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1763U -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1763U
CN216001763U CN202120460150.6U CN202120460150U CN216001763U CN 216001763 U CN216001763 U CN 216001763U CN 202120460150 U CN202120460150 U CN 202120460150U CN 216001763 U CN216001763 U CN 216001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centering
plate
roller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601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t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nt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nt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nt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601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1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1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1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包括进料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进料工位和收料工位之间设置有以下加工工位中的多个或全部:成型工位、淋胶工位、分板工位、布棉工位、翻板合板工位和固化工位,所述进料工位、全部的加工工位和收料工位,形成一U字型或蛇型的加工路径;沿所述加工路径设置有若干个平移工件的平移输送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工位按U字型或蛇型布置,从而缩短其整体长度,便于部署;利用金属板传送带来增加对彩钢板的施压的接触面积,减少产品的变形,提高产品表面的平整度;利用封闭的炉体、设置在炉体内的进口来实现热风的循环,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背景技术
金属彩钢复合板(也称彩钢夹心板、手工板)是电子、医疗、国防高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建筑用材。目前,在金属彩钢复合板生产线中,都是将彩钢板钢卷(钢卷、镀锌卷、不锈钢卷)分别于两台或两套冷弯成型机构上滚压轧制成上板或下板;再分别上胶;之后填充芯材(芯材可为泡沫、岩棉等);在确保上板与下板垂直度、平行度完全一致后合板;再经固化炉进行固化定型,完成彩钢复合板的制作。传统设备会因为误差的累积,而造成上板和下板对不齐的情况。为此,申请人实用新型了一种采用单一冷弯成型机构的金属面彩钢复合板生产线(专利号201920631299.9)来解决上述问题,广泛受到好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申请人进一步发现:上述生产线通常沿一直线排布,对生产车间的长度有很高的要求,不适合小面积的生产车间;生产线包括若干个工位,每个工位加工的效率不同,且成本不同,其中固化工位的成本最高;布棉工位的效率最慢;受此限制,其他工位的效率也无法提高;而多加生产线,则会因为固化工位的成本,而导致整体成本迅速上升。此外,目前,常用的胶水是加热后固化的胶水。固化炉就需要对金属彩钢复合板进行挤压(或叫层压),使得其上板与下板更好地贴合,然后加热固化胶水,最后得到成品。目前,通常采用上板与下板从辊筒间挤过,以实现对上板与下板进行挤压,同时直接对上板与下板进行热风吹扫的方式加热固化;这种方式,加热后的热风大多无法回收,造成能源浪费;其次,辊筒和上板与下板的接触面积小,形成局部压力大,而其他区域未受力的情况,易造成成品的金属彩钢复合板表面不平整,甚至变形。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直线设置、场地要求低、回收热量、节能环保、且层压均匀,成品表面不粘胶且平整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包括多个进料工位和一个收料工位,每一所述进料工位和收料工位之间均设置一加工路径,沿所述加工路径在所述进料工位和收料工位之间设置有以下加工工位中的多个或全部:成型工位、淋胶工位、分板工位、布棉工位、翻板合板工位和固化工位;所述加工路径之间共享所述收料工位和/或若干个所述加工工位;沿所述加工路径设置有若干个平移工件的平移输送机;其中:所述进料工位用于将金属板材卷料展开并送入所述成型工位;所述成型工位用于将金属板材裁切成块状板材;所述淋胶工位用于给金属板材上表面涂布胶水;所述分板工位用于分两条输送线输送金属板材;所述布棉工位用于给其中一条所述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上敷设芯材;所述翻板合板工位用于将另一条所述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翻转180°后与其他所述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对齐并叠放;所述固化工位用于将所述翻板合板工位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层压,以使其与芯材贴合,并对层压后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加热,使得胶水固化,得到成品。
优选的,其包括一个所述平移输送机,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一侧沿两列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料工位、成型工位、淋胶工位、分板工位、布棉工位和翻板合板工位;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二侧设置一对中工位、固化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对中工位负责将所述翻板合板工位输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边缘对齐作业。
