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3458U -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3458U
CN215873458U CN202122026625.3U CN202122026625U CN215873458U CN 215873458 U CN215873458 U CN 215873458U CN 202122026625 U CN202122026625 U CN 202122026625U CN 215873458 U CN215873458 U CN 215873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roove
electrode needle
conductive heating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66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66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3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3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3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芯结构包括: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导电发热体以及贴合导电发热体外侧面设置的导液件;过油支架,过油支架内设有用于容纳发热组件的雾化腔;过油支架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电极针,第一电极针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的一端均插入第一凹槽中,且第一凹槽中的第一电极针与导电发热体紧挨;第二电极针,第二电极针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的另一端均插入第二凹槽中,且第二凹槽中的第二电极针与导电发热体紧挨。本申请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中的发热丝会发生移动而不能与内包棉完全贴合,既影响发热丝的使用寿命,又影响雾化效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雾化装置在组装雾化芯时,雾化芯中的发热丝是没有固定住的,因此在电极插入雾化装置中与发热丝两端接触连接的过程,发热丝会发生移动导致一部分发热丝未与内包棉贴合,这样发热丝在发热时未与内包棉贴合的发热丝就会干烧,影响发热丝的使用寿命,而且内包棉各处吸附的烟油不能被完全加热,雾化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中的发热丝会发生移动而不能与内包棉完全贴合,既影响发热丝的使用寿命,又影响雾化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雾化芯结构,包括: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导电发热体以及贴合所述导电发热体外侧面设置的导液件;
过油支架,所述过油支架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发热组件的雾化腔;
所述过油支架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第一电极针,所述第一电极针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的一端均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所述第一电极针与所述导电发热体紧挨;
第二电极针,所述第二电极针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的另一端均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凹槽中的所述第二电极针与所述导电发热体紧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结构,将发热组件设置在雾化腔中可以使导液件中浸入的液体在雾化腔中雾化,在过油支架上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将导电发热体的一端与第一电极针插入第一凹槽中,将导电发热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针插入第二凹槽中,这样既能使导电发热体与电极针的接触更加紧密,导电性能更好,又可以将导电发热体的两端与过油支架固定在一起,从而导电发热体位于雾化腔内的部分就不会发生移动,这样雾化腔内的导电发热体外周都会贴合导液件,有效的避免了导热发热体干烧,延长了导热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液件各处的液体也能均匀的被雾化,提升了雾化芯的雾化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针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的一端紧挨形成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凹槽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电极针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的另一端紧挨形成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凹槽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体为金属发热丝。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
底座;
外壳,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具有出雾通道;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芯结构,所述雾化芯结构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雾通道连通;
所述过油支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储液腔,所述过油支架具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导液件;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电极针的另一端接触;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电极针的另一端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容纳所述第一电极针的第一电极槽;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容纳所述第二电极针的第二电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针与所述第一电极槽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电极针与所述第二电极槽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腔的内壁与所述出雾通道之间设有密封硅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油支架具有灌液孔,所述灌液孔中设有可插拔的硅胶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油支架的外周套设有与所述灌液孔的径向平行的密封圈;
