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5115U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25115U CN215925115U CN202121482255.8U CN202121482255U CN215925115U CN 215925115 U CN215925115 U CN 215925115U CN 202121482255 U CN202121482255 U CN 202121482255U CN 215925115 U CN215925115 U CN 2159251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conductive
- clamping surface
- base film
- cl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该导电夹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面,第一夹持面为凸面,且第一夹持面为导电面,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面,第二夹持面为与凸面相匹配的凹面,第二夹持面为导电面,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导电夹处于夹持状态或打开状态,当导电夹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夹持面与第二夹持面接触导通。该导电夹可以稳定地对导电基膜进行夹持,从而可以使导电基膜在镀膜机中稳定地进行镀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以及重量轻等优点。
集流体是指汇集电流的结构,在锂离子电池上主要指的是电池正极或者负极用于附着活性物质的基体金属,如铜箔、铝箔等。其功用主要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便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集流体在制作时通常是在导电基膜上通过电镀的方式形成较厚的金属镀层,以保证集流体的导电性能。具体可采用镀膜机对导电基膜进行电镀。
使用镀膜机进行镀膜时,可采用导电夹夹持导电基膜,以将导电基膜浸入镀液中进行电镀。但是,相关技术中导电夹的夹持面为平面结构,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夹持面的表面粗糙度和平整度无法做的太高,因此夹持面与导电基膜的膜面接触通常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从而导致夹持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该导电夹可以稳定地对导电基膜进行夹持,从而可以使导电基膜在镀膜机中稳定地进行镀膜。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该导电夹包括:
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为凸面,且所述第一夹持面为导电面;
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为与所述凸面相匹配的凹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为导电面;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所述导电夹处于夹持状态或打开状态,当所述导电夹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接触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夹用于夹持导电基膜以运输导电基膜,当导电基膜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时,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均与导电基膜接触,由于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持面为凸面,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夹持面为凹面,因此可以增加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与导电基膜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导电基膜的夹持稳定性,便于使导电基膜稳定地进行镀膜。同时,由于该第一夹持部的凸面与第二夹持部的凹面互相匹配,当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能够紧密贴合,使导电夹稳定地将导电基膜夹持住。
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用于夹持导电基膜沿所述镀膜机的进膜方向移动,且所述圆弧面的轴向与所述进膜方向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面为圆弧面,可以增加第一夹持面与导电基膜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将导电基膜稳定地夹持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各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夹持面上,所述第二夹持面上对应所述凸起形成有多个凹槽,各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夹持面上,当所述导电夹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与导电基膜接触时,这些凸起和凹槽会与导电基膜接触,防止导电基膜从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之间脱离,从而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稳定地夹持住导电基膜。
进一步地,所述凸面为球面。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基膜被夹持住的部分会向四周发生变形以与球面进行贴合,导电基膜与第一夹持面的接触面积会更好,从而提高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夹持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面的弧度为α,π/4≤α≤5π/12。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夹持面的弧度设置在π/4至5π/12之间,既可以稳定地对夹持住导电基膜,又可以避免导电基膜形变量较大,保证导电基膜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面具有平行于所述圆弧面的轴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处均嵌设有第一条形柔性件,所述第二夹持面对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位置嵌设有第二条形柔性件。
