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1017U -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91017U
CN215891017U CN202121869133.4U CN202121869133U CN215891017U CN 215891017 U CN215891017 U CN 215891017U CN 202121869133 U CN202121869133 U CN 202121869133U CN 215891017 U CN215891017 U CN 215891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hole
auxiliary box
integrated
cylind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9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少磊
沈东莹
高涛
严鉴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Fast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Fast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Fast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Fast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9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91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91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91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由副箱壳体和气缸体一体设置得到,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上设置有低挡进气孔,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与气缸盖连接的端面侧设置有一端开口、一端密闭的活塞内孔,所述活塞内孔的密封端顶部与一体式副箱壳体一体连接,所述低挡进气孔与活塞内孔连通,所述活塞内孔的开口端与气缸盖连接。本发明的一体式副箱壳体简化了副箱气缸整体结构,整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背景技术
商用车多挡位变速器(8挡及8挡以上)均为带副箱结构变速器,高低挡切换一般均为气操纵,需要气缸结构来实现。气缸为单独一套总成,副箱壳体为副箱气缸提供安装接口,如图4。这种结构下,副箱壳体由于要满足气缸安装接口,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也就增加了变速器整体的重量,且安装接口的精度要求高,导致壳体及气缸体加工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箱壳体,简化了副箱气缸整体结构,整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由副箱壳体和气缸体一体设置得到,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上设置有低挡进气孔,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与气缸盖连接的端面侧设置有一端开口、一端密闭的活塞内孔,所述活塞内孔的密封端顶部与一体式副箱壳体一体连接,所述低挡进气孔与活塞内孔连通,所述活塞内孔的开口端与气缸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低挡进气孔设置在活塞内孔的密封端一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气缸盖接口,所述活塞内孔的开口端通过气缸盖接口实现与气缸盖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盖接口设置在所述活塞内孔外周的一体式副箱壳体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内孔的密封端中间开有叉轴支撑孔,所述叉轴支撑孔用于支撑叉轴。
进一步的,所述叉轴支撑孔上设置有O型圈安装槽,所述O型圈安装槽上安装有O型圈用于对气缸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内孔中设置有活塞,所示活塞与叉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叉轴的另一端通过叉轴支撑孔伸出活塞内孔。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盖远离连接端的盖体顶部设置有高挡进气孔,所述高挡进气孔的长度小于气缸盖连接端面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将副箱壳体和气缸体集成为一体,省去两者之间的安装接口,直接降低加工成本,并且一体式副箱壳体的外轮廓直径更小,降低了变速器的整体重量。
本实用新型中直接在一体式副箱壳体上设置低挡进气口,低挡进气口与活塞内孔连通,减少了的原有低挡进气孔和副箱壳体之间的连接密封件,增加了低挡进气口的气密可靠性,减少进气口漏气的风险,低挡区换挡更加可靠。
同样的机床加工能力,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副箱壳体通过机床加工能力保证的活塞内孔和叉轴支撑孔的尺寸公差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可明显高于分体式结构下装配保证的公差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在满足气缸使用要求前提下,选择适当降低加工精度相当于分体式结构下装配保证的公差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可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一体式副箱壳体主视图;
图2一体式副箱壳体后视图;
图3一体式副箱壳体平面图;
图4副箱壳体与气缸体分体式结构;
图5副箱壳体与气缸体一体式结构;
图6分体式副箱壳体结构;
图7为图3中A-A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1-中壳;2-副箱壳体;21-一体式副箱壳体;3-气缸体;4-气缸盖;5-活塞;6-叉轴;7-滑套;8-拨叉;9-原有低挡进气孔;10-原有高挡进气孔;11-低挡进气孔;12-高挡进气孔;13-气缸盖接口;14-活塞内孔;15-叉轴支撑孔;16-O型圈装槽;22-主轴轴承孔;23-中间轴轴承孔;24-与主箱壳体的连接面;25-与轴承盖的连接面;26-足够容纳副箱传动元件的内部空间;27-润滑油道;28-两侧悬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般的副箱壳体主要包含结构有主轴轴承孔22、中间轴轴承孔23、与主箱壳体的连接面24、与轴承盖的连接面25、足够容纳副箱传动元件的内部空间26、副箱换挡气缸安装止口,如有必要还有润滑油道27、两侧悬置28等结构。副箱壳体的主要功能是为变速器副箱提供轴承支撑、存储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泄露的密封、以及为副箱换挡气缸提供支撑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副箱壳体的副箱气缸体相关结构布置如图3所示右上角所示,一体式副箱壳体21,包含一般壳体的主要结构,有主轴轴承孔22、中间轴轴承孔23、与主箱壳体的连接面24、与轴承盖的连接面25、足够容纳副箱传动元件的内部空间26,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体提供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本实用新型取消副箱换挡气缸安装止口,将图4中的副箱壳体2和气缸体3集成为一体得到一体式副箱壳体21,并在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上增加了低挡进气孔11、气缸盖接口13、活塞内孔14、叉轴支撑孔15及O型圈安装槽16。