所述底座的外周套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或者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紧挨所述外壳内侧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
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通过扣位连接;
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电池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在过油支架上设置凹槽,将导电发热体的两端分别与电极针一起插入凹槽中,这样既能使导电发热体与电极针的接触更加紧密,增强导电性能,又可以将导电发热体的两端与过油支架固定在一起,从而使位于雾化腔内的导电发热体在雾化腔中的位置固定不发生移动,这样雾化腔内的导电发热体外周都会贴合导液件,有效的避免了导热发热体干烧,延长了导热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液件各处的液体也能均匀的被雾化,提升了雾化芯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发热组件;11、导电发热体;12、导液件;
20、过油支架;21、雾化腔;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导液孔;25、灌液孔;26、硅胶塞;
31、第一电极针;32、第二电极针;
40、底座;
50、外壳;51、出雾通道;52、储液腔;
61、第一电极;62、第二电极;610、第一电极槽;620、第二电极槽;
70、密封硅胶;
80、密封圈;
90、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解决了现有雾化装置中的发热丝会发生移动而不能与内包棉完全贴合,既影响发热丝的使用寿命,又影响雾化效果的问题。
参考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结构包括发热组件10,发热组件10包括导电发热体11以及贴合导电发热体11外侧面设置的导液件12;过油支架20,过油支架20内设有用于容纳发热组件10的雾化腔21;过油支架20上设有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3;第一电极针31,第一电极针31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均插入第一凹槽22中,且第一凹槽22中的第一电极针31与导电发热体11紧挨;第二电极针32,第二电极针32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另一端均插入第二凹槽23中,且第二凹槽23中的第二电极针32与导电发热体11紧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结构,将发热组件10设置在雾化腔21中可以使导液件12中浸入的液体在雾化腔21中雾化,在过油支架20上设置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3,将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针31插入第一凹槽22中,将导电发热体1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针32插入第二凹槽23中,这样既能使导电发热体11与电极针的接触更加紧密,导电性能更好,又可以将导电发热体11的两端与过油支架20固定在一起,从而导电发热体11位于雾化腔21内的部分就不会发生移动,这样雾化腔21内的导电发热体11外周都会贴合导液件12,有效的避免了导热发热体干烧,延长了导热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液件12各处的液体也能均匀的被雾化,提升了雾化芯的雾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液件12为内包棉,由于内包棉多孔,具有吸附液体能力强的优点,因此将内包棉作为导液件12使用可以均匀的吸附液体进行雾化,而且内包棉上吸附的液体不容易流入雾化腔21内影响雾化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一电极针31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紧挨形成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与第一凹槽22过盈配合;第二电极针32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另一端紧挨形成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与第二凹槽23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过盈配合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过盈配合在机械加工和制造过程中,二个或二个以上零件的配合状态粗略可分为滑动配合、过渡配合和紧配合等许多等级,过盈配合属于紧配合中的一种,也就是说相配对的轴径(键宽)要大于孔径(键槽),必须采用特殊工具挤压进去,或利用热胀冷缩的特性,将孔(键槽)加热,趁孔径扩大,迅速套到轴上,待冷却收缩后二个零件就紧紧配合成一体了。
当第一连接体与第一凹槽22过盈配合,就说明第一电极针31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紧密接触,即使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结构发生移动或者摇晃,第一电极针31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都不会从第一凹槽22中掉落出来,保证了第一电极针31与导电发热体11的接触紧密性,从而确保导电发热体11与第一电极针31之间的导电性能良好。当第二连接体与第二凹槽23过盈配合,就说明第二电极针32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紧密接触,即使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结构发生移动或者摇晃,第二电极针32的一端与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都不会从第二凹槽23中掉落出来,保证了第二电极针32与导电发热体11的接触紧密性,从而确保导电发热体11与第二电极针32之间的导电性能良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导电发热体11为金属发热丝。本申请实施例的导电发热体11采用金属发热丝,由于金属发热丝比较常见,而且导电性能较好,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金属发热丝为弹簧形状的发热丝,这样可以延长发热丝的长度,提升发热丝的发热效率,这样雾化出来的雾气就会更浓,如果雾化的液体是烟油,那么雾化出来的烟雾量就会变多,提升用户的体验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金属发热丝的金属材料可以是铁铬铝合金,也可以是镍铬电热合金。
