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9542U - 一种锁以及柜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以及柜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9542U
CN215859542U CN202120735880.2U CN202120735880U CN215859542U CN 215859542 U CN215859542 U CN 215859542U CN 202120735880 U CN202120735880 U CN 202120735880U CN 215859542 U CN215859542 U CN 215859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hook
actuating member
housing
lo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58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李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358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9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9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9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包括锁体和锁扣;锁体包括:壳体;执行部件,第一端部设有第一钩部;执行部件能够相对于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驱动部件,与执行部件的第二端部连接,驱动执行部件往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锁扣包括与第一钩部配合的配合部,在外力作用下向锁体移动时,配合部能够驱动执行部件往第二位置方向转动;当执行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能够转动至第一位置,使得第一钩部能够与配合部配合,且执行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锁的柜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开关锁成功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锁以及柜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以及使用该锁的柜子。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柜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由于电磁锁具有瞬间通电触发式开锁的优点,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柜的柜门锁大多仍是电磁锁。但是,这种电磁锁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例如,申请号为“201811342923.X”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柜门智能锁。当需要上锁时,将锁扣推入外壳侧边上的插孔中,锁扣推动锁定块上的锁钩,锁定块随着转动,直到锁扣勾入锁钩中;于此同时,钩臂进入活动块的钩位中,使锁止钩勾住钩臂,从而将锁扣锁定,实现对门柜的锁定功能。通过在锁具内增设磁性感应开关与磁铁相结合,当需要开锁时,需要给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内部的铁芯对滑杆产生吸引作用力,使滑杆向靠近铁芯的方向移动,则拉动螺杆向靠近电磁铁的方向摆动,同时复位弹簧被压缩,活动块的锁止钩向上摆动,使锁止钩脱离钩臂,则钩臂受到的锁定作用力解除,锁定块随着转动,使锁扣脱离锁钩,实现解锁功能。
这种锁存在的缺点是,在开关锁时需要通过锁定块和活动组件相继运动才能完成整个开锁或关锁过程,失效概率较大,此外,该锁所需零件较多,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功率高,且制造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包括:
锁体以及与所述锁体配合的锁扣;
其中,所述锁体包括:
壳体;
执行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执行部件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钩部;所述执行部件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执行部件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执行部件往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
所述锁扣包括与所述第一钩部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锁扣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向所述锁体移动时,所述配合部能够驱动所述执行部件往所述第二位置方向转动;当所述执行部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得所述第一钩部能够与所述配合部配合且所述执行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执行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执行部件上施加促使所述执行部件往所述第一位置方向运动的弹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配合部包括接收孔和端部,所述端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接收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钩部;所述配合部被配置为在所述锁扣向所述锁体移动时,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钩部接触并驱动所述执行部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执行部件为杆状件,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钩部;所述执行部件与所述壳体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执行部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磁线圈和铁芯柱,所述铁芯柱能够进入或移出所述电磁线圈,所述铁芯柱与所述第二钩部连接;和/或所述驱动部件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执行部件