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4205U -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4205U
CN215944205U CN202121312248.3U CN202121312248U CN215944205U CN 215944205 U CN215944205 U CN 215944205U CN 202121312248 U CN202121312248 U CN 202121312248U CN 215944205 U CN215944205 U CN 215944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aling
lubricating oil
ring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22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福
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Tiechima Light Ax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ping Jianyang Auto Press Forging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ping Jianyang Auto Press Forging Factory filed Critical Nanping Jianyang Auto Press Forging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1213122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4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4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4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包括车桥壳体、差速器、连接在差速器一端的第一输出半轴、连接在差速器另一端的第二输出半轴和连接在车桥壳外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为管状结构且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电机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车桥壳体内,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的润滑油散热腔,电机转轴的另一端穿设到润滑油散热腔内且同离心抽气筒的进口端对接在一起,第一输出半轴的一端设有进油孔、另一端设有出油孔,润滑油吸热腔内填充有冷却介质。本实用新型具有润滑油在车桥内部进行循环而进行冷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润滑油引出车桥进行冷却所导致的润滑油流过的路线长会影响油的粘度而影响润滑油的品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桥,尤其涉及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车桥又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其两端安装车轮。车桥的作用是承受汽车的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驶。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车桥也分成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持桥四种。其中转向桥和支持桥都属于从动桥。大多数汽车采用前置后驱动,因此前桥作为转向桥,后桥作为驱动桥,而前置前驱动汽车则前桥成为转向驱动桥,后桥充当支持桥。
现有的同轴电机车桥总成对车桥外壳内的润滑油的冷却方式为将润滑油引出车桥后到散热器中进行冷却,该冷却方式存在有流过的路线长容易影响润滑油的品质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润滑油在车桥内部进行循环而进行冷却的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解决了现有的润滑油引出车桥进行冷却所导致的润滑油流过的路线长会影响油的粘度而影响润滑油的品质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包括车桥壳体、设置在车桥壳体内的差速器、连接在差速器一端的第一输出半轴、连接在差速器另一端的第二输出半轴和连接在车桥壳外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为管状结构且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所述车桥壳体内设置有将所述电机转轴的转矩传递到所述差速器上的传动机构,所述电机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车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的润滑油散热腔,所述电机转轴的另一端穿设到所述润滑油散热腔内且同离心抽气筒的进口端对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输出半轴内设有沿第一输出半轴轴向延伸的回油通道,所述第一输出半轴的一端设有连通回油通道和所述润滑油散热腔连通的进油孔、另一端设有连通回油通道和车桥壳体内部空间的出油孔,所述电机转轴和电机转轴之间为间隙配合而构成连通所述车桥壳体内部空间和离心抽气筒进口端的进油通道,所述润滑油吸热腔内填充有冷却介质,润滑油散热腔的壁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使用时,电机转轴驱动半轴转动而使得汽车前行的过程中驱动离心抽气筒转动,离心抽气筒转动的结果为驱动桥壳内的润滑油经过第一输出半轴和电机转轴之间的间隙流入离心抽气筒、然后沿离心抽气筒的径向而到达润滑油散热腔,润滑油散热腔内的润滑油经进油孔、回油通道和出油孔流回车桥壳体。润滑油导电润滑油散热腔时热量被散失掉。本技术方案,润滑油为内循环的,能够使得流体线路短而且结构紧凑。通过驱动差速器的驱动电机一起进行驱动来完成润滑油的循环以,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油散热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润滑油散热腔分割为沿第一输出半轴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离心抽气筒仅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输出半轴通过隔板部轴承同隔板连接在一起,所述隔板的径向外端设有若干沿润滑油散热腔周向分布的连通孔。能够提高换热效率,避免没有被充分降温的润滑油回流到车桥壳体。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电机外壳、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电机外壳同车桥壳体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第一轴承位于车桥壳体内,第一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一轴承滚动体,第一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第一轴承外圈设有第一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一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车桥壳体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一轴承外圈朝向电机外壳的一端同第一轴承内圈朝向电机外壳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二轴承位于润滑油散热腔外部,第二轴承包括第二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滚动体,第二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第二轴承外圈设有第二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二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润滑油散热腔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二轴承外圈朝向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二轴承内圈朝向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一输出半轴远离车桥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同润滑油散热腔连接在一起,第三轴承包括第三轴承内圈、第三轴承外圈和第三轴承滚动体,第三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第三轴承外圈设有第三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三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润滑油散热腔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三轴承外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三轴承内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输出半轴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在车桥壳体上,第四轴承包括第四轴承内圈、第四轴承外圈和第四轴承滚动体,第四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第二输出半轴上,第四轴承外圈设有第四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四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车桥壳体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四轴承外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四轴承内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能够通过车桥壳内的润滑油对电机的轴承以及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半轴的轴承进行润滑,使得轴承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忘记润滑而损坏的现象。轴承还能够起到对车桥壳体进行密封的作用而防止润滑油泄露。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和环形支撑板,所述内密封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轴承内圈上,所述环形支撑板穿设在轴承内圈内且同轴承内圈密封固接在一起,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径向内端同弹性密封环的径向外端密封固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密封环包括基环以及沿弹性密封环的轴向分布的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的围成环形密封沟,环形密封沟的开口宽度从环形密封沟的开口端向低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都密封抵接在密封圈的外周面上。提供了轴承密封结构的一种具体技术方案,该方案密封可靠性好,长期使用导致弹性密封环同密封圈的密封出产生磨损后、弹性密封环的两个密封板生弹性密封环的补充作用而继续保持可靠的密封。
