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7960U -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7960U
CN216007960U CN202122371036.9U CN202122371036U CN216007960U CN 216007960 U CN216007960 U CN 216007960U CN 202122371036 U CN202122371036 U CN 202122371036U CN 216007960 U CN216007960 U CN 216007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anopy
station
upper cover
rail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10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晨
盛晖
高松
郦仲华
殷建栋
罗汉斌
顾建峰
薄宏涛
张敏
刘俊山
金智洋
钱涛
王敏
郭磊
李新
林晨
张佰良
严彦舟
李亚伦
江畅
李立
吴奎
戚东炳
周洋
殷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angtiexi Railway Station Hub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Hangzhou West Railway Station Hub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Railwa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Hangzhou Zhonglian Zhujing Building Design Co ltd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Shangha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angtiexi Railway Station Hub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Hangzhou West Railway Station Hub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Railwa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Hangzhou Zhonglian Zhujing Building Design Co ltd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Shangh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angtiexi Railway Station Hub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Hangzhou West Railway Station Hub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Railwa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Hangzhou Zhonglian Zhujing Building Design Co ltd,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Shangha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angtiexi Railway Station Hub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10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7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7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7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包括列车轨道,列车轨道的上方设有铁路站房(1),铁路站房(1)沿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客运站台,客运站台和列车轨道并排设置并构成站台区域(2),站台区域(2)的正上方设有雨棚盖板(3),雨棚盖板(3)沿垂直于列车轨道长度方向横向延伸至站台区域(2)的外侧,雨棚盖板(3)的下端经立柱(301)连接客运站台,雨棚盖板(3)的顶部设有位于站台区域(2)上方的上盖建筑主体(4)。本实用新型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分流效果好和通行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客站,特别是一种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铁路客站主要由站前广场、铁路站房、客运站台和列车轨道组成,站前广场和客运站台分别设置在铁路站房的前后两侧,站前广场上以平铺展开的形式布置各类汽车落客点、商业设施和铁路配套设施。使用时,由各类公共交通将乘客送往站前广场的指定落客点,再使用户从站前广场的不同区域步行进入铁路站房内;出站时,乘客则从铁路站房下方的地下通道走出并步行至对应落客点。但该铁路客站由于仅能采用站前广场和铁路客站的地下区域作为各建筑设施和功能区的用地,且由于地下用地的位置、面积和高度受限,使其仅能作为地下通道等少数功能区域进行使用,从而造成现有铁路客站对站前广场的大量侵占,增加了所需的地市用地面积并无法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利用。
另一方面,这种布置结构还会导致客运站台的进站口普遍需要设置在靠近站前广场一侧,进而造成乘客在进出站时的客流集中,即步行进入和乘客和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均需要通过该进站口进入铁路站房,降低了乘客的通行效率。同时,通过将站前广场作为落客点还会增加落客点和铁路站房、及对应客运站台之间的水平通行距离,即乘客在通行时需要先从站前广场移动至铁路站房的候车室内,再在穿过候车室后移动至对应的客运站台,从而进一步增加乘客的通行距离和通行时间。
