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6486U - 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16486U CN215816486U CN202121746058.2U CN202121746058U CN215816486U CN 215816486 U CN215816486 U CN 215816486U CN 202121746058 U CN202121746058 U CN 202121746058U CN 215816486 U CN215816486 U CN 2158164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 joint
- terminals
- tongue plate
- connector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两接地端子、两电源端子以及两信号端子;该两信号端子均为折弯成型结构,两信号端子的前端通过一加强片一体成型并导通连接。通过两信号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三对接部,两第三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并配合两信号端子均为折弯成型结构,两信号端子的前端通过一加强片一体成型并导通连接,该加强片埋于舌板内,使得两信号端子之间强度更高,组装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信号端子的结构也更加稳定,从而使得产品的质量更高,同时通过折弯成型的方式,使得端子结构更为简单,加工工艺也更加简洁,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要求新一代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Type-C连接器端子之间强度不够,组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导致端子结构不稳定,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且端子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工艺不够简单,导致产品的生产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连接器端子之间强度不够、结构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结构复杂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两接地端子、两电源端子以及两信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于基座上延伸出的舌板;该屏蔽外壳包覆在绝缘本体外;该两接地端子、两电源端子和两信号端子均镶嵌成型固定在绝缘本体内;该两接地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一对接部,两第一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两接地端子的后端均具有第一焊脚部,两第一焊脚部均向外伸出基座;该两电源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二对接部,两第二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两电源端子的后端均具有第二焊脚部,两第二焊脚部均向外伸出基座;该两信号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三对接部,两第三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两信号端子的后端均具有第三焊脚部,两第三焊脚部均向外伸出基座;并且,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和第三对接部在舌板的上、下表面呈反向排布设置;该两信号端子均为折弯成型结构,两信号端子的前端通过一加强片一体成型并导通连接,该加强片埋于舌板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一焊脚部之间通过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一固定部埋于绝缘本体内,第一固定部的宽度与第一焊脚部的宽度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前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一主体部,该第一主体部埋于舌板内,该第一对接部于第一主体部上通过撕破的方式成型,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外侧向外延伸出有勾部,该勾部外露于舌板的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前端靠近电源端子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一卡持部,该第一卡持部埋于舌板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对接部与第二焊脚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二固定部埋于绝缘本体内,第二固定部的宽度与第二焊脚部的宽度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前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主体部,该第二主体部埋于舌板内,该第二对接部位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第二对接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有长条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前端靠近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二卡持部,该第二卡持部埋于舌板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对接部与第三焊脚部之间通过第三固定部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三固定部埋于绝缘本体内,第三固定部的宽度与第三焊脚部的宽度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片水平横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两信号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三对接部,两第三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并配合两信号端子均为折弯成型结构,两信号端子的前端通过一加强片一体成型并导通连接,该加强片埋于舌板内,使得两信号端子之间强度更高,组装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信号端子的结构也更加稳定,从而使得产品的质量更高,同时通过折弯成型的方式,使得端子结构更为简单,加工工艺也更加简洁,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信号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本体 11、基座
12、舌板 20、屏蔽外壳
30、接地端子 31、第一对接部
32、第一焊脚部 33、第一固定部
34、第一主体部 35、勾部
36、卡持部 40、电源端子
401、长条孔 41、第二对接部
42、第二焊脚部 43、第二固定部
44、第二主体部 45、第二卡持部
50、信号端子 51、第三对接部
52、第三焊脚部 53、加强片
54、第三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绝缘本体10、屏蔽外壳20、两接地端子30、两电源端子40以及两信号端子50。
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基座11和于基座11上延伸出的舌板12。该屏蔽外壳20包覆在绝缘本体10外。该两接地端子30、两电源端子40和两信号端子50均镶嵌成型固定在绝缘本体10内。
该两接地端子30的前端均具有第一对接部31,两第一对接部31分别露出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两接地端子30的后端均具有第一焊脚部32,两第一焊脚部32均向外伸出基座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部31与第一焊脚部32之间通过第一固定部33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一固定部33埋于绝缘本体10内,第一固定部33的宽度与第一焊脚部32的宽度相同,方便于冲压成型;所述第一固定部33的前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一主体部34,该第一主体部34埋于舌板12内,该第一对接部31于第一主体部34上通过撕破的方式成型,第一主体部34的前端外侧向外延伸出有勾部35,该勾部35外露于舌板12的侧面;所述第一固定部33的前端靠近电源端子40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一卡持部36,该第一卡持部36埋于舌板12内,第一卡持部36能增强接地端子30在绝缘本体10内的连接强度。
