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0869U - 超薄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超薄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0869U
CN215910869U CN202121702977.XU CN202121702977U CN215910869U CN 215910869 U CN215910869 U CN 215910869U CN 202121702977 U CN202121702977 U CN 202121702977U CN 215910869 U CN215910869 U CN 215910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body
sinking
dissipation pla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029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菊香
庄高风
许晓蕾
钱大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029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0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0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0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超薄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本体、位于散热板本体下方的支撑板和设置于散热板本体上方的扁平热管,散热板本体上具有一与扁平热管匹配的第一下沉区,扁平热管嵌入该第一下沉区内并与第一下沉区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本体上位于第一下沉区中段的两侧分别具置有与第一下沉区连通的第二下沉区、第三下沉区,该下沉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主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硅脂层,散热板本体一侧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的折弯部,所述散热板本体另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180°折弯的翻边部,使得该翻边部的上表面与散热板本体边缘处的下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减薄散热器整体的的厚度,增强了散热器的结构强度,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散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超薄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散热模组,属于电子产品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生活中,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品味愈来愈来重视,对于科技的追求也更臻于完美,随着电脑技术整体性能的提高,厚度越来越薄,各部件的运行频率越来越高,功耗越来越大,手提式电脑的散热问题成了使用者的最大困扰。
散热器可以对电脑内部的处理器以及显卡等产热部件进行散热,若散热效果不好就会导致电脑元件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系统运行不稳定、部件烧毁等情况发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现有手提式电脑散热器存在散热效率低、结构强度不足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散热模组,该超薄散热模组在满足散热要求的同时,大大减薄了散热器整体的的厚度,增强了散热器的结构强度,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散热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本体、位于散热板本体下方的支撑板和设置于散热板本体上方的扁平热管,所述散热板本体上具有一与扁平热管匹配的第一下沉区,所述扁平热管嵌入该第一下沉区内并与第一下沉区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本体上位于第一下沉区中段的两侧分别具置有与第一下沉区连通的第二下沉区、第三下沉区,使得第一下沉区、第二下沉区、第三下沉区的下表面连接成低于散热板本体下表面的下沉表面,该下沉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主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硅脂层;
所述散热板本体一侧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的折弯部,所述散热板本体另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180°折弯的翻边部,使得该翻边部的上表面与散热板本体边缘处的下表面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板本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下沉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折弯部、翻边部分别位于散热板本体两个长边的边缘处。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平热管为超薄型热管。
4. 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板本体为铜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超薄散热模组,其所述散热板本体上具有一与扁平热管匹配的第一下沉区,所述扁平热管嵌入该第一下沉区内并与第一下沉区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本体上位于第一下沉区中段的两侧分别具置有与第一下沉区连通的第二下沉区、第三下沉区,使得第一下沉区、第二下沉区、第三下沉区的下表面连接成低于散热板本体下表面的下沉表面,该下沉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主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硅脂层,在满足散热要求的同时,大大减薄了散热器整体的的厚度,为轻薄型的电子设备提供了良好的散热方案;进一步,其所述散热板本体一侧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的折弯部,所述散热板本体另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180°折弯的翻边部,使得该翻边部的上表面与散热板本体边缘处的下表面接触,在不增加散热器整体厚度的同时,增强了散热器的结构强度,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散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散热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薄散热模组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散热板本体;2、支撑板;3、扁平热管;41、第一下沉区;42、第二下沉区;42、第三下沉区;5、下沉表面;6、导热硅脂层;7、安装部;71、安装通孔;8、折弯部;9、翻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一种超薄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本体1、位于散热板本体1下方的支撑板2和设置于散热板本体1上方的扁平热管3,所述散热板本体1上具有一与扁平热管3匹配的第一下沉区41,所述扁平热管3嵌入该第一下沉区41内并与第一下沉区4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本体1上位于第一下沉区41中段的两侧分别具置有与第一下沉区41连通的第二下沉区42、第三下沉区43,使得第一下沉区41、第二下沉区42、第三下沉区43的下表面连接成低于散热板本体1下表面的下沉表面5,该下沉表面5上设置有用于与主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硅脂层6;