优选的,其包括一个所述平移输送机,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一侧沿一直线设置一对中工位、固化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对中工位负责将所述翻板合板工位输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边缘对齐作业;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一侧沿两列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料工位、进料工位、成型工位、淋胶工位、分板工位、布棉工位和翻板合板工位。
优选的,所述平移输送机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传送机,以及设置在两所述传送机之间的横向平移机构,还包括一驱动所述横向平移机构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传送机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滚轴,所述横向平移机构包括若干根设置在所述滚轴间且与所述滚轴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工件在两所述传送机间移动的滚轮。
优选的,两条所述输送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分板工位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枢轴设置托料部,所述基座上还枢轴设置一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枢轴连接所述托料部的自由端,所述托料部包括传送金属板材的传送带;所述翻板合板工位包括:沿金属板材移动方向设置的纵长的机架、垂直于所述机架并水平间隔设置的若干输送辊、位于所述机架一侧竖直设置的横梁升降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横梁升降架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吸盘臂,所述吸盘臂相互平行且间距设置,每个所述吸盘臂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吸盘;还包括一驱动全部所述吸盘臂在竖直面上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以使得所述吸盘臂上的吸盘能整体翻转,从而使得吸盘的吸附面向上或者向下;所述横梁上下运动时,所述吸盘臂及吸盘可穿过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隙上下运动;所述对中工位和翻板合板工位上均包括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对中工位或翻板合板工位两端的轨道,以及所述对中工位或翻板合板工位两侧的对中夹板,所述对中夹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若干个可水平转动的主杆,若干个对中电机驱动所述主杆以其中点为中心水平旋转,所述主杆的两端均通过枢轴连接的连杆枢轴连接所述对中夹板,籍此以通过所述对中电机驱动所述对中夹板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化工位包括一封闭的炉体,所述炉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对工件进行层压的层压机构以及对工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层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之间以输送工件的下输送带,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输送带上方的用于对工件进行层压的上输送带;所述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均为金属板材制成的环型带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均套设在一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所述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内侧均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托辊,所述托辊水平间距设置以确保对工件进行层压的力度。
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一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一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底部,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炉体的顶部,籍此,以在所述炉体内形成空气循环流动。
优选的,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处设置一刮胶机构,所述刮胶机构包括平行于所述主动滚筒或从动滚筒轴线设置的铲刀调节杆,所述铲刀调节杆上枢轴设置有若干个铲刀支撑架,所述铲刀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个铲刀,所述铲刀的自由端抵靠在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外表面的钢带上。
