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4013U -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4013U
CN215804013U CN202122076168.9U CN202122076168U CN215804013U CN 215804013 U CN215804013 U CN 215804013U CN 202122076168 U CN202122076168 U CN 202122076168U CN 215804013 U CN215804013 U CN 215804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closing cover
clutch device
mechanical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61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坤
王兴宇
谈奇皓
毛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ELECTRICAL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Original Assignee
WUXI ELECTRICAL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ELECTRICAL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filed Critical WUXI ELECTRICAL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Priority to CN2021220761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4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4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4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电机,其通过电机座固定装配于壳体的内部,且传动轴设为蜗杆;执行机构,其装配于壳体的一侧,用于控制门的开合动作;壳体包括上合盖和下合盖,上合盖内侧壁上开设有螺旋轨道;还包括离合机构,用于控制驱动电机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离合机构包括:转轴,其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上合盖相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下合盖相接;顶杆,其一端与转轴插接,另一端延伸至螺旋轨道内部,顶杆、转轴和螺旋轨道均同轴设置;蜗轮,其套设于转轴上并靠近第一轴承,蜗轮与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相连;第一伞齿轮,其套设于转轴上并靠近第二轴承。

Description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控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八字平开门系统中,门的开关是通过蜗杆电机驱动蜗轮增加扭力间接通过齿轮传动来实现丝杆副的转动,从而驱动执行机构----门。当蜗杆电机正常工作,系统电力充足的情况下,一切正常运作。如果蜗杆电机发生故障或者备用电池电力不足将导致门不能开关,此时就有需要通过人工解锁来控制门的开关。而现有离合装置可靠性不高,使用时易造成震动,给门带来不必要的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包括:
壳体;
驱动电机,其通过电机座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传动轴设为蜗杆;
执行机构,其装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控制门的开合动作。
所述壳体包括上合盖和下合盖,所述上合盖内侧壁上开设有螺旋轨道,起到导向和转换运动方向的作用。
还包括离合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
转轴,其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上合盖相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下合盖相接;
顶杆,其一端与所述转轴插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螺旋轨道内部,所述顶杆、转轴和螺旋轨道均同轴设置;
蜗轮,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蜗轮与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相连;
第一伞齿轮,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靠近所述第二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一侧垂直插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轨道构成面接触,旨在配合作用,以此控制离合机构的作用与否;
所述螺旋轨道的起始端和末尾端均设有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与滑杆对应设置,用于限制滑杆的位置,确保离合机构在锁紧和解锁两个状态下的可靠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蜗轮四等分铣出梯形槽,两个相对位置的所述梯形槽之间卡接有一根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贯穿所述转轴并通过卡簧与所述转轴相接。连接横梁对应梯形槽设置,并与卡簧相互配合,对蜗轮起到限位作用,从而实现蜗轮与转轴之间传动关系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卡簧与转轴同轴设置,且包括:
第一卡簧,呈圆柱形,其设于所述连接横梁背离第一伞齿轮的一侧,并与所述转轴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旨在限制连接横梁与转轴的相对位置;
第二卡簧,呈圆柱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插接,旨在通过连接横梁与梯形槽的配合,完成蜗轮与转轴之间的传动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簧,目的在于配合与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
外套管,其横向插接于所述上合盖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
内套管,其贯穿于所述外套管并背离所述上合盖方向延伸;
长管固定塞,其固定插设于所述内套管的自由端。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
第二伞齿轮,其垂直设于所述第一伞齿轮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相接;
丝杆,其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伞齿轮,另一端延伸至内套管内部,并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上合盖和下合盖固定;
螺母,其旋接于所述丝杆上,并插设于所述内套管远离所述长管固定塞的一端;
轴套,其套设于所述内套管上,并与所述外套管固定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还设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
导杆,其平行设于所述外套管的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轴套插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合盖插接;
