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4286U -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4286U
CN215854286U CN202121645540.7U CN202121645540U CN215854286U CN 215854286 U CN215854286 U CN 215854286U CN 202121645540 U CN202121645540 U CN 202121645540U CN 215854286 U CN215854286 U CN 215854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compound
conveying
rack
fol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55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莎
马岩
朱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t Huadia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t Huadia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t Huadia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t Huadia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455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4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4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4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其中,该折叠复合机构包括机架、复合台、送料装置以及折叠板,复合台设于机架;送料装置设于机架,并与复合台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折叠板转动设于机架;折叠板可转动至容纳间隙以与复合台平齐,或,转动至折叠于复合台;其中,送料装置用于输送膜体至复合台或折叠板;折叠板折叠于复合台时,使膜体部分折叠于自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折叠处理简单易操作,可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拼接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机械采摘棉花逐渐取代人工采摘。采棉机是一种用来采棉花的设备。对于大面积种植的棉花,通过采棉机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采棉机通过打包膜对采集的棉花进行打包。打包膜通常由多个卷膜单元拼接形成。为便于打包时相邻两个卷膜单元的分离,相邻两个卷膜单元的拼接处为易撕拉结构,分离后的卷膜单元首尾可连接,完成打包操作。该拼接处可通过折叠胶带连接,折叠胶带的粘贴方式繁琐;或者将卷膜单元自身在拼接前进行折叠,然而,相关技术中,折叠卷膜单元的结构复杂,成本高,且折叠过程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折叠复合机构,旨在简化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复合机构包括:
机架;
复合台,所述复合台设于所述机架;
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复合台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
折叠板,所述折叠板转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折叠板可转动至所述容纳间隙,并与所述复合台平齐,或,所述折叠板可转动至折叠于所述复合台;
其中,所述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拼接的膜体至所述复合台或所述折叠板;所述折叠板折叠于所述复合台时,使所述膜体部分折叠于自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板设有负压腔和多个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吸附孔,多个所述吸附孔间隔地设于所述折叠板,所述折叠板通过所述吸附孔吸附所述膜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复合机构还包括折叠驱动件,所述折叠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所述折叠板与所述折叠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折叠驱动件驱动所述折叠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叠驱动件间隔设置;所述折叠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座;每一所述连接座包括: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一所述折叠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和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夹角连接,所述折叠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折叠机构还包括限位支撑座,所述限位支撑座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容纳间隙;所述折叠板转动至所述容纳间隙时,所述限位支撑座抵接于所述折叠板的下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膜体包括第一膜体和第二膜体;所述送料装置包括:
第一送料组件,所述第一送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复合台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容纳间隙,所述第一送料组件用于输送第一膜体至所述复合台;
第二送料组件,所述第二送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的上方,用于输送第二膜体至所述复合台或所述折叠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
第一传送台,所述第一传送台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复合台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容纳间隙;
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一传送提设置,所述第一切刀用于切割所述第一膜体;及
第一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台设置,所述第一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第一传送台上的所述第一膜体,并带动所述第一膜体移动至所述复合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
第二传送台,所述第二传送台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台的上方;所述第一吸附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台和所述第二传送台之间;