优选的,所述铲刀调节杆上对应每个所述铲刀支撑架还设置一驱动所述铲刀抵靠在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外表面的钢带上的弹簧压杆,所述铲刀支撑架中部枢轴设置在所述铲刀调节杆上,所述铲刀设置在所述铲刀支撑架前部,所述弹簧压杆包括一枢轴设置在所述铲刀支撑架后部的压杆,所述压杆上套设一弹簧,所述压杆上螺纹连接一调节螺母,所述弹簧抵靠在所述调节螺母和铲刀调节杆之间;所述铲刀调节杆上还设置一抵靠在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外表面的钢带上的毛刷辊、以及驱动所述毛刷辊与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同向转动的毛刷辊电机;所述毛刷辊包括轴线与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轴线平行的筒形的辊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辊体外的刷毛,沿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旋转的方向,所述毛刷辊设置在所述铲刀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多进一出的加工路径,使得其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生产线的场地和形状,并且可以根据各工位加工速度来调整数量搭配,在不大幅提高成本的前提下,确保生产线整体效率的显著提升;利用金属板传送带来增加对彩钢板的施压的接触面积,减少产品的变形,提高产品表面的平整度;利用封闭的炉体、设置在炉体内的进口来实现热风的循环,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利用刮胶机构及时去除金属板传送带表面的残胶,避免残胶的累积,造成设备故障,以及污染产品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平移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翻板合板工位的正视图;
图5是翻板合板工位的左视图;
图6是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翻板合板工位的俯视图;
图8是翻板合板工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分板工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固化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固化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固化工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固化工位的局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包括进料工位101和收料工位102,进料工位101和收料工位102之间设置有:成型工位103、淋胶工位104、分板工位105、布棉工位106、翻板合板工位107和固化工位108。各工位之间直接连接或通过输送轨道、输送带连接。其中:进料工位101用于将金属板材卷料展开并送入成型工位103;成型工位103用于将金属板材裁切成块状板材;淋胶工位104用于给金属板材上表面涂布胶水;分板工位105用于分两条输送线输送金属板材;布棉工位106用于给其中一条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上敷设芯材;翻板合板工位107用于将另一条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翻转180°后与其他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对齐并叠放;固化工位108用于将翻板合板工位107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层压,以使其与芯材贴合,并对层压后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加热,使得胶水固化,得到成品; 收料工位102用于对成品进行码垛收集。
为了针对效率较低的加工工位(例如布棉工位),增加对应的工位数量,而其他的工位尽可能共享以避免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或者为了避免进料工位101、全部的加工工位和收料工位102沿直线布置导致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种实施例来分别或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采用2个进料工位、1个收料工位来形成两条加工路径,其中部分加工工位共享,形成一个Y字形的结构;另一个则采用如图2所示,采用2个进料工位、1个收料工位来形成两条加工路径,其中部分加工工位共享,形成一个W字形的结构。
第一实施例中,包括一个平移输送机109,两个进料工位101、成型工位103、淋胶工位104、分板工位105、布棉工位106、翻板合板工位107分两列对称设置在平移输送机109的同侧;还包括一对中工位110,负责将翻板合板工位107输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边缘对齐作业;对中工位110、固化工位108和收料工位102设置在平移输送机109的另一侧,以形成两个加工路径;其中对中工位110、固化工位108和收料工位102共享。这样就可以增加效率较低的工位的数量,来提高效率,而成本较高或效率较高的工位则尽可能共享,以控制成本。
第二实施例中,包括一个平移输送机109,两个进料工位101、成型工位103、淋胶工位104、分板工位105、布棉工位106、翻板合板工位107分两列对称设置在平移输送机109的同侧;还包括一对中工位110,负责将翻板合板工位107输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边缘对齐作业;对中工位110、固化工位108和收料工位102设置在平移输送机109的同一侧,以形成两个加工路径;其中对中工位110、固化工位108和收料工位102共享。上述结构,相当于将直线的加工路径对折,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生产线的长度。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各工位进行调整,以适应厂房结构或生产实际的需要。
其中,对中工位110和翻板合板工位107上均包括对中机构。对中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对中工位110或翻板合板工位107两端的轨道(未图示),以及对中工位110或翻板合板工位107两侧的对中夹板111,对中夹板111可移动地设置在轨道上。对中机构还包括一可水平转动的主杆112,一对中电机128驱动主杆112以其中点为中心水平旋转,主杆112的两端均通过枢轴连接的连杆113枢轴连接对中夹板111,籍此以通过对中电机驱动主杆112旋转从而带动对中夹板111同步沿轨道向内或向外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与中轴线对齐,且上下层金属板材边缘对齐。