其中,低挡进气孔11设置在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上,活塞内孔14设置在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与气缸盖4连接的端面侧,活塞内孔14一端开口、一端密闭,活塞内孔14的开口端与气缸盖4连接,活塞内孔14的密封端与低挡进气孔11连通,活塞内孔14的密封端贯穿设置有叉轴支撑孔15,叉轴支撑孔15用于支撑叉轴6;
优选的,活塞内孔14中设置活塞5并对活塞5进行限位,活塞5与叉轴6的一端连接,叉轴6的另一端穿出叉轴支撑孔15与拔叉8相连后伸入中壳1中。
优选的,活塞内孔14外周的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上设置气缸盖接口13,气缸盖接口13设置在一体式副箱壳体21的端面上用于使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与气缸盖4连接。
优选的,叉轴支撑孔15上设置有O型圈安装槽16,O型圈安装槽16上设置O型圈,O型圈与一体式副箱壳体21、叉轴6共同实现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具备一般副箱壳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为变速器副箱提供轴承支撑、存储润滑油以及防止润滑油泄露的密封等,同时具备副箱气缸体的功能,包括换挡活塞限位、支撑换挡叉轴以及密封功能等。其中活塞5限位分为左侧限位和右侧限位:活塞内孔14的密封端为活塞5的左侧限位,气缸盖4为活塞5的右侧限位;
如图6、图7所示,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上的低挡进气孔11与原有低挡进气孔9相比,低挡进气孔11直接开设置在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上与活塞内孔14连通,减少了的原有低挡进气孔9和副箱壳体2之间的连接密封件,增加了低挡进气口的气密可靠性,减少进气口漏气的风险,低挡区换挡更加可靠。
如图3和图4所示,原有高挡进气孔10与气缸盖4上的高挡进气孔12相比,本装置气缸盖4上的高挡进气孔12设置在远离气缸盖4连接端面的盖体顶部,高挡进气孔12的长度小于原有高挡进气孔10的长度,高挡进气孔12长度的缩短可减小气缸盖4的重量,进一步降低变速器的整体重量。
如图5所示,当前活塞5位置为副箱低挡区,副箱气缸从低挡切换到高挡的工作过程:高挡进气口12通入一定压力的大气压,推动活塞5朝左移动,此时活塞左侧气体从低挡进气口11排出。活塞5、叉轴6和拨叉8通过螺母连接,活塞5带动叉轴6和拨叉8朝左移动,拨叉8带动滑套7朝左移动,实现副箱气缸低挡切换到高挡,至活塞5移动至孔底,换挡动作结束。
副箱气缸切换高挡到低挡的工作过程:低挡进气口11通入一定压力的大气压,推动活塞5朝右移动,此时活塞右侧气体从高挡进气口12排出。活塞5、叉轴6和拨叉8通过螺母连接,活塞5带动叉轴6和拨叉8朝右移动,拨叉8带动滑套7朝右移动,实现副箱气缸高挡切换到低挡,至活塞5移动至气缸盖4端面,换挡动作结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副箱壳体实现副箱高低挡切换的工作过程与传统分体式相同。在不改变副箱气缸工作过程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够使得变速器整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
在蓝牌轻卡对整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下,多挡位变速器副箱壳体与副箱气缸的集成化设计,可以降低产品重量,且总体生产成本更低。

Claims (8)

1.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21)由副箱壳体(2)和气缸体(3)一体设置得到,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上设置有低挡进气孔(11),所述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与气缸盖(4)连接的端面侧设置有一端开口、一端密闭的活塞内孔(14),所述活塞内孔(14)的密封端顶部与一体式副箱壳体(21)一体连接,所述低挡进气孔(11)与活塞内孔(14)连通,所述活塞内孔(14)的开口端与气缸盖(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挡进气孔(11)设置在活塞内孔(14)的密封端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盖接口(13),所述活塞内孔(14)的开口端通过气缸盖接口(13)实现与气缸盖(4)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接口(13)设置在所述活塞内孔(14)外周的一体式副箱壳体(21)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内孔(14)的密封端中间开有叉轴支撑孔(15),所述叉轴支撑孔(15)用于支撑叉轴(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轴支撑孔(15)上设置有O型圈安装槽(16),所述O型圈安装槽(16)上安装有O型圈用于对气缸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内孔(14)中设置有活塞(5),所示活塞(5)与叉轴(6)的一端连接,所述叉轴(6)的另一端通过叉轴支撑孔(15)伸出活塞内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4)远离连接端的盖体顶部设置有高挡进气孔(12),所述高挡进气孔(12)的长度小于气缸盖(4)连接端面的长度。
CN202121869133.4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Active CN215891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9133.4U CN215891017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9133.4U CN215891017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91017U true CN215891017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3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9133.4U Active CN215891017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91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91017U (zh) 一种一体式副箱壳体
CN110185777B (zh) 一种变速箱滤清器壳体毛坯及其加工方法
CN104033626A (zh) 一种双控集成阀
CN112392933A (zh) 可动力分离的贯通轴总成
CN113982907A (zh) 单体免维护紧凑型举升油泵
CN214698310U (zh) 一种进出油口在前盖上的齿轮泵
CN201954239U (zh) 带有自充气气胎压力油箱的润滑装置
CN110259924B (zh) 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
CN216518583U (zh) 单体免维护紧凑型举升油泵
CN218266585U (zh) 气缸结构、变速器和车辆
CN208203849U (zh) 一种离合助力总泵
CN2230833Y (zh) 进油口可承受压力的齿轮油泵
CN201916679U (zh) 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气胎压力油箱的润滑装置
CN214274424U (zh) 一种断轴分动箱
CN216590078U (zh) 一种两位五通阀
CN219588172U (zh) 一种双h阀
CN217502521U (zh) 一种具有合拢腔排压机构的变速器壳体
CN215170641U (zh) 一种集成卸荷结构和降温功能的阀座板
CN215553532U (zh)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CN201521578U (zh) 一种制动轮缸总成
CN217272684U (zh) 用于大型油箱之间对接的快插接头
CN217084081U (zh) 一种快速连接器
CN214578651U (zh) 一种双输出取力器
CN220510906U (zh) 一种电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组成摩托车动力总成
CN217761259U (zh) 一种防积碳阀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