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底座40;外壳50,外壳50设于底座40上,外壳50具有出雾通道51;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结构,雾化芯结构设于外壳50内,且雾化腔21与出雾通道51连通;过油支架20与外壳50之间形成储液腔52,过油支架20具有导液孔24,导液孔24用于连通储液腔52和导液件12;第一电极61,第一电极61贯穿底座40与第一电极针31的另一端接触;第二电极62,第二电极62贯穿底座40与第二电极针32的另一端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采用了上述的雾化芯结构,将导电发热体11的两端分别与电极针一起插入过油支架20上设置的凹槽中,这样既能使导电发热体11与电极针的接触更加紧密,增强导电性能,又可以将导电发热体11的两端与过油支架20固定在一起,从而使位于雾化腔21内的导电发热体11在雾化腔21中的位置固定不发生移动,这样雾化腔21内的导电发热体11外周都会贴合导液件12,有效的避免了导热发热体干烧,延长了导热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液件12各处的液体也能均匀的被雾化,提升了雾化芯的雾化效果。将电极直接从底座40上插入就可以与电极针接触连接,进而与导电发热体11连接,在制作雾化器时可以提高电极与导电发热体11的接触连接的操作速度,使得雾化器的制作步骤变得更加简单,提高雾化器的制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电极61具有容纳第一电极针31的第一电极槽610;第二电极62具有容纳第二电极针32的第二电极槽620。将第一电极针31插入第一电极槽610中以实现第一电极针31与第一电极61的接触连接,可以使第一电极针31与第一电极61之间的接触面更大,导电性能更强,而且也能使第一电极针31与第一电极61之间的接触连接关系更加稳固;将第二电极针32插入第二电极槽620中以实现第二电极针32与第二电极62的接触连接,可以使第二电极针32与第二电极62之间的接触面更大,导电性能更强,而且也能使第二电极针32与第二电极62之间的接触连接关系更加稳固,保证了导电发热体11的正常通电发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电极针31与第一电极槽610过盈配合;第二电极针32与第二电极槽620过盈配合。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第一电极针31与第一电极61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第二电极针32与第二电极62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而且第一电极针31与第一电极61的接触连接关系以及第二电极针32与第二电极62的接触连接关系都变得更加稳定,有利于电极针与电极之间导电更加顺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雾化腔21的内壁与出雾通道51之间设有密封硅胶70。由于出雾通道51的端口尺寸小于雾化腔21朝向出雾通道51的端口尺寸,因此为了防止储液腔52中存储的液体从出雾通道51中泄露出去,可以在雾化腔21的内壁与出雾通道51之间设置密封硅胶70,由于密封硅胶70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利用密封硅胶70分别与雾化腔21的内壁和出雾通道51之间产生的弹性压力可以将密封硅胶70牢牢的卡在雾化腔21的内壁与出雾通道51之间阻隔储液腔52与出雾通道51,对储液腔52进行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过油支架20具有灌液孔25,灌液孔25中设有可插拔的硅胶塞26。
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器中,过油支架20上的灌液孔25是用来向储液腔52中灌入液体的,具体的,储液腔52内灌入的液体可以是烟油,由于实际生产时都是将烟油灌入储液腔52内之后立刻就会将底座40与外壳50合在一起,将储液腔52密封,这样储液腔52内的压强变大,烟油中溶解的空气因为存在压强差会与烟油分离变成气泡存在于烟油内部,这样烟油在向导液件12中中侵入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为了减少烟油中的气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烟油灌入储液腔52内之后等待一段时间,在气泡消失的时候再将底座40与外壳50合在一起密封储液腔52,然而这种方法是不符合生产的实际需求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灌液孔25来灌入烟油,比起传统的直接从外壳50的端口灌入烟油来说储液腔52与外界的通气口变小,这样当烟油灌入储液腔52之后,在向灌液孔25插入硅胶塞26之后,储液腔52中压强升高的量就比在传统的储液腔52密封方式下储液腔52中压强升高的量要小很多,从而有效的减少烟油中气泡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灌液孔25的设置数量不做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灌液孔25,此时硅胶塞26的插入方式可以是两个硅胶塞26同时插入两个灌液孔25中,也可以先将一个硅胶塞26插入一个灌液孔25中,再将另一个硅胶塞26插入另一个灌液孔25中,这样就相当于储液腔52与外界的通气口只有后插入硅胶塞26的一个灌液孔25,储液腔52与外界的通气口变得更小,从而储液腔52中压强升高的量也进一步降低,烟油中气泡的数量也更有效的减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过油支架20的外周套设有与灌液孔25的径向平行的密封圈80;底座40的外周套设有与第一电极61的延伸方向垂直或者与第二电极6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密封圈80;密封圈80紧挨外壳50内侧壁。通过密封圈80的设置可以使电极针与导电发热体11的接触更加紧密,导电性更好,也可以使电极与电极针的接触更加紧密,还可以使过油支架20和底座40在外壳50内设置的更加稳固,也能增强储液腔52的密封性。
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底壳90,底壳90与外壳50通过扣位连接;电池组件,电池组件设于底壳90内,电池组件用于为雾化器提供电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采用了上述的雾化器,既能减少烟油中的气泡数量,又能将导电发热体11固定住不发生移动,这样雾化腔21内的导电发热体11外周都会贴合导液件12,有效的避免了导热发热体干烧,延长了导热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液件12各处的液体也能均匀的被雾化,提升了雾化芯的雾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组件(10),所述发热组件(10)包括导电发热体(11)以及贴合所述导电发热体(11)外侧面设置的导液件(12);
过油支架(20),所述过油支架(20)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发热组件(10)的雾化腔(21);
所述过油支架(20)上设有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3);
第一电极针(31),所述第一电极针(31)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均插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且所述第一凹槽(22)中的所述第一电极针(31)与所述导电发热体(11)紧挨;
