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20537U -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20537U
CN216020537U CN202121906115.9U CN202121906115U CN216020537U CN 216020537 U CN216020537 U CN 216020537U CN 202121906115 U CN202121906115 U CN 202121906115U CN 216020537 U CN216020537 U CN 216020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andle
steam
cavity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061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马艳龙
邱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061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20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20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20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锅盖组件包括盖体、设置于盖体的把手、以及测温件,把手具有容腔,锅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容腔内的隔热罩和蒸汽管道,隔热罩将容腔分隔为隔热腔和安装腔,隔热罩封闭隔热腔,蒸汽管道设置于隔热腔,测温件包括安装部和测温探头,安装部设置于安装腔。蒸汽管道散发的热量集中在隔热腔中,既不会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传递至测温件,也不会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测温件,从而使测温件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中,降低蒸汽管道的热量对测温件的检测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测温件检测的精准性,提高了使用寿命。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能够盖合烹饪腔的锅盖,所述锅盖为上述的锅盖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汽烹饪器具(如蒸汽饭煲等)通常利用蒸汽管路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汽导入锅体内,并且通常蒸汽从锅盖处导入锅内,即蒸汽管路的部分区域位于锅盖,这部分蒸汽管路一端与锅体对接,另一端伸入内胆中。
此外,锅盖还还设置有测温头,用于对锅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蒸汽管路和测温头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中,蒸汽管路的温度较高,其热量容易通过接触传热、热辐射等方式传递至测温头处,对测温头检测的精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测温头的安装位置靠近蒸汽管路,使得其安装组件较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环境中,使用寿命也有所下降。
不仅如此,由于用于安装蒸汽管路和测温件的空间狭小且封闭,蒸汽管路的热量集中在该空间中难以散失,因此容易导致锅盖的温度升高,用户握持锅盖时触感较差,使用体验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锅盖组件,包括盖体、设置于所述盖体的把手、以及测温件,所述把手具有容腔,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腔内的隔热罩和蒸汽管道,所述隔热罩将所述容腔分隔为隔热腔和安装腔,所述隔热罩封闭所述隔热腔,所述蒸汽管道设置于所述隔热腔,所述测温件包括安装部和测温探头,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
所述隔热罩朝向所述容腔底壁的一侧为开口侧,所述开口侧抵顶所述容腔的底壁,以使所述隔热罩和所述把手配合围成所述隔热腔。
所述容腔的底壁开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管道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段,以及朝向所述容腔的底壁弯曲以与所述蒸汽进口和/或所述蒸汽出口对接的连接段,所述隔热罩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二隔热部折弯设置,所述第一隔热部与所述把手配合围包所述延伸段,所述第二隔热部与所述把手配合围包所述连接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容腔的底壁之间具有散热间隙。
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和把手盖,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把手盖配合围成所述容腔,所述把手盖和所述把手座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把手座与所述盖体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所述把手座和所述盖体是分体成型的结构,且所述把手座与所述盖体固连。
所述盖体包括第一面盖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面盖外周的衬盖,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衬盖,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面盖。
所述盖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盖下方的第二面盖,所述第二面盖和所述第一面盖之间具有保温间隙。
