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485U - 生物质掺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物质掺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1485U
CN215951485U CN202122130428.6U CN202122130428U CN215951485U CN 215951485 U CN215951485 U CN 215951485U CN 202122130428 U CN202122130428 U CN 202122130428U CN 215951485 U CN215951485 U CN 215951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mass
pipeline
sub
subduct
combus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304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智华
蒋奕锋
薛文华
闫凯
姚荣财
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Guohua Shougu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uohua Shougu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uohua Shougu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uohua Shougu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304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1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1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1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掺烧系统,涉及发电装备。一种生物质掺烧系统包括:生物质仓,用于储存生物质;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输出端用于与锅炉的入料端连接;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生物质仓与所述输送管道之间,用于将所述生物质仓中的生物质疏导至所述输送管道中;气力输送装置,所述气力输送装置与所述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用于驱使所述输送管道中的生物质朝向所述锅炉方向流动。本申请能够解决生物质直燃导致系统发电效率较低等问题。

Description

生物质掺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电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掺烧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发电燃料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但随着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和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需要进一步减少CO2的排放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近年来生物质发电项目迅速发展,生物质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且污染程度也相对较小。然而,一些生物质发电项目采用生物质直燃的方式,该方式存在系统发电效率较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掺烧系统,能够解决生物质直燃导致系统发电效率较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掺烧系统,该生物质掺烧系统包括:
生物质仓,用于储存生物质;
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输出端用于与锅炉的入料端连接;
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生物质仓与所述输送管道之间,用于将所述生物质仓中的生物质输送至所述输送管道中;
气力输送装置,所述气力输送装置与所述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用于驱使所述输送管道中的生物质朝向所述锅炉方向流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生物质掺烧系统,将生物质处理和燃煤电站相互耦合,在向锅炉供料时可以将生物质掺入煤粉中,并使生物质和煤粉共同进入锅炉内燃烧,相比于生物质直燃,提高了热量效率,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并且,相对于煤粉直燃,降低了CO2的排放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及锅炉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给料装置、输送管道、气力输送装置及风粉混合装置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生物质仓的安全防护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生物质仓;
200-输送管道;210-第一子管道;220-第二子管道;230-第三子管道;240-第四子管道;250-第一共用管道;260-第二共用管道;
300-给料装置;
400-气力输送装置;410-第一风机;420-第二风机;430-冷却器;
500-锅炉;510-燃烧器;
600-煤粉管线;610-第一子管线;620-第二子管线;630-第三子管线;640-第四子管线;
710-切换阀体;720-通断阀体;730-控制阀体;
800-风粉混合装置;810-第一输入口;820-第二输入口;830-输出口;
910-温度监测元件;920-CO监测元件;930-CH4监测元件;940-报警元件;950-料位计;
1000-安全防护装置;1010-惰性气体储罐;1020-喷嘴;
1100-粉罐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掺烧系统,所公开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包括生物质仓100、输送管道200、给料装置300和气力输送装置400。
