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3532U -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 Google Patents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53532U
CN215553532U CN202121672801.4U CN202121672801U CN215553532U CN 215553532 U CN215553532 U CN 215553532U CN 202121672801 U CN202121672801 U CN 202121672801U CN 215553532 U CN215553532 U CN 215553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kingpin
oil
engaging lug
f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28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强
李金岳
刘爱萍
李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28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53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53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53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主销润滑结构包括:前轴,其两端分别具有一拳部,拳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具有自第一端的端面朝向第二端开设的销孔,销孔贯穿第二端,拳部还具有从销孔连通至拳部的外表面的通道;主销固定于销孔内,且主销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端与第二端外;转向节具有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分别设有注油口,且每一连接耳沿销孔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连接耳的一连接孔,两连接孔分别与主销的两端转动连接,且每一连接孔的内壁和与其对应的主销的外周壁之间形成一油道,油道与通道和注油口连通。拳部通过设置通道,使得油道内的空气顺利地从通道排出且结构简单,从而可顺利地向油道内加注润滑脂。

Description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背景技术
转向节为汽车转向桥的主要零件,其连接于转向桥的主销上,主要功能是承受汽车载荷,支承并带动车轮绕主销转动以实现汽车转向。
现有的转向桥包括前轴、两主销及两转向节,前轴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拳部,每一拳部开设有一销孔,销孔内转动连接有主销,每一转向节的两连接耳分别连接于主销的两端上,主销与连接耳及销孔之间形成用于加入润滑脂的油道,转向节上开设有与油道连通的注油口,使得润滑脂可从注油口流入油道以对主销进行润滑。然而,上述结构无法向油道内加注润滑脂或加注润滑脂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顺利加注润滑脂且结构简单的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主销润滑结构,包括:前轴,其两端分别具有一拳部,所述拳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开设的销孔,所述销孔贯穿所述第二端,所述拳部还具有从所述销孔连通至所述拳部的外表面的通道;主销,固定于所述销孔内,且所述主销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外;转向节,具有两连接耳,所述两连接耳分别设有注油口,且每一所述连接耳沿所述销孔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耳的一连接孔,两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主销的两端转动连接,且每一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主销的外周壁之间形成一油道,所述油道与所述通道和所述注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分别凹设有贯穿所述拳部的外周壁和所述销孔的内周壁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通道。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均设有多个沿所述销孔的周向分布的所述凹槽,一所述凹槽形成一所述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销孔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拳部的外周壁与所述销孔的内周壁。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深度H为0.4mm~0.55mm,所述通道的宽度D为1mm~2mm。
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孔内均固定有一衬套,两所述衬套分别与所述主销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主销的外周壁与所述衬套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所述油道。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连接孔设有一油封,所述油封位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主销的外周壁之间且相对于所述衬套靠近所述拳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所述两连接耳分别为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耳及下连接耳,所述上连接耳的所述连接孔的顶端与所述下连接耳的所述连接孔的底端内均固定有一端盖,所述端盖固定有一油杯,所述油杯开设有所述注油口。
