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5437U - 一种极片归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归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05437U CN215905437U CN202120877897.1U CN202120877897U CN215905437U CN 215905437 U CN215905437 U CN 215905437U CN 202120877897 U CN202120877897 U CN 202120877897U CN 215905437 U CN215905437 U CN 2159054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rrecting
- righting
- pole piece
- corr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归正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归正装置包括沿前后相对设置的前归正板和后归正板,以及沿左右相对设置的左归正板和右归正板;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可同步联动进行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由此,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可基于单一动力源而实现联动归正驱动,各归正板相互间的滞后性低,可快速同步联动进行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归正效率高,且归正一致性好,进而有效提高电池极片生产效率。并且,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与归正驱动板连接用的连杆轴的伸出长度可根据极片大小的不同而调整,从而可兼容不同尺寸大小的极片完成归正,大大提高归正装置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极片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归正装置。
背景技术
极片归正装置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流程,在锂离子电池极片模切后进行收料堆叠过程中,由于下落收料的电池极片无法自然整齐堆叠,需采用机械进行归正,以保持收料的电池极片堆叠的整齐度,避免电池极片出现褶皱等现象,并方便进行转移。
传统的极片归正装置都是由多个气缸为动力源,如专利CN206711967U公开的一种高速极片入盒归正机构中,四个归正位置中的各归正板均由独立的归正气缸进行动力驱动。由于各动力源相互独立,同步控制进行归正操作系统复杂,相互间容易存在滞后性,从而容易导致归正效率低、归正一致性差,且归正后的极片整齐度低等问题。进而影响生产效率,浪费生产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极片归正装置归正效率低、归正一致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归正装置,该极片归正装置的归正效率高,且归正一致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包括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所述前归正板与所述后归正板沿前后相对设置,所述左归正板与所述右归正板沿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可同步联动进行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通过归正驱动板进行同步联动;在所述归正驱动板前后移动时,可分别联动驱使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归正板通过前连接杆轴以及前旋转摆臂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前连接杆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前旋转摆臂的一端上,所述前旋转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归正板连接;
所述后归正板通过后连接杆轴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后连接杆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后归正板以及所述归正驱动板上;
所述左归正板通过左连接杆轴以及左旋转摆臂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左连接杆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左旋转摆臂的一端上,所述左旋转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左归正板连接;
所述右归正板通过右连接杆轴以及右旋转摆臂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右连接杆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右旋转摆臂的一端上,所述右旋转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归正板连接。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归正驱动电机,所述归正驱动电机与所述归正驱动板传动连接,并可驱使所述归正驱动板前后移动。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归正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归正驱动板的下方,并通过偏心轴与所述归正驱动板传动连接,由所述偏心轴的偏心转动带动所述归正驱动板前后移动。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归正驱动板设置在归正驱动支架上;所述归正驱动支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归正滑轨,所述归正驱动板可沿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归正滑轨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均设置在归正基板上;且所述归正基板上设置有前滑轨、后滑轨、左滑轨以及右滑轨,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分别可自由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前滑轨、后滑轨、左滑轨以及右滑轨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归正装置,还设置有料盒;且所述料盒内具有可上下移动至对应于归正中心的极片托板。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料盒设置位于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的归正中部下方。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极片托板传动连接丝杆模组以及托料电机,所述极片托板可在所述托料电机以及所述丝杆模组的配合驱动下进行上下移动。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托料电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归正装置中,四个方位上的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分别采用连杆轴与统一归正驱动板连接,由此可基于单一动力源而实现联动归正驱动,归正作业时各归正板相互间的滞后性低,从而可快速同步联动进行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归正效率高,且归正一致性好,进而有效提高电池极片生产效率。
并且,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与归正驱动板连接用的连杆轴的伸出长度可根据极片大小的不同而调整,从而可兼容不同尺寸大小的极片完成归正,大大提高归正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的极片归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归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一动力源驱动的归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置料盒的归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极片托板的升降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0-归正机构,111-前归正板,112-后归正板,113-左归正板,114-右归正板,115-前连接杆轴,116-后连接杆轴,117-左连接杆轴,118-右连接杆轴,119-前旋转摆臂,120-左旋转摆臂,121-右旋转摆臂,122-归正驱动板,123-归正驱动电机,124-偏心轴,125-归正驱动支架,1251-归正滑轨,126-归正基板,1261-前滑轨,1262-后滑轨,1263-左滑轨,1264-右滑轨,20-料盒,21-极片托板,30-升降动力组件,311-托料电机,312-丝杆模组,313-感应器。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的说明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归正装置,参见图1所示,包括归正机构10、收料部分以及收料升降动力部分。在收料部分,包括由料盒20,以及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料盒20内、并对应于归正机构10的归正中心的极片托板21。收料升降动力部分,包括升降动力组件30,可驱使极片托板21上下移动。