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钩部包括朝向所述锁扣的第一侧面和背离所述锁扣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朝靠近所述第一钩部的端部方向逐渐变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触发件,所述触发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执行部件的一侧;所述执行部件包括突出部,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执行部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被所述突出部触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自动复位组件,所述自动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自动复位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锁体与所述锁扣脱离时,能够推动所述锁扣,使所述锁扣与所述锁体分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自动复位组件包括导杆、第二弹性元件、穿出孔和定位柱,所述穿出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定位柱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穿出孔和所述定位柱孔;所述导杆的一端被配置为能够从所述壳体穿出并能够与所述锁扣接触;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导杆并位于所述穿出孔和所述定位柱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并被配置为在所述导杆上施加能够促使所述导杆往所述壳体外移动的弹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柜子,包括如上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的锁体设置在所述柜子的柜体上,所述锁的锁扣设置在所述柜子的柜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锁扣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执行部件转动,从而使得锁扣与锁体锁住。相比现有技术,无需多个部件相继运动就能完成关锁过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开关锁成功率高。
2、通过设置滚轮,能够减小锁扣与执行部件硬接触的摩擦力,更能保证顺利完成开关锁的动作。
3、通过将执行部件的第一钩部设置为圆弧状结构,且内外面具有不同的半径,内外面之间的距离朝着第一钩部的端部方向逐渐变小,使得端部与锁扣之间的接触面减小,且第一钩部朝向锁扣的一面为弧形,当锁扣与第一钩部接触时,两者之间呈线接触,有利于减小摩擦力,进一步保证了关锁、锁紧、开锁状态的成功率。
4、通过设置触发件,执行部件的运动状态能够传递给触发件,进而传输相应的开关锁信号,有利于提高锁的智能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在开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在关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在关锁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在开关锁过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执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分解示意图。
其中,10-锁,100-锁体,110-壳体,111-容纳腔,112-限位柱,113-扣位柱,114-下壳,115-上壳,116-第一凹槽,117-第二凹槽,118-通孔,120-执行部件,121-第一钩部,122-第一侧面,123-第二侧面,124-过渡面,125-第二钩部,126-突出部,130-驱动部件,131-电磁线圈,132-铁芯柱,140-第一弹性元件,150-触发件,160-自动复位组件,161-导杆,162-定位柱,163-第二弹性元件,164-穿出孔,165-定位柱孔,166-挡片,200-锁扣,201-配合部,202-接收孔,203-板状件,204-支撑架,205-平面,20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锁10,包括锁体100以及与锁体100配合的锁扣200。锁体100可以设置在智能柜的柜体上,锁扣200可以设置在智能柜的柜门上。将柜门推向柜体后,锁扣200与锁体100配合完成关锁,从而将柜门锁在柜体上。控制锁体100执行开锁动作,使得锁体100与锁扣200脱离以完成开锁。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锁还能够应用在其他设备上,不仅限于此处的智能柜。
如图3所示,锁体100包括壳体110、执行部件120、驱动部件130。壳体110内形成一容纳腔111,执行部件120和驱动部件130均设置在该容纳腔111内,执行部件1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执行部件120的第一端部设置有与锁扣200配合的第一钩部121,同时,执行部件120的第二端部与驱动部件130相连;执行部件1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执行部件120在第一位置时,其位于初始位置。执行部件120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锁体100转动,即执行部件120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驱动部件130被配置为能够在执行部件120上施加一动力,使得执行部件120能够往第二位置方向转动。第一位置指执行部件120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其上的时候所处的位置,此时,如果处于开锁状态,则执行部件120在第一位置时,能够与锁扣200接触,即锁扣200往锁体100方向运动时能够接触到执行部件120;如果处于关锁状态,则执行部件120在第一位置时,已经锁住锁扣,即,当执行部件120处于第一位置时,锁扣200与锁体100处于关锁状态或初始状态。第二位置指执行部件12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最大行程时所处的位置,这里的外力可以是锁扣200往锁体100方向运动从而施加在执行部件120上的力,也可以是驱动部件130施加在执行部件120上的力。当执行部件120处于第二位置时,锁扣200与锁体100处于开锁状态。锁扣200上设置有与第一钩部121配合的配合部201,在关锁状态下,第一钩部121与配合部201配合以锁住锁扣200。
