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3976U -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3976U
CN215793976U CN202121709225.6U CN202121709225U CN215793976U CN 215793976 U CN215793976 U CN 215793976U CN 202121709225 U CN202121709225 U CN 202121709225U CN 215793976 U CN215793976 U CN 215793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frame body
fixedly connected
wal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092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勇
邓川
刘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Endurance Zhong Yi Shock Absorber Liabil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Endurance Zhong Yi Shock Absorber Liabil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Endurance Zhong Yi Shock Absorber Liabil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Endurance Zhong Yi Shock Absorber Liabil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092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3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3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3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转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包括车架本体、横杆和置物架;所述横杆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一侧内壁,另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另一侧内壁;所述横杆在车架本体内壁设置有多组;所述置物架固接在横杆顶部;所述置物架在横杆顶部水平设置有多组;通过设置横杆和置物架,利于减振器连杆表面的防护和减振器漆膜及支耳支架的保护,防止连杆表面在装夹、取件、转运过程中免受伤害,提高转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转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减振器转运在工厂生产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将减振器从一个工位转运到下个工位或者是转运到其他生产车间,选择合适的盛装工具,可提高转运效率。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涂装下线和减振器装配采用鼠笼筐进行盛装转运,盛装数量少及数量不统一,盛装不规范,不利于产品的转运和防护,且不利于盛具的定置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减振器涂装下线和减振器装配采用鼠笼筐进行盛装转运,盛装数量少及数量不统一,盛装不规范,不利于产品的转运和防护,且不利于盛具的定置定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包括车架本体、横杆和置物架;所述横杆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一侧内壁,另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另一侧内壁;所述横杆在车架本体内壁设置有多组;所述置物架固接在横杆顶部;所述置物架在横杆顶部水平设置有多组;方便减振器快速转运,提高转运效率。
优选的,所述置物架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直杆、第二直杆、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直杆顶部铰接在滑槽顶端内侧壁;所述第二直杆底部与滑块顶部铰接;所述第一直杆底部对称铰接在第二直杆中部两侧外壁;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接在滑块底部,另一端固接在滑槽底部;对转运过程中的减振器进行限位,防止因晃动对工件表面产生损坏。
优选的,所述滑槽内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方槽、固定杆和第二弹簧;所述方槽设置在通槽内壁;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在方槽内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接在固定杆底部,另一端固接在方槽底部;在对转运车上减振器卸货时,对第二直杆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横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与减振器形状大小一致,对减振器提供保护。
优选的,所述第二直杆顶部固接有插销;所述插销外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插销端部形状为弧形;所述固定杆端部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直杆底部固接有拉绳;方便对第二直杆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车架本体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推手;所述车架本体一侧外壁固接有指示牌;所述车架本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带有刹车功能;提高转运车操作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架本体、横杆、置物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减振器放置在置物架,能够有效防护连杆表面以及对减振器的支耳支架和漆膜保护,方便使用者装载减振器,提高了转运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直杆、第二直杆、滑块、第一弹簧、方槽、固定杆和第二弹簧的结构设计,在减振器装载完成后,利用拉绳将第二直杆拉出,从而使得第二直杆和减振器表面接触,对减振器起到限位的作用,转运到目的地后,将第二直杆向内推,使得铰接的第一直杆推着滑块在滑槽内部向上滑动,使得第一弹簧被压缩的同时,第二直杆上的插销进入通槽,使得固定杆在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在方槽内部滑动,由于在第二弹簧的回复作用,使得第二直杆被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侧向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的第一直杆立体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图4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二的第二直杆侧视图。
图中:1、车架本体;11、第一凹槽;12、插销;13、第二凹槽;14、拉绳;15、推手;16、指示牌;17、万向轮;2、横杆;3、置物架;31、滑槽;32、通槽;4、限位组件;41、第一直杆;42、第二直杆;43、滑块;44、第一弹簧;5、固定组件;51、方槽;52、固定杆;53、第二弹簧;6、橡胶垫;7、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包括车架本体1、横杆2和置物架3;所述横杆2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1一侧内壁,另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1另一侧内壁;所述横杆2在车架本体1内壁设置有多组;所述置物架3固接在横杆2顶部;所述置物架3在横杆2顶部水平设置有多组;工作时,将减振器放置在横杆2表面的置物架3内部,使得减振器被摆放整齐,方便转运和装卸,能够有效防止连杆表面的防护以及减振器的支耳支架和漆膜保护,提高转运效率。
