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8592U -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8592U
CN215828592U CN202121687607.3U CN202121687607U CN215828592U CN 215828592 U CN215828592 U CN 215828592U CN 202121687607 U CN202121687607 U CN 202121687607U CN 215828592 U CN215828592 U CN 215828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sand
water
separator
liquid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76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俭
罗燕山
梁雄威
林璇
钟原
张伯发
宋长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unicip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6876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8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8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8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底泥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和脱水平台,所述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脱水平台依次连接;所述砂水分离器中设有振动筛,用于将底泥中的砂石分离,所述垃圾分离机用于将底泥中的杂物分离;所述浓缩平台用于将去杂后的底泥进行浓缩;所述脱水平台用于对浓缩后的底泥脱水干化。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和脱水平台的一体化布置,简化了疏浚底泥处理的机构与步骤,使得疏浚底泥可方便地被脱水干化,脱水干化后的底泥是较好的填埋材料,无害化处理,变得更环保。

Description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底泥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受纳的水流包括城市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些水流中所夹带的颗粒状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以及化学、生物作用下会发生沉降,转变为水体沉积物,水体沉积物形成过程中,通过吸附、络合、化学反应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将进入水体的重金属、POPs等污染物聚集起来,当水与沉积物界面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pH变化、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水力扰动等,富集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又会重新释放出来,成为水环境的内源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与水流流动通畅性造成了严重威胁,河道、湖泊疏浚已成为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疏浚底泥含水率通常高达90%以上,流动性极强,力学性能较差难以满足建材利用的相关要求,底泥颗粒均匀分散于水中,相互间几乎不存在机械力作用,因此具有较低的抗剪切强度,运输和后续利用十分困难,底泥重金属含量远高于环境背景值,其较高的浸出毒性会对地下水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风险,同时也限制了底泥资源化产品的使用范围,对底泥的大规模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底泥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污水厂剩余污泥,导致其持水能力较差,渗透系数过高,具有较低的塑性指数难以满足岩土工程用土相关指标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疏浚底泥处理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包括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和脱水平台,所述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脱水平台依次连接;所述砂水分离器中设有振动筛,用于将底泥中的砂石分离,所述垃圾分离机用于将底泥中的杂物分离;所述浓缩平台用于将去杂后的底泥进行浓缩;所述脱水平台用于对浓缩后的底泥脱水干化。
进一步的,所述砂水分离器的上端设有进料口A,所述进料口A外接吸泥船,所述振动筛包括具有筛网结构的送料板,所述振动筛外接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砂水分离器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A,所述砂水分离器的内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料口A的下方,所述挡板的另一端贴近所述振动筛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A连接有抽吸泵,用于将底泥从所述砂水分离器抽吸泵送至所述垃圾分离机。