其中,生物质仓100为生物质掺烧系统中的一种容纳容器,其用于储存生物质。可选地,可以采用粉罐车1100将生物质从生物质制料厂运送至电厂。具体为,在粉罐车1100上配置空压机,通过空压机将生物质吹向卸料管线中,并通过卸料管线传输至生物质仓100中进行储存。
为了保证生物质仓100内生物质供应充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粉罐车1100的运载能力和粉罐车1100的数量。考虑到生物质的堆积密度较低,每辆粉罐车1100可以运输15吨左右生物质。为保证生物质掺烧系统的连续运行,可以设置多条卸料管线,并对应设置多辆粉罐车1100,以满足锅炉500的掺烧需求。
给料装置300为生物质掺烧系统中传输生物质的构件。其中,给料装置300设置在生物质仓100与输送管道200之间,也即,给料装置300设置在生物质仓100的下游,并设置在输送管道200的上游,从而可以通过给料装置300将生物质仓100内的生物质传输至输送管道200中,以通过输送管道200将生物质传输至锅炉500。
输送管道200为生物质掺烧系统中的疏导构件。其中,输送管道200的输出端与锅炉500连接。可选地,输送管道200的出口可以与锅炉500的一次风煤粉管道连接,从而可以使生物质随煤粉一并输送至锅炉500中进行燃烧。
气力输送装置400为生物质掺烧系统中的动力构件,其为生物质的输送提供动力。其中,气力输送装置400与输送管道200连接,气力输送装置400用于驱使输送管道200中的生物质朝向锅炉500方向流动。可选地,气力输送装置400可以产生高压气流,在高压气流的吹动作用下,输送管道200中的生物质进行流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生物质掺烧系统可以将生物质输送至锅炉500的入料端,并掺和至其他燃料,随其他燃料一并输送至锅炉500中进行燃烧,其不会额外设置燃烧炉、气化炉、热解炉等,可以减少项目投资及工程量,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和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生物质处理与燃煤电站相互耦合还可以充分利用燃煤电站充足的热量和能源,如高温烟气、高温热风、高温蒸汽等,这些热量在燃煤电站中可以足量、便捷地获得,高温热源可以增加生物质的处理效果,实现生物质高效处理。
将生物质处理与燃煤电站相互耦合可以借用燃煤电站机组高效的污染物处理系统,不但可以减少生物质处理系统投资,还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减少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生物质的清洁处理。
燃煤电站锅炉500发电效率及蒸汽参数均高于生物质直燃电站,将生物质处理与燃煤电站相互耦合后,可以提高生物质热量的利用效率,实现生物质能量的高效转化。
燃煤电站吸收生物质热量后,有助于减少燃煤电站煤炭消耗,实现CO2减排的同时降低机组年煤炭消耗总量。
因此,燃煤电站机组掺烧生物质燃料将会带来较大的节能减排效益,尤其是在节约标煤消耗及减少CO2排放方面,并且相比于生物质直燃提高了热量效率,保证了发电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生物质可以采用生物制料厂生产的生物质粉末,生物质所涉及的原料种类主要包括蔬菜根、茎、叶等。生物质原料在生物质制料厂依次经过破碎、干燥、粉碎等工序制成粒径约为50目(≈0.3mm)左右的生物质粉末。
生物质燃料与原煤及石炭煤成分分析如下表所示。
项目 符号 单位 原煤 石炭煤 生物质
收到基水分 Mar 17.08 9.89 7.38
收到基灰分 Aar 8.53 15.9 9.98
收到基挥发分 Var 26.33 26.12 64.86
收到基固定碳 FCar 48.06 48.09 17.78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35.39 35.2 78.48
收到基碳 Car 60.23 60.26 42.34
收到基氢 Har 3.78 3.78 5.03
收到基氮 Nar 0.7 0.86 0.46
收到基硫 Sar 0.36 1.01 0.07
收到基氧 Oar 9.32 8.3 34.74
收到甚低位发热量 Qar,net kJ/kg 22820 22940 15310
通过成分分析可以看出,生物质燃料中灰分与原煤相当,挥发分高于原煤及石炭煤,硫含量较原煤及石炭煤低,发热量约为原煤及石炭煤的70%左右。
另外,生物质中氧化钾、氧化钠的含量约为原煤的7倍左右,较高的钾、钠进入锅炉500后会加剧炉内的结渣,为此需控制生物质掺烧比例。经验证,当生物质掺烧量为10%时,其钾钠含量已经超过4%,已达到高碱煤的相关标准,掺烧前后炉内结渣情况将会有所加剧。
当掺烧比例达到过15%时,受热面上的飞灰已经开始黏连,故生物质掺烧比例需低于15%。因生物质中钾、钠等碱金属含量较高,为尽量减少对锅炉500结渣及高温腐蚀的影响,建议掺烧比例低于10%。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管道200包括多根子管道,多根子管道与锅炉500的多根用于入料的煤粉管线600分别对应连接,经由子管道输送的生物质与煤粉管线600中的煤粉混合,并沿煤粉管线600输送至锅炉500中。
为保证发电效率,锅炉500包括多层燃烧器510,每层燃烧器510连接一条煤粉管线600,通过磨煤机将磨碎的煤粉通过煤粉管线600输送至对应的燃烧器510,并通过燃烧器510进入锅炉500内进行燃烧。可选地,锅炉500可以包括四层燃烧器510、六层燃烧器510等,燃烧器510的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多根子管道分别与多根煤粉管线600对应连接,从而在多根煤粉管线600传输煤粉的同时将生物质一并传输至燃烧器510,并由燃烧器510进入锅炉500内燃烧。
本申请实施例中,煤粉管线600包括四根子管线,分别为第一子管线610、第二子管线620、第三子管线630和第四子管线640,其中,第一子管线610、第二子管线620、第三子管线630和第四子管线640分别与多层燃烧器510对应连接,以通过各子管线向对应的燃烧器510输送煤粉。
相应地,如图2所示,输送管道200包括四根子管道,分别为第一子管道210、第二子管道220、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其中,第一子管道210的输出端与第一子管线610连接,第二子管道220的输出端与第二子管线620连接,第三子管道230的输出端与第三子管线630连接,第四子管道240的输出端与第四子管线640连接。如此,可以分别通过四根子管道将生物质输送至对应的子管线中,并使生物质随着子管线中的煤粉输送至对应的燃烧器510,并由燃烧器510进入锅炉500内燃烧。
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管道200还包括第一共用管道250和第二共用管道260,其中,第一共用管道250连接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第二共用管道260连接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