进一步地,转向节包括套设于所述主销的下端上的轴承及套设于所述主销的上端上的垫圈,所述轴承位于所述下连接耳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之间且和所述下连接耳的顶端及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上连接耳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之间且和所述上连接耳的底端及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销润滑结构的拳部具有从销孔连通至拳部的外表面的通道,使得油道内的空气顺利地从通道排出,从而可顺利地从注油口向油道内加注润滑脂。此外,拳部通过设置此通道,可降低主销润滑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且可简化主销润滑结构,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销润滑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前轴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组合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销润滑结构,其应用于重量车辆的车桥上,在本实施例中,主销润滑结构设置于卡车前桥(转向桥)上。如图3、图4所示,主销润滑结构包括前轴1、转动连接于前轴1上的主销2及与主销2连接的转向节3。
如图1、图2所示,前轴1的左右两端(右端未图示)分别具有一拳部11,拳部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且具有自第一端111的端面朝向第二端112开设的销孔113,销孔113贯穿第二端112,拳部11还具有从销孔113连通至拳部11的外表面的通道114,即销孔113通过通道114连通至外界,其中,第一端111位于第二端112的上方,即第一端111为拳部11的上端,第二端112为拳部11的下端。主销2固定连接于销孔113内,其与销孔113过盈配合,且主销2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出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外。
如图1、图2所示,转向节3具有两连接耳31,两连接耳31分别设有注油口32,且每一连接耳31沿销孔113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连接耳31的一连接孔311,两连接孔311分别与主销2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具体地,两连接孔311内均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有一衬套33(如图4),两衬套33分别与主销2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更为具体地,两衬套33分别与主销2的上下两端间隙配合,且每一衬套33的内周壁凹设有多个导油槽(未图示),导油槽用于导引润滑脂的流动方向,其贯穿衬套33的上下两端。每一连接孔311设有一油封36(如图5所示),油封36位于连接孔311的内壁与主销2的外周壁之间且相对于衬套33靠近拳部11。在本实施例中,两连接耳31分别为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耳及下连接耳,上连接耳的连接孔311的顶端与下连接耳的连接孔311的底端内均固定有一端盖34,端盖34的中部固定有一油杯35,油杯35开设有注油口32,两油杯35分别为位于主销2的顶端上方的上油杯和位于主销2的底端下方的下油杯。转向节3还包括套设于主销2的下端上的轴承37及套设于主销2的上端上的垫圈(未图示),轴承37位于下连接耳的顶端与第二端112的端面之间且和下连接耳的顶端及第二端112的端面紧密贴合以实现两者密封安装,垫圈位于上连接耳的底端与第一端111的端面之间且和上连接耳的底端及第一端111的端面紧密贴合,此垫圈用于调整连接耳31的底面与第一端111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以实现两者密封安装。
如图4、图5所示,每一连接孔311的内壁和与其对应的主销2的外周壁之间形成一油道,即每一连接耳31与主销2之间形成一油道,油道与通道114和所述注油口32连通。具体地,主销2的外周壁与衬套33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油道(未标号),更为具体地,主销2上下两端的外周壁分别和与其配合的两衬套33的内周壁之间具有一与导油槽连通的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与导油槽形成油道,轴承37与主销2之间形成供润滑脂通过的流道(未标号)。当向上下两油杯35的注油口32加注润滑脂时,上下两油封36的密封性能在压力作用下失效,此时,两油道中的一个与通道114连通,两油道中的另一个通过流道与通道114连通,即油道为打通状态,使得润滑脂从注油口32加注到油道和流道内以对衬套33和主销2及轴承37进行润滑,且在加注润滑脂的过程中,油道和流道内的空气从通道114排出至外界(如图5箭头所示的流向),使得润滑脂可顺利加注到油道内;当润滑脂加满时,润滑脂从通道114流出,然后停止向注油口32加注润滑脂,此时,两上下油封36的密封性能恢复,使得油道与通道114不连通以防止润滑脂泄漏。由此可见,拳部11通过设置此通道114,使得油道内的空气顺利地从通道114排出,从而可顺利地从注油口32向油道内加注润滑脂。此外,若在连接耳31上开设与油道连通的气孔,则需要在通气孔上设置通气塞以将气孔关闭,因此所需的零件较多,又或者在轴承37上开设与油道连通的气孔,由于轴承37对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导致气孔加工难度增大,且若气孔较大,则轴承37安装时不利于调试,导致安装工艺难度增加,因此,基于上述情况,通过在拳部11设置此通道114,可降低主销润滑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且可减少零件使用数量达到简化主销润滑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及降低加工难度,第一端111的端面与第二端112的端面分别凹设有贯穿拳部11的外周壁和销孔113的内周壁的凹槽,凹槽形成通道114。当转向节3受载时,由于主销2润滑结构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较小不易排气或者主销2润滑结构密封性较好无法排气,导致加注润滑脂困难或者无法加注润滑脂,因此,设置每一第一端111的端面和第二端112的端面均设有多个沿销孔113的周向方向分布的凹槽,具体地,每一第一端111的端面和第二端112的端面均设有三个环绕销孔113的外周均匀分布的凹槽,一凹槽形成一通道114,通过设置多个凹槽,从而可充分将油道内的气体排出至外界,即使主销润滑结构在转向节3受载的情况下或者是主销润滑结构在密封性较好的情况下,也可顺利向油道内加注润滑脂。更为具体地,凹槽的两端分别沿销孔113的径向方向贯穿拳部11的外周壁与销孔113的内周壁。如图2、图4所示,优选地,在保证气体能顺利通过通道114而灰尘、沙粒或者泥土无法通过通道114的情况下,通道114的深度H为0.5mm,通道114的宽度D为1mm,即凹槽的深度H为0.5mm,凹槽的宽度D为1mm,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通道114的深度H可选择为0.4mm~0.55mm,通道114的宽度D可选择为1mm~2m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每一拳部11的上下两端的外侧壁向内开设多个连通销孔113的的通气孔(未图示),通气孔形成通道1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桥(未图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车桥为卡车前桥(转向桥)。