第二切刀,所述第二切刀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二传送提设置,所述第二切刀用于切割所述第二膜体;及
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二吸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台设置,所述第二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第二传送台上的所述第二膜体,并带动所述第二膜体移动至所述复合台或所述折叠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设有可移动的安装座;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膜设备,所述制膜设备包括上述的折叠复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机架提供稳定的安装基础;送料装置起到输送膜体的作用,送料机构将待拼接的膜体输送至复合台或折叠板,可在复合台通过外部设备完成膜体的拼接。送料机构输送膜体的过程中,折叠板位于容纳间隙并与复合台平齐,送料机构输送膜体后,膜体部分位于复合台,部分位于折叠板,在膜体需要折叠的位置,折叠板朝向复合台转动,会带动其上的膜体转动至位于复合台上的膜体,实现膜体的折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折叠处理简单易操作,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复合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折叠板和复合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送料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机架 1<sub>a</sub> 容纳间隙
11 安装座 2 复合台
3 送料装置 31 第一送料组件
311 第一传送台 312 第一切刀
313 第一吸附件 32 第二送料组件
321 第二传送台 322 第二切刀
323 第二吸附件 4 折叠板
41 负压腔 42 吸附孔
43 连接座 431 第一连接板
432 第二连接板 5 折叠驱动件
6 限位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折叠复合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折叠复合机构,包括机架1、复合台2、送料装置3以及折叠板4,所述复合台2设于所述机架1;所述送料装置3设于所述机架1,并与所述复合台2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1a;所述送料装置3用于输送待拼接的膜体;所述折叠板4转动设于所述机架1;所述折叠板4可转动至所述容纳间隙1a,并与所述复合台2平齐,或,所述折叠板4可转动至折叠于所述复合台2;
其中,所述送料装置3用于输送膜体至所述复合台2或所述折叠板4;所述折叠板4折叠于所述复合台2时,使所述膜体部分折叠于自身。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机架1提供稳定的安装基础;送料装置3起到输送膜体的作用,送料机构将待拼接的膜体输送至复合台2或折叠板4,可在复合台2通过外部设备完成膜体的拼接。送料机构输送膜体后,膜体部分位于复合台2,部分位于折叠板4,在膜体需要折叠的位置,折叠板4朝向复合台2转动,会带动其上的膜体转动至位于复合台2上的膜体,实现膜体的折叠。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成本低,折叠处理简单易操作,可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复合台2为传送带结构,可带动膜体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折叠板4设有负压腔41和多个与所述负压腔41连通的吸附孔42,多个所述吸附孔42间隔地设于所述折叠板4,所述折叠板4通过所述吸附孔42吸附所述膜体。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板4与外部负压设备连接,负压设备使负压腔41形成负压。当需要对膜体进行折叠时,负压设备开启,折叠板4利用负压吸附的原理,通过吸附孔42吸附膜体,使膜体与折叠板4稳定连接,以确保折叠过程中,膜体的稳定性,提高折叠效果。本实施例中,吸附孔4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将折叠板4上的膜体整体稳定的吸附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折叠复合机构还包括折叠驱动件5,所述折叠驱动件5设于所述机架1,所述折叠板4与所述折叠驱动件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折叠驱动件5驱动所述折叠板4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驱动件5可提供驱动力,驱动折叠板4转动,实现自动化操作,相对于人工转动折叠板4,可降低劳动强度,且通过折叠驱动件5可实现精准控制折叠时间。
一实施例中,可设置红外检测设备或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膜体是否移动至需要折叠的位置,通过红外检测设备或位置检测传感器控制折叠驱动件5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折叠输出件为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折叠驱动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叠驱动件5间隔设置;所述折叠板4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座43;每一所述连接座43包括:
第一连接板431,所述第一连接板431与一所述折叠驱动件5的输出端连接;和
第二连接板432,所述第二连接板43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呈夹角连接,所述折叠板4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3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两个折叠驱动件5的设置,可同步对折叠板4提供驱动力,确保折叠操作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板431和第二连接板432的设置,可使得折叠驱动件5的输出端的轴线平齐于复合台2或略高于复合台2,也即折叠驱动件5的输出端的轴线平齐于或略高于折叠板4设有吸附孔42的一侧。由于折叠板4具有负压腔41,那么折叠板4就会具有一定的厚度,而膜体通常为薄膜,上述设计可保障折叠过程折叠板4可顺利转动至与复合台2平齐,同时也可顺利转动至折叠于复合台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31与第二连接板432呈垂直设置。
另一些实施例中,折叠驱动件5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通过一个折叠驱动件5驱动折叠板4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复合折叠机构还包括限位支撑座6,所述限位支撑座6设于所述机架1,并位于所述容纳间隙1a;所述折叠板4转动至所述容纳间隙1a时,所述限位支撑座6抵接于所述折叠板4的下侧。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支撑座6可对折叠板4起到限位作用,同时,也可对折叠板4起到支撑作用,减轻连接座43以及折叠驱动件5的输出端的受力,提高折叠输出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膜体包括第一膜体和第二膜体;所述送料装置3包括:
第一送料组件31,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1设于所述机架1,并与所述复合台2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容纳间隙1a,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1用于输送第一膜体至所述复合台2;
第二送料组件32,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2设于所述机架1,并位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1的上方,用于输送第二膜体至所述复合台2或所述折叠板4。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由两种不同膜体形成的拼接膜,可通过不同的送料组件分别输送不同的膜体。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组件31用于输送第一膜体,第二送料组件32用于输送第二膜体,第一送料组件31和第二送料组件32上下布置,可节省占地面积。
以一种打包膜为例,该打包膜的每一卷膜单元包括第一膜体和第二膜体,其中,第一膜体为粘性膜,第二膜体为非粘性膜,该卷膜单元中,第一膜体和第二膜体可在复合台2或折叠板4上通过外部设备进行粘贴单面胶以实现复合。该卷膜单元中非粘性膜远离粘性膜的一端通过折叠板4折叠形成折叠部,第一输送组件输送第一膜体至复合台2,并对应折叠部位置,通过外部设备将第一膜体与折叠部连接,形成易撕拉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外部设备可为贴胶机构,贴胶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贴胶机构,用于粘贴胶带,在此就不再赘述。
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拼接膜由一种膜体拼接而成,可仅设置一组送料组件,用于输送该膜体,在此就不再赘述。
又一些实施例中,当拼接膜是有三种或三种以上膜体拼接而成,可设置三组或三组以上送料组件,分别输送一种膜体,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1包括:
第一传送台311,所述第一传送台311设于所述机架1,并与所述复合台2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容纳间隙1a;
第一切刀312,所述第一切刀31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1,并对应所述第一传送提设置,所述第一切刀312用于切割所述第一膜体;及
第一吸附件313,所述第一吸附件313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1,并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台311设置,所述第一吸附件313用于吸附所述第一传送台311上的所述第一膜体,并带动所述第一膜体移动至所述复合台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送台311用于传送第一膜体,在第一膜体的长度达到预定长度时,通过第一切刀312切割第一膜体。第一吸附件313利用真空吸附的原理吸附第一膜体靠近容纳间隙1a的部分,带动第一膜体移动至复合台2,以进行后续复合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组件31还包括第一切刀312驱动件,第一切刀312驱动件设于机架1,并与所述第一切刀312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切刀312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刀312驱动件为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2包括:
第二传送台321,所述第二传送台321设于所述机架1,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台311的上方;所述第一吸附件31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台311和所述第二传送台321之间;
第二切刀322,所述第二切刀32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1,并对应所述第二传送提设置,所述第二切刀322用于切割所述第二膜体;及
第二吸附件323,所述第二吸附件323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1,并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台321设置,所述第二吸附件323用于吸附所述第二传送台321上的所述第二膜体,并带动所述第二膜体移动至所述复合台2或所述折叠板4。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传送台321用于传送第二膜体,在第二膜体的长度达到预定长度时,通过第二切刀322切割第二膜体。第二吸附件323利用真空吸附的原理吸附第二膜体靠近容纳间隙1a的部分,带动第二膜体移动至复合台2或折叠板4,以进行后续折叠或复合操作。其中,所述第一吸附件31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台311和所述第二传送台321之间,可确保第一吸附件313的顺利吸取第一膜体。
本实施例中,第二送料组件32还包括第二切刀322驱动件,第二切刀322驱动件设于机架1,并与所述第二切刀32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切刀322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刀322驱动件为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架1设有可移动的安装座11;所述第一吸附件313和所述第二吸附件323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11。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11移动可带动第一吸附件313和第二吸附件323朝向复合台2移动,所述第一吸附件313可在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膜体,所述第二吸附件323可在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膜体,可确保第一吸附件313和第二吸附件323不需要进行吸附时,不会对膜体的移动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313通过第一安装架与安装座11连接,第二吸附件323通过第二安装架与安装座11连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呈上下并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机架1还设有吸附驱动件,吸附驱动件设于机架1,并与安装座11连接,吸附驱动件驱动安装座11移动,以带动第一吸附件313和所述第二吸附件323移动至复合台2或折叠板4。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膜设备,该制膜设备包括上述的折叠复合机构,该折叠复合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膜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复合机构包括:
机架;
复合台,所述复合台设于所述机架;
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复合台间隔设置,形成容纳间隙;
折叠板,所述折叠板转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折叠板可转动至所述容纳间隙,并与所述复合台平齐,或,所述折叠板可转动至折叠于所述复合台;