作为优选,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密封圈周向延伸的密封凸环,所述密封凸环穿设在所述环形密封沟内,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磨损到同密封环的周面失去密封作用时、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密封对接在密封凸环的轴向两端。能够通过轴承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能够以润滑油内循环的方式实现对润滑油的冷却,从而上端润滑油流走的里程少,从而避免流道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导致润滑油使用寿命缩短;实现了对驱动电机的非喷水式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轴承密封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车桥壳体1、差速器2、第一输出半轴3、第二输出半轴4、驱动电机5、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6、电机外壳7、电机转轴8、第一轴承9、第二轴承10、传动机构11、第一轴承外圈部外翻边12、润滑油散热腔13、第二轴承外圈部外翻边14、离心抽气筒18、回油通道19、进油孔20、出油管21、弯头22、回油孔23、隔板44、第一腔体45、第二腔体46、隔板部轴承47、连通孔48、第三轴承51、第三轴承外圈部外翻边52、第四轴承53、第四轴承外圈部外翻边54、密封圈55、环形支撑板56、基环57、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58、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59、环形密封沟60、密封凸环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到图3,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包括车桥壳体1、设置在车桥壳体内的差速器2、连接在差速器一端的第一输出半轴3、连接在差速器另一端的第二输出半轴4、连接在车桥壳外部的驱动电机5和若干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6。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外壳7、电机转轴8、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0。电机转轴为管状结构且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车桥壳体内设置有将所述电机转轴的转矩传递到差速器的传动机构11。电机外壳同车桥壳体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第一轴承位于车桥壳体内,第一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一轴承滚动体,第一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第一轴承外圈设有第一轴承外圈部外翻边12,第一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车桥壳体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一轴承外圈朝向电机外壳的一端同第一轴承内圈朝向电机外壳的一端通过一个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6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二轴承位于润滑油散热腔13外部,第二轴承包括第二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滚动体,第二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第二轴承外圈设有第二轴承外圈部外翻边14,第二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润滑油散热腔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二轴承外圈朝向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二轴承内圈朝向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6密封连接在一起。电机转轴的一端伸入车桥壳体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的润滑油散热腔13。电机转轴的另一端穿设到润滑油散热腔内且同离心抽气筒18的进口端对接在一起。第一输出半轴内设有沿第一输出半轴轴向延伸的回油通道19,第一输出半轴的一端设有连通回油通道和润滑油散热腔连通的进油孔20、另一端设有连通回油通道和车桥壳体内部空间的同出油管21对接在一起的出油孔,出油管的远离第一输出半轴的一端设有朝远离驱动电机弯折的弯头22,弯头的端面上设有回油孔23,该设置使得流回车桥壳体的润滑油部容易产生被吸入驱动转轴内的现象产生,冷却效果好。电机转轴和电机转轴之间为间隙配合而构成连通车桥壳体内部空间和离心抽气筒进口端的进油通道。润滑油散热腔的壁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润滑油散热腔内设有隔板44,隔板将润滑油散热腔分割为沿第一输出半轴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45和第二腔体46,离心抽气筒仅位于第一腔体内,进油口位于第二腔体内,第一输出半轴通过隔板部轴承47同隔板连接在一起,隔板的径向外端设有若干沿润滑油散热腔周向分布的连通孔48。第一输出半轴远离车桥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51同润滑油散热腔的第二腔体连接在一起,第三轴承包括第三轴承内圈、第三轴承外圈和第三轴承滚动体,第三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第三轴承外圈设有第三轴承外圈部外翻边52,第三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润滑油散热腔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三轴承外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三轴承内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二输出半轴通过第四轴承53转动连接在车桥壳体上,第四轴承包括第四轴承内圈、第四轴承外圈和第四轴承滚动体,第四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第二输出半轴上,第四轴承外圈设有第四轴承外圈部外翻边54,第四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车桥壳体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四轴承外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四轴承内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轴承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55和环形支撑板56,内密封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轴承内圈上(比如通过胶粘的方式),形支撑架穿设在轴承内圈内且同轴承内圈密封固接在一起。环形支撑板的径向内端同弹性密封环的径向外端密封固接在一起,弹性密封环包括基环57以及沿弹性密封环的轴向分布的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58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59,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的围成环形密封沟60,环形密封沟的开口宽度从环形密封沟的开口端向低端逐渐变小,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都密封抵接在密封圈的外周面上。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密封圈周向延伸的密封凸环61,述密封凸环穿设在环形密封沟内,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磨损到同密封环的周面失去密封作用时、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密封对接在密封凸环的轴向两端。

Claims (5)

