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3357U -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3357U
CN215893357U CN202121311886.3U CN202121311886U CN215893357U CN 215893357 U CN215893357 U CN 215893357U CN 202121311886 U CN202121311886 U CN 202121311886U CN 215893357 U CN215893357 U CN 215893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apillary structure
capillary
working flui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18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加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filed Critical Champ Tech Optical Fosh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3118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3357U/zh
Priority to TW110207490U priority patent/TWM634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3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3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均温板和均温装置,所述均温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还包括盖体、两个毛细结构、工作流体及两个隔绝件。所述盖体具有一容纳腔;两个毛细结构相对设置于所述蒸发段、所述绝热段以及所述冷凝段的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工作流体位于所述蒸发段的所述毛细结构中;两个隔绝件分别设于所述绝热段的所述毛细结构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毛细结构和/或两个所述隔绝件。本申请的均温板可隔绝未汽化的工作流体与液化后的工作流体的流通路径,从而避免两者相互碰撞后飞溅,从而防止异音、噪音的产生。

Description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发热件的装置(例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随着装置的快速运行,对用于散热的均温板的散热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常可以采用增加工作流体的含量以提升均温板功率。但是随着工作流体含量的增加到一定的量,均温板运作时蒸发段工作流体蒸发汽化,微小的压差下通过绝热端流向冷凝段,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流回蒸发段。当蒸发段过多工作流体没有完全汽化,蒸发段与冷凝段的工作流体就会在绝热端冲击在一起出现飞溅现象造成异音、噪音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散热过程中防止出现异音、噪音的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温板,包括:
依次连接的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
盖体,所述盖体具有一容纳腔;
两个毛细结构,相对设置于所述蒸发段、所述绝热段以及所述冷凝段的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工作流体,位于所述蒸发段的所述毛细结构中;
两个隔绝件,分别设于所述绝热段的所述毛细结构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以及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毛细结构和/或两个所述隔绝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盖板;
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输液口,所述均温板还包括:
输液件,设于所述输液口,以向所述容纳腔输送工作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蒸发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等于位于所述冷凝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绝热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绝件的宽度与位于所述绝热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绝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隔绝件为单段或者多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壁的多个毛细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结构为由金属粉末形成的层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结构为由金属形成的网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均温装置,包括上述的均温板。
本申请提供的均温板,通过在绝热段设置隔绝件以及通过支撑结构支撑两个毛细结构和/或两个隔绝件,当容纳腔中的部分工作流体未及时汽化时,没有汽化的工作流体随着汽化的气体穿过两个隔绝件之间至冷凝段;在冷凝段液化的液体从位于隔绝件外的毛细结构中流过,因此隔绝件隔绝未汽化的工作流体与液化后的工作流体的流通路径,从而避免两者相互碰撞后飞溅,从而防止异音、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均温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均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均温板 100
盖体 10
蒸发段 11
绝热段 12
冷凝段 13
容纳腔 14
第一盖板 15
第二盖板 16
输液口 17
毛细结构 20
工作流体 30
隔绝件 40
支撑结构 50
输液件 60
均温装置 200
散热组件 210
发热件 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均温板100,均温板100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形态的散热模组中。均温板100包括盖体10、两个毛细结构20、工作流体30、两个隔绝件40、支撑结构50,均温板100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段11、绝热段12以及冷凝段13。
盖体10具有一容纳腔14。
两个毛细结构20相对设置于蒸发段11、绝热段12以及冷凝段13的容纳腔14的内壁。
工作流体30位于蒸发段11的毛细结构20中。
两个隔绝件40分别设于绝热段12的毛细结构20背离盖体10的一侧。
支撑结构5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毛细结构20和/或两个隔绝件40。
在使用过程中,位于蒸发段11中的工作流体30受热汽化形成气体,气体携带热量经过绝热段12的隔绝件40到达冷凝段13,气体在冷凝段13预冷液化转变成液体,液体从位于绝热段12的毛细结构20中穿过回到蒸发段11。
当容纳腔14中的部分工作流体30未及时汽化时,没有汽化的工作流体30随着汽化的气体穿过隔绝件40内部。在冷凝段13液化的液体从位于隔绝件40外的毛细结构20中流过,因此,隔绝件40避免了未汽化的工作流体30与液化后的工作流体30的相互碰撞后飞溅,从而防止异音、噪音的产生。
另外,通过加入能够防止异音、噪音的产生的隔绝件40后,可以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工作流体30,从而可以提升所述隔绝件40的散热性能。
位于蒸发段11的毛细结构20的宽度等于位于冷凝段13的毛细结构20的宽度,且大于绝热段12的毛细结构20的宽度,如此,蒸发段11、绝热段12以及冷凝段13形成的结构大致为工形。隔绝件40的宽度与位于绝热段12的毛细结构20的宽度相等。