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电基膜与第一条形柔性件和第二条形柔性件接触时,第一条形柔性件和第二条形柔性件可以发生形变,从而避免导电基膜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处被夹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面的周边嵌设有第一环形柔性件,所述第二夹持面对应所述第一环形柔性件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环形柔性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夹持面和周边嵌设有第一环形柔性件,第二夹持面对应第一环形柔性件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环形柔性件,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接触时第一环形柔性件会与第二环形柔性件抵接,从而使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接触时不会硬碰硬,当导电基膜被夹持在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时,导电基膜被夹持的部分不易被夹破,便于保证导电基膜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夹的表面被配置为:除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外,在镀膜时能够浸入镀液内的其余表面均为绝缘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将导电夹除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其余表面设置为绝缘表面,一方面,避免在导电夹的其余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降低镀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另一方面,当导电夹浸入镀液后导电夹的其余表面不会导电,从而不会使经过导电基膜的电流减少,防止电镀效率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夹还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和摇杆组件;
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活动杆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夹持面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夹持面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下表面;
所述摇杆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铰接,所述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铰接,所述固定杆、所述活动杆以及至少两个所述摇杆构成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所述活动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杆往复摆动,以使所述导电夹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或所述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的边缘处形成倒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边缘处形成倒角,从而可以使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边缘处平滑过渡,进一步防止导电基膜在边缘处被夹破。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镀膜机,该镀膜机包括:
镀液槽,所述镀液槽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夹,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夹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列;
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多个第二导电夹,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夹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导电夹和所述第二导电夹分别用于夹持水平放置的导电基膜的相对两侧边,且所述第一导电夹和所述第二导电夹为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导电夹。
其中,由于该导电夹可以稳定地对导电基膜进行夹持,从而可以使该镀膜机稳定地对导电基膜进行电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夹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夹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面的弧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条形柔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环形柔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镀膜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电夹、11-第一夹持部、111-第一夹持面、1111-凸起、111a- 第一边缘、111b-第二边缘、1112-第一条形柔性件、1113-第一环形柔性件、 12-第二夹持部、121-第二夹持面、1211-第二条形柔性件、1212-第二环形柔性件、13-固定杆、14-活动杆、15-摇杆组件、151-摇杆;
100-镀液槽、1001-第一侧壁、1002-第二侧壁、200-第一传送机构、2001- 第一传送带、300-第二传送机构、3001-第二传送带、400-导电基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电镀即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镀件表面上镀上一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具体地,采用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液体作为镀液。如在导电基膜的电镀工艺中,导电基膜作为阴极。电镀前,给阳极和阴极通电,电流在阳极、镀液、阴极之间形成回路,在电镀的过程中,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在制作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的工艺中,通常使用电镀工艺在导电基膜上形成较厚的金属镀层,以制成集流体。该电镀工艺具体可利用镀膜机完成。
镀膜机包括镀液槽以及导电基膜传送装置,镀液槽内装有镀液,导电基膜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导电基膜进入镀液槽内。具体的,导电基膜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和导电夹,导电夹用于夹持导电基膜并向导电基膜通电,传送带用于带动导电夹移动,以使导电基膜进入镀液槽内。