上述锁体的关锁过程如下:执行部件120位于初始位置即第一位置,锁扣200与锁体100处于分离状态。当需要关锁时,推动柜门朝向柜体运动,锁扣200朝着靠近锁体100方向运动。当配合部201与第一钩部121接触时,锁扣200在外力作用下继续往锁体100方向运动,即配合部20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执行部件120往第二位置方向转动;当执行部件12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钩部121与配合部201的相对位置处于临界位置,之后,执行部件120往第一位置转动,使得第一钩部121与配合部201配合,钩住锁扣200,完成关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执行部件120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恢复至第一位置,即,执行部件120由于重力作用位于初始位置,当锁扣200与执行部件120接触后,继续运动,克服执行部件120的重力,使得执行部件120往第二位置转动,当越过临界位置后,执行部件120在重力作用下又恢复至第一位置,从而钩住锁扣2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体10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140,其连接至执行部件120,并被配置为在执行部件120上施加一弹力,该弹力能够使执行部件120往第一位置方向转动,也就是说,此处可以使用弹力代替之前实施方式中的重力,使得执行部件120能够复位。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扣200的配合部201包括接收孔202和端部,其中,接收孔202能够接收第一钩部121,使得第一钩部121插入其中;端部在锁扣200插入锁体100的过程中能够与第一钩部121接触并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执行部件120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锁扣200包括板状件203和支撑架204,支撑架204从板状件203上朝向锁体100的平面205向外突出,其一端连接在板状件203上,另一端形成端部;支撑架204的中部是中空的,形成了用于接收第一钩部121的接收孔2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架204的端部上设置有可旋转的滚轮206,滚轮206可以进行无限次正反方向(即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自由转动。应当理解,滚轮206也可以设置为不能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钩部121朝向滚轮206的第一侧面122设置为圆弧面,第一钩部121背向滚轮206的第二侧面123也设置为圆弧面,且第二侧面123的圆弧面的直径小于第一侧面122的圆弧面的直径,使得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之间的距离朝靠近所述第一钩部121的端部方向逐渐变小,从而在第一钩部121的顶端有光滑的过渡面124。在关锁过程中,滚轮206与第一侧面122接触,由于滚轮206可以自由转动,且第一侧面122呈弧形设置,滚轮206与第一侧面122之间的接触近似为线接触,以及当滚轮206运动至与过渡面124接触时也近似为线接触,有利于减小与钩部硬接触的摩擦力;同样地,在开锁过程中,第一钩部121与滚轮206之间的配合,也使得摩擦力变小。因此,上述设置能保证顺利完成开关锁的动作。将第一钩部121的第一侧面122和第二侧面123设置为圆弧面,以及在第一钩部121的朝向配合部201的端部设置光滑的过渡面124,使得配合部201与第一钩部121的配合更为顺畅,保证了关锁、锁紧、开锁的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执行部件120为杆状件,其一端形成第一钩部121,另一端与驱动部件130连接。执行部件120与驱动部件130连接的一端可以设置第二钩部125,然后将第二钩部125与驱动部件130连接。在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轴,使得杆状件能够沿着转动轴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轴与第一钩部121之间的距离小于转动轴与第二钩部125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利用杠杆原理,减小开锁时需要提供给转动件的动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弹性元件140为扭簧,设置在转动轴处。在壳体110上设置有限位柱112和扣位柱113,杆状件套设在限位柱112上,从而使得限位柱112作为转动轴,杆状件绕限位柱112转动。扭簧也套设在限位柱112上,一端设置在扣位柱113处,另一端设置在杆状件上,从而使得扭簧施加在杆状件上的弹力是促使杆状件为第一位置方向运动的弹力。应当理解,第一弹性元件140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例如板簧、弹片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部件130可以为电磁组件,具体地,包括电磁线圈131和铁芯柱132,铁芯柱132的一端插入到电磁线圈131内,另一端连接至执行部件120的一端。当执行部件120与铁芯柱13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钩部125时,铁芯柱132的顶端可以设置开孔,开孔套设在第二钩部125上,从而将执行部件120与铁芯柱132连接在一起。铁芯柱132长度大于执行部件120的第二钩部125到电磁线圈131的距离,保证铁芯柱132始终在电磁线圈131内运动。当电磁线圈131通电时,在磁力作用下,铁芯柱132往电磁线圈131内运动,从而带动执行部件120往第二位置转动,使得执行部件120与锁扣200脱离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130呈倾斜设置,即,当执行部件120位于第一位置时,驱动部件130相对执行部件120是倾斜的,即铁芯柱132与杆状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应当理解,驱动部件130也可以使用电机、气动件等来替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锁体100还包括触发件150,其位于执行部件(120)的一侧。当驱动部件1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触发件150被触发,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以报告锁体100的开锁或关锁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件150为行程开关,在执行部件120上可设置突出部126,当执行部件12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突出部126与行程开关接触,从而使得行程开关被触发而发出信号。