电池极片模切后下料过程中,电池极片下料至料盒20的极片托板21上,在升降动力组件30的实时升降驱使下,极片托板21上新下料堆叠的电池极片保持对应在归正机构10的归正工位处,由归正机构10对极片托板21上新下料堆叠的电池极片进行归正,从而使极片堆叠整齐。
请参见图2所示,归正机构10包括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其中,所述前归正板111与所述后归正板112沿前后相对设置,所述左归正板113与所述右归正板114沿左右相对设置,由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包围的中间部位为归正工位。而料盒20设置位于所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的归正中部下方,所述极片托板21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料盒20内、并对应于归正中心。
进行归正作业时,由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相互合拢,对极片托板21上堆叠的电池极片从四个方位进行归正对齐;对齐后,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相互分离,完成归正作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均设置在归正基板126上。并且,在所述归正基板126上设置有前滑轨1261、后滑轨1262、左滑轨1263以及右滑轨1264,所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分别可自由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前滑轨1261、后滑轨1262、左滑轨1263以及右滑轨1264上。从而,可实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的自由移动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可同步联动进行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
具体的,所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通过归正驱动板122进行同步联动。在所述归正驱动板122前后移动时,可分别联动驱使所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
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示出的一个具体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归正板111通过前连接杆轴115以及前旋转摆臂119与所述归正驱动板122连接,所述前连接杆轴11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122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前旋转摆臂119的一端上,所述前旋转摆臂119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归正板111连接。所述后归正板112通过后连接杆轴116与所述归正驱动板122连接,所述后连接杆轴11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后归正板112以及所述归正驱动板122上。所述左归正板113通过左连接杆轴117以及左旋转摆臂120与所述归正驱动板122连接,所述左连接杆轴117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122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左旋转摆臂120的一端上,所述左旋转摆臂120的另一端与所述左归正板122连接。而所述右归正板114通过右连接杆轴118以及右旋转摆臂121与所述归正驱动板122连接,所述右连接杆轴118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122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右旋转摆臂121的一端上,所述右旋转摆臂121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归正板114连接。
其中,具体的,前连接杆轴115与前旋转摆臂119之间、前旋转摆臂119与前归正板111之间、左连接杆轴117与左旋转摆臂120之间、左旋转摆臂120与左归正板113之间、右连接杆轴118与右旋转摆臂121之间、右旋转摆臂121与右归正板114之间均采用鱼眼接头活动连接;而后连接杆轴116的两端与后归正板112以及归正驱动板12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如此,在归正驱动板122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前连接杆轴115、后连接杆轴116、左连接杆轴117以及右连接杆轴118在归正驱动板122的联动带动下同步进行伸缩移动,前连接杆轴115、左连接杆轴117以及右连接杆轴118分别通过前旋转摆臂119、左旋转摆臂120以及右旋转摆臂121同步驱使前归正板111、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同步进行合拢或分离,而后归正板112在后连接杆轴116的驱使下亦同步进行合拢或分离,从而实现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的同步联动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进而有效完成归正作业。
在图2和图3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为归正驱动板122向后移动时,联动带动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同步进行相互合拢,进行归正;而归正驱动板122向前移动时,联动带动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同步进行相互分离,完成归正。
并且,前归正板111、后归正板112、左归正板113以及右归正板114与归正驱动板122连接用的前连接杆轴115、后连接杆轴116、左连接杆轴117以及右连接杆轴118的伸出长度可根据极片大小的不同而调整,从而可兼容不同尺寸大小的极片完成归正,大大提高归正装置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3和图4所示,基于归正驱动板122的联动带动作用,设置有归正驱动电机123作为单一动力源,所述归正驱动电机123与所述归正驱动板122传动连接,并可驱使所述归正驱动板122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联动归正驱动。可选的,归正驱动电机123为伺服电机,可采用伺服控制驱动。
请再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具体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归正驱动电机123设置在所述归正驱动板122的下方,并通过偏心轴124与所述归正驱动板122传动连接,由所述偏心轴124的偏心转动带动所述归正驱动板122前后移动。具体的,归正驱动电机12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偏心轴124的一端连接,偏心轴124的另一端通过滚子轴承随动器与归正驱动板122连接。在归正驱动电机123工作时,带动偏心轴124旋转,由于偏心轴124的两端轴之间存在偏心,从而使偏心轴124在旋转过程中将以凸轮形式驱使归正驱动板122前后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归正驱动板122设置在归正驱动支架125上。其中,所述归正驱动支架125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归正滑轨1251,所述归正驱动板122可沿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归正滑轨1251上。而且,归正驱动电机123设置在归正驱动支架125的底部、并位于归正驱动板122的下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归正装置中,请参见图5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动力组件30包括传动连接丝杆模组312以及托料电机311。其中,丝杆模组312沿上下方向设置,极片托板21滑动连接在丝杆模组312上,而托料电机311与丝杆模组312传动连接,所述极片托板21可在所述托料电机311以及所述丝杆模组312的配合驱动下进行上下移动。