所述置物架3内壁开设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直杆41、第二直杆42、滑块43和第一弹簧44;所述第一直杆41顶部铰接在滑槽31顶端内侧壁;所述第二直杆42底部与滑块43顶部铰接;所述第一直杆41底部对称铰接在第二直杆42中部两侧外壁;所述滑块43滑动连接在滑槽31内部;所述第一弹簧44一端固接在滑块43底部,另一端固接在滑槽31底部;工作时,在减振器装载完成后,需要对减振器进行固定,利用拉绳14将第二直杆42拉出,从而使得第二直杆42和减振器表面接触,对减振器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转运过程中,因颠簸造成减振器外表损坏。
所述滑槽31内壁开设有通槽32;所述通槽32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方槽51、固定杆52和第二弹簧53;所述方槽51设置在通槽32内壁;所述固定杆52滑动连接在方槽51内部;所述第二弹簧53一端固接在固定杆52底部,另一端固接在方槽51底部;工作时,转运到目的地时,通过第二直杆42上的插销12插入通槽32,使得固定杆52在受到挤压后,在方槽51内部滑动,由于在第二弹簧53的回复作用,使得第二直杆42被固定在通槽32内部。
所述相邻两个横杆2之间设置有橡胶垫6;所述橡胶垫6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直杆42顶部固接有插销12;所述插销12外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3;所述插销12端部形状为弧形;所述固定杆52端部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直杆42底部固接有拉绳14;所述车架本体1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推手15;所述车架本体1一侧外壁固接有指示牌16;所述车架本体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7;所述万向轮17带有刹车功能;工作时,通过在车架本体1下方横杆2之间设置橡胶垫6,又由于橡胶垫6内部的第一凹槽11形状大小与减振器一致,使得减振器放置在橡胶垫6内部,不会产生晃动,提高转运过程中减振器的稳定性,通过推手15配合万向轮17,方便车架本体1的移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直杆42底部外壁固接有软垫7;工作时,通过设置软垫7,使得第二直杆42与减振器表面接触时,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因晃动造成减振器漆膜的损坏,从而提高转运效率。
工作原理:将减振器放置在横杆2表面的置物架3内部,使得减振器被摆放整齐,方便转运和装卸,能够有效防止连杆表面的防护以及减振器的支耳支架和漆膜保护,提高转运效率,在减振器装载完成后,需要对减振器进行固定,利用拉绳14将第二直杆42拉出,从而使得第二直杆42和减振器表面接触,对减振器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转运过程中,因颠簸造成减振器外表损坏,转运到目的地时,通过第二直杆42上的插销12插入通槽32,使得固定杆52在受到挤压后,在方槽51内部滑动,由于在第二弹簧53的回复作用,使得第二直杆42被固定在通槽32内部,通过在车架本体1下方横杆2之间设置橡胶垫6,又由于橡胶垫6内部的第一凹槽11形状大小与减振器一致,使得减振器放置在橡胶垫6内部,不会产生晃动,提高转运过程中减振器的稳定性,通过推手15配合万向轮17,方便车架本体1的移动,通过设置软垫7,使得第二直杆42与减振器表面接触时,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因晃动造成减振器漆膜的损坏,从而提高转运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横杆(2)和置物架(3);所述横杆(2)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1)一侧内壁,另一端固接在车架本体(1)另一侧内壁;所述横杆(2)在车架本体(1)内壁设置有多组;所述置物架(3)固接在横杆(2)顶部;所述置物架(3)在横杆(2)顶部水平设置有多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3)内壁开设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直杆(41)、第二直杆(42)、滑块(43)和第一弹簧(44);所述第一直杆(41)顶部铰接在滑槽(31)顶端内侧壁;所述第二直杆(42)底部与滑块(43)顶部铰接;所述第一直杆(41)底部对称铰接在第二直杆(42)中部两侧外壁;所述滑块(43)滑动连接在滑槽(31)内部;所述第一弹簧(44)一端固接在滑块(43)底部,另一端固接在滑槽(3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1)内壁开设有通槽(32);所述通槽(32)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方槽(51)、固定杆(52)和第二弹簧(53);所述方槽(51)设置在通槽(32)内壁;所述固定杆(52)滑动连接在方槽(51)内部;所述第二弹簧(53)一端固接在固定杆(52)底部,另一端固接在方槽(5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横杆(2)之间设置有橡胶垫(6);所述橡胶垫(6)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杆(42)顶部固接有插销(12);所述插销(12)外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3);所述插销(12)端部形状为弧形;所述固定杆(52)端部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直杆(42)底部固接有拉绳(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外壁对称设置有两个推手(15);所述车架本体(1)一侧外壁固接有指示牌(16);所述车架本体(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7);所述万向轮(17)带有刹车功能。
CN202121709225.6U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Active CN215793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9225.6U CN215793976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09225.6U CN215793976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3976U true CN215793976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84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09225.6U Active CN215793976U (zh) 2021-07-26 2021-07-26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3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64149U (zh) 一种具备固定货物功能的智能物流仓储用转运车
CN212148929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物流运输用搬运装置
CN205273531U (zh) 可折叠式升降载运小车
CN215793976U (zh) 一种减振器转运装置
CN110817741A (zh) 一种商品批发用货物搬运车
CN203344975U (zh) 弹力斗车
CN214112652U (zh) 一种全向智能运输小车
CN20979553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货架推车
CN213083002U (zh) 一种可提高物流运输速度的物流车
CN210653160U (zh) 一种电视机转运设备
CN212529668U (zh) 一种多功能推车
CN212373287U (zh) 一种仓库无人搬运车
CN219822062U (zh) 一种网格式的运输托盘
CN220114672U (zh) 一种货物运输稳定的物流辅助车
TWI705017B (zh) 電動升降台車
CN218806003U (zh) 一种新型运送小车
CN217456041U (zh) 一种用于物流的货物转运装置
CN219707019U (zh) 一种物流输送小车双向推动装置
CN215793912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生产的铝材存储装置
CN215553274U (zh) 一种用于满集箱的转运装置
CN220199378U (zh) 一种防滑落的搬运车
CN209225219U (zh) 载卸箱省力推车
CN216612042U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防撞托盘
CN220114647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下饰板总成的转运车
CN212890398U (zh) 一种玻璃组合式装卸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