进一步的,所述浓缩平台包括设于所述浓缩平台一端的加药机A和设于所述浓缩平台另一端的料斗,所述加药机A通过输料管A与所述浓缩平台连通,所述料斗的下方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脱水平台包括设置在所述脱水平台一端的加药机B和设置在所述脱水平台另一端的出料口C,所述加药机B通过输料管B与所述脱水平台连通,所述出料口C的下方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具有筛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脱水平台还包括压滤机构,所述压滤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两条过滤带,两条过滤带之间的底泥被挤压脱水,形成废水和泥饼,泥饼从所述出料口C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呈倾斜布置,便于将泥饼运送走。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分离机、所述浓缩平台、所述脱水平台上均具有废水口,所述废水口与尾水处理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尾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呈敞开布置,所述水箱中安装有光触媒过滤器,阳光通过所述水箱敞开的位置照射到所述光触媒过滤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通过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和脱水平台的一体化布置,简化了疏浚底泥处理的机构与步骤,使得疏浚底泥可方便地被脱水干化,脱水干化后的底泥是较好的填埋材料,无害化处理,变得更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砂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浓缩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脱水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尾水处理装置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砂水分离器;11、进料口A;12、出料口A;13、输出筒;14、挡板;15、振动筛;151、辊轴;152、送料板;
2、垃圾分离机;21、废水口A;
3、浓缩平台;31、进料口B;32、出料口B;33、废水口B;34、加药机A;35、输料管A;36、料斗;
4、脱水平台;41、进料口C;42、出料口C;43、废水口C;44、加药机B;45、输料管B;46、输送带;461、内轴;462、延长杆;463、隔水板;464、挡水条;47、压滤机构;
5、输送装置;6、尾水处理装置;61、箱体;62、进料口D;63、水箱;64、光触媒过滤器;65、出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包括砂水分离器1、垃圾分离机2、浓缩平台3和脱水平台4,砂水分离器1、垃圾分离机2、浓缩平台3、脱水平台4依次连接;砂水分离器1中设有振动筛15,用于将底泥中的砂石分离,垃圾分离机2用于将底泥中的杂物分离;浓缩平台3用于将去杂后的底泥进行浓缩;脱水平台4用于对浓缩后的底泥脱水干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通过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和脱水平台的一体化布置,简化了疏浚底泥处理的机构与步骤,使得疏浚底泥可方便地被脱水干化,脱水干化后的底泥是较好的填埋材料,无害化处理,变得更环保。
具体的,参阅图1、图4、图5和图7,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包括砂水分离器1,砂水分离器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A11,进料口A11外接绞吸式吸泥船,绞吸式清淤船在不构筑围堰的条件下实现底泥疏浚,避免了传统水利疏浚对自然水体的扰动,限制了底泥中污染物向非流动水体的释放,通过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异位处置最大限度地实现水体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砂水分离器1的外侧安装有出料口A12,且通过出料口A12与垃圾分离机2连接,由砂水分离器1可分离污泥与砂石,垃圾分离机2可完成淤泥与垃圾的分离,分离效果好,垃圾分离机2的另一端连接有浓缩平台3,浓缩平台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B31,其通过进料口B31与垃圾分离机2连接,浓缩平台3包括设置在浓缩平台3一端的加药机A34和设置在浓缩平台3另一端的料斗36,加药机A34的一侧安装有输料管A35,且通过输料管A35与浓缩平台3一侧的进料口B31连接,出料口B32设置在料斗36的下端,浓缩平台3可对分离好的淤泥进一步地浓缩,通过浓缩,提高淤泥含固率,便于后续处理,通过加药机A34往内部投入调理剂,且调理剂为有机絮凝剂PAM与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两种,便于改善底泥持水性能,实现底泥浓缩减量化与持水性能增强,浓缩平台3的另一端连接出料口B32,且通过出料口B32与脱水平台4连接,脱水平台4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C41,进料口C41与出料口B32连接,脱水平台4的一端连接有出料口C42,且通过出料口C42与输送装置5连接,脱水平台4可对浓缩完成后的淤泥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平台4可通过加药机B44往淤泥中投入固化剂,且固化剂为CAS和MCAS的两种AS和MCAS的两种,可改善脱水性能,降低污染物的活性,使重金属浸出率降低,以达到淤泥改性目的,由机械压滤设备脱水干化,干化后泥饼外运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参阅图2和图3,砂水分离器1包括安装在砂水分离器1下端的输出筒13,以及一端固定安装砂水分离器1内壁的挡板14,将含有砂石和水的污泥通过进料口A11进入砂水分离器1中,由于砂石、水和污泥的密度和重力不相同,因此砂石沉积在砂水分离器1的最底端,水在最上端,挡板14设置在出料口A12的下端,可挡住输出筒13底部的砂石往上扬起,防止在淤泥传输过程中底部的砂石一同传输进去,输出筒13的内部设置有振动筛15,振动筛15包括安装在振动筛15内部的辊轴151,振动筛15的内部安装有辊轴151,辊轴151外接电机输出端,开启电机工作,振动筛15开始振动并将砂石沿着送料板152上传,送料板152为筛网结构的构件,可将砂石输送走,避免与底泥进混合,最后砂石通过输出筒13的出口端进行排料,而砂石中的底泥悬浮在砂石的上端,并处于挡板14的上端,通过出料口A12将淤泥排出,便于将砂石与底泥进行初步分离。
参阅图5和图6,脱水平台4包括设置在脱水平台4一端的加药机B44和设置在脱水平台4另一端的输送带46,加药机B44的一端安装有输料管B45,且通过输料管B45与进料口C41连接,输送带46安装在出料口C42和废水口C43的下端,脱水平台4还安装有压滤机构47,出料口C42和废水口C43均与压滤机构47连接,污泥经调节后送入压滤机构47内置的过滤带上,随其一起转动,在上下两条同一方向运动的过滤带之间被加压绞轧,挤压脱水,滤液从废水口C43集中排出,滤饼从出料口C42加以收集,脱水平台4通过输送带46与输送装置5连接,输送带46为筛网结构制成的构件,脱水平台4可通过出料口C42将脱水后的泥饼进行排放,使其掉落在输送带46的上端,输送带46包括设置在输送带46内部的内轴461和活动安装在内轴461两侧的延长杆462,延长杆46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隔水板463,隔水板463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挡水条464,隔水板463为倾斜安装的构件,且外端设置在尾水处理装置6的上端,通过输送带46的传送可使其通过输送装置5进行外运,同时通过废水口C43对废水进行排放,废水落在输送带46的上端,并贯穿输送带46顺着隔水板463运往尾气处理装置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废水中存在的淤泥被输送带46拦截,使其保存在输送带46的上端,随着泥饼一起外运,便于资源的回收。
参阅图1和图7,垃圾分离机2的外侧设置有废水口A21,经过砂水分离器1分离后的淤泥排至垃圾分离机2中,由于淤泥与水等其他物质的密度和重力不同,大液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垃圾分离机2底部,雾状小液滴被内置的丝网捕获凝结成大液滴落到垃圾分离机2底部,因此淤泥夹带的液体被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废水口A21流入箱体61中,可完成杂物分离,浓缩平台3的外侧设置有废水口B33,脱水平台4的外侧设置有废水口C43,废水口A21、废水口B33和废水口C43均与尾水处理装置6连接,尾水处理装置6包括箱体61和设置在箱体61一侧的进料口D62,废水口A21、废水口B33和废水口C43均与进料口D62连接,尾水处理装置6还包括设置在箱体61一侧的水箱63,即垃圾分离机2、浓缩平台3和脱水平台4多余的废水均汇集在箱体61中,便于对各个装置中的废水进行集中的处理,避免废水乱排放,导致污染环境,箱体61一侧安装有水箱63,箱体61为露天状态,且箱体61的内部安装有光触媒过滤器64,太阳光照射在光触媒过滤器64表面,即可对废水进行过滤净化,水箱63的外端安装有出水阀门65,开启出水阀门65,可放出过滤完成后的水,便于资源的合理回收,便于重复利用,使用效果好。
工作原理:砂水分离器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A11,进料口A11外接绞吸式吸泥船,绞吸式清淤船在不构筑围堰的条件下实现底泥疏浚,避免了传统水利疏浚对自然水体的扰动,限制了底泥中污染物向非流动水体的释放,通过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异位处置最大限度地实现水体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将含有砂石和水的污泥通过进料口A11进入砂水分离器1中,由于砂石、水和污泥的密度和重力不相同,因此砂石沉积在砂水分离器1的最底端,水在最上端,砂水分离器1内壁的挡板14,挡板14设置在出料口A12的下端,可挡住输出筒13底部的砂石往上扬起,防止在淤泥传输过程中底部的砂石一同传输进去,输出筒13的内部设置有振动筛15,振动筛15的内部安装有辊轴151,辊轴151外接电机输出端,开启电机工作,振动筛15开始振动并将砂石沿着送料板152上传,送料板152为筛网结构的构件,可将砂石输送走,避免与底泥进混合,最后砂石通过输出筒13的出口端进行排料,而砂石中的底泥悬浮在砂石的上端,并处于挡板14的上端,通过出料口A12将淤泥排出,便于将砂石与底泥进行初步分离,经过砂水分离器1分离后的淤泥排至垃圾分离机2中,由于淤泥与水等其他物质的密度和重力不同,大液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垃圾分离机2底部,雾状小液滴被内置的丝网捕获凝结成大液滴落到垃圾分离机2底部,因此淤泥夹带的液体被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废水口A21流入箱体61中,可完成杂物分离,垃圾分离机2的另一端连接有浓缩平台3,浓缩平台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B31,其通过进料口B31与垃圾分离机2连接,浓缩平台3可对分离好的淤泥进一步地浓缩,通过浓缩,提高淤泥含固率,便于后续处理,通过加药机A34往内部投入调理剂,且调理剂为有机絮凝剂PAM与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两种,便于改