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6359U - 一体化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6359U
CN215876359U CN202121237948.0U CN202121237948U CN215876359U CN 215876359 U CN215876359 U CN 215876359U CN 202121237948 U CN202121237948 U CN 202121237948U CN 215876359 U CN215876359 U CN 215876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sludge
groove
tank body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79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she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she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she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she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79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6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6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6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体化沉淀池,包括主池体,池体的内部空间依次分为絮凝区、过渡区和沉淀区,絮凝区和过渡区彼此接壤的位置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沟槽,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沟槽,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中均设置有螺旋推进器,螺旋推进器用于将沉积在最低处的污垢单向推动,池体的侧面连通两个淤泥池。通过隔板将主池体划分为动区和静区,絮凝区和过渡区用于应对进液口,避免补充的污水重新搅动先前正在沉淀的污水,淤泥池对接吸泥机,避免吸泥机将扰动传递至沉淀区;螺旋推进器可以以较慢的速度和较小的扭矩运行,运行平稳安静,满足转移污泥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体化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有沉淀池结构的构造主要分为:进水区、沉淀区、污泥区和出水区。污水沉淀原理为:泥水混合液从废水输送部件通过进水管输送到导流筒,再进入沉淀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后,泥水分离,上方的清水进入出水区,从出水通道流入下一道工序,而泥水混合液中的泥沉淀到下方,通过刮泥机进入泥斗,然后被污泥泵泵入回流污泥井或污泥压滤机。而泥水混合液从进水管直接冲击进入沉淀池,由于进水管中的废水的流速较快,在进入到沉淀池后会对沉淀区进行沉淀的废水造成冲击,出现返混现象,造成清水出水有悬浮物,影响废水沉淀效率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沉淀池,污水进水平稳、污泥排放安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化沉淀池,包括主池体,所述主池体的上端敞开,所述主池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隔板将所述主池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三段,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依次分为絮凝区、过渡区和沉淀区,所述絮凝区和所述过渡区在底部连通,所述过渡区和所述沉淀区在顶部连通,所述絮凝区的上方设置有加料口和进液口,所述絮凝区的中间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絮凝区和所述过渡区彼此接壤的位置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沟槽,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中均设置有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包括位于所述主池体之外的驱动单元和位于所述主池体之内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推进器用于将沉积在最低处的污垢单向推动,所述池体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淤泥池,两个所述淤泥池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螺旋叶片的排污端连通,所述淤泥池的上端敞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叶片为无轴驱动,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螺旋叶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淤泥池之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推进器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螺旋叶片的中心,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位于所述淤泥池之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个所述折流板分别位于不同高度,并且彼此交错布置,各个所述折流板均向下倾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淤泥池的横截面面积1-2m2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的横截面为半弧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淤泥池的上方设置有吸泥机,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抽水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隔板将主池体划分为动区和静区,其中絮凝区、过渡区和淤泥池为动区。絮凝区和过渡区用于应对进液口,避免补充的污水重新搅动先前正在沉淀的污水;淤泥池对接吸泥机,避免吸泥机将扰动传递至沉淀区、避免搅动先前正在沉淀的污水。其中螺旋推进器可以以较慢的速度和较小的扭矩运行,不仅运行平稳安静,而且满足转移污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下沉淀池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下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隔板;11、絮凝区;12、过渡区;13、沉淀区;14、淤泥池;20、折流板;31、第一沟槽;32、第二沟槽;40、螺旋推进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沉淀池,包括主池体,所述主池体的上端敞开,所述主池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隔板10将所述主池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三段,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依次分为絮凝区11、过渡区12和沉淀区13,所述絮凝区11和所述过渡区12在底部连通,所述过渡区12和所述沉淀区13在顶部连通,所述絮凝区11的上方设置有加料口和进液口,所述絮凝区11 的中间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20,所述絮凝区11和所述过渡区12彼此接壤的位置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沟槽31,所述沉淀区13的底部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沟槽32,所述第一沟槽31和所述第二沟槽32中均设置有螺旋推进器40,所述螺旋推进器40包括位于所述主池体之外的驱动单元和位于所述主池体之内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推进器40用于将沉积在最低处的污垢单向推动,所述池体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淤泥池14,两个所述淤泥池14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螺旋叶片的排污端连通,所述淤泥池14的上端敞开。相应地,所述淤泥池14的上方设置有吸泥机,所述沉淀区13的上方设置有抽水机。