平移输送机109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传送机114,传送机114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滚轴115,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滚轴115旋转,从而带动其上的工件移动。还包括设置在两传送机114之间的横向平移机构116,以及一驱动横向平移机构116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未图示),本说明书所指的驱动机构均为业界所常用的结构,例如电机、步进电机、气缸、油缸等,根据实际需要选配是业界普通技术人员必备技能。横向平移机构116包括若干根设置在滚轴115间且与滚轴115平行的支撑杆117,支撑杆11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工件在两传送机114间移动的滚轮118。其工作原理是,工件送至第一个传送机114时,被其上的挡板(未图示)所阻挡,停留在传送机114上;支撑杆117上升,抬起工件,通过滚轮118旋转,将工件横向移动到第二个传送机114,然后支撑杆117下降,将工件放置在第二个传送机114上,从而实现了平移的动作。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挡板是一个由气缸或油缸等驱动,上下移动,以阻挡工件移动、或放行工件的结构。其是一种常见结构,且被业界广泛使用,亦非本实用新型创新点所在,因而未详细图示。
两条输送线上下平行设置,即上输送线129和下输送线130。分板工位105包括基座119,基座119上枢轴设置托料部121,基座119上还枢轴设置一升降驱动机构120,升降驱动机构120枢轴连接托料部121的自由端,托料部121包括传送金属板材的传送带(未图示)。托料部121一端周期性上下移动,从而将过来的金属板材分别输送给上输送线或下输送线。
翻板合板工位107包括:沿金属板材移动方向设置的纵长的机架122、垂直于机架122并水平间隔设置的若干输送辊123、位于机架122一侧竖直设置的横梁升降架124、可移动地设置在横梁升降架124上的横梁125;横梁125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吸盘臂126,吸盘臂126相互平行且间距设置,每个吸盘臂126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吸盘127;还包括一驱动全部吸盘臂126在竖直面上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以使得吸盘臂126上的吸盘127能整体翻转,从而使得吸盘的吸附面向上或者向下;横梁上下运动时,吸盘臂126及吸盘127可穿过输送辊123之间的间隙上下运动。其工作原理是:金属板材过来后,停留在输送辊123上,横梁上升、穿过输送辊123之间的间隙,带动吸盘127从下方吸附板材;横梁上升到设定高度后,等待第二块金属板过来;第二块金属板过来后,吸盘臂126带动吸盘吸附的金属板旋转180°,淋胶的一面正对第二块金属板,然后放下,吸盘127松开,对中机构对两块金属板进行对中即可。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进料工位101、成型工位103、淋胶工位104、分板工位105、布棉工位106、翻板合板工位107、对中工位110、固化工位108和收料工位102分三列、相互平行地设置,每列之间通过平移输送机109首尾相接,形成一个蛇型的加工路径。这使得生产线的整体长度进一步缩短,而宽度增加,提高了场地的适应性。其他结构参见第一实施例。
进一步地,固化工位108包括中空且封闭的炉体10,炉体上设置有检修门11。炉体10两端分别设置有狭缝结构的工件入口(未图示)和工件出口(未图示),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通过软帘(未图示)封闭。炉体10内设置有对工件进行层压的层压机构以及对工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其中,层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之间以输送工件的下输送带12,以及设置在下输送带12上方的用于对工件进行层压的上输送带14。上输送带14和下输送带12均为钢带制成的环型带装结构。上输送带14和下输送带12均套设在一主动滚筒16和从动滚筒18之间。上输送带14和下输送带12内侧均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托辊20。托辊20水平且相互平行地间距设置,工件从上下两层托辊20之间通过,托辊20通过钢带40挤压工件,实现层压。
为了可以调节对工件进行层压的力度,炉体10内设置竖直的轨道(未图示),轨道上可上下调节位置地水平设置一支撑杆22,上输送带14内的托辊20全部相互平行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杆22上。这样,即可通过调整支撑杆22的位置,从而使得托辊20靠近或远离下输送带12内的托辊20,从而调节对工件的层压的力度。
进一步地,加热机构包括一循环风机24,循环风机24的出风口连通一加热管道26,加热管道26内设置有加热装置28,加热管道26的出口设置在炉体10的底部,循环风机24的进风口25设置在炉体10的顶部,籍此,以在炉体10内形成空气循环流动,利用加热的空气来加热固化彩钢板。炉体10内壁上还设置有隔热的保温板30。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8为电加热丝,其加热效率高、安全且无污染。当然,也可以采用燃气加热或其他加热方式。
循环风机24的进风口下方水平设置一用于增加空气流动通道长度的隔板32。隔板32使得下方的空气必须绕过隔板32才能回到进风口,增加了空气在炉体10内流动的通道长度,提高加热效率。
主动滚筒16处(或从动滚筒18处)设置一用于清除钢带上的残胶的刮胶机构。刮胶机构包括平行于主动滚筒16轴线设置的铲刀调节杆34,铲刀调节杆34上枢轴设置有若干个铲刀支撑架36,每两个铲刀支撑架36之间设置1个塑料或橡胶制成的铲刀38,铲刀38的自由端抵靠在主动滚筒16外表面的钢带40上。籍此,在主动滚筒16转动时,刮刀从其表面的钢带40上刮过,将钢带40沾染的胶水清除掉。
铲刀调节杆34上对应每个铲刀支撑架36还设置一驱动铲刀抵靠在主动滚筒16外表面的钢带40上的弹簧压杆。铲刀支撑架36中部枢轴设置在铲刀调节杆34上,板形的铲刀38设置在铲刀支撑架36前部。弹簧压杆包括一枢轴设置在铲刀支撑架36后部的压杆42,压杆42上套设一弹簧44,压杆42上螺纹连接一调节螺母46,弹簧44抵靠在调节螺母46和铲刀调节杆34之间。如图12所示,弹簧44驱动铲刀支撑架36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得铲刀38挤压在钢带表面。旋转调节螺母46可调节弹簧44弹力的大小。