善底泥持水性能,实现底泥浓缩减量化与持水性能增强,浓缩平台3的另一端连接出料口B32,且通过出料口B32与脱水平台4连接,脱水平台4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C41,进料口C41与出料口B32连接,脱水平台4的一端连接有出料口C42,且通过出料口C42与输送装置5连接,脱水平台4安装有压滤机构47,出料口C42和废水口C43均与压滤机构47连接,污泥经调节后送入压滤机构47内置的过滤带上,随其一起转动,在上下两条同一方向运动的过滤带之间被加压绞轧,挤压脱水,滤液从废水口C43集中排出,滤饼从出料口C42加以收集,可对浓缩完成后的淤泥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平台4可通过加药机B44往淤泥中投入固化剂,且固化剂为CAS和MCAS的两种AS和MCAS的两种,可改善脱水性能,降低污染物的活性,由机械压滤设备脱水干化,干化后泥饼外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砂水分离器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A,进料口A外接绞吸式吸泥船,绞吸式清淤船在不构筑围堰的条件下实现底泥疏浚,避免了传统水利疏浚对自然水体的扰动,限制了底泥中污染物向非流动水体的释放,通过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异位处置最大限度地实现水体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砂水分离器的外侧安装有出料口A,且通过出料口A与垃圾分离机连接,由砂水分离器可分离污泥与砂石,垃圾分离机可完成淤泥与垃圾的分离,分离效果好,垃圾分离机的另一端连接有浓缩平台,浓缩平台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B,其通过进料口B与垃圾分离机连接,浓缩平台可对分离好的淤泥进一步地浓缩,通过浓缩,提高淤泥含固率,便于后续处理,通过加药机A往内部投入调理剂,且调理剂为有机絮凝剂PAM与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两种,便于改善底泥持水性能,实现底泥浓缩减量化与持水性能增强,浓缩平台的另一端连接出料口B,且通过出料口B与脱水平台连接,脱水平台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C,进料口C与出料口B连接,脱水平台的一端连接有出料口C,且通过出料口C与输送装置连接,脱水平台可对浓缩完成后的淤泥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平台可通过加药机B往淤泥中投入固化剂,且固化剂为CAS和MCAS的两种AS和MCAS的两种,可改善脱水性能,降低污染物的活性,使重金属浸出率降低,以达到淤泥改性目的,由机械压滤设备脱水干化,干化后泥饼外运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砂水分离器的下端安装有输出筒,砂水分离器内壁的挡板,挡板设置在出料口A的下端,可挡住输出筒底部的砂石往上扬起,防止在淤泥传输过程中底部的砂石一同传输进去,输出筒的内部设置有振动筛,振动筛上表面安装有送料板,送料板为筛网结构的构件,可将砂石输送走,避免与底泥进混合,振动筛的内部安装有辊轴,辊轴外接电机输出端,开启电机工作,振动筛开始振动并将砂石上传,便于将砂石与底泥进行分离。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脱水平台通过输送带与输送装置连接,输送带为筛网结构制成的构件,输送带安装在出料口C和废水口C的下端,脱水平台可通过出料口C将脱水后的泥饼进行排放,使其掉落在输送带的上端,通过输送带的传送可使其通过输送装置进行外运,同时通过废水口C对废水进行排放,废水落在输送带的上端,并贯穿输送带顺着隔水板运往尾气处理装置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废水中存在的淤泥被输送带拦截,使其保存在输送带的上端,随着泥饼一起外运,便于资源的回收。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箱体的一侧安装有进料口D,废水口A、废水口B和废水口C均与进料口D连接,即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和脱水平台多余的废水均汇集在箱体中,便于对各个装置中的废水进行集中的处理,避免废水乱排放,导致污染环境,箱体一侧安装有水箱,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光触媒过滤器,可对废水进行过滤净化,水箱的外端安装有出水阀门,开启出水阀门,可放出过滤完成后的水,便于资源的合理回收,便于重复利用,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和脱水平台,所述砂水分离器、垃圾分离机、浓缩平台、脱水平台依次连接;所述砂水分离器中设有振动筛,用于将底泥中的砂石分离,所述垃圾分离机用于将底泥中的杂物分离;所述浓缩平台用于将去杂后的底泥进行浓缩;所述脱水平台用于对浓缩后的底泥脱水干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水分离器的上端设有进料口A,所述进料口A外接吸泥船,所述振动筛包括具有筛网结构的送料板,所述振动筛外接电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水分离器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A,所述砂水分离器的内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料口A的下方,所述挡板的另一端贴近所述振动筛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A连接有抽吸泵,用于将底泥从所述砂水分离器抽吸泵送至所述垃圾分离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平台包括设于所述浓缩平台一端的加药机A和设于所述浓缩平台另一端的料斗,所述