所述第一面盖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面盖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测温探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并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能够盖合所述烹饪腔的锅盖,所述锅盖为上述的锅盖组件;所述测温探头伸入所述烹饪腔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蒸汽管道设置于所述隔热腔中,且所述保温罩封闭所述隔热腔,使所述隔热腔和所述安装腔隔绝,所述测温件的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所述蒸汽管道散发的热量集中在所述隔热腔中,既不会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测温件,也不会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测温件,从而使所述测温件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中,降低所述蒸汽管道的热量对所述测温件的检测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所述测温件检测的精准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隔热罩将所述隔热腔封闭,还将所述隔热腔围包形成保温环境,提高对所述蒸汽管道的保温效果,使所述蒸汽管道中的蒸汽保持较高的温度,提高加热效率,避免高温蒸汽在所述蒸汽管道中发生冷凝,影响加热效率并且冷凝液回流还对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所述隔热罩将所述蒸汽管道的热量隔绝在所述隔热腔中,还避免了热量传递至所述把手的外壳,从而使所述把手保持较低的温度,降低了所述盖体以及所述把手的温升,方便了用户的握持,提高使用体验。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热罩朝向所述容腔底壁的一侧为开口侧,所述开口侧抵顶所述容腔的底壁,以使所述隔热罩和所述把手配合围成所述隔热腔。所述隔热罩的所述开口侧与所述把手的底壁配合围成所述隔热腔,简化了所述隔热罩以及把手的结构,减小了所述隔热罩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所述容腔的空间利用率,方便所述安装部以及其他各零部件的安装。并且所述隔热罩与所述容腔的底壁配合,所述隔热罩的上端封闭,由于所述把手的上部是用户直接握持的部分,因此避免了所述隔热腔内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把手的上端面,降低了所述把手上部的温度,方便用户握持。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蒸汽管道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段,以及朝向所述容腔的底壁弯曲以与所述蒸汽进口和/或所述蒸汽出口对接的连接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容腔的底壁之间具有散热间隙。所述散热间隙加快了所述蒸汽管道与所述容腔底壁之间的散热,使所述容腔的底壁保持较低温度,避免所述蒸汽管道和所述容腔的底壁接触而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把手,进而传递至所述测温件。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体包括第一面盖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面盖外周的衬盖,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衬盖,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面盖。所述把手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盖体,提高了所述把手和所述盖体的连接强度,所述把手的安装更加稳固,提高用户握持所述把手时的手感。另一方面,所述把手还起到加强所述第一面盖和所述衬盖连接强度的作用,增加所述第一面盖和所述衬盖的连接位置,提高所述盖体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能够盖合所述烹饪腔的锅盖,所述锅盖为上述的锅盖组件;所述测温探头伸入所述烹饪腔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蒸汽烹饪器具,所述测温探头伸入所述烹饪腔中,蒸汽自所述蒸汽管路流出后,与食物接触对食物进行加热后,流动至所述测温探头处,即所述测温探头检测的是蒸汽与食物接触后的温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此外,所述隔热罩将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隔热腔隔绝,降低了所述蒸汽管道的热量对所述测温件的影响,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测温件检测的准确性,且增加了所述测温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锅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锅盖组件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锅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把手的爆炸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蒸汽烹饪器具的剖视图,其中所述锅体未示出。
其中:
1盖体;11第一面盖;111第一过孔;12第二面盖;121第二过孔;13衬盖;14保温间隙;
2把手;21把手座;211卡接槽;22把手盖;221卡接凸起;23容腔;231安装腔;24散热间隙;25蒸汽进口;26蒸汽出口;
3隔热罩;31第一隔热部;32第二隔热部;33隔热腔;
4测温件;41安装部;42测温探头;
5蒸汽管道;51延伸段;52连接段;
6安装座;
7蒸汽引流件;
8内胆;81烹饪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5所示,一种锅盖组件,包括盖体1、设置于所述盖体1的把手2、以及测温件4,所述把手2具有容腔23,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腔23内的隔热罩3和蒸汽管道5,所述隔热罩3将所述容腔23分隔为隔热腔33和安装腔231,所述隔热罩3封闭所述隔热腔33,所述蒸汽管道5设置于所述隔热腔33,所述测温件4包括安装部41和测温探头42,所述安装部41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31。