进一步地,铲刀支撑架36上设置一用于夹持铲刀38的铲刀夹持夹54;塑料等软材料制成的铲刀38,固定在一个金属的铲刀座52上。铲刀夹持夹54可通过一个扭簧形成一个可快速夹持铲刀座52的类似夹子的结构,方便快速拆卸或安装铲刀38。
进一步地,铲刀调节杆34上还设置一抵靠在主动滚筒16外表面的钢带40上的毛刷辊48、以及驱动毛刷辊48与滚筒同向转动的毛刷辊电机50。毛刷辊48包括轴线与主动滚筒16轴线平行的筒形的辊体(未图示),以及设置在辊体外的刷毛(未图示),沿主动滚筒16旋转的方向,毛刷辊48设置在铲刀38的后方,以形成和钢带运行方向相反的运动,提高清洁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包括多个进料工位和一个收料工位,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进料工位和收料工位之间均设置一加工路径,沿所述加工路径在所述进料工位和收料工位之间设置有以下加工工位中的多个或全部:成型工位、淋胶工位、分板工位、布棉工位、翻板合板工位和固化工位;所述加工路径之间共享所述收料工位和/或若干个所述加工工位;沿所述加工路径设置有若干个平移工件的平移输送机;其中:所述进料工位用于将金属板材卷料展开并送入所述成型工位;所述成型工位用于将金属板材裁切成块状板材;所述淋胶工位用于给金属板材上表面涂布胶水;所述分板工位用于分两条输送线输送金属板材;所述布棉工位用于给其中一条所述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上敷设芯材;所述翻板合板工位用于将另一条所述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翻转180°后与其他所述输送线上的金属板材对齐并叠放;所述固化工位用于将所述翻板合板工位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层压,以使其与芯材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所述平移输送机,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一侧沿两列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料工位、成型工位、淋胶工位、分板工位、布棉工位和翻板合板工位;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二侧设置一对中工位、固化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对中工位负责将所述翻板合板工位输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边缘对齐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所述平移输送机,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一侧沿一直线设置一对中工位、固化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对中工位负责将所述翻板合板工位输送过来的两层金属板材进行边缘对齐作业;所述平移输送机的第一侧沿两列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料工位、成型工位、淋胶工位、分板工位、布棉工位和翻板合板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输送机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传送机,以及设置在两所述传送机之间的横向平移机构,还包括一驱动所述横向平移机构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传送机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滚轴,所述横向平移机构包括若干根设置在所述滚轴间且与所述滚轴平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工件在两所述传送机间移动的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输送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分板工位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枢轴设置托料部,所述基座上还枢轴设置一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枢轴连接所述托料部的自由端,所述托料部包括传送金属板材的传送带;所述翻板合板工位包括:沿金属板材移动方向设置的纵长的机架、垂直于所述机架并水平间隔设置的若干输送辊、位于所述机架一侧竖直设置的横梁升降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横梁升降架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吸盘臂,所述吸盘臂相互平行且间距设置,每个所述吸盘臂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吸盘;还包括一驱动全部所述吸盘臂在竖直面上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以使得所述吸盘臂上的吸盘能整体翻转,从而使得吸盘的吸附面向上或者向下;所述横梁上下运动时,所述吸盘臂及吸盘可穿过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隙上下运动;所述对中工位和翻板合板工位上均包括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对中工位或翻板合板工位两端的轨道,以及所述对中工位或翻板合板工位两侧的对中夹板,所述对中夹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对中机构还包括若干个可水平转动的主杆,若干个对中电机驱动所述主杆以其中点为中心水平旋转,所述主杆的两端均通过枢轴连接的连杆枢轴连接所述对中夹板,籍此以通过所述对中电机驱动所述对中夹板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工位包括一封闭的炉体,所述炉