为了使第一共用管道250和第二共用管道260相互连通或相互切断,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共用管道250和第二共用管道260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设置切换阀体710,通过切换阀体710可以是第一共用管道250和第二共用管道260在连通和切断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气力输送装置400包括第一风机410和第二风机420。可选地,第一风机410和第二风机420均可以是罗茨风机。
为了通过气力输送装置400驱动输送管道200中的生物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风机410的输出端与第一共用管道250连接,第二风机420的输出端与第二共用管道260连接。如此,在切换阀体710切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风机410向第一共用管道250中充入气体,并使气体分别进入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中,在气体的吹动作用下,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内的生物质分别沿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朝向锅炉500方向流动。同样地,通过第二风机420向第二共用管道260中充入气体,并使气体分别进入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中,在气体的吹动作用下,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内的生物质分别沿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朝向锅炉500方向流动。
为了控制各个子管道的通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管道210、第二子管道220、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上分别设有通断阀体720。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锅炉500的实际负荷切换各子管内生物质的传输情况,具体为:当锅炉500满负荷运行时,掺烧的燃烧器510可以是B、E两层以及A、D两层中的其中一层,此种情况下,第一子管道210、第二子管道220,以及第三子管道230或第四子管道240三根子管道输送生物质,此时,第一风机410和第二风机420均满负荷运行,且切换阀体710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保证输出足够的风量和风压。
当锅炉500为75%负荷运行时,掺烧的燃烧器510可以是B、E两层,而A、D两层燃烧器510停用,此种情况下,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输送生物质,此时,第一风机410运行,同时保持切换阀体710处于关闭状态,从而通过第一风机410向第一子管道210和第二子管道220中通气,以使第一子管道210中的生物质随第一子管线610中的煤粉输送至B层燃烧器510,并通过B层燃烧器510流入锅炉500中燃烧,并使第二子管道220中的生物质随第二子管线620中的煤粉输送至E层燃烧器510,并通过E层燃烧器510流入锅炉500中燃烧。
当锅炉500处于低负荷运行时,根据实际运行燃烧器510的情况选择掺烧的燃烧器510的层数。例如,C、F两层燃烧器510,以及B层燃烧器510或E层燃烧器510运行,此种情况下,第三子管道230或第四子管道240输送生物质,此时,第二风机420运行,同时开启切换阀体710,关闭第三子管道230或第四子管道240上的通断阀体720,从而通过第二风机420向第三子管道230或第四子管道240内通气,以使第三子管道230或第四子管道240中的生物质随第三子管线630或第四子管线640中的煤粉输送至B层燃烧器510或E层燃烧器510,并通过B层燃烧器510或E层燃烧器510流入锅炉500中燃烧。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410和第二风机420均为罗茨风机,第一风机410和第一共用管道250之间,以及第二风机420和第二共用管道260之间分别设有冷却器430。可以理解的是,经罗茨风机压缩后的空气温度会升高,在全压升工况条件下,空气出口温度可达到100℃以上,采用上述温度条件下的空气输送生物质时可能造成生物质燃烧,会对系统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在两个罗茨风机后分别配置一台冷却器430,以将输送的空气温度降低至50℃以下,以保证生物质输送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给料装置300包括具有称重功能的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设置在生物质仓100的下部,且螺旋输送机通过调节变频器输出功率调整给料量,以满足实际供料需求。可选地,在螺旋输送机的入料口处设置称重计,以对入料进行称重,当然不限于此方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螺旋输送机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质掺烧系统还包括风粉混合装置800,该风粉混合装置800包括第一输入口810、第二输入口820和输出口830,其中,第一输入口810与给料装置3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口820与气力输送装置400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口830与输送管道200连接。基于此,通过气力输送装置400向第二输入口820通入压缩空气,并在风粉混合装置800内加压,与此同时,给料装置300向第一输入口810输入生物质。如此,经过加压后的空气将输送管道200中的生物质吹起,并使生物质流向锅炉500的入料端。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粉混合装置800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参考图1和图3,考虑到生物质为可燃物质,且其挥发份含量较高,为保证生物质仓100的安全运行,本申请实施例在生物质仓100内配置冗余的安全监测系统。一些实施例中,生物质仓100内设有温度监测元件910、CO监测元件920和CH4监测元件930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温度监测元件910可以采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及缆式测温传感器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铂电阻外保护套管采用不锈钢,并自带耐磨保护管。