以蒸汽饭煲为例,所述锅盖组件设置于所述蒸汽饭煲锅体的上方,如图6所示,所述锅盖组件还设置有伸入烹饪腔81内的蒸汽引流件7,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经由所述锅盖组件的所述蒸汽管道5以及所述蒸汽引流件7进入烹饪腔81内,对食物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测温件4用于检测烹饪器具的烹饪腔81内的温度,所述测温探头42伸入至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81中,所述安装部41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31,即所述容腔23起到固定安装所述测温件4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蒸汽管道5设置于所述隔热腔33中,且所述隔热罩3封闭所述隔热腔33,使所述隔热腔33和所述安装腔231隔绝,空气无法在两个腔体之间流通,所述测温件4的所述安装部41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31,因此所述蒸汽管道5散发的热量集中在所述隔热腔33中,既不会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测温件4,也不会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测温件4,所述隔热腔33内的温度较高,而所述安装腔231内的温度较低,从而使所述测温件4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中,降低所述蒸汽管道5的热量对所述测温件4的检测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所述测温件4检测的精准性,且所述安装部41处的温度较低,还提高了所述测温件4整体的使用寿命,避免所述安装部41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发生形变或损坏。
此外,所述隔热罩3将所述隔热腔33封闭,还将所述隔热腔33围包形成保温环境,且所述隔热腔33的体积远小于所述容腔23的体积,使所述蒸汽管道5散发的热量更加聚集,热量环绕所述蒸汽管道5,提高对所述蒸汽管道5的保温效果,使所述蒸汽管道5中的蒸汽保持较高的温度,提高加热效率,避免高温蒸汽在所述蒸汽管道5中发生冷凝,影响加热效率并且冷凝液回流还对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所述隔热罩3将所述蒸汽管道5的热量隔绝在所述隔热腔33中,还避免了热量传递至所述把手2的外壳,从而使所述把手2保持较低的温度,降低了所述盖体1以及所述把手2的温升,方便了用户的握持,提高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隔热罩3朝向所述容腔23底壁的一侧为开口侧,所述开口侧抵顶所述容腔23的底壁,以使所述隔热罩3和所述把手2配合围成所述隔热腔33。
所述隔热罩3的所述开口侧与所述把手2的底壁配合围成所述隔热腔33,简化了所述隔热罩3以及把手2的结构,减小了所述隔热罩3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所述容腔23的空间利用率,方便所述安装部231以及其他各零部件的安装。并且所述隔热罩3与所述容腔23的底壁配合,所述隔热罩3的上端封闭,由于所述把手2的上部是用户直接握持的部分,因此避免了所述隔热腔33内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把手2的上端面,降低了所述把手2上部的温度,方便用户握持。
当然,所述隔热罩3也可以为全封闭结构,所述隔热罩3套设于所述蒸汽管道5的外周,以围包所述蒸汽管道5,对所述蒸汽管道5进行全方位的隔热。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容腔23的底壁开设有蒸汽进口25和蒸汽出口26,所述蒸汽管道5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段51,以及朝向所述容腔23的底壁弯曲以与所述蒸汽进口25和/或所述蒸汽出口26对接的连接段52,所述隔热罩3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隔热部31,以及第二隔热部32,所述第二隔热部32折弯设置,所述第一隔热部31与所述把手2配合围包所述延伸段51,所述第二隔热部32与所述把手2配合围包所述连接段52。
所述连接段52朝向所述容腔23底壁弯曲,方便所述蒸汽管道5与蒸汽发生器以及蒸汽引流件连接,且简化了蒸汽管道5的结构,缩短了蒸汽流动路径,降低了热损失。所述延伸段51水平延伸,减小了所述蒸汽管道5的整体高度,进而减小了所述把手2和所述盖体1的高度,有利于整机小型化。所述隔热罩3与所述蒸汽管道5的形状相适配,提高了所述隔热罩3对所述蒸汽管道5的围包效果,提高隔热效果,避免热量流动至所述安装腔231中,且减少了所述隔热罩3的用料,节约了成本。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隔热部32沿竖直方向延伸,即所述第一隔热部31和所述第二隔热部32垂直,以简化所述隔热罩3的整体结构,方便制造成型。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段52与所述蒸汽进口25连通,所述蒸汽出口26设置有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与所述延伸段51连接,以简化所述蒸汽管道5的结构,减少所述蒸汽管道5的弯折,提高蒸汽的流动效率。当然,所述蒸汽管道5也可以在所述延伸段51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段52,以方便所述蒸汽管道5的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所述延伸段51与所述容腔23的底壁之间具有散热间隙24。
由于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的效率低于通过接触传递热量的效率,因此所述散热间隙24的设置,降低了所述蒸汽管道5与所述容腔23的底壁之间的传热效率,加快了所述蒸汽管道5与所述容腔23底壁之间的散热,使所述容腔23的底壁保持较低温度,避免所述蒸汽管道5和所述容腔23的底壁接触而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把手2,对所述检测件4的检测造成影响。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所述把手2包括把手座21和把手盖22,所述把手座21和所述把手盖22配合围成所述容腔23,所述把手盖22和所述把手座21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把手盖22和所述把手座21可拆卸地连接,在装配时,所述容腔23的上部暴露在外部,方便在所述容腔23内安装所述蒸汽管道5、所述测温件4以及所述隔热罩3等零部件,当所述容腔23内的零部件全部安装完毕后,再使用所述把手盖22将所述容腔23的上部封闭,对所述容腔23进行遮挡,提高所述把手2和所述锅盖组件外观的整体性,提高美观,且对所述容腔23内的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当需要对所述容腔23内的零部件进行清洗或者维修更换时,将所述把手盖22和所述把手座21拆卸下来,能够直接在所述容腔23内操作。
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把手盖22和所述把手座21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把手盖22和所述把手座21中的一个设置有卡接凸起221,二者中另一个设置有卡接槽211,以使所述把手盖22和所述把手座21卡接固定。卡接的方式,连接结构简单易加工,且连接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无需额外的连接件,节约了成本。