盖体10的材质为导热性能良好金属材质,例如铜、铝等。盖体10的外部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圆管、方管、扁管等。由于盖体10的内部具有一容纳腔14,如此,可便于工作流体30蒸发成气体以带动热量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包括第一盖板15和第二盖板16,第二盖板16连接于第一盖板15的一侧,其中第一盖板15和第二盖板16的边缘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容纳腔14形成于第一盖板15和第二盖板16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14的腔壁为光滑的,相较于具有槽的内壁,可以减小气体穿过隔绝件40的阻力,以使携带热量的气体快速通过,从而可以降低均温板100的热阻。毛细结构20为由金属粉末形成的层状结构,其中该层状结构为多孔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14的腔壁为光滑的,毛细结构20为由金属形成的网状结构。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毛细结构20为开设于容纳腔14内壁的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毛细槽,以便于吸附液体。
可以理解地,毛细结构20的厚度可以根据热管所需要的功率、体积、成本、使用环境等因素设置。
工作流体30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例如丙酮、乙醇等。
隔绝件4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隔绝件40为单段或者多段。隔绝件40与盖体10相距设置,隔绝件40与盖体10通过位于绝热段12的毛细结构20连接。其中,隔绝件40与毛细结构2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每个支撑结构50为柱状,支撑结构50为多个,且呈阵列状排布,其中支撑结构50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隔绝件40或毛细结构20连接在一起。
盖体10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4连通的输液口17,并且均温板100还包括输液件60,输液件60设于输液口17,以向容纳腔14输送工作流体30。在通过输液口17注入工作流体30后,进行抽真空处理后,采用氩弧焊接设备密封输液口17。其中,抽真空处理后有利于提高均温板100的导热性能。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均温装置200,均温装置200包括上述的均温板100。
均温装置200可以是手机、电脑、相机等,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发热模块的机械装置。
均温装置200包括散热组件210、发热件220以及均温板100。均温板100连接发热件220以及散热组件210,发热件220发出热量,通过均温板100的散热作用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组件210,以进一步快速散发热量,使得均温装置200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其中,发热件220可以是电池、CPU等。
本申请提供的均温板100及均温装置200,通过在绝热段12设置隔绝件40以及通过支撑结构50支撑两个毛细结构20和/或两个隔绝件40,当容纳腔14中的部分工作流体30未及时汽化时,没有汽化的工作流体30随着汽化的气体穿过两个隔绝件40之间至冷凝段13;在冷凝段13液化的液体从位于隔绝件40外的毛细结构20中流过,因此隔绝件40隔绝未汽化的工作流体30与液化后的工作流体30的流通路径,从而避免两者相互碰撞后飞溅,从而防止异音、噪音的产生。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均温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段、绝热段以及冷凝段,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具有一容纳腔;
两个毛细结构,相对设置于所述蒸发段、所述绝热段以及所述冷凝段的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工作流体,位于所述蒸发段的所述毛细结构中;
两个隔绝件,分别设于所述绝热段的所述毛细结构背离所述盖体的一侧;以及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毛细结构和/或两个所述隔绝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盖板;
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所述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输液口,所述均温板还包括:
输液件,设于所述输液口,以向所述容纳腔输送工作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蒸发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等于位于所述冷凝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绝热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件的宽度与位于所述绝热段的所述毛细结构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隔绝件为单段或者多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壁的多个毛细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为由金属粉末形成的层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为由金属形成的网状结构。
10.一种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均温板。
CN202121311886.3U 2021-06-11 2021-06-11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Active CN215893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1886.3U CN215893357U (zh) 2021-06-11 2021-06-11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TW110207490U TWM634728U (zh) 2021-06-11 2021-06-28 均溫板及均溫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1886.3U CN215893357U (zh) 2021-06-11 2021-06-11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3357U true CN215893357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1886.3U Active CN215893357U (zh) 2021-06-11 2021-06-11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3357U (zh)
TW (1) TWM63472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4728U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1514B2 (ja) シート型ヒートパイプ
CN110418550B (zh) 均热板和折叠终端
Ling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of loop heat pipe with porous copper fiber sintered sheet as wick structure
CN110966882B (zh) 一种均温板、均温板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9839498U (zh) 隔热结构体
CN113437034A (zh) 均温板及电子设备
TW201248110A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38244A (zh) 新穎結構之匯流排條
JPS61187351A (ja) ヒートパイプを統合した電力用半導体モジユール
CN210381774U (zh) 散热板及光模块
JP6555107B2 (ja) 冷却部材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11429852U (zh) 散热板和具有散热板的电子装置
JP6412456B2 (ja) 二次電池用冷却装置
WO2021018004A1 (zh) 一种导热装置及终端设备
JP2018088305A (ja) 冷却装置
CN209877718U (zh) 相变散热装置
CN215893357U (zh) 均温板及均温装置
CN213343091U (zh) 均温板和电子设备
CN110740612A (zh) 均热板
JP2011220620A (ja) プレート型ヒートパイプ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ワー半導体の冷却装置。
CN210014475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014478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4014800U (zh) 散热模组
WO2019056506A1 (zh) 由冲压工艺形成的薄型均热板
CN217155096U (zh) 均温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