应当理解,触发件150也可以用光电组件、压敏电阻等来替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锁体100还包括自动复位组件160,其能够在执行部件120与锁扣200分离后将锁扣200自动复位至与锁体100分离的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复位组件160包括导杆161、定位柱162、第二弹性元件163以及穿出孔164,定位柱162设置在壳体110上,定位柱162上设置有定位柱孔165(参见图7),穿出孔164设置在壳体110的侧壁上,导杆161分别从定位柱孔165和穿出孔164中穿过,从而能够伸出到壳体110外面,使得导杆161的一个端面可以与锁扣200接触。导杆161能够沿着定位柱孔165和穿出孔164滑动,第二弹性元件163连接至导杆161并在导杆161上施加弹力,该弹力使得导杆161能够往壳体110外面运动。当锁扣200插入锁体100时,锁扣200与导杆161接触。随着锁扣200往锁体100方向运动,锁扣200会推动导杆161沿着往壳体110里面的方向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弹性元件163始终在导杆161上施加弹力。锁扣200与执行部件120完成配合并锁止时,导杆161在弹力的作用下顶靠在锁扣200上。在开锁过程中,锁扣200与执行部件120脱离后,导杆161在第二弹性元件163的弹力作用下往壳体110外面运动,从而推动锁扣200往远离锁体100方向运动,使得锁扣200自动复位至与锁体100完全分离的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元件163为套设在导杆161上的弹簧,在导杆161上靠近穿出孔164的一端设置有挡片166,弹簧的一端接触挡片166,另一端接触定位柱162,且弹簧的初始长度(即弹簧没有受力时的长度)大于穿出孔164与定位柱162之间的距离,使得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即弹簧的初始状态保持为预紧状态,能够减小导杆161的晃动。弹簧的参数可以根据柜门的重量调节。应当理解,第二弹性元件163也可以使用其他弹性件代替,例如弹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壳体110可以包括上壳115和下壳114,上壳115和下壳114围合在一起共同形成容纳腔111。在上壳115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凹槽116,下壳114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凹槽117,第一凹槽116和第二凹槽117相对应,形成供锁扣200的配合部201穿过的通孔118(参见图1),而执行部件120在初始位置时,其第一钩部121正对通孔118。此外,在上壳115的侧壁上还设置第三凹槽,在下壳114的侧壁上还设置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相对应,形成供导杆161穿出的穿出孔164。限位柱112、扣位柱113、定位柱162、执行部件120、驱动部件130、触发件150可以设置在上壳115和下壳114的其中一个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其工作过程如下:
关锁逻辑:假设锁扣200安装在柜门上,当柜门逐渐关闭时,锁扣200上的滚轮206先与执行部件120的第一钩部121相接触,并沿着第一钩部121呈外弧型面的第一侧面122滚动,此时执行部件120的第一钩部121逐渐被滚轮206顶起(执行部件120向第二位置方向转动),当滚轮206刚好经过第一钩部121的朝向配合部201的端部时,执行部件120的突出部126刚好触碰到触发件150,发出关锁信号,同时执行部件120在第一弹性元件140弹力的所用下向第一位置运动,其第一钩部121瞬间钩住滚轮206,关锁完成,此时导杆161在锁扣200的驱动下,也完成了向内运动,第二弹性元件163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关锁动作能在瞬间完成。
开锁逻辑:外界接收开锁信号时,电磁线圈131通电启动将铁芯柱132拉回,铁芯柱132的上部拉住执行部件120的第二钩部125,使第二钩部125向下运动,此时滚轮206滚动同时与第一钩部121发生相对运动,当铁芯柱132被拉回到某一状态时,滚轮206与第一钩部121刚好脱离,同时导杆161在第二弹性元件163的弹力作用下将装有锁扣200的柜门向外自动弹开,此时执行部件120的突出部126刚好触碰到触发件150,发出已开锁信号,电磁线圈131停止工作。紧接着执行部件120会在第一弹性元件140弹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恢复至原始状态。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100)以及与所述锁体(100)配合的锁扣(200);
其中,所述锁体(100)包括:
壳体(110);
执行部件(12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所述执行部件(120)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钩部(121);所述执行部件(120)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驱动部件(13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与所述执行部件(120)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130)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执行部件(120)往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
所述锁扣(200)包括与所述第一钩部(121)配合的配合部(201),所述锁扣(200)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向所述锁体(100)移动时,所述配合部(201)能够驱动所述执行部件(120)往所述第二位置方向转动;当所述执行部件(120)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使得所述第一钩部(121)能够与所述配合部(201)配合且所述执行部件(120)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14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并与所述执行部件(12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40)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执行部件(120)上施加促使所述执行部件(120)往所述第一位置方向运动的弹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201)包括接收孔(202)和端部,所述端部设置有滚轮(206),所述接收孔(2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钩部(121);所述配合部(201)被配置为在所述锁扣(200)向所述锁体(100)移动时,所述滚轮(206)与所述第一钩部(121)接触并驱动所述执行部件(120)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件(120)为杆状件,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钩部(125);所述执行部件(120)与所述壳体