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对工件进行层压的层压机构以及对工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层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之间以输送工件的下输送带,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输送带上方的用于对工件进行层压的上输送带;所述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均为金属板材制成的环型带装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均套设在一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所述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内侧均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个托辊,所述托辊水平间距设置以确保对工件进行层压的力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一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一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底部,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炉体的顶部,籍此,以在所述炉体内形成空气循环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处设置一刮胶机构,所述刮胶机构包括平行于所述主动滚筒或从动滚筒轴线设置的铲刀调节杆,所述铲刀调节杆上枢轴设置有若干个铲刀支撑架,所述铲刀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个铲刀,所述铲刀的自由端抵靠在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外表面的钢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调节杆上对应每个所述铲刀支撑架还设置一驱动所述铲刀抵靠在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外表面的钢带上的弹簧压杆,所述铲刀支撑架中部枢轴设置在所述铲刀调节杆上,所述铲刀设置在所述铲刀支撑架前部,所述弹簧压杆包括一枢轴设置在所述铲刀支撑架后部的压杆,所述压杆上套设一弹簧,所述压杆上螺纹连接一调节螺母,所述弹簧抵靠在所述调节螺母和铲刀调节杆之间;所述铲刀调节杆上还设置一抵靠在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外表面的钢带上的毛刷辊、以及驱动所述毛刷辊与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同向转动的毛刷辊电机;所述毛刷辊包括轴线与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轴线平行的筒形的辊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辊体外的刷毛,沿所述主动滚筒和/或从动滚筒旋转的方向,所述毛刷辊设置在所述铲刀的后方。
CN202120460150.6U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Active CN216001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0150.6U CN216001763U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0150.6U CN216001763U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1763U true CN216001763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0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60150.6U Active CN216001763U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1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30257B (zh) 一种自动送料系统
CN206665026U (zh) 一种板材覆膜系统
CN210334531U (zh) 一种夹芯板加工用高效切割装置
CN115648012A (zh) 一种玻璃制品表面处理设备
CN216001763U (zh)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CN215970570U (zh)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线
CN113246579A (zh)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复线
CN113246581A (zh) 一种多列式金属彩钢板复合生产线
CN219968928U (zh) 一种自动化辊压检测设备
CN205891458U (zh) 撕膜设备
CN107758197A (zh) 一种复合板材输送装置
CN214826796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自动上料机构
CN214298023U (zh) 一种用于净化板自动盖板的设备
CN205701283U (zh) 一种岩棉保温复合板抹胶线
CN212446646U (zh) 一种卷材双面涂胶设备
CN220827344U (zh) 一种钢化玻璃加工表面镀膜装置
CN206663874U (zh) 用于制袋机的阀嘴热压装置
CN110817533A (zh) 一种复合布的输送装置
CN220406643U (zh) 带钢表面清理机构
CN211520983U (zh) 菌包换筐机
CN214568933U (zh) 铅笔片状板材的输送定位机构
CN215325834U (zh) 一种覆膜机用送纸装置
CN211165663U (zh) 板材自动粘接装置
CN109176766B (zh) 一种全自动贴面热压机生产线
CN219096185U (zh) 一种热板粘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