第二电极针(32),所述第二电极针(32)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11)的另一端均插入所述第二凹槽(23)中,且所述第二凹槽(23)中的所述第二电极针(32)与所述导电发热体(11)紧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针(31)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11)的一端紧挨形成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凹槽(22)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电极针(32)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发热体(11)的另一端紧挨形成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凹槽(23)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体(11)为金属发热丝。
4.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40);
外壳(50),所述外壳(50)设于所述底座(40)上,所述外壳(50)具有出雾通道(51);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结构,所述雾化芯结构设于所述外壳(50)内,且所述雾化腔(21)与所述出雾通道(51)连通;
所述过油支架(20)与所述外壳(50)之间形成储液腔(52),所述过油支架(20)具有导液孔(24),所述导液孔(24)用于连通所述储液腔(52)和所述导液件(12);
第一电极(61),所述第一电极(61)贯穿所述底座(40)与所述第一电极针(31)的另一端接触;
第二电极(62),所述第二电极(62)贯穿所述底座(40)与所述第二电极针(32)的另一端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61)具有容纳所述第一电极针(31)的第一电极槽(610);
所述第二电极(62)具有容纳所述第二电极针(32)的第二电极槽(6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针(31)与所述第一电极槽(610)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电极针(32)与所述第二电极槽(620)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21)的内壁与所述出雾通道(51)之间设有密封硅胶(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支架(20)具有灌液孔(25),所述灌液孔(25)中设有可插拔的硅胶塞(2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支架(20)的外周套设有与所述灌液孔(25)的径向平行的密封圈(80);
所述底座(40)的外周套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61)的延伸方向垂直或者与所述第二电极(6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密封圈(80);
所述密封圈(80)紧挨所述外壳(50)内侧壁。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底壳(90),所述底壳(90)与所述外壳(50)通过扣位连接;
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底壳(90)内,所述电池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
CN202122026625.3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5873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6625.3U CN21587345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6625.3U CN21587345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3458U true CN215873458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341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6625.3U Active CN21587345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3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12276A (zh) 一种排气防漏油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0973703A (zh) 带凸起式雾化芯的烟弹和电子烟
CN215873458U (zh) 一种雾化芯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340099U (zh) 雾化装置的底座、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3153997U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0642451U (zh) 一种电子烟油仓组件及雾化器
CN211581583U (zh) 一种电子烟油仓、雾化器、电子烟烟弹及电子烟
CN210642446U (zh) 电子烟的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CN211407664U (zh) 电子烟
CN210642464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CN21074723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241760U (zh) 一种陶瓷导油体及雾化器
CN218185226U (zh) 电子烟和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CN220274922U (zh) 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CN216059195U (zh) 电子雾化器
CN217906323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93009U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及双油仓电子烟弹
CN220875910U (zh) 储液部件、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19803339U (zh) 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17136846U (zh) 可提高烟油用油率的雾化器组件及对应的电子烟
CN216255468U (zh) 一种底部注油的烟弹
CN22036010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431070U (zh) 带凸起式雾化芯的烟弹和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