(110)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执行部件(120)与所述壳体(110)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130)包括电磁线圈(131)和铁芯柱(132),所述铁芯柱(132)能够进入或移出所述电磁线圈(131),所述铁芯柱(132)与所述第二钩部(125)连接;和/或所述驱动部件(130)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执行部件(120)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部(121)包括朝向所述锁扣(200)的第一侧面(122)和背离所述锁扣(200)的第二侧面(123),所述第一侧面(122)和所述第二侧面(123)设置为圆弧面,所述第一侧面(122)和所述第二侧面(123)之间的距离朝靠近所述第一钩部的端部方向逐渐变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发件(150),所述触发件(15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且位于所述执行部件(120)的一侧;所述执行部件(120)包括突出部(126),所述触发件(150)被配置为在所述执行部件(120)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被所述突出部(126)触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复位组件(160),所述自动复位组件(16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所述自动复位组件(160)被配置为在所述锁体(100)与所述锁扣(200)脱离时,能够推动所述锁扣(200),使所述锁扣(200)与所述锁体(100)分开。
10.一种柜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的锁体(100)设置在所述柜子的柜体上,所述锁的锁扣(200)设置在所述柜子的柜门上。
CN202120735880.2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以及柜子 Active CN215859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5880.2U CN215859542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以及柜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5880.2U CN215859542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以及柜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9542U true CN21585954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5880.2U Active CN215859542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锁以及柜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95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8453A (zh) * 2022-04-19 2022-07-15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柜
AT526535A4 (de) * 2022-10-18 2024-04-15 STIWA Advanced Products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Schließelemen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8453A (zh) * 2022-04-19 2022-07-15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柜
CN114758453B (zh) * 2022-04-19 2024-04-05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柜
AT526535A4 (de) * 2022-10-18 2024-04-15 STIWA Advanced Products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Schließelement
AT526535B1 (de) * 2022-10-18 2024-04-15 STIWA Advanced Products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Schließelement
AT526704A1 (de) * 2022-10-18 2024-05-15 STIWA Advanced Products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Schließele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59542U (zh) 一种锁以及柜子
EP2115250B1 (en) Solenoid-operated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N109958348B (zh) 一种隐藏式的把手总成
JP2006511738A (ja) 施錠装置
WO2019214727A1 (zh) 一种电子锁控制方法及基于该控制方法的电子锁
US10017964B2 (en) Latch mechanism for an exit device
US20100132418A1 (en) Impact resistant electronic lock
CN114450460B (zh) 闩锁组件
CN2916042Y (zh) 磁力锁
CN212562851U (zh) 一种储物柜锁具
CN114075893A (zh) 门锁组件
CN210152446U (zh) 一种蓄力型电开式门锁开关
CN114135169A (zh) 一种锁具及箱包
JP5074991B2 (ja) プッシュプル電気錠
CN110043121A (zh) 自动锁体及具有自动锁体的装置
RU90831U1 (ru)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замок
JPH0323494Y2 (zh)
CN220151092U (zh) 一种锁以及设有锁的箱体
CN211818684U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触发反锁装置
JPH0225898Y2 (zh)
JP2020176433A (ja) 施錠装置
JP5058868B2 (ja) プッシュプル電気錠
CN211874168U (zh) 常闭式门锁及具有该常闭式门锁的共享车辆
CN212656681U (zh) 一种用于箱柜的电控锁
CN216690647U (zh) 门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