当然,所述把手座21和所述把手盖22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如螺钉连接、磁吸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把手座21和所述盖体1的装配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座21与所述盖体1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所述把手座21和所述盖体1一体成型,提高了所述把手座21和所述盖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把手座21从所述盖体1脱落,并且省去了装配的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座21和所述盖体1是分体成型的结构,且所述把手座21与所述盖体1固连。
分体成型使得所述把手2和所述盖体1能够分别加工制造,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难度。所述把手座21和所述盖体1可以采用螺钉连接、胶接、焊接等方式固连,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盖体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盖体1包括第一面盖11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面盖11外周的衬盖13,所述把手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衬盖13,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面盖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衬盖13可拆卸地连接。在烹饪时,锅体内产生的水蒸气、油渍等会最先附着在所述第一面盖11上,为了方便清洗,将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衬盖13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清洗时可将所述第一面盖11拆卸下来单独进行清洗,提高了使用体验。
分体成型的方式还能够使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衬盖13分别以不同材料制成,例如,所述第一面盖11为玻璃材质,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面盖11观察锅体内的食物的烹饪状态,提高用户体验,而所述衬盖13需要与所述把手2、锅体或内胆连接,因此需要设置连接结构,不适合采用玻璃材质,因此可采用其他材料,如塑料等,以实现方便连接。
所述把手2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盖体1,提高了所述把手2和所述盖体1的连接强度,所述把手2的安装更加稳固,提高用户握持所述把手2时的手感。另一方面,所述把手2还起到加强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衬盖13连接强度的作用,增加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衬盖13的连接位置,提高所述盖体1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盖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盖11下方的第二面盖12,所述第二面盖12和所述第一面盖11之间具有保温间隙14。所述保温间隙14的设置,提高了对锅体内食物的保温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第二面盖12均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以使用户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第二面盖12观察锅体内的食物的烹饪状态,提高用户体验。优选的,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第二面盖12为玻璃材质,以使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第二面盖12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当然,所述第一面盖11和所述第二面盖12也可以为其他透明材质,如塑料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面盖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衬盖13,以方便用户将所述第二面盖12和所述第一面盖11拆卸下来进行清洗,避免蒸汽、油渍等上涌进入所述保温间隙14中,或者残留在所述第一面盖11或第二面盖12,影响可视效果。
更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面盖11开设有第一过孔111,所述第二面盖12设置有第二过孔121,所述测温探头4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11和所述第二过孔121并向下延伸。方便所述测温探头42伸入锅体内,对锅体内的温度进行测量,提高所述测温探头42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盖体1还设置有蒸汽引流件7,所述蒸汽引流件7设置于所述盖体1的中心线区域,所述第一过孔111和所述第二过孔121靠近所述盖体1的外周设置,以使蒸汽从所述蒸汽引流件7流出后,先与四周的食物接触,再向上流动至所述测温探头42处,所述测温探头42检测的是蒸汽与食物接触后的温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烹饪腔内的温度。避免蒸汽从所述蒸汽引流件7流出后直接流动至所述测温探头42处,影响所述测温探头42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81的锅体,以及能够盖合所述烹饪腔81的锅盖,所述锅盖为上述的锅盖组件;所述测温探头42伸入所述烹饪腔81中。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蒸汽烹饪器具,所述测温探头42伸入所述烹饪腔81中,作为优选,所述蒸汽从所述烹饪腔81的中心区域流出,以对四周的食物进行加热,使烹饪腔81内各区域食物受热均匀,与食物接触对食物进行加热后,流动至所述测温探头42处,所述测温探头42检测的是蒸汽与食物接触后的温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所述烹饪腔81内的温度。此外,所述隔热罩3将所述安装腔231和所述隔热腔33隔绝,降低了所述蒸汽管道5的热量对所述测温件4的影响,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测温件4检测的准确性,且增加了所述测温件4的使用寿命。
