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3633U -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3633U
CN215793633U CN202122229828.2U CN202122229828U CN215793633U CN 215793633 U CN215793633 U CN 215793633U CN 202122229828 U CN202122229828 U CN 202122229828U CN 215793633 U CN215793633 U CN 215793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roll cage
pipe
pill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98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98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3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3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3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滚架和全地形车,防滚架包括:中部连接架(10)和连接于所述中部连接架(10)左右两侧的两个边管(20);每个所述边管(20)的前端均设置有A柱连接套管(21),所述A柱连接套管(21)用于连接车架(1),每个所述边管(20)的中间靠后的位置均设置有竖管(40),每个所述竖管(40)的下端均连接有B柱连接板(41),所述B柱连接板(41)用于连接车架(1)。通过设置A柱连接套管和B柱连接板,简化了防滚架的结构,而且提高了与车架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防滚架是一种可拆卸的钢管组合件,常用于车辆的车架上,起到支撑的作用。
在相关技术中,防滚架与车架的连接结构不稳定,韧性差,冲击易断裂,因此导致车辆的安全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滚架,包括:
中部连接架和两个边管;
所述中部连接架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支架;
两个所述边管分别与所对应的连接支架螺栓连接;
每个所述边管的前端均设置有A柱连接套管,所述A柱连接套管用于连接车架;
每个所述边管的中间靠后的位置均设置有竖管,每个所述竖管的下端均连接有B柱连接板,所述B柱连接板用于连接车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滚架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螺栓将设置于中部连接架左右两端的连接支架直接固定到边管,通过在边管设置A柱连接套管和B柱连接板,用于连接车架,这样的设计简化了防滚架的结构,而且提高了与车架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有所述连接支架均位于两个所述边管之间;所述连接支架上的螺栓垂直于所连接的边管的轴向。
可选地,所述中部连接架包括两个中部纵管、前横管以及后横管,两个所述中部纵管的前端均连接所述前横管,两个所述中部纵管的后端均连接所述后横管;
所述前横管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后横管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架。
可选地,两个所述边管均为折弯管,并具有前折弯部和后折弯部,所述前横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对应的连接支架连接于所对应的边管的前折弯部,所述后横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对应的连接支架连接于所对应的边管的后折弯部。
可选地,所述前横管左右两端的连接支架与所述前横管焊接;所述后横管左右两端的连接支架与所述后横管焊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为折弯的筋板,所述连接支架的侧面为大体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支架的中部开设有用于装配螺栓的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A柱连接套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A柱连接套管沿所对应的边管的轴向间隔分布;
所述A柱连接套管的轴向与所述边管的轴向垂直。
可选地,两个所述边管均为折弯管,并具有前折弯部和后折弯部,所述前折弯部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竖管连接于所述后折弯部。
可选地,所述竖管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边管,所述第二加强件、所述边管和所述竖管构成三角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B柱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B柱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所述竖管和所述B柱连接板。
可选地,所述第三加强件包括局部包裹所述竖管的连接筋板,所述竖管和所述B柱连接板均与所述连接筋板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U形支架和B柱支撑座;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滚架,所述A柱连接套管与所述U形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B柱连接板与所述B柱支撑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边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边管与U形支架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竖管、B柱连接板以及第三加强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B柱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B柱连接板与B柱支撑座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架;2-U形支架;3-B柱支撑座;
10-中部连接架;101-中部纵管;102-前横管;103-后横管;11-连接支架;
20-边管;21-A柱连接套管;22-第一加强件;
40-竖管;41-B柱连接板;42-第二加强件;43-第三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防滚架,包括:中部连接架10和连接于中部连接架10左右两侧的两个边管20;中部连接架10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支架11,连接支架11与所对应的边管20螺栓连接。连接支架11与中部连接架10中的其他部件提前固定好,在安装时,螺栓直接连接边管20和连接支架11即可,该连接结构简单,能降低防滚架的整体重量,且连接方便,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每个边管20的前端均设置有A柱连接套管21,A柱连接套管21用于连接车架1,参阅图4和图5,套管21可以焊接于边管20,并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于车架1的U形支架2上。通过A柱连接套管21实现对防滚架的连接,结构简单,而且连接牢固。