该两电源端子40的前端均具有第二对接部41,两第二对接部41分别露出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两电源端子40的后端均具有第二焊脚部42,两第二焊脚部42均向外伸出基座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接部41与第二焊脚部42之间通过第二固定部43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二固定部43埋于绝缘本体10内,第二固定部43的宽度与第二焊脚部42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固定部43的前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主体部44,该第二主体部44埋于舌板12内,该第二对接部41位于第二主体部44的一侧,第二对接部41与第二主体部44之间形成有长条孔401,使得电源端子40在绝缘本体10中的连接强度更高;所述第二固定部43的前端靠近接地端子30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二卡持部45,该第二卡持部45埋于舌板12内,第二卡持部45能进一步增加电源端子40在绝缘本体10内的连接强度。
该两信号端子50的前端均具有第三对接部51,两第三对接部51分别露出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两信号端子50的后端均具有第三焊脚部52,两第三焊脚部52均向外伸出基座11;并且,第一对接部31、第二对接部41和第三对接部52在舌板12的上、下表面呈反向排布设置;该两信号端子50均为折弯成型结构,两信号端子50的前端通过一加强片53一体成型并导通连接,该加强片53埋于舌板12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对接部51与第三焊脚部52之间通过第三固定部54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三固定部54埋于绝缘本体10内,第三固定部54的宽度与第三焊脚部52的宽度相同;所述加强片53水平横向延伸。
详述本实施例的制作过程如下:
先通过冲压的方式分别成型出两接地端子30、两电源端子40以及两信号端子50,然后将两接地端子30、两电源端子40以及两信号端子50放入模具中,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出绝缘本体10,然后将屏蔽外壳20套设在绝缘本体10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两信号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三对接部,两第三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并配合两信号端子均为折弯成型结构,两信号端子的前端通过一加强片一体成型并导通连接,该加强片埋于舌板内,使得两信号端子之间强度更高,组装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信号端子的结构也更加稳定,从而使得产品的质量更高,同时通过折弯成型的方式,使得端子结构更为简单,加工工艺也更加简洁,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两接地端子、两电源端子以及两信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于基座上延伸出的舌板;该屏蔽外壳包覆在绝缘本体外;该两接地端子、两电源端子和两信号端子均镶嵌成型固定在绝缘本体内;该两接地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一对接部,两第一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两接地端子的后端均具有第一焊脚部,两第一焊脚部均向外伸出基座;该两电源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二对接部,两第二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两电源端子的后端均具有第二焊脚部,两第二焊脚部均向外伸出基座;该两信号端子的前端均具有第三对接部,两第三对接部分别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两信号端子的后端均具有第三焊脚部,两第三焊脚部均向外伸出基座;并且,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和第三对接部在舌板的上、下表面呈反向排布设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信号端子均为折弯成型结构,两信号端子的前端通过一加强片一体成型并导通连接,该加强片埋于舌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一焊脚部之间通过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一固定部埋于绝缘本体内,第一固定部的宽度与第一焊脚部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前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一主体部,该第一主体部埋于舌板内,该第一对接部于第一主体部上通过撕破的方式成型,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外侧向外延伸出有勾部,该勾部外露于舌板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前端靠近电源端子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一卡持部,该第一卡持部埋于舌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部与第二焊脚部之间通过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二固定部埋于绝缘本体内,第二固定部的宽度与第二焊脚部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前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主体部,该第二主体部埋于舌板内,该第二对接部位于第二主体部的一侧,第二对接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有长条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前端靠近接地端子的一侧延伸出有第二卡持部,该第二卡持部埋于舌板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对接部与第三焊脚部之间通过第三固定部一体成型连接,该第三固定部埋于绝缘本体内,第三固定部的宽度与第三焊脚部的宽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水平横向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46058.2U CN215816486U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46058.2U CN215816486U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16486U true CN215816486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2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46058.2U Active CN215816486U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16486U (zh) |
-
2021
- 2021-07-29 CN CN202121746058.2U patent/CN2158164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9136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2659717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7611748B (zh) | Usb type-c公头连接器的成型工艺 | |
CN215816486U (zh) | 结构增强型Type-C连接器 | |
CN213026642U (zh) | 一种焊接强度高且公母座互配感好的板对板连接器结构 | |
CN217215212U (zh) | 贴板型电连接器 | |
CN212412271U (zh) | 稳定型type-c 2.0公头连接器 | |
CN211556212U (zh) | 10PIN型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16120849U (zh) | 结构稳固型Type-C连接器 | |
CN218161090U (zh) | 具有优良高频性能的Type-C母座连接器 | |
CN214898951U (zh) | 一种Type-C连接器端子结构及电连接器 | |
CN219979865U (zh) | 一种大电流btb连接器公头 | |
CN208111778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16980927U (zh) | 结构稳定的Type-C连接器 | |
CN216598067U (zh) | 电连接器 | |
TWI404276B (zh) | Coaxi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6312093U (zh) | Type-C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 |
CN216214574U (zh) | 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与外壳的双重连接结构 | |
CN218513734U (zh) | 一种新型usb type c直插脚的插座结构 | |
CN216354892U (zh) | 一种单排双PIN式Type-C连接器 | |
CN220934498U (zh) | 一种改良型6PIN式Type-C连接器 | |
CN218919328U (zh) | 采用新型端子结构的type-c连接器母座 | |
CN220233550U (zh) | 一种带折弯式外壳插脚的加宽型立式Type-c连接器 | |
CN2208958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981045U (zh) | 结构稳定的Type-C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