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7791U -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7791U
CN216007791U CN202121120355.6U CN202121120355U CN216007791U CN 216007791 U CN216007791 U CN 216007791U CN 202121120355 U CN202121120355 U CN 202121120355U CN 216007791 U CN216007791 U CN 216007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teel beam
wall
steel
light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03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宝军
严达
盛豪
杨润赞
王亮
卢柱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Group South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Group South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Group South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Group South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03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7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7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7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所述抗侧导向装置设置在该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通过附墙挂座附着在墙壁上;所述抗侧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两侧的空间桁架,所述空间桁架往所述墙壁所在的方向延伸出支顶梁,所述支顶梁的端部固接有用于抵接墙壁的支撑件。通过在支撑梁的两侧设置空间桁架,并通过空间桁架上的支顶梁构建所述支撑梁两侧与墙壁之间的支撑结构,避免支撑梁往两侧扭转偏移,从而避免集成平台容易出现空中扭转偏移的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顶模支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目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集成平台,主要有爬模施工平台和顶模施工集成平台,其中顶模施工集成平台包括轻型顶模支撑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轻型顶模支撑系统包括若干用于支撑集成平台(100)的支撑梁(200),支撑梁(200)通过附墙挂座(300)附着在墙壁(400)上;然而,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支撑梁(200)的支点较少(附墙挂座的数量),一般为4-6个,集成平台容易出现空中扭转偏移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可以解决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集成平台容易出现空中扭转偏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所述抗侧导向装置设置在该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通过附墙挂座附着在墙壁上;所述抗侧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两侧的空间桁架,所述空间桁架往所述墙壁所在的方向延伸出支顶梁,所述支顶梁的端部固接有用于抵接墙壁的支撑件。
作为所述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顶梁垂直于所述墙壁。
作为所述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顶梁为H型钢。
作为所述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空间桁架包括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的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的另一端聚拢焊接固定;所述支顶梁的端部焊接在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的聚拢焊接固定处。
作为所述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钢梁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墙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梁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作为所述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抵接在所述墙壁上的导轮。
作为所述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撑件还包括C型固定座和壳体;所述C型固定座焊接在所述支顶梁的端部,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插销固定在所述C型固定座上,所述导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轮通过第二插销沿竖向排列地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在支撑梁的两侧设置空间桁架,并通过空间桁架上的支顶梁构建所述支撑梁两侧与墙壁之间的支撑结构,避免支撑梁往两侧扭转偏移,从而避免集成平台容易出现空中扭转偏移的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现有的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梁附着在墙壁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所述支撑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所述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00、集成平台;200、支撑梁;300、附墙挂座;400、墙壁;500、顶升装置;
1、空间桁架;11、第一钢梁;12、第二钢梁;13、第三钢梁;2、支顶梁;3、支撑件;31、C型固定座;311、第一插销;32、壳体;321、第二插销;33、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考图1-7,示出了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所述抗侧导向装置设置在该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支撑梁200上,所述支撑梁200通过附墙挂座300附着在墙壁400上;所述抗侧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200两侧的空间桁架1,所述空间桁架1往所述墙壁400所在的方向延伸出支顶梁2,所述支顶梁2的端部固接有用于抵接墙壁400的支撑件3。
简单而言,通过在支撑梁200的两侧设置空间桁架1,并通过空间桁架1上的支顶梁2构建所述支撑梁200两侧与墙壁400之间的支撑结构;当支撑梁200有扭转偏移的趋势时,支撑梁200往其一侧偏转,而支撑梁200该侧的空间桁架1、支顶梁2以及支撑件3抵接在墙壁400上,抵抗支撑梁200的扭转偏移趋势,从而避免集成平台100容易出现空中扭转偏移的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上述方案具体的,为提高所述支顶梁2的支撑效果,参考图3,所述支顶梁2垂直于所述墙壁400;另外,所述支顶梁2选用H型钢,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并且H型钢结构重量轻,容易获得,节约成本。
