与载具单元之间设置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承载载具单元;
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外侧宽度,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本申请还提供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以下任一或多项特征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小于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
可选的,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可选的,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走行通道内设置的承载轨道的外侧宽度小于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
可选的,预设间距处设置声音阻隔单元。
可选的,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方向,动力单元的前后侧位置,载具单元的下沿设置有第二声音阻隔单元。
可选的,声音阻隔单元设置在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以外。
可选的,走行开口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
可选的,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所处的位置低于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
可选的,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可选的,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轨道梁的外侧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可选的,支撑装置包括主支撑装置、副支撑装置,主支撑装置位于两个副支撑装置之间。
可选的,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所述两个副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大于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
可选的,轨道梁的走行通道内设置有限位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沿轨道梁走行通道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沿轨道梁走行通道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运载结构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运载结构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轨道梁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轨道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声音阻隔单元的多项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轨道梁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轨道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目前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例如地铁、轻轨等系统,车体的外沿宽度通常小于其承载轨道的外沿宽度。这样的设置下,动力单元的外沿宽度通常比车体即承载单元的外沿宽度较大,其噪音外扩较为明显。
本申请通过对整体系统结构的改进,以获取一种重心降低,噪音降低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所采用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设计如下: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包括轨道单元、动力单元和载具单元;所述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内部设有走行通道,轨道梁的上沿设有连续的走行开口,走行开口与走行通道连通;动力单元内置于轨道梁的走行通道并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行走;载具单元的下沿与轨道梁的上沿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动力单元与载具单元之间设置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承载载具单元;
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外侧宽度,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的设计中通常会将承载轨道的宽度设计的较宽,例如基本等同于车体即载具单元的外沿宽度,或者大于车体即载具单元的外沿宽度。这样的设计会带来如下方面的问题,即其与承载轨道匹配的动力单元通常较宽,相应的轨道梁也会较宽,这样的设计有可能会导致其运行过程中的声音外扩,从而导致噪音较大。
因此,本申请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设计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外侧宽度,同时设计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这样的设计下,动力单元的主要结构部分均可设置在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内部;同时,动力单元与其匹配的承载轨道的宽度均可设计较小值,从而有效减小动力单元在运行过程中的声音外扩。
请参考图1~图11所示,图1~图11中所示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包括轨道单元、动力单元300和载具单元200;所述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梁100,所述轨道梁100的内部设有走行通道102,轨道梁100的上沿101设有连续的走行开口103,走行开口103与走行通道102连通;动力单元300内置于轨道梁100的走行通道102并沿轨道梁100的走行通道102行走;载具单元200的下沿与轨道梁100的上沿101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动力单元300与载具单元200之间设置支撑装置301,支撑装置301承载载具单元200;
沿轨道梁100的走行通道102的横截面方向,轨道梁100的走行开口103宽度大于支撑装置301的外侧宽度,轨道梁100的走行开口103宽度小于载具单元200下沿的外侧宽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轨道梁10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例如U形槽、C形槽,或者多结构组合而成的具有走行开口和走行通道的轨道梁。同样的,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轨道梁还可以采用型钢结构、混凝土浇筑结构、或者型钢结构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载具单元200可以是多种实施例,例如车体、车厢、拖板或集装箱等,或者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组合结构,例如拖板与集装箱组合,拖板与车体组合,拖板与车厢组合等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装置301可以是设置多种结构形式,例如,从上至下外侧宽度一致的支撑装置、上宽下窄的支撑装置,上窄下宽的支撑装置等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可在载具单元200与轨道梁100的预设间距处设置声音阻隔单元500。所述声音阻隔单元500可以是与载具单元200连接,或者与轨道梁100连接,还可以是分别与载具单元或轨道梁连接。所述的声音阻隔单元500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结构件,例如吸音材料、吸音结构、声音阻隔结构等,如图5~图7所示。采用此优选设置后,本申请所得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噪音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达到较低值。另外,本申请还在动力单元的前后侧位置,载具单元的下沿设置第二声音阻隔单元;这样设置下,可以有效降低本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外扩情况。所述的第二声音阻隔单元可以是例如常规的帘式结构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可设置以下优选条件:走行开口103宽度大于支撑装置301的最小外侧宽度和/或支撑装置301的最小外侧宽度所处的位置低于支撑装置301对载具单元200的承载接触位置;上述优选设置条件下,可以有效促使走行开口仅需大于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同时还能促使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从而有效确保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承载接触宽度值,提高整体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有效确保整体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噪音较低。