本实用新型主销润滑结构的拳部具有从销孔连通至拳部的外表面的通道,使得油道内的空气顺利地从通道排出,从而可顺利地从注油口向油道内加注润滑脂。此外,拳部通过设置此通道,可降低主销润滑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且可简化主销润滑结构,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轴,其两端分别具有一拳部,所述拳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具有自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朝向所述第二端开设的销孔,所述销孔贯穿所述第二端,所述拳部还具有从所述销孔连通至所述拳部的外表面的通道;
主销,固定于所述销孔内,且所述主销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外;
转向节,具有两连接耳,所述两连接耳分别设有注油口,且每一所述连接耳沿所述销孔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耳的一连接孔,两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主销的两端转动连接,且每一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主销的外周壁之间形成一油道,所述油道与所述通道和所述注油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分别凹设有贯穿所述拳部的外周壁和所述销孔的内周壁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均设有多个沿所述销孔的周向分布的所述凹槽,一所述凹槽形成一所述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沿所述销孔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拳部的外周壁与所述销孔的内周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深度H为0.4mm~0.55mm,所述通道的宽度D为1mm~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孔内均固定有一衬套,两所述衬套分别与所述主销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主销的外周壁与所述衬套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所述油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孔设有一油封,所述油封位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主销的外周壁之间且相对于所述衬套靠近所述拳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所述两连接耳分别为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对应设置的上连接耳及下连接耳,所述上连接耳的所述连接孔的顶端与所述下连接耳的所述连接孔的底端内均固定有一端盖,所述端盖固定有一油杯,所述油杯开设有所述注油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向节包括套设于所述主销的下端上的轴承及套设于所述主销的上端上的垫圈,所述轴承位于所述下连接耳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之间且和所述下连接耳的顶端及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上连接耳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之间且和所述上连接耳的底端及所述第一端的端面紧密贴合。
10.车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主销润滑结构。
CN202121672801.4U 2021-07-22 2021-07-22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Active CN215553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2801.4U CN215553532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2801.4U CN215553532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53532U true CN215553532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7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2801.4U Active CN215553532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53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77657B (zh) 支重轮轴、支重轮及作业机械
CN101251159A (zh) 可以冷却和润滑摩擦片的摩托车用离合器
CN215553532U (zh) 主销润滑结构及车桥
CN210344056U (zh) 一种推力阻尼轴承
CN204386992U (zh) 一种用于主动稳定杆的双叶片摆动液压马达
CN206144751U (zh) 一种改变润滑方式的气泵
CN210600093U (zh) 一种驱动桥用差速器
CN208487180U (zh) 动力分流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CN210911892U (zh) 车辆及其车桥
CN215673213U (zh) 一种汽车分动箱轴承
CN212203963U (zh) 一种驱动桥摆动架的润滑结构
CN112298350A (zh) 一种免维护汽车前桥转向节与前轴的连接机构
CN114183217B (zh) 一种铸铁摇臂结构
CN203391861U (zh) 前轴主销注油结构
CN219549359U (zh) 一种用于索鞍系统的滑轮装置及缆索索鞍系统
CN215097908U (zh) 一种支重轮结构
CN218266092U (zh) 一种水泵总成、发动机及摩托车
CN219988729U (zh) 一种用于套筒式版辊轴的充气结构
CN215891016U (zh) 一种带润滑油道的一体式壳体
CN210240237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销套
CN220996563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双边支重轮
CN217381351U (zh) 一种应用于小空间的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组件
CN220182687U (zh) 一种新型转向机构润滑系统
CN219034833U (zh) 一种凸轮轴以及发动机、汽车
CN212716926U (zh) 一种新型高性能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