上述方案具体的,参考图3-5,所述空间桁架1包括第一钢梁11、第二钢梁12和第三钢梁13;所述第一钢梁11、第二钢梁12和第三钢梁13的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梁200上,所述第一钢梁11、第二钢梁12和第三钢梁13的另一端聚拢焊接固定;所述支顶梁2的端部焊接在所述第一钢梁11、第二钢梁12和第三钢梁13的聚拢焊接固定处。如此,所述第一钢梁11、第二钢梁12和第三钢梁13形成空间上的三角锥体结构,结构稳定。另外,第一钢梁11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墙壁400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钢梁12与所述第一钢梁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钢梁13与所述第一钢梁1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如此,所述第一钢梁11、第二钢梁12和支撑梁200之间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能提供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支撑;所述第一钢梁11、第三钢梁13和支撑梁200之间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能提供竖直方向上的稳定支撑。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轻型顶模支撑系统为可顶升的结构,参考图5,通过在支撑梁200下方设置顶升装置500,从而顶升支撑梁200;而为了确保支撑梁200的顶升过程稳定顺畅,再参考图6和图7,所述支撑件3包括抵接在所述墙壁400上的导轮33;换而言之,当所述支撑梁200向上移动时,所述导轮33在墙壁400上滚动,降低该抗侧导向装置和墙壁400之间的摩擦,也使得支撑梁200的顶升过程更稳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升装置500为建筑领域的常规技术,故不赘述其具体结构。
上述方案具体的,所述支撑件3还包括C型固定座31和壳体32;所述C型固定座31焊接在所述支顶梁2的端部,所述壳体32通过第一插销311固定在所述C型固定座31上,所述导轮33有多个,多个所述导轮33通过第二插销321沿竖向排列地固定在所述壳体32上。如此,当所述导轮33损坏后,可以将壳体32和导轮33从所述C型固定座31上拆下,并更换新的壳体32和导轮33;而不会影响所述支顶梁2,便于维修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所述抗侧导向装置设置在该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通过附墙挂座附着在墙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两侧的空间桁架,所述空间桁架往所述墙壁所在的方向延伸出支顶梁,所述支顶梁的端部固接有用于抵接墙壁的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顶梁垂直于所述墙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顶梁为H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桁架包括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的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的另一端聚拢焊接固定;所述支顶梁的端部焊接在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的聚拢焊接固定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梁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墙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钢梁与所述第一钢梁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抵接在所述墙壁上的导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C型固定座和壳体;所述C型固定座焊接在所述支顶梁的端部,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插销固定在所述C型固定座上,所述导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轮通过第二插销沿竖向排列地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CN202121120355.6U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Active CN216007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0355.6U CN21600779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0355.6U CN21600779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7791U true CN216007791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5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0355.6U Active CN21600779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7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5059B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建筑连接用钢结构
CN216007791U (zh) 一种基于轻型顶模支撑系统的抗侧导向装置
CN214739016U (zh) 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及钢框架结构
CN110593944A (zh) 一种可固定电缆支架的疏散平台
CN212828680U (zh) 一种抗压平衡悬架横梁
CN210134969U (zh) 一种可固定电缆支架的疏散平台
CN217500995U (zh) 用于建筑边柱防护平台的防倾斜装置
CN213323110U (zh) 一种铁路车辆及其底架
CN212925790U (zh) 一种悬索桥钢梁存放支架结构
CN212925798U (zh) 一种适用于大跨钢桁拱桥施工用的塔梁固结式吊索塔架
CN220564178U (zh) 一种桁架提升装置
CN209369300U (zh) 一种爬架离墙导座
CN220565695U (zh) 一种用于大跨度结构的钢平台模板支撑结构
CN217732472U (zh) 一种市政桥梁施工起吊装置
CN220318786U (zh) 一种电梯井承重墙开洞用主机钢梁钢牛腿
CN217417828U (zh) 一种电梯的轿架结构
CN115075379B (zh) 空中连廊与两侧塔楼的连接安装方法
CN213927417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215717487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加固结构
CN219527357U (zh) 一种用于桁架结构拼装的支架
CN219773369U (zh) 一种房建承重梁结构
CN220058781U (zh) 一种可调式悬挑外架支座
CN218520930U (zh) 一种高空吊装钢丝绳转向支架
CN211056569U (zh) 施工升降机附墙架
CN214144635U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导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