如图1所示,污水从上往下加入絮凝区11,同时絮凝区11也加入适量的絮凝剂,污水在多个折流板20的限制下左右往复流动,最后到达絮凝区11的底部,然后经过隔板10的下端到达过渡区12,过渡区12的内侧不做特殊处理。考虑到絮凝区11和过渡区12之间的通道较小且容易堆积污泥,所以这里需要一个螺旋推进器40。最后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到达沉淀区13,并在沉淀区13 静置。絮凝区11、过渡区12和沉淀区13的底部的斜面设计,有助于污泥往最低处靠拢。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叶片为无轴驱动,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螺旋叶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淤泥池14之内,相当于沟槽的内壁承托起螺旋叶片。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推进器40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螺旋叶片的中心,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位于所述淤泥池14之内,此时螺旋叶片不与沟槽的内壁直接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旋叶片的端部也可以不用到达淤泥池14。
作为优选,各个所述折流板20分别位于不同高度,并且彼此交错布置,各个所述折流板20均向下倾斜。该设计避免污泥沉积在折流板20上。
作为优选,所述淤泥池14的横截面面积1-2m2。较小的体积方便吸泥机工作,吸泥机工作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沟槽31和所述第二沟槽32的横截面为半弧形,尽量贴合螺旋叶片的外轮廓。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7)

1.一体化沉淀池,包括主池体,所述主池体的上端敞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池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隔板将所述主池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三段,所述池体的内部空间依次分为絮凝区、过渡区和沉淀区,所述絮凝区和所述过渡区在底部连通,所述过渡区和所述沉淀区在顶部连通,所述絮凝区的上方设置有加料口和进液口,所述絮凝区的中间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絮凝区和所述过渡区彼此接壤的位置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沟槽,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成斜面并且在最低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中均设置有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推进器包括位于所述主池体之外的驱动单元和位于所述主池体之内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推进器用于将沉积在最低处的污垢单向推动,所述池体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淤泥池,两个所述淤泥池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螺旋叶片的排污端连通,所述淤泥池的上端敞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为无轴驱动,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螺旋叶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淤泥池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进器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螺旋叶片的中心,所述螺旋叶片的一端位于所述淤泥池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折流板分别位于不同高度,并且彼此交错布置,各个所述折流板均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池的横截面面积为1-2m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的横截面为半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池的上方设置有吸泥机,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抽水机。
CN202121237948.0U 2021-06-03 2021-06-03 一体化沉淀池 Active CN215876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948.0U CN21587635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体化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948.0U CN21587635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体化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6359U true CN215876359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6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7948.0U Active CN21587635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体化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6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6656B (zh) 一种污水高效沉淀处理装置
CN113402066B (zh) 一种集成式浮油处理装置
CN215876359U (zh) 一体化沉淀池
CN218262044U (zh) 一种涡凹气浮设备
CN211367069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CN113772795B (zh) 絮凝池总成
CN21562727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气浮沉淀一体机
CN215946853U (zh) 一种新型高效斜板沉淀处理池
CN211546007U (zh) 一种新型涡凹气浮装置
CN212102313U (zh) 一种用于公路施工的一体化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10367239U (zh) 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
CN212504366U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1536650U (zh) 高效絮凝刮泥机
CN209906415U (zh) 一种采用s形不锈钢斜板的污水平流沉淀池
CN209740881U (zh) 一种高效沉降的澄清池
CN112374595A (zh) 一种基于絮凝沉淀的污水漂浮物处理装置
CN214088067U (zh) 一种气浮机
CN217781008U (zh) 一种剩余污泥的浓缩装置
CN219823802U (zh) 混凝沉淀池
CN215975334U (zh) 一种放射性洗消废水预处理装置
CN216890250U (zh) 一种污水处理和多级沉淀装置
CN213387886U (zh) 溶气式气浮机
CN220558606U (zh) 一种二次沉淀池
CN220812147U (zh) 一种工业污水斜管沉淀装置
CN220759112U (zh) 一种便于加药搅拌反应的污水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