此外,贯穿城市的列车轨道在布置后还会造成城市横向割裂,即外部行人无法从垂直于列车轨道方向穿过铁路客站和列车轨道;虽然目前的铁路客站在设计时会针对性的布置用于通行的地下通道,但该地下通道也仅用于进出站旅客或车流的通行,而对于非旅客的外部人员则无法使用。
因此,现有的铁路客站存在土地利用率低、客流集中和通行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它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分流效果好和通行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包括列车轨道,列车轨道的上方设有铁路站房,铁路站房沿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客运站台,客运站台和列车轨道并排设置并构成站台区域,站台区域的正上方设有雨棚盖板,雨棚盖板沿垂直于列车轨道长度方向横向延伸至站台区域的外侧,雨棚盖板的下端经立柱连接客运站台,雨棚盖板的顶部设有位于站台区域上方的上盖建筑主体。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雨棚盖板的上表面形成候车平台,候车平台的外部连通铁路站房,所述上盖建筑主体设置在候车平台上。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铁路站房垂直于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一端外侧设有站前广场,客运站台朝向站前广场一端设有第一进站口,所述铁路站房的两侧设有连通候车平台的第二进站口。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站台区域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地面广场层和地铁站厅层,所述雨棚盖板的中部设有连通铁路站房的通行连廊,所述站台区域对称设置在通行连廊的左右两侧,通行连廊下端经升降模组连接地面广场层。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升降模组包括垂直电梯和/或斜梯,垂直电梯的外部分别连接地面广场层和通行连廊,斜梯的外部依次连接地面广场层、候车平台和通行连廊。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雨棚盖板的四周设有二层通廊,二层通廊与候车平台呈上下层布置且相互连通,二层通廊的外侧分别连接外部连廊、通行连廊、上盖建筑主体和位于铁路站房内的旅服候车夹层。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候车平台上设有U形的进出站通道,进出站通道的中部位于上盖建筑主体和铁路站房之间,进出站通道的两端连接外部道路。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雨棚盖板包括由多根钢材相互连接而成的承重框架,承重框架的下端连接立柱,承重框架的外部填充有钢筋混凝土层,钢筋混凝土层的底部包覆有岩棉层,岩棉层的外侧连接有蜂窝铝板吊顶。
前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底部连接有若干预埋件,预埋件的外侧连接有C形截面的安装框体,所述岩棉层的四周扣合连接安装框体,安装框体的下端面连接蜂窝铝板吊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呈一体式覆盖在站台区域上方的雨棚盖板,使得雨棚盖板能够从现有仅用于遮阳遮雨的雨棚结构转变为二级用地,并实现对上盖建筑主体的搭建和支撑,从而实现对站台区域上方的空间利用,提高对铁路客站的土地利用率;
(2)在雨棚盖板的基础上,通过候车平台和二层通廊的结构配合,使得雨棚盖板能够在列车轨道的上方形成贯穿的地上通道,从而使乘客和外部人员能够从外部道路进入候车平台,或通过二层通廊直接穿过列车轨道,从而实现对列车轨道两侧城市用地的相互连通,有效避免现有铁路客站对城市造成的空间割裂;
(3)通过通行连廊、地面广场层和地铁站厅层的配合设置,使得乘客从地面广场层和地铁站厅层落客后能够通过升降模组进入候车平台或通行连廊,实现对乘客的空间转换;并且上述结构还能使乘坐公交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的落客点能够从原有的站前广场移动至站台区域的正下方区域,并利用升降模组以垂直升降的方式直接抵达第二进站口,进而有效缩短落客点到客运站台之间的水平距离,缩短该乘客的通行距离并提高其通行时间;而乘坐私家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乘客则能够通过进出站通道直接在第二进站口处落客,进一步缩短乘客的通行距离;
同时,该结构还能够配合站前广场实现铁路站房在三个方向的进站,即从站前广场处进入的乘客能够从第一进站口进站,乘坐交通工具进入的乘客能够从两侧第二进站口进站,且两部分流线之间相互分离不产生交集,从而相比现有进出站口集中的结构有效提高对乘客的分流效果,大幅缓解乘客在集中进出站时造成的拥挤和堵塞,提高乘客的通行效率;
(4)通过进出站通道和二层通廊配合,还能够实现对不同客流之间的再次分流,即从外部连廊步行进入的乘客,以及从通行连廊处步行进入的乘客能够从二层通廊进入铁路站房上层的旅服候车夹层;而从外部道路乘车进入的乘客则能够通过进出站通道在铁路站房的下层进站口落客,即实现人车分流的效果,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流效果,提高乘客的通行效率并加快车流的进出站效率;
(5)通过对雨棚盖板的结构限定,一方面能够保证雨棚盖板对上方上盖建筑主体进行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岩棉层对雨棚盖板起到保温防冻和隔音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雨棚盖板的结构稳定性和下方客运站台的使用效果;通过安装框体和蜂窝铝板吊顶的配合,一方面用于对岩棉层的连接固定,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装饰效果并进一步提高雨棚盖板的隔音效果,避免候车平台外部的噪音传递至客运站台造成影响;