所述散热板本体1一侧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的折弯部8,所述散热板本体1另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180°折弯的翻边部9,使得该翻边部9的上表面与散热板本体1边缘处的下表面接触。
上述散热板本体1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下沉的安装部7,上述安装部7上开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71;
上述折弯部8、翻边部9分别位于散热板本体1两个长边的边缘处;
与散热板本体1一体成型的上述折弯部8与散热板本体1垂直设置;
与散热板本体1一体成型的上述翻边部9与散热板本体1平行设置。
实施例2:一种超薄散热模组,包括散热板本体1、位于散热板本体1下方的支撑板2和设置于散热板本体1上方的扁平热管3,所述散热板本体1上具有一与扁平热管3匹配的第一下沉区41,所述扁平热管3嵌入该第一下沉区41内并与第一下沉区4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本体1上位于第一下沉区41中段的两侧分别具置有与第一下沉区41连通的第二下沉区42、第三下沉区43,使得第一下沉区41、第二下沉区42、第三下沉区43的下表面连接成低于散热板本体1下表面的下沉表面5,该下沉表面5上设置有用于与主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硅脂层6;
所述散热板本体1一侧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的折弯部8,所述散热板本体1另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180°折弯的翻边部9,使得该翻边部9的上表面与散热板本体1边缘处的下表面接触。
上述散热板本体1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下沉的安装部7,上述安装部7上开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71;
上述折弯部8、翻边部9分别位于散热板本体1两个长边的边缘处;
与散热板本体1一体成型的上述折弯部8与散热板本体1垂直设置;
与散热板本体1一体成型的上述翻边部9与散热板本体1平行设置;
上述扁平热管3为超薄型热管;
上述散热板本体1为铜板。
采用上述超薄散热模组时,其所述散热板本体上具有一与扁平热管匹配的第一下沉区,所述扁平热管嵌入该第一下沉区内并与第一下沉区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本体上位于第一下沉区中段的两侧分别具置有与第一下沉区连通的第二下沉区、第三下沉区,使得第一下沉区、第二下沉区、第三下沉区的下表面连接成低于散热板本体下表面的下沉表面,该下沉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主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硅脂层,在满足散热要求的同时,大大减薄了散热器整体的的厚度,为轻薄型的电子设备提供了良好的散热方案;
进一步,其所述散热板本体一侧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的折弯部,所述散热板本体另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180°折弯的翻边部,使得该翻边部的上表面与散热板本体边缘处的下表面接触,在不增加散热器整体厚度的同时,增强了散热器的结构强度,保证长期使用过程中散热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超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本体(1)、位于散热板本体(1)下方的支撑板(2)和设置于散热板本体(1)上方的扁平热管(3),所述散热板本体(1)上具有一与扁平热管(3)匹配的第一下沉区(41),所述扁平热管(3)嵌入该第一下沉区(41)内并与第一下沉区(41)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散热板本体(1)上位于第一下沉区(41)中段的两侧分别具置有与第一下沉区(41)连通的第二下沉区(42)、第三下沉区(43),使得第一下沉区(41)、第二下沉区(42)、第三下沉区(43)的下表面连接成低于散热板本体(1)下表面的下沉表面(5),该下沉表面(5)上设置有用于与主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硅脂层(6);
所述散热板本体(1)一侧的边缘处具有向下的折弯部(8),所述散热板本体(1)另一侧的边缘处具有一180°折弯的翻边部(9),使得该翻边部(9)的上表面与散热板本体(1)边缘处的下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本体(1)的边缘处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下沉的安装部(7),所述安装部(7)上开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8)、翻边部(9)分别位于散热板本体(1)两个长边的边缘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热管(3)为超薄型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超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本体(1)为铜板。
CN202121702977.XU 2021-07-26 2021-07-26 超薄散热模组 Active CN215910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2977.XU CN215910869U (zh) 2021-07-26 2021-07-26 超薄散热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2977.XU CN215910869U (zh) 2021-07-26 2021-07-26 超薄散热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0869U true CN215910869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9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02977.XU Active CN215910869U (zh) 2021-07-26 2021-07-26 超薄散热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0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654B (zh) 散热器
CN215910869U (zh) 超薄散热模组
CN201252094Y (zh) 笔记本电脑cpu与热管压接高效导热结构
CN201569965U (zh) 偏心型散热装置
CN217363612U (zh) 散热器的热管安装结构
CN201252095Y (zh) 笔记本电脑cpu与热管压接导热结构
CN216161068U (zh) 笔记本电脑内置散热器
CN217363615U (zh) 用于智能终端的散热器
CN217363614U (zh) 用于散热器的散热单元
CN101098607B (zh) 散热模组
CN216083628U (zh) 用于轻薄型电子设备的散热器
CN202197491U (zh) 针对发热模块的铝镶铜型散热板
CN114850811A (zh) 散热器的加工方法
CN215769636U (zh) 轻薄型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
CN216014182U (zh) 嵌入式散热器
CN220795785U (zh) 一种散热片结构、主板组件以及便携式智能设备
CN219042314U (zh) 电子产品散热器件
CN219998209U (zh) 一种高强度支撑板结构
CN213780893U (zh) 一种笔记本用新型散热片
CN212992775U (zh) 一种金属电源板底座
CN213907284U (zh)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散热片
CN216793674U (zh) 散热结构和终端设备
CN217655513U (zh) 笔记本电脑用散热器
CN220795786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结构、主板以及便携式智能设备
CN219042315U (zh) 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