在电镀的过程中,导电夹需频繁夹持导电基膜进入镀液槽,并在导电基膜离开镀液槽时松开对导电基膜的夹持,从而带动导电基膜能够进出镀液槽,但是,相关技术中导电夹的夹持面为平面结构,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夹持面的表面粗糙度和平整度无法做的太高,因此夹持面与导电基膜的膜面接触通常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从而导致夹持不稳定,从影响导电基膜的镀膜稳定性。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能够有效增加导电夹夹持导电基膜的稳定性,以使导电基膜在镀膜机中稳定地传输。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1。该导电夹 1包括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其中,第一夹持部11包括第一夹持面111,第一夹持面111为凸面,且第一夹持面111为导电面,第二夹持部 12包括第二夹持面121,第二夹持面121为与凸面相匹配的凹面,第二夹持面121为导电面,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导电夹1处于夹持状态或打开状态,当导电夹1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夹持面111 与第二夹持面121接触导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夹1用于夹持导电基膜以运输导电基膜,当导电基膜被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夹持时,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均与导电基膜接触,由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夹持面111为凸面,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夹持面121为凹面,因此可以增加第一夹持面111、第二夹持面121与导电基膜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 12对导电基膜的夹持稳定性,便于使导电基膜稳定地进行镀膜。同时,由于该第一夹持部11的凸面与第二夹持部12的凹面互相匹配,当第一夹持部11 和第二夹持部12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能够紧密贴合,使导电夹1稳定地将导电基膜夹持住。
综上,该导电夹1可以稳定地对导电基膜进行夹持,从而可以使导电基膜在镀膜机中稳定地进行镀膜。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夹1通常会与镀膜机的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由于导电夹1的第一夹持面111和导电夹1的第二夹持面121均为导电面,当导电夹 1的第一夹持面111、第二夹持面121均与导电基膜接触时,导电基膜会与电源的负极连通并成为电镀阴极,从而在镀膜机中导电基膜的表面会形成金属镀层。
还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夹1处于夹持状态,指的是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闭合,以使第一夹持面111与第二夹持面121接触,当导电夹1夹持住导电基膜时,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将导电基膜夹持住。导电夹1处于打开状态,指的是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打开,以使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面为球面。其中,凸面为球面,也即第一夹持面111 的周边向中部逐渐凸起以形成球面,当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夹持住导电基膜时,导电基膜被夹持住的部分会向四周发生变形以与球面进行贴合,导电基膜与第一夹持面111的接触面积会更好,从而提高第一夹持面 111和第二夹持面121的夹持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凸面为球面,第二夹持面121为与凸面相匹配的凹面,那么该凹面也为球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夹持面111的凸面为圆弧面,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用于夹持导电基膜沿镀膜机的进膜方向移动,且圆弧面的轴向与进膜方向平行。
其中,第一夹持面111为圆弧面,可以增加第一夹持面111与导电基膜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将导电基膜稳定地夹持住;同时,当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夹持住导电基膜时,通常是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将导电基膜的侧边缘夹持住,由于圆弧面的轴向与进膜方向平行,因此导电基膜的侧边缘会沿导电基膜的宽度方向变形成为圆弧状,但导电基膜的中部不会发生变形,从而避免导电基膜的中部处的金属镀层不均匀。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基膜的侧边缘通常会被裁掉,导电基膜的中部则会被保留作为导电基膜产品;另外,当圆弧面的轴向与进膜方向垂直时,导电基膜的侧边缘会沿导电基膜的长度方向变形为圆弧状,此时会使导电基膜的中部也会发生变形,从而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夹持面121为与第一夹持面111相匹配,当第一夹持面111为还凸出的圆弧面时,第二夹持面121则为凹陷的圆弧面,从而使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能够紧密地贴合。
为了增加导电夹1对导电基膜的夹持稳定性,第一夹持面111上形成有多个凸起1111,各凸起1111均匀分布在第一夹持面111上,第二夹持面121 上对应凸起1111形成有多个凹槽(图未示出),各凹槽均匀分布在第二夹持面121上,当导电夹1处于夹持状态时,凸起1111与凹槽贴合。
其中,第一夹持面111形成多个凸起1111,各凸起1111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夹持面111上,第二夹持面121对应凸起1111形成有多个凹槽,各凹槽均匀分布在第二夹持面121上,从而可以增加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 的摩擦力。当第一夹持面111、第二夹持面121与导电基膜接触时,这些凸起1111和凹槽会与导电基膜接触,防止导电基膜从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之间脱离,从而使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稳定地夹持住导电基膜。同时,各凸起1111均匀地分布和各凹槽均匀地分布,可以使第一夹持面111、第二夹持面121与导电基膜接触时,导电基膜被夹持的部分可以均匀地受力,防止导电基膜被夹持的部分被撕裂。另外,凸起1111与凹槽相对应,可以使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接触时,各凸起1111与各凹槽进行贴合,从而使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紧密接触,以增加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的夹持稳定性。