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分流效果好和通行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候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通行连廊处的剖面视图;
图6是雨棚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向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铁路站房,2-站台区域,3-雨棚盖板,4-上盖建筑主体,5-站前广场,6-候车平台,7-地面广场层,8-地铁站厅层,9-通行连廊,10-升降模组,11-进出站通道,12-二层通廊,13-外部连廊,14-承重框架,15-钢筋混凝土层,16-岩棉层,17-蜂窝铝板吊顶,18-安装框体,101-第一进站口,102-第二进站口,301-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列车轨道,列车轨道的上方设有铁路站房1,铁路站房1沿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客运站台,客运站台和列车轨道并排设置并构成站台区域2,站台区域2的路面高度为14.5m,站台区域2的正上方设有雨棚盖板3,雨棚盖板3沿垂直于列车轨道长度方向横向延伸至站台区域2的外侧,雨棚盖板3为一体式结构并将客运站台完全覆盖,雨棚盖板3的下端经立柱301连接客运站台,雨棚盖板3的顶部设有位于站台区域2上方的上盖建筑主体4,所述上盖建筑主体4和铁路站房1均为多楼层复合建筑结构。
所述铁路站房1垂直于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一端外侧设有站前广场5,客运站台朝向站前广场5一端设有第一进站口101,所述铁路站房1的两侧设有连通候车平台6的第二进站口102,第二进站口102包括上层入口和下层入口,下层入口连接铁路站房1的候车室大厅,上层入口连接铁路站房1的旅服候车夹层。
所述雨棚盖板3的上表面形成候车平台6,候车平台6的路面高度为24.1m,候车平台6的外部连通第二进站口102的下层入口,所述上盖建筑主体4设置在候车平台6上。
所述站台区域2的下方沿高度方向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地面广场层7和地铁站厅层8,地面广场层7与外部城市地面的高度平齐(即地面广场层7的路面高度为0m),地面广场层7将铁路站房1的下方完全覆盖,地铁站厅层8的路面高度为-9.2m,地面广场层7内布置有公共交通落客点和社会停车场,地铁站厅层8内布置地铁流线,所述雨棚盖板3的中部设有通行连廊9,通行连廊9的路面高度为32.1m,通行连廊9的端部连接第二进站口102的上层入口,所述站台区域2对称设置在通行连廊9的左右两侧,通行连廊9下端经升降模组10连接地面广场层7。
所述升降模组10包括垂直电梯和/或斜梯,垂直电梯的外部分别连接地面广场层7和通行连廊9,斜梯的外部依次连接地面广场层7、候车平台6和通行连廊9。
所述雨棚盖板3的四周设有二层通廊12,二层通廊12的路面高度为32.1m,二层通廊12与候车平台6呈上下层布置且经楼梯相互连通,二层通廊12的外侧分别连接外部连廊13、通行连廊9、上盖建筑主体4和旅服候车夹层,旅服候车夹层为铁路站房1中候车室的二层区域。
所述候车平台6上设有U形的进出站通道11,进出站通道11的中部位于上盖建筑主体4和铁路站房1之间,进出站通道11的两端连接外部道路。
所述雨棚盖板3包括由多根钢材相互连接而成的承重框架14,承重框架14的下端连接立柱301,承重框架14的外部填充有钢筋混凝土层15,承重框架14和钢筋混凝土层15均按常规建筑承重平台工艺建造而成,钢筋混凝土层15的底部包覆有岩棉层16,岩棉层16的外侧连接有蜂窝铝板吊顶17。
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5的底部连接有若干预埋件,预埋件的外侧连接有C形截面的安装框体18,所述岩棉层16的四周扣合连接安装框体18,安装框体18的下端面经拉铆钉连接蜂窝铝板吊顶1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将原有在站台区域2上方用于遮阳遮雨的雨棚改建形成雨棚盖板3,使得雨棚盖板3能够将站台区域2的上方完全覆盖后形成候车平台6,从而使雨棚盖板3能够作为二级用地实现对上盖建筑主体4的搭建,有效提高站台区域2上方空间的集约利用,上盖建筑主体4也能够替代原有站前广场5上的铁路配套建筑设施,进而减少对站前广场5的占用量,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雨棚盖板3底部的岩棉层16和蜂窝铝板吊顶17的配合,则能够对雨棚盖板3起到防冻和隔音的效果,提高雨棚盖板3的结构稳定性并缓解候车平台6处产生的噪音对客运站台上乘客的影响。
使用时,从站前广场5处步行进入的乘客可经第一进站口101直接进入铁路站房1,而乘坐公交大巴的乘客可直接进入铁路站房1下方的地面广场层7内进行落客,使得乘客在下车后可通过升降模组10直接抵达通行连廊9,并经通行连廊9和第二进站口102进行进站。同时,由铁路站房1沿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侧道路进入的车流可通过进出站通道11直接驶入候车平台6并在第二进站口102处进行落客,从而配合站前广场5实现不同道路区域的车行的分流进出站,进而缓解车流集中进出造成的拥堵问题,提高通行效率。另一方面,外部行人可以通过二层通廊12直接进站,也可以通过二层通廊12从站台区域2的上方穿过铁路客站进入另一侧,即有效避免铁路客站对城市通行造成的割裂,提高城市连通效果。

Claims (9)

1.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列车轨道,列车轨道的上方设有铁路站房(1),铁路站房(1)沿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客运站台,客运站台和列车轨道并排设置并构成站台区域(2),站台区域(2)的正上方设有雨棚盖板(3),雨棚盖板(3)沿垂直于列车轨道长度方向横向延伸至站台区域(2)的外侧,雨棚盖板(3)的下端经立柱(301)连接客运站台,雨棚盖板(3)的顶部设有位于站台区域(2)上方的上盖建筑主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棚盖板(3)的上表面形成候车平台(6),候车平台(6)的外部连通铁路站房(1),所述上盖建筑主体(4)设置在候车平台(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站房(1)垂直于列车轨道长度方向的一端外侧设有站前广场(5),客运站台朝向站前广场(5)一端设有第一进站口(101),所述铁路站房(1)的两侧