其中,所述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拼接的膜体至所述复合台或所述折叠板;所述折叠板折叠于所述复合台时,使所述膜体部分折叠于自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设有负压腔和多个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吸附孔,多个所述吸附孔间隔地设于所述折叠板,所述折叠板通过所述吸附孔吸附所述膜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复合机构还包括折叠驱动件,所述折叠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所述折叠板与所述折叠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折叠驱动件驱动所述折叠板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叠驱动件间隔设置;所述折叠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座;每一所述连接座包括: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一所述折叠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和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夹角连接,所述折叠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折叠机构还包括限位支撑座,所述限位支撑座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容纳间隙;所述折叠板转动至所述容纳间隙时,所述限位支撑座抵接于所述折叠板的下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包括第一膜体和第二膜体;所述送料装置包括:
第一送料组件,所述第一送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复合台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容纳间隙,所述第一送料组件用于输送第一膜体至所述复合台;
第二送料组件,所述第二送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的上方,用于输送第二膜体至所述复合台或所述折叠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
第一传送台,所述第一传送台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复合台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容纳间隙;
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一传送提设置,所述第一切刀用于切割所述第一膜体;及
第一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台设置,所述第一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第一传送台上的所述第一膜体,并带动所述第一膜体移动至所述复合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
第二传送台,所述第二传送台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台的上方;所述第一吸附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台和所述第二传送台之间;
第二切刀,所述第二切刀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二传送提设置,所述第二切刀用于切割所述第二膜体;及
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二吸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并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台设置,所述第二吸附件用于吸附所述第二传送台上的所述第二膜体,并带动所述第二膜体移动至所述复合台或所述折叠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可移动的安装座;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
10.一种制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膜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复合机构。
CN202121645540.7U 2021-07-19 2021-07-19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Active CN215854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5540.7U CN215854286U (zh) 2021-07-19 2021-07-19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5540.7U CN215854286U (zh) 2021-07-19 2021-07-19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4286U true CN215854286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0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5540.7U Active CN215854286U (zh) 2021-07-19 2021-07-19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4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3455B (zh) 一种二合一联动贴膜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09889995U (zh) 备胶装置
CN110867531A (zh) 一种oled的fpc贴合设备
CN215854286U (zh) 折叠复合机构和制膜设备
CN114132792A (zh) 一种新型曲面包覆设备
CN104354440B (zh) 背光源一体化组装设备
CN219906340U (zh) 极片接带装置
CN116142756A (zh) 一种钢片贴合机
CN216212007U (zh) 一种模组显示屏Mylar胶贴附设备
CN114300728A (zh) 电池模组贴胶机
CN113870701A (zh) 一种模组显示屏Mylar胶贴附设备
CN115776779B (zh) 一种热熔芯板预叠及排版设备
CN112357665A (zh) 搬运装置与防尘用网对贴机
CN217024594U (zh) 供料系统
CN219827395U (zh) 一种胶线贴合设备
CN219602535U (zh) 一种钢片贴合机
CN111136904A (zh) 一种柔性贴膜粘贴用具有快速定位的贴膜装置
CN219419132U (zh) 刀片电池贴胶装置
CN219312008U (zh) 一种新型abs防静电片材覆膜装置
CN117142232B (zh) 一种贴胶装置、贴胶方法及电池加工设备
CN215397547U (zh) 一种自动丝印胶片定位贴合设备
CN219097080U (zh) 贴膜装置
CN220785011U (zh) 一种皮壳贴衬结构
CN216842556U (zh) 自动上下料贴胶机
CN220324499U (zh) 一种贴胶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