1.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包括车桥壳体、设置在车桥壳体内的差速器、连接在差速器一端的第一输出半轴、连接在差速器另一端的第二输出半轴和连接在车桥壳外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为管状结构且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所述车桥壳体内设置有将所述电机转轴的转矩传递到所述差速器上的传动机构,所述电机转轴的一端伸入所述车桥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的润滑油散热腔,所述电机转轴的另一端穿设到所述润滑油散热腔内且同离心抽气筒的进口端对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输出半轴内设有沿第一输出半轴轴向延伸的回油通道,所述第一输出半轴的一端设有连通回油通道和所述润滑油散热腔连通的进油孔、另一端设有连通回油通道和车桥壳体内部空间的出油孔,所述电机转轴和电机转轴之间为间隙配合而构成连通所述车桥壳体内部空间和离心抽气筒进口端的进油通道,所述润滑油吸热腔内填充有冷却介质,润滑油散热腔的壁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散热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润滑油散热腔分割为沿第一输出半轴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离心抽气筒仅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输出半轴通过隔板部轴承同隔板连接在一起,所述隔板的径向外端设有若干沿润滑油散热腔周向分布的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或1或2所述的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电机外壳、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电机外壳同车桥壳体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第一轴承位于车桥壳体内,第一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内圈、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一轴承滚动体,第一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第一轴承外圈设有第一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一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车桥壳体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一轴承外圈朝向电机外壳的一端同第一轴承内圈朝向电机外壳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二轴承位于润滑油散热腔外部,第二轴承包括第二轴承内圈、第二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滚动体,第二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第二轴承外圈设有第二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二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润滑油散热腔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二轴承外圈朝向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二轴承内圈朝向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一输出半轴远离车桥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同润滑油散热腔连接在一起,第三轴承包括第三轴承内圈、第三轴承外圈和第三轴承滚动体,第三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第一输出半轴上,第三轴承外圈设有第三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三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润滑油散热腔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三轴承外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三轴承内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输出半轴通过第四轴承转动连接在车桥壳体上,第四轴承包括第四轴承内圈、第四轴承外圈和第四轴承滚动体,第四轴承内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第二输出半轴上,第四轴承外圈设有第四轴承外圈部外翻边,第四轴承外圈部外翻边同车桥壳体密封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第四轴承外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同第四轴承内圈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内外圈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或3所述的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和环形支撑板,所述内密封圈密封套设且固定在轴承内圈上,所述环形支撑板穿设在轴承内圈内且同轴承内圈密封固接在一起,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径向内端同弹性密封环的径向外端密封固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密封环包括基环以及沿弹性密封环的轴向分布的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的围成环形密封沟,环形密封沟的开口宽度从环形密封沟的开口端向低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都密封抵接在密封圈的外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或4所述的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密封圈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密封圈周向延伸的密封凸环,所述密封凸环穿设在所述环形密封沟内,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磨损到同密封环的周面失去密封作用时、第一环形弹性密封唇和第二环形弹性密封唇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密封对接在密封凸环的轴向两端。
CN202121312248.3U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Active CN215944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2248.3U CN215944205U (zh)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2248.3U CN215944205U (zh)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4205U true CN215944205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65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2248.3U Active CN215944205U (zh) 2021-06-12 2021-06-12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4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5083B1 (en) Lubrication pump f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
JPS5873441A (ja) 車両用駆動車軸と流体ポンプの構体
CN112271876A (zh) 一种油冷电机
WO2023185009A1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
CN215944205U (zh) 一种设润滑油内循环结构的同轴车桥总成
CN111555554A (zh)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进行油冷的电动油泵总成
CN211519234U (zh) 全地形车及其混合动力总成
US2569087A (en) Rotary turbine-type fluid coupling
CN113320334B (zh) 同轴电机车桥总成的冷却方法
CN113442650A (zh) 内循环冷却式同轴电机车桥总成
CN212305021U (zh)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进行油冷的电动油泵总成
CN210068902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
CN210680284U (zh) 一种半挂车用车轴隔油套
CN201925233U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设备冷却水泵
JP2864444B2 (ja) タンデム式駆動軸の潤滑装置
CN214984816U (zh) 一种半轴套筒总成、传动系统及车辆
CN113700553B (zh) 一种发动机辅助输出结构及汽车
CN217873009U (zh) 一种转子发动机的外偏盖总成及转子发动机
CN111555555A (zh) 一种电机和控制器包含冷却油路的电动油泵总成
CN216589253U (zh) 一种新型防干转轴流泵
CN218882969U (zh) 具有冷却润滑结构的联接装置
CN212985391U (zh) 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和曲轴箱
CN212839330U (zh) 一种重型汽车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
CN211145184U (zh) 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前壳体
CN215214625U (zh) 一种可同时用于矿卡前、后桥的主减速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76 Renmin Road, Shuiji Town, Jianyang District,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jian Tiechima Light Axle Co.,Ltd.

Address before: 176 Renmin Road, Shuiji Town, Jianyang District,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PING JIANYANG AUTO PRESS FORGING FACTOR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oaxial axle assembly with lubricating oil internal circulation structur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4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Jianyang sub branch

Pledgor: Fujian Tiechima Light Ax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818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