加药机A通过输料管A与所述浓缩平台连通,所述料斗的下方设有出料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平台包括设置在所述脱水平台一端的加药机B和设置在所述脱水平台另一端的出料口C,所述加药机B通过输料管B与所述脱水平台连通,所述出料口C的下方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具有筛网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平台还包括压滤机构,所述压滤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两条过滤带,两条过滤带之间的底泥被挤压脱水,形成废水和泥饼,泥饼从所述出料口C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呈倾斜布置,便于将泥饼运送走。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离机、所述浓缩平台、所述脱水平台上均具有废水口,所述废水口与尾水处理装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呈敞开布置,所述水箱中安装有光触媒过滤器,阳光通过所述水箱敞开的位置照射到所述光触媒过滤器上。
CN202121687607.3U 2021-07-23 2021-07-23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5828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7607.3U CN215828592U (zh) 2021-07-23 2021-07-23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7607.3U CN215828592U (zh) 2021-07-23 2021-07-23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8592U true CN215828592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7607.3U Active CN215828592U (zh) 2021-07-23 2021-07-23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8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4087B (zh) 高浓度悬浮物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1921050B (zh) 水底淤泥脱水干化装置及方法
AU739139B2 (en) A mobile unit and method for purifying sludge and waste water
CN209227654U (zh) 一种小型河道移动式生态清淤装置
US5575921A (en) Sludge dredging and dewatering process
CN109851190B (zh) 一种污染底泥干化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3501635A (zh) 疏浚底泥环保疏浚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设备
CN105731743A (zh) 一种用于城区湖泊污染淤泥的综合治理系统
CN104724898B (zh) 一种污泥预处理工艺
CN110862212A (zh) 河湖底泥分级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系统及工艺
CN109721191A (zh) 一种砂石石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CN107840488A (zh) 洗砂泥水净化回用装置及方法
WO2018032833A1 (zh)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沙再生系统
CN110282853A (zh) 集成污水物化处理与污泥脱水的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CN106977073B (zh) 生态清淤集成系统
CN215828592U (zh) 疏浚底泥固液分离与固化改性一体化装置
CN112456742A (zh) 一种淤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1497320U (zh) 一种智能模块化水处理设备
CN209276343U (zh) 一种污泥去油净水处理装置
CN213680307U (zh) 一种淤泥处理系统
CN115007635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线及其修复工艺
CN215250467U (zh) 一种泥水盾构渣土处理系统
CN212504503U (zh) 一种小型化管道污泥处理系统
CN212102327U (zh) 烟花爆竹危险固废自动收集及清水循环使用系统
CN212894421U (zh) 一种河湖底泥干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001, building 2, chuangxiang building, Oct, North Statio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unicipal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9 zone F, 5 /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ion Center, gangzhilong Science Park, No. 6, Qinglong Road, Q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