可选地,生物质仓100内可以布置多个温度监测元件910,如16支插入式温度传感器,每个温度传感器均匀布置于生物质仓100出料口及中间,温度传感器安装部位设置有安装、维修平台、护栏和上下工作通道,方便后期维护操作。
为准确监测生物质仓100内的温度变化,生物质仓100内还可以配置6套缆式温度传感器,缆式温度传感器长度为10cm,可全范围监测生物质仓100内物料的温度变化。
可选地,生物质仓100内还可以布置4套CO监测元件920,以监测内部CO的浓度。
可选地,生物质仓100内还可以布置4套CH4监测元件930,以监测内部CH4的浓度。
除此以外,生物质掺烧系统还包括报警元件940,该报警元件940与温度监测元件910、CO监测元件920和CH4监测元件93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如此,在生物质仓100内的温度、CO的浓度和CH4的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达到预设值的情况下,报警元件940发出警报。
为了保障生物质仓100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生物质掺烧系统还包括安全防护装置1000,该安全防护装置1000包括惰性气体储罐1010,该惰性气体储罐1010的输出端与生物质仓100连接,在生物质仓100内的温度、CO的浓度和CH4的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达到预设值的情况下,惰性气体储罐1010向生物质仓100内喷射惰性气体。
一些实施例中,在生物质仓100内设置喷嘴1020,喷嘴1020与惰性气体储罐1010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上设有控制阀体730,通过控制阀体730可以控制惰性气体启动喷射或停止喷射。
可选地,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其纯度在99%以上。
基于上述设置,当生物质仓100内的温度、CO的浓度及CH4的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达到预设值,或者生物质仓100较长时间无物料进出时,启动安全防护装置1000,即,控制阀体730开启,惰性气体储罐1010内的惰性气体经由管路传输至喷嘴1020,并通过喷嘴1020向生物质仓100内喷射,从而可以稀释生物质仓100内可燃易爆气体的浓度,抑制生物质的自燃或阴燃。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温度监测元件910、CO监测元件920、CH4监测元件930、报警元件940和控制阀体730均可以与生物质掺烧系统的控制器连接,并受到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关于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和控制原理均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质仓100的顶部设有布袋除尘器,经由卸料管线输送的生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进入生物质仓100后,生物质直接落入生物质仓100内,多余的空气通过布袋除尘器排出,被空气携带的部分生物质则在布袋除尘器的作用下脱除至生物质仓100内。
为了测量生物质仓100内的物料高度,本申请实施例在生物质仓100内设置多组料位计950,多组料位计950分布在生物质仓100内的多个不同位置,以实时测量生物质仓100内多个点处物料的高度。与此同时,为保证卸料方便,在生物质仓100外部配置料位显示单元,卸料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质仓100内部料位高度选择最佳卸料管线。
可选地,生物质仓100内还配置高料位和低料位检测元件,在料位达到高料位高度或低于低料位高度时,通过报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进行相关操作。
为方便卸料,生物质仓100底部还设有卸料斗,通过卸料斗可以将生物质仓100内的物料较为均匀地输送至下部的给料装置300中。
可选地,生物质仓100上根据容积配置一定数量的防爆门,其中防爆门可以采用重力翻板式防爆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质仓(100),用于储存生物质;
输送管道(200),所述输送管道(200)的输出端用于与锅炉(500)的入料端连接;
给料装置(300),所述给料装置(300)设置于所述生物质仓(100)与所述输送管道(200)之间,用于将所述生物质仓(100)中的生物质输送至所述输送管道(200)中;
气力输送装置(400),所述气力输送装置(400)与所述输送管道(200)连接,所述气力输送装置(400)用于驱使所述输送管道(200)中的生物质朝向所述锅炉(500)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200)包括多根子管道,多根所述子管道与所述锅炉(500)的多根用于入料的煤粉管线(600)分别对应连接;
经由所述子管道输送的生物质与所述煤粉管线(600)中的煤粉混合,并沿所述煤粉管线(600)输送至所述锅炉(50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管线(600)包括与所述锅炉(500)的多层燃烧器(510)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子管线(610)、第二子管线(620)、第三子管线(630)和第四子管线(640);
所述输送管道(200)包括第一子管道(210)、第二子管道(220)、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所述第一子管道(210)与所述第一子管线(610)连接,所述第二子管道(220)与所述第二子管线(620)连接,所述第三子管道(230)与所述第三子管线(630)连接,所述第四子管道(240)与所述第四子管线(6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200)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子管道(210)和所述第二子管道(220)的第一共用管道(250),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子管道(230)和第四子管道(240)的第二共用管道(260),所述第一共用管道(250)与所述第二共用管道(260)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切换阀体(710);
所述气力输送装置(400)包括第一风机(410)和第二风机(420),所述第一风机(4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共用管道(250)连接,所述第二风机(42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共用管道(260)连接;