设有连通候车平台(6)的第二进站口(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区域(2)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设有地面广场层(7)和地铁站厅层(8),所述雨棚盖板(3)的中部设有连通铁路站房(1)的通行连廊(9),所述站台区域(2)对称设置在通行连廊(9)的左右两侧,通行连廊(9)下端经升降模组(10)连接地面广场层(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组(10)包括垂直电梯和/或斜梯,垂直电梯的外部分别连接地面广场层(7)和通行连廊(9),斜梯的外部依次连接地面广场层(7)、候车平台(6)和通行连廊(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棚盖板(3)的四周设有二层通廊(12),二层通廊(12)与候车平台(6)呈上下层布置且相互连通,二层通廊(12)的外侧分别连接外部连廊(13)、通行连廊(9)、上盖建筑主体(4)和位于铁路站房(1)内的旅服候车夹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车平台(6)上设有U形的进出站通道(11),进出站通道(11)的中部位于上盖建筑主体(4)和铁路站房(1)之间,进出站通道(11)的两端连接外部道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棚盖板(3)包括由多根钢材相互连接而成的承重框架(14),承重框架(14)的下端连接立柱(301),承重框架(14)的外部填充有钢筋混凝土层(15),钢筋混凝土层(15)的底部包覆有岩棉层(16),岩棉层(16)的外侧连接有蜂窝铝板吊顶(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5)的底部连接有若干预埋件,预埋件的外侧连接有C形截面的安装框体(18),所述岩棉层(16)的四周扣合连接安装框体(18),安装框体(18)的下端面连接蜂窝铝板吊顶(17)。
CN202122371036.9U 2021-09-28 2021-09-28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Active CN216007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1036.9U CN216007960U (zh) 2021-09-28 2021-09-28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1036.9U CN216007960U (zh) 2021-09-28 2021-09-28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7960U true CN216007960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1036.9U Active CN216007960U (zh) 2021-09-28 2021-09-28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79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771A (zh) * 2021-09-28 2021-12-31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771A (zh) * 2021-09-28 2021-12-31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23571A1 (zh) 一种地铁交叉线单向循环快速换乘结构
CN110700318A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216007960U (zh) 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CN103264702A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的构成方法
CN211173275U (zh) 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
CN113863771A (zh) 一种高铁站台用雨棚上盖建筑结构
CN111827151A (zh) 铁路客运车站
CN206987456U (zh) 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
CN112096131A (zh) 一种交通枢纽综合体人员疏散设施
CN216007958U (zh) 铁路客站站前立体复合建筑结构
CN113802917B (zh) 一种铁路客站站前立体复合建筑结构
CN109532867B (zh) 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
CN211395746U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214498526U (zh)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
KR20140086513A (ko) 슬림형 고가 경전철 정거장을 위한 본선 및 기능실 일체형 고가 구조물
CN107059521B (zh) 一种地下四层立体交叠式交通枢纽构造
JPS5824303B2 (ja) 全天候性と防音性を有する交通機関
CN209942309U (zh) 一种新型路线优化的商业停车综合体
JP2006509940A (ja) 多目的歩行者本位立体駐車場
CN212426805U (zh) 铁路客运车站
CN112252776A (zh)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带连廊互通式车站系统
RU2734753C1 (ru) Стан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мелкого заложения с единым центральным вестибюлем
CN111470062A (zh) 一种登机厅
CN213837893U (zh) 多层公交车站
CN110626359A (zh) 一种地下一层侧式车站公共区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