安装码,其穿设于所述导杆上,并固定装配有第一磁性传感器。第一磁性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导杆与下合盖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合盖靠近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装配有第二磁性传感器,目的在于对螺母与丝杆的运动起到限制作用,以此控制门的开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离合装置还包括三角匙,所述三角匙的一端呈圆筒状并与所述顶杆的自由端对应设置。三角匙与顶杆适配,通过操作三角匙,联动顶杆运动,从而实现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1、设有离合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机械结构配合实现,可靠性更高,在人工作业时可有效减少震动;
2、壳体包括上合盖和下合盖,所述上合盖内侧壁上开设有螺旋轨道,利用旋转运动产生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以此控制离合机构的作用与否;
3、蜗轮四等分铣出梯形槽,两个相对位置的所述梯形槽之间卡接有一根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贯穿所述转轴并通过卡簧与所述转轴相接。连接横梁对应梯形槽设置,并与卡簧相互配合,对蜗轮起到限位作用,从而实现蜗轮与转轴之间传动关系的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的整体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剖面B-B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的内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的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剖面A-A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的上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的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上合盖,1-11、螺旋轨道,1-2、下合盖,1-3、外套管,1-4、内套管,1-5、长管固定塞;2、驱动电机;3、执行机构,3-1、第二伞齿轮,3-2、丝杆,3-3、螺母,3-4、轴套,3-5、导杆,3-6、安装码;4、离合机构,4-1、转轴,4-2、顶杆,4-3、蜗轮,4-31、梯形槽,4-4、第一伞齿轮,4-5、滑杆;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连接横梁;9、卡簧,9-1、第一卡簧,9-2、第二卡簧;10、三角匙;11、第三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包括:
壳体1;
驱动电机2,其通过电机座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传动轴设为蜗杆;
执行机构3,其装配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用于控制门的开合动作。
所述壳体1包括上合盖1-1和下合盖1-2,所述上合盖1-1内侧壁上开设有螺旋轨道1-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轨道1-11周向旋转角度设为330度,用于配合完成离合机构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的转换。
还包括离合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与执行机构3之间的传动关系;
所述离合机构4包括:
转轴4-1,其一端通过第一轴承6与所述上合盖1-1相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7与所述下合盖1-2相接;
顶杆4-2,其一端与所述转轴4-1插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螺旋轨道1-11内部,所述顶杆4-2、转轴4-1和螺旋轨道1-11均同轴设置;
蜗轮4-3,其套设于所述转轴4-1上并靠近所述第一轴承6,所述蜗轮4-3与驱动电机2的传动轴相连;
第一伞齿轮4-4,其套设于所述转轴4-1上并靠近所述第二轴承7。
所述顶杆4-2的一侧垂直插设有滑杆4-5,所述滑杆4-5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轨道1-11构成面接触;
所述螺旋轨道1-11的起始端和末尾端均设有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与滑杆4-5对应设置。
所述蜗轮4-3四等分铣出梯形槽4-31,两个相对位置的所述梯形槽4-31之间卡接有一根连接横梁8,所述连接横梁8贯穿所述转轴4-1并通过卡簧9与所述转轴4-1相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横梁8为长方体,并适配于梯形槽4-3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梯形槽4-31的数量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的改变而改变,而连接横梁8的数量及形状均由梯形槽4-31的设定而改变。
所述卡簧9与转轴4-1同轴设置,且包括:
第一卡簧9-1,呈圆柱形,其设于所述连接横梁8背离第一伞齿轮4-4的一侧,并与所述转轴4-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第二卡簧9-2,呈圆柱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簧9-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8插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簧9-1和第二卡簧9-2还可设为其他形状,具体由使用环境和需求而定。
所述第一卡簧9-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簧9-2。
所述壳体1还包括:
外套管1-3,其横向插接于所述上合盖1-1远离所述驱动电机2的一端;
内套管1-4,其贯穿于所述外套管1-3并背离所述上合盖1-1方向延伸;
长管固定塞1-5,其固定插设于所述内套管1-4的自由端。
所述执行机构3包括:
第二伞齿轮3-1,其垂直设于所述第一伞齿轮4-4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伞齿轮4-4啮合相接;
丝杆3-2,其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伞齿轮3-1,另一端延伸至内套管1-4内部,并通过第三轴承11与所述上合盖1-1和下合盖1-2固定;
螺母3-3,其旋接于所述丝杆3-2上,并插设于所述内套管1-4远离所述长管固定塞1-5的一端;
轴套3-4,其套设于所述内套管1-4上,并与所述外套管1-3固定装配。
所述执行机构3还设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
导杆3-5,其平行设于所述外套管1-3的一侧,所述导杆3-5的一端与所述轴套3-4插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合盖1-2插接;
安装码3-6,其穿设于所述导杆3-5上,并固定装配有第一磁性传感器。
所述下合盖1-2靠近所述丝杆3-2的一端固定装配有第二磁性传感器。
所述机械离合装置还包括三角匙10,所述三角匙10的一端呈圆筒状并与所述顶杆4-2的自由端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一般情况下,离合机构4处于锁紧状态,通过系统电力即可控制门的开合运动,具体如下:
1、系统启动驱动电机2,蜗轮4-3与驱动电机2的传动轴啮合而相对运动;
2、在卡簧9和连接横梁8的作用下,蜗轮4-3带动转轴4-1同步运动,第一伞齿轮4-4跟随转轴4-1运动;
3、第二伞齿轮3-1与第一伞齿轮4-4啮合而相对运动,同步带动丝杆3-2作旋转运动;
4、螺母3-3与丝杆3-2相对运动,带动内套管1-4相对于外套管1-3产生位移,以此控制门的开合;
5、在此过程中,第一磁性传感器实时监测螺母3-3和内套管1-4的运动,第二磁性传感器实时监测导杆3-5的运动,并同步向系统传递门的开合信号。
当驱动电机2发生故障或者系统电力不足时,需要解锁离合机构4,通过人工操作来控制门的开合运动,具体如下:
1、将三角匙10对应插入顶杆4-2,并操作旋转三角匙11,带动顶杆4-2运动;
2、滑杆4-5沿螺旋轨道1-11运动,顶杆4-2由此向蜗轮4-3方向持续运动,推动卡簧9整体位移;