所述第一子管道(210)、所述第二子管道(220)、所述第三子管道(230)和所述第四子管道(240)上分别设有通断阀体(7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410)和所述第二风机(420)均为罗茨风机,所述第一风机(410)和所述第一共用管道(25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风机(420)和所述第二共用管道(260)之间分别设有冷却器(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装置(300)为具有称重功能的螺旋输送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掺烧系统还包括风粉混合装置(800),所述风粉混合装置(800)包括第一输入口(810)、第二输入口(820)和输出口(830);
所述第一输入口(810)与所述给料装置(3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口(820)与所述气力输送装置(4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口(830)与所述输送管道(20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仓(100)内设有温度监测元件(910)、CO监测元件(920)和CH4监测元件(930)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生物质掺烧系统还包括报警元件(940),所述报警元件(940)与所述温度监测元件(910)、所述CO监测元件(920)和CH4监测元件(93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在所述生物质仓(100)内的温度、CO的浓度和CH4的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达到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报警元件(940)发出警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掺烧系统还包括安全防护装置(1000),所述安全防护装置(1000)包括惰性气体储罐(1010),所述惰性气体储罐(1010)的输出端与所述生物质仓(100)连接;
在所述生物质仓(100)内的温度、CO的浓度和CH4的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达到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惰性气体储罐(1010)向所述生物质仓(100)内喷射惰性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仓(100)的顶部设有布袋除尘器;
和/或,所述生物质仓(100)内设有多组料位计(950),多组所述料位计(950)分布在所述生物质仓(100)内的多个不同位置;
和/或,所述生物质仓(100)的底部设有卸料斗。
CN202122130428.6U 2021-09-03 2021-09-03 生物质掺烧系统 Active CN215951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0428.6U CN215951485U (zh) 2021-09-03 2021-09-03 生物质掺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0428.6U CN215951485U (zh) 2021-09-03 2021-09-03 生物质掺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1485U true CN215951485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30428.6U Active CN215951485U (zh) 2021-09-03 2021-09-03 生物质掺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14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341A (zh) * 2022-08-10 2022-11-15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煤粉锅炉深度调峰能力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341A (zh) * 2022-08-10 2022-11-15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煤粉锅炉深度调峰能力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51485U (zh) 生物质掺烧系统
CN208475369U (zh) 燃煤锅炉制粉系统
CN110404650B (zh) 一种安全、高效得制备褐煤的磨煤系统及其方法
CN214916977U (zh) 一种块煤制粉干燥系统
CN200972107Y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复燃装置
CN206771325U (zh) 褐煤与生物质耦合锅炉燃烧系统
CN208186298U (zh) 生物质与电站锅炉烟气多维综合利用的直接耦合发电系统
CN109812830A (zh) 一种生物颗粒与燃煤耦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9852428A (zh) 生物质给料装置
CN216924337U (zh) 一种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系统
CN205235756U (zh) 一种高分子脱硝系统
CN20826961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规模化粮食烘干成套装置
CN212005750U (zh) 一种烟气再循环利用煤粉制备系统
CN210152715U (zh) 一种煤矿抽放瓦斯与热风的掺混处理系统
CN209655336U (zh) 一种生物颗粒与燃煤耦合发电系统
CN112755752A (zh) 一种干法脱硝工艺及设备
CN209816040U (zh) 生物质给料装置
CN104633692B (zh) 利用邻炉负压清除煤粉仓存粉的系统与方法
CN202328315U (zh) 石灰回转窑煤粉制备与输送装置
CN201443753U (zh) 燃烧煤粉云的锅炉系统
CN219950897U (zh) 一种热解发电一体化系统
CN204404215U (zh) 利用邻炉负压清除煤粉仓存粉的系统
CN206008458U (zh) 一种新型粉体脱硝系统
CN214552436U (zh) 一种干法脱硝设备
CN111947121A (zh) 超洁净经济节能锅炉联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