其中,防滚架整体可以是对称结构,对称中心为防滚架的中线,也是所安装的全地形车的中线。
每个边管20的中间靠后的位置均设置有竖管40,每个竖管40的下端均连接有B柱连接板41,B柱连接板41用于连接车架1。这里的竖管40并非必须竖直设置,竖管40可以相对竖直方向倾斜一定夹角,竖管40可以与边管20焊接固定,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B柱连接板41可以与竖管40焊接固定,通过设置B柱连接板41使得防滚架与车架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连接支架11均位于两个边管20之间,从而,左侧的边管20的左侧没有连接支架11的结构,右侧的边管20的右侧也没有连接支架11的结构,所有连接支架11均位于左侧的边管20的右侧,以及右侧的边管20的左侧。由此使得防滚架整体结构简化,有利于安装其他部件。
其中,连接支架11上的螺栓垂直于所连接的边管20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11可以是折弯的筋板,连接支架11的侧面为大体三角形结构,连接支架1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装配螺栓的安装孔。示例地,连接支架11的侧面为大体直角三角形结构,连接支架11的一个直角边与中部连接架10中的其他部件提前焊接,另一个直角边开设用于装配螺栓的安装孔。
上述“大体三角形结构”是指整体轮廓大致为三角形,并不要求为绝对的三角形,例如,因加工、倒角等原因而造成的局部形状改变,但只要在功能和使用上没有影响即属于这里所谓的“大体三角形结构”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部连接架10包括两个中部纵管101、前横管102以及后横管103,两个中部纵管101的前端均连接前横管102,两个中部纵管101的后端均连接后横管103;前横管10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支架11,后横管103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支架11。
其中,两个中部纵管101关于防滚架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前横管102位于后横管103的前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边管20均为折弯管,并具有前折弯部和后折弯部,前横管102的两端分别通过所对应的连接支架11连接于所对应的边管20的前折弯部,后横管103的两端分别通过所对应的连接支架11连接于所对应的边管20的后折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横管102左右两端的连接支架11与前横管102焊接;后横管103左右两端的连接支架11与后横管103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A柱连接套管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A柱连接套管21沿所对应的边管20的轴向间隔分布;增加A柱连接套管21的数量可以增加连接的可靠性,示例的,A柱连接套管21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等。其中一个A柱连接套管21可以设置在边管20的最前端。
其中,A柱连接套管21的轴向与边管20的轴向垂直,如此设置,便于与U形支架2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边管20均为折弯管,并具有前折弯部和后折弯部,前折弯部设置有第一加强件22,竖管40连接于后折弯部。通过在前折弯部设置第一加强件22,可以提高防滚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其中第一加强件22可以是加强筋板,包裹在前折弯部的外部,前折弯部可以与第一加强件22焊接固定连接。
参阅图1和图2,两个边管20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向下折弯,中间向上拱起,已给下方流出较大的空间。竖管40连接于边管20的下侧,可对边管2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竖管4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42,第二加强件42的一端连接竖管40,另一端连接边管20,第二加强件42、边管20和竖管40构成三角形结构。第二加强件42能够提高竖管40与边管20的连接牢固性,保证竖管40与边管20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进一步,由于第二加强件42、边管20和竖管40构成三角形结构,因此使得该位置的结构更加稳定。其中第二加强件42的上端与边管20焊接固定,下端与竖管40焊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B柱连接板4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用于穿设螺栓,以与车架1连接。B柱连接板41上设置有第三加强件43,第三加强件43连接竖管40和B柱连接板41。第三加强件43能够提高竖管40与B柱连接板41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6,第三加强件43包括局部包裹竖管40的连接筋板,竖管40和B柱连接板41均与连接筋板焊接。连接筋板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如图6所示,两个连接筋板对称地包裹在竖管40的两侧。
参阅图3-图8,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滚架,其中,车架1上设置有U形支架2和B柱支撑座3;A柱连接套管21与U形支架2通过螺栓连接,B柱连接板41与B柱支撑座3通过螺栓连接。
采用该防滚架不仅简化了整车的结构,通过设置A柱连接套管21和B柱连接板41,提高了防滚架与车架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整车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防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连接架(10)和两个边管(20);
所述中部连接架(10)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支架(11);
两个所述边管(20)分别与所对应的连接支架(11)螺栓连接;
每个所述边管(20)的前端均设置有A柱连接套管(21),所述A柱连接套管(21)用于连接车架(1);
每个所述边管(20)的中间靠后的位置均设置有竖管(40),每个所述竖管(40)的下端均连接有B柱连接板(41),所述B柱连接板(41)用于连接车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连接支架(11)均位于两个所述边管(20)之间;所述连接支架(11)上的螺栓垂直于所连接的边管(20)的轴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连接架(10)包括两个中部纵管(101)、前横管(102)以及后横管(103),两个所述中部纵管(101)的前端均连接所述前横管(102),两个所述中部纵管(101)的后端均连接所述后横管(103);