可选的,托料电机311为伺服电机,可采用伺服控制驱动。
进一步的,升降动力组件30还包括位置感应器313,可对极片托板21的上下移动位置进行检测。具体示出的实施例中,位置感应器313设置在丝杆模组312上,且可对连接丝杆模组312与极片托板21的连接块进行位置检测,进而间接检测极片托板21的位置。
并且,所述位置感应器313通过控制器与所述托料电机311连接,具体采用PLC控制器与托料电机311连接。在位置感应器313检测到极片托板21的位置后,检测数据可及时反馈至控制器,进而控制托料电机311的启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及原理上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所述前归正板与所述后归正板沿前后相对设置,所述左归正板与所述右归正板沿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可同步联动进行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通过归正驱动板进行同步联动;在所述归正驱动板前后移动时,可分别联动驱使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相互合拢或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归正板通过前连接杆轴以及前旋转摆臂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前连接杆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前旋转摆臂的一端上,所述前旋转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归正板连接;
所述后归正板通过后连接杆轴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后连接杆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后归正板以及所述归正驱动板上;
所述左归正板通过左连接杆轴以及左旋转摆臂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左连接杆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左旋转摆臂的一端上,所述左旋转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左归正板连接;
所述右归正板通过右连接杆轴以及右旋转摆臂与所述归正驱动板连接,所述右连接杆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归正驱动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右旋转摆臂的一端上,所述右旋转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归正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归正驱动电机,所述归正驱动电机与所述归正驱动板传动连接,并可驱使所述归正驱动板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归正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归正驱动板的下方,并通过偏心轴与所述归正驱动板传动连接,由所述偏心轴的偏心转动带动所述归正驱动板前后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归正驱动板设置在归正驱动支架上;所述归正驱动支架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的归正滑轨,所述归正驱动板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归正滑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均设置在归正基板上;且所述归正基板上设置有前滑轨、后滑轨、左滑轨以及右滑轨,所述前归正板、后归正板、左归正板以及右归正板分别可自由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前滑轨、后滑轨、左滑轨以及右滑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料盒;且所述料盒内具有可上下移动至对应于归正中心的极片托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托板传动连接丝杆模组以及托料电机,所述极片托板可在所述托料电机以及所述丝杆模组的配合驱动下进行上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极片归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所述托料电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77897.1U CN215905437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一种极片归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77897.1U CN215905437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一种极片归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05437U true CN215905437U (zh) | 2022-02-25 |
Family
ID=80286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77897.1U Active CN215905437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一种极片归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05437U (zh) |
-
2021
- 2021-04-26 CN CN202120877897.1U patent/CN2159054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91760B (zh) | 包装机的下料装置 | |
CN103357584A (zh) | 一种双焊臂拾取机构及一种芯片分选机 | |
CN201699074U (zh) | 电池极耳自动折弯机 | |
CN215905437U (zh) | 一种极片归正装置 | |
CN116040016A (zh) | 一种成品服饰自动包装设备 | |
CN200941404Y (zh) | 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折叠装置 | |
CN103801757A (zh) | 一种散装电容的新型切角装置 | |
CN114131231B (zh) | 适用于变压器焊接的磁芯焊接机构 | |
CN110010974A (zh) | 高精度叠片机 | |
CN210064478U (zh) | 极片缓存次定位装置及锂电池极片叠片机 | |
CN211003803U (zh) | 一种全自动纠偏气动上料机 | |
CN208374833U (zh) | 一种法兰加工生产线的自动上料装置 | |
CN113895082A (zh) | 一种新型的纸箱压痕设备 | |
CN209411265U (zh) | 移载机构及具有该移载机构的输送设备 | |
CN112349922A (zh) | 一种高效率电芯叠片机构及电芯叠片工艺 | |
CN221419775U (zh) | 一种模组翻转装置及电芯加工设备 | |
CN218088257U (zh) | 一种叠纸机 | |
CN220722744U (zh) | 一种单电机控制的双进料、四进料机构 | |
CN219600454U (zh) | 一种高周波熔接机通用夹具 | |
CN219585350U (zh) | 一种工业生产线用自动码垛机 | |
CN213947573U (zh) | 一种手机资料盒自动成型机构 | |
CN211943913U (zh) | 一种基于多电机在线耦合同步控制的套膜包装设备 | |
CN218503493U (zh) | 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全自动均匀分切机 | |
CN117577956B (zh) | 一种叠片装置及方法 | |
CN212981838U (zh) | 一种凸轮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8107 Workshop B202-1, Yeming Mold Industrial Park, Genyu Road, Tianliao Community,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HE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b202-1, Yeming mould Industrial Park, Genyu Road, Tianliao community, Yut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EHE AUTOMATION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