请参阅图4,第一夹持面111的弧度为α,π/4≤α≤5π/12,即第一夹持面111的两端连线后所对应的圆心角在45度至75度之间。其中,当第一夹持面111的弧度越小时,换句话说,也就是第一夹持面111凸出的高度较小且凸出的坡度较缓,因此当该第一夹持面111对导电基膜进行夹持时,夹持稳定性较低;反之,当第一夹持面111的弧度越大时,第一夹持面111凸出的高度较大且凸出的坡度较陡,因此当该第一夹持面111对导电基膜进行夹持时,导电基膜的形变量较大,容置影响导电基膜产品的质量;因此将第一夹持面111的弧度设置在π/4至5π/12之间,既可以稳定地对夹持住导电基膜,又可以避免导电基膜形变量较大,保证导电基膜产品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面111的弧度在π/4-5π/12之间,具体可以为π/4、π/3、5π/12等,本申请在此对第一夹持面111的弧度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提高导电基膜的质量,请参阅图5,第一夹持面111具有平行于圆弧面的轴向的第一边缘111a(图5中圆弧面的左侧边缘)和第二边缘111b (图6中圆弧面的右侧边缘),第一边缘111a和第二边缘111b处均嵌设有第一条形柔性件1112,第二夹持面121对应第一边缘111a和第二边缘111b 的位置嵌设有第二条形柔性件1211。
其中,当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夹持住导电基膜,且第一夹持面111为圆弧面时,由于圆弧面的第一边缘111a和第二边缘111b为第一夹持面111的弯折末端,因此导电基膜在第一边缘111a和第二边缘111b处容易被夹破,为此本实施例在第一边缘111a处和第二边缘111b处分别设置第一条形柔性件1112和第二条形柔性件1211,当导电基膜与第一条形柔性件1112和第二条形柔性件1211接触时,第一条形柔性件1112和第二条形柔性件1211可以发生形变,从而避免导电基膜在第一边缘111a和第二边缘111b 处被夹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条形柔性件1112和第二条形柔性件1211具体可以为橡胶条或硅胶条等,只要能发生形变防止导电基膜被夹破即可,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6,第一夹持面111的周边嵌设有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第二夹持面121对应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环形柔性件1212。
其中,在第一夹持面111和周边嵌设有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第二夹持面121对应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环形柔性件1212,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接触时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会与第二环形柔性件1212抵接,从而使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接触时不会硬碰硬,当导电基膜被夹持在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时,导电基膜被夹持的部分不易被夹破,便于保证导电基膜的质量。
另外,导电夹1在夹持导电基膜进行电镀时会浸入镀液,导电夹1的导电面会被镀上金属,当导电夹1夹持导电基膜时,导电面上的金属容易垫破导电基膜。此时由于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均为导电面,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嵌设在第一夹持面111的周边,第二环形柔性件1212嵌设在第二夹持面121的周边,当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抵接触时,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会与第二环形柔性件1212抵接,从而可以将导电面进行密封,避免导电夹1浸入镀液后,导电面上形成金属镀层,进一步降低导电基膜被夹破的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和第二环形柔性件1212具体可以为硅胶圈或橡胶圈,本申请在此对第一环形柔性件1113和第二环形柔性件 1212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的边缘处形成倒角,从而可以使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的边缘处平滑过渡,进一步防止导电基膜在边缘处被夹破。
进一步地,导电夹1的表面被配置为:除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 121外,在镀膜时能够浸入镀液内的其余表面均为绝缘表面。
其中,导电夹1在镀膜机中使用时,会浸入镀液中,将导电夹1除第一夹持面111和第二夹持面121的其余表面设置为绝缘表面,一方面,避免在导电夹1的其余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降低镀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另一方面,当导电夹1浸入镀液后导电夹1的其余表面不会导电,从而不会使经过导电基膜的电流减少,防止电镀效率下降。
请参阅回图1和图2,该导电夹1还包括固定杆13、活动杆14和摇杆 151组件15。其中,固定杆13和活动杆14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固定杆13 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夹持部11,活动杆14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2位于第一夹持部11的上方,且第一夹持面111设于第一夹持部11的上表面,第二夹持面121设于第二夹持部12 的下表面;摇杆151组件15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摇杆151,摇杆151的一端与固定杆13铰接,摇杆151的另一端与活动杆14铰接,固定杆13、活动杆14以及至少两个摇杆151构成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活动杆14能够相对于固定杆13往复摆动,以使导电夹1处于夹持状态或打开状态。
当将该导电夹1应用在镀膜机中时,固定杆13会与镀膜机中的传输带固定,由于固定杆13与活动杆14之间通过摇杆151连接,并形成平行四边形平面连杆机构,从而活动杆14可以相对固定杆13进行摆动,以使导电夹1 处于夹持状太或打开状态;其中,当导电基膜在镀液中进行传输时,导电夹 1处于夹持状态,当导电基膜电镀完成后,导电夹1处于打开状态时。
另外,请参阅图7,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镀膜机,该镀膜机包括镀液槽 100、第一传送机构200和第二传送机构300。其中,镀液槽100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图7中的上下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01(图7中的左侧壁)和第二侧壁1002(图7中的右侧壁),第一传送机构200包括靠近第一侧壁1001设置且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传送带2001,以及设置于第一传送带2001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夹,多个第一导电夹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列,第二传送机构300包括靠近第二侧壁1002设置且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传送带3001,以及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001上的多个第二导电夹,多个第二导电夹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列,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分别用于夹持水平放置的导电基膜400的相对两侧边,且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为上文所述的导电夹1。