所述前横管(10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架(11),所述后横管(103)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架(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边管(20)均为折弯管,并具有前折弯部和后折弯部,所述前横管(102)的两端分别通过所对应的连接支架(11)连接于所对应的边管(20)的前折弯部,所述后横管(103)的两端分别通过所对应的连接支架(11)连接于所对应的边管(20)的后折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管(102)左右两端的连接支架(11)与所述前横管(102)焊接;所述后横管(103)左右两端的连接支架(11)与所述后横管(103)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11)为折弯的筋板,所述连接支架(11)的侧面为大体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支架(1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装配螺栓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连接套管(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A柱连接套管(21)沿所对应的边管(20)的轴向间隔分布;
所述A柱连接套管(21)的轴向与所述边管(20)的轴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边管(20)均为折弯管,并具有前折弯部和后折弯部,所述前折弯部设置有第一加强件(22),所述竖管(40)连接于所述后折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4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件(42),所述第二加强件(42)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管(40),另一端连接所述边管(20),所述第二加强件(42)、所述边管(20)和所述竖管(40)构成三角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连接板(4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B柱连接板(41)上设置有第三加强件(43),所述第三加强件(43)连接所述竖管(40)和所述B柱连接板(4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件(43)包括局部包裹所述竖管(40)的连接筋板,所述竖管(40)和所述B柱连接板(41)均与所述连接筋板焊接。
12.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1),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U形支架(2)和B柱支撑座(3);和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防滚架,所述A柱连接套管(21)与所述U形支架(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B柱连接板(41)与所述B柱支撑座(3)连接。
CN202122229828.2U 2021-09-14 2021-09-14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Active CN215793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9828.2U CN215793633U (zh) 2021-09-14 2021-09-14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9828.2U CN215793633U (zh) 2021-09-14 2021-09-14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3633U true CN21579363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1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9828.2U Active CN215793633U (zh) 2021-09-14 2021-09-14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3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1652B2 (en) Wheelhouse inner bracke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US7857348B2 (en) Multi-function cross members for truck frames
US7862085B2 (en) Three-dimensional vehicle frame
US8517423B1 (en) Modular frame structure for off road vehicle
US7559402B2 (en) Vehicle chassis
US4163578A (en) Main frame assembly for road vehicles
US20060219462A1 (en) Forward frame part for a utility vehicle
CN103538631A (zh) 液压成形的侧柱至下后部的连接结构
JP3095014B1 (ja) 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ブラケットの支持構造
US10822037B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off road vehicle
CN215793633U (zh) 防滚架和全地形车
US7441830B2 (en) Dual tube lower frame midrail structure
CA2751616C (en) Bolted i-beam ax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7207593B2 (en) Lightweight reinforced tractor-trailer slider
JP3376722B2 (ja) スタビライザ支持構造
CN213035986U (zh) 一种电动踏板摩托车及其车架结构
US20020180243A1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EP1927532B1 (en) A lower frame rail for a vehicle
CN212950828U (zh) 混凝土泵车及其副车架
CN219154569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
CN219948457U (zh) 弯梁摩托车车架
CN213442914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7892993U (zh) 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6102529U (zh) 代步车的货架以及代步车
CN219707132U (zh) 一种商用车挡泥板支架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