3、连接横梁8跟随第二卡簧9-2运动,直至脱离梯形槽4-31,此时蜗轮4-3与转轴4-1之间无传动连接关系,通过人工操作即可控制门的开合运动,机械的离合机构4连接可靠,且可有效减少作业时震动。
故障排除后,通过三角匙10控制顶杆4-2恢复至初始位置,人工操作卡簧9复位,使得连接横梁8重新嵌入到梯形槽4-31,离合机构4恢复锁紧状态,即可恢复电力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包括:
壳体;
驱动电机,其通过电机座固定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传动轴设为蜗杆;
执行机构,其装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控制门的开合动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上合盖和下合盖,所述上合盖内侧壁上开设有螺旋轨道;
还包括离合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关系,包括:
转轴,其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上合盖相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下合盖相接;
顶杆,其一端与所述转轴插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螺旋轨道内部,所述顶杆、转轴和螺旋轨道均同轴设置;
蜗轮,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蜗轮与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相连;
第一伞齿轮,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靠近所述第二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一侧垂直插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螺旋轨道构成面接触;
所述螺旋轨道的起始端和末尾端均设有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与滑杆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四等分铣出梯形槽,两个相对位置的所述梯形槽之间卡接有一根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贯穿所述转轴并通过卡簧与所述转轴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与转轴同轴设置,且包括:
第一卡簧,呈圆柱形,其设于所述连接横梁背离第一伞齿轮的一侧,并与所述转轴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第二卡簧,呈圆柱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梁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簧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外套管,其横向插接于所述上合盖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
内套管,其贯穿于所述外套管并背离所述上合盖方向延伸;
长管固定塞,其固定插设于所述内套管的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包括:
第二伞齿轮,其垂直设于所述第一伞齿轮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相接;
丝杆,其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伞齿轮,另一端延伸至内套管内部,并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上合盖和下合盖固定;
螺母,其旋接于所述丝杆上,并插设于所述内套管远离所述长管固定塞的一端;
轴套,其套设于所述内套管上,并与所述外套管固定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还设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
导杆,其平行设于所述外套管的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轴套插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合盖插接;
安装码,其穿设于所述导杆上,并固定装配有第一磁性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合盖靠近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装配有第二磁性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离合装置还包括三角匙,所述三角匙的一端呈圆筒状并与所述顶杆的自由端对应设置。
CN202122076168.9U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Active CN215804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6168.9U CN215804013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6168.9U CN215804013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4013U true CN21580401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53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6168.9U Active CN215804013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4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83769A (en) Door drive equipment for mass transit vehicle
CN109252782B (zh) 螺母丝杠式自动门开闭机构、汽车自动门和汽车
CN215804013U (zh) 一种门控系统机械传动中的机械离合装置
US20030205000A1 (en) Electric door operator
WO1996024738A1 (en) Electrical window operator
CN114562172A (zh) 车门自动开闭执行装置及机动车
CN112283431B (zh) 一种低扭矩电动燃气闸阀
CN219819786U (zh) 机器人锁止装置及机器人
CN112227904A (zh) 一种手电两用的双扇拱形防护门及控制方法
KR20130024869A (ko) 세미플러그형 슬라이딩 도어 시스템
CN215953964U (zh) 一种镜筒自动开合保护盖装置
CN213953333U (zh) 一种电动门用手动开启装置
CN102619430A (zh) 一种用于平开门窗、悬窗的连杆启闭机构
CN200955317Y (zh) 无源螺旋门机锁闭机构
CN106298304A (zh) 一种液压弹簧操动机构及其行程开关组件
CN215409822U (zh) 一种弹簧操动机构用三级齿轮轴
CN112185777A (zh) 一种基于齿轮齿条啮合的断路器用微型电动操作机构
CN202706757U (zh) 一种用于平开门窗、悬窗的连杆启闭机构
RU7825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крывания и закрывания створок
CN112227906A (zh) 一种电动双扇拱形防护门执行机构及控制方法
CN109228216A (zh) 锁模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注塑机
CN214697321U (zh) 一种自动门锁机构
CN217231708U (zh) 双摆式螺杆启闭机
CN220379002U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专用电子力矩结构
CN219509423U (zh) 一种电机电控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