其中,由于该导电夹1可以稳定地对导电基膜400进行夹持,从而可以使该镀膜机稳定地对导电基膜400进行电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为凸面,且所述第一夹持面为导电面;
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为与所述凸面相匹配的凹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为导电面;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相对运动,以使所述导电夹处于夹持状态或打开状态,当所述导电夹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用于夹持导电基膜沿所述镀膜机的进膜方向移动,且所述圆弧面的轴向与所述进膜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各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夹持面上,所述第二夹持面上对应所述凸起形成有多个凹槽,各所述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夹持面上,当所述导电夹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为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的弧度为α,π/4≤α≤5π/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具有平行于所述圆弧面的轴向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处均嵌设有第一条形柔性件,所述第二夹持面对应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位置嵌设有第二条形柔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的周边嵌设有第一环形柔性件,所述第二夹持面对应所述第一环形柔性件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环形柔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的边缘处形成倒角。
9.一种镀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镀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机包括:
镀液槽,所述镀液槽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夹,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夹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列;
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多个第二导电夹,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夹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导电夹和所述第二导电夹分别用于夹持水平放置的导电基膜的相对两侧边,且所述第一导电夹和所述第二导电夹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2255.8U CN215925115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2255.8U CN215925115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25115U true CN215925115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39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82255.8U Active CN215925115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25115U (zh)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21482255.8U patent/CN2159251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57470B1 (ko) | 이차전지용 전극단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 |
US11598018B2 (en) | Dual wafer plating fixture for a continuous plating line | |
CN215925115U (zh)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
CN210163543U (zh) | 一种陶瓷基板镀铜用挂具 | |
CN217920640U (zh) | 一种薄膜传送装置及镀膜机 | |
CN113725561A (zh) | 三电极软包电芯的负极极耳结构及三电极软包电池 | |
CN113564675A (zh)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
CN217922400U (zh)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
CN215925133U (zh)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阳极板及镀膜机 | |
CN215947439U (zh) | 一种电镀装置 | |
CN210692601U (zh) | 具有分层软连接片的电池顶盖结构 | |
CN110396711B (zh) | 一种半导体电镀夹持钢带 | |
CN212713778U (zh) | 一种用于蚀刻液再回收的阴极架 | |
JPH0686676B2 (ja) | メツキ用電極部 | |
CN208690516U (zh) | 一种单面导电弹片及组合单面导电弹片 | |
CN217922390U (zh) | 电镀装置及镀膜机 | |
CN215933858U (zh) | 一种磁性导电夹及镀膜机 | |
CN113463171B (zh)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
CN218596546U (zh) | 一种用于镀膜机的导电夹及镀膜机 | |
CN215925134U (zh) | 用于镀膜机的阳极板及镀膜机 | |
CN212152438U (zh) | 一种手持式惰性金属表面化学镀镍激发装置 | |
CN210976998U (zh) | 一种具有内旋转合页的真空烤箱 | |
CN216107279U (zh) | 用于镀膜机的导电辊及镀膜机 | |
CN220926905U (zh) | 连续真空镀膜用蒸发舟和真空蒸镀系统 | |
JP2020096101A (ja) | 基板ホルダに使用するシ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0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industrial bas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