通过研究发现,车体在运行过程中,其摆动幅度主要取决于对其承载结构部分的宽度大小。在现有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为简化设计,通常会涉及较宽的承载轨道,同时匹配设计相应的动力单元。承载轨道的宽度,例如两侧钢轨或走行面的宽度通常会影响动力单元的设计宽度,而动力单元的设计宽度也会影响其对载具单元的承载宽度,所以现有的设计中通常会将承载轨道的宽度设计的较宽,例如基本等同于车体即载具单元的外沿宽度,或者大于车体即载具单元的外沿宽度。这样的设计下,车体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较高,摆动幅度较小。但这样的设计就会带来噪音的问题,若需要采用本申请解决噪音的方案,同时希望解决摆动幅度增加的问题,则需要对本申请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于此以及根据前述研究结果,本申请优选提供对于提高稳定性的方案特征,如前所述:走行开口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和/或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所处的位置低于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本申请所得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对于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并不受动力单元300、轨道梁100以及承载轨道302的外侧宽度影响,甚至于对于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可以明显超出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承载轨道的外侧宽度或者甚至是轨道梁的外侧宽度。
按前述降低车体摆动幅度,保持稳定性的设置,本申请实施方式还可设置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小于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或者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或者走行通道内设置的承载轨道的外侧宽度小于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或者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或者轨道梁的外侧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这样的设置下,能更有效的确保稳定性的同时,降低运行噪音。在前述优化设置下,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重心降低,同时降低摆动幅度及噪音。
另外,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采用前述优选设置后,还可进一步将声音阻隔单元设置在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以外;这样的设置下,不仅可有效提高稳定性,同时更有效降低噪音。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支撑装置包括主支撑装置3011和副支撑装置3012,主支撑装置3011位于两个副支撑装置3012之间;同样的,如前所述,所述两个副支撑装置3012对载具单元200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大于动力单元300的外侧宽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轨道梁的走行通道102内可以设置限位件400,例如在走行通道102的侧面设置限位件400。这样设置可有效减少动力单元300脱轨的可能。
本申请所述的宽度值,均是在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下所得各项的宽度值,例如图3~图4所示的截面视图方向即轨道梁的走行通道方向。
本申请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及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中的方法基本相似于方法的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来替代,本申请仅结合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申请的宗旨,也应属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单元、动力单元和载具单元;所述轨道单元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内部设有走行通道,轨道梁的上沿设有连续的走行开口,走行开口与走行通道连通;动力单元内置于轨道梁的走行通道并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行走;载具单元的下沿与轨道梁的上沿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动力单元与载具单元之间设置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承载载具单元;
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外侧宽度,轨道梁的走行开口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预设间距处设置声音阻隔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走行开口宽度大于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的最小外侧宽度所处的位置低于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轨道梁的外侧宽度小于载具单元下沿的外侧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包括主支撑装置、副支撑装置,主支撑装置位于两个副支撑装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的横截面方向,所述两个副支撑装置对载具单元的承载接触位置的宽度大于动力单元的外侧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单元沿轨道梁的走行通道行走的内部底面是走行支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梁的走行通道内设置有限位件。
CN201921516187.5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Active CN210653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6187.5U CN210653079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6187.5U CN210653079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3079U true CN210653079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0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6187.5U Active CN210653079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30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1570A (zh) * 2019-09-12 2019-11-22 深圳空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1570A (zh) * 2019-09-12 2019-11-22 深圳空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8235B2 (en) Suspended coa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CA2524873A1 (en) Guideway and chassis system for wheel based rail running vehicle
CN210653079U (zh) 一种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KR20160005173A (ko) 산악 철도용 궤도 구조
KR20160004491A (ko) 산악 철도 궤도의 랙기어 진동 감쇄구조
CN110735365A (zh) 一种跨座式轨道梁
WO2022100177A1 (zh) 一种管廊运输通道和管廊运输系统
US3212453A (en) Railway system with noise suppression means
RU99116034A (ru) Направляющий рельс для авт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амонаправляющегося типа
CN210657810U (zh) 一种横向连续支撑式浮轨型扣件系统
US5836512A (en) Unitary steel railroad tie
CN210101623U (zh) 一种高强内嵌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N211171452U (zh) 一种跨座式轨道梁
JP2011021358A (ja) 防音パネル
CN210194352U (zh) 一种单轨梁及单轨交通运输系统
CN210502658U (zh) 钢轮悬挂式单轨车辆对应轮轨耦合系统
CN210341620U (zh) 空中轨道交通钢桥伸缩缝装置
KR101655915B1 (ko) 통기성의 다공성 매질을 포함하는 슬래브 궤도 구조체
CN109235168A (zh) 一种梁-轨一体化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中低速磁浮轨道梁
KR100601100B1 (ko) 강관 prt 교량
KR20030051688A (ko) 트랙의 섹션을 위한 베어링
CN214328317U (zh) 一种可以自动补偿接缝的轨道
CN210561506U (zh) 一种工字型截面中低速磁浮交通双线轨道梁结构
CN214245152U (zh) 一种轨道及轨道接缝装置
CN220410546U (zh) 索道车行走轮组及索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