如图6所示,所述蒸汽烹饪器具还包括内胆8,所述内胆8围成所述烹饪腔81,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内胆8。当然,所述锅盖也可以盖合于所述锅体,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盖组件,包括盖体、设置于所述盖体的把手、以及测温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具有容腔,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腔内的隔热罩和蒸汽管道,所述隔热罩将所述容腔分隔为隔热腔和安装腔,所述隔热罩封闭所述隔热腔,所述蒸汽管道设置于所述隔热腔,所述测温件包括安装部和测温探头,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罩朝向所述容腔底壁的一侧为开口侧,所述开口侧抵顶所述容腔的底壁,以使所述隔热罩和所述把手配合围成所述隔热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腔的底壁开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管道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段,以及朝向所述容腔的底壁弯曲以与所述蒸汽进口和/或所述蒸汽出口对接的连接段,所述隔热罩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隔热部,以及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二隔热部折弯设置,所述第一隔热部与所述把手配合围包所述延伸段,所述第二隔热部与所述把手配合围包所述连接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容腔的底壁之间具有散热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和把手盖,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把手盖配合围成所述容腔,所述把手盖和所述把手座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座与所述盖体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
所述把手座和所述盖体是分体成型的结构,且所述把手座与所述盖体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第一面盖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面盖外周的衬盖,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衬盖,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面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盖下方的第二面盖,所述第二面盖和所述第一面盖之间具有保温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盖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面盖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测温探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并向下延伸。
10.一种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能够盖合所述烹饪腔的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锅盖组件;
所述测温探头伸入所述烹饪腔中。
CN202121906115.9U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020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6115.9U CN216020537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06115.9U CN216020537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20537U true CN216020537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8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06115.9U Active CN216020537U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20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20537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蒸汽烹饪器具
CN110338641B (zh)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412810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069952U (zh) 一种电磁炉的伸缩式探温结构
CN108236348B (zh) 烹饪组件
CN215383123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304954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19962579U (zh) 一种防溢效果好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609197U (zh) 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CN208286899U (zh) 一种应用于蒸汽烤箱的腔体及蒸汽烤箱
CN112167961B (zh) 内热式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CN21412805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045568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CN2160205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500465U (zh) 一种电热锅
CN220045569U (zh) 烹饪器具
CN211609196U (zh) 保温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20141412U (zh) 一种提高测温精度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15502484U (zh) 手柄模块和电水壶
CN216822791U (zh) 烹饪器具
CN210961459U (zh)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0124630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16060169U (zh) 烹饪容器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16020539U (zh) 一种可视化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550815U (zh) 加热模组及即热式加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