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3406U -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3406U
CN215793406U CN202122127647.9U CN202122127647U CN215793406U CN 215793406 U CN215793406 U CN 215793406U CN 202122127647 U CN202122127647 U CN 202122127647U CN 215793406 U CN215793406 U CN 215793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lifting
command
arm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27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琦云
李波
金雁君
杨炯
张小波
刘家瑞
王晓平
何宁辉
康瑞
李宁
陈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Ehv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Ehv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Ehv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Ehv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27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3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3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3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包括:位于所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包括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通过传动部件沿着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上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可以容置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用于放置飞行设备,此种指挥车采用伸缩臂将起降平台伸出指挥车的车体外侧,将至少1个起降平台上的飞行设备推送至车体外侧。此种设计可以增加飞行设备的容置空间,以及提升飞行设备在车体外侧的安全区域开始飞行,至少一个起降平台的飞行设备同时收集巡检数据,提升了指挥车的巡检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巡检的指挥车采用单一的起降平台放置无人机,在巡检工作中,指挥车的控制系统通常一次只能控制一架无人机飞行,此种方法造成指挥车的空间利用率低以及巡检效率低。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指挥车,以提升指挥车的空间利用率和巡检效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以提升指挥车的空间利用率和巡检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包括:位于所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包括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通过传动部件沿着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
可选的,在所述设备舱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伸缩臂,所述起降平台与所述伸缩臂之间通过升降支架连接;所述起降平台位于所述升降支架上方,所述升降支架位于所述伸缩臂上方;所述伸缩臂的一端设置有滚珠丝杆结构,所述伸缩臂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杆结构的丝杆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在所述滚珠丝杆结构的丝杆上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伸缩臂沿水平面进行横向伸缩运动;相应的,所述升降支架和所述起降平台随所述伸缩臂做伸缩运动。
可选的,所述滚珠丝杆结构还包括第一丝杆电机,所述第一丝杆电机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电机驱动所述丝杆做旋转运动,所述丝杆螺母内部的滚珠与所述丝杆进行旋转运动推动所述丝杆螺母在所述丝杆上进行直线运动;所述丝杆螺母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伸缩臂进行伸缩运动。
可选的,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当所述丝杆螺母移动至所述丝杆的挡板处,所述伸缩臂停止伸缩运动。
可选的,所述起降平台下侧平行设置有两条滑轨装置,所述伸缩臂设置有滑轨装置,所述升降支架包括两套“X”型升降架;所述“X”型升降架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分别在所述起降平台的滑轨装置和所述伸缩臂的滑轨装置中进行移动。
可选的,所述“X”型升降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中部铰接位置与液压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液压臂的另一端在所述伸缩臂上、与第二电机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装置驱动所述液压臂运动,所述液压臂的运动推动所述中部铰接位置沿右上方向进行移动,所述中部铰接位置的移动带动所述“X”型升降架及所述升降支架上的起降平台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
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起降平台下侧的第一滑轨装置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二滑块铰接,所述第二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伸缩臂上的第二滑轨装置上。
在所述设备舱中,所述伸缩臂包括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所述起降平台包括第一起降平台,第二起降平台,和垂直起降平台;所述垂直起降平台,所述第二起降平台和所述第一起降平台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相隔预设高度设置;所述第一起降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臂上,所述第二起降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臂上,所述垂直起降平台与所述指挥车的垂直滑动臂连接。
在所述设备舱内部,所述第一伸缩臂与所述第二伸缩臂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一设备舱子空间;所述第二伸缩臂与所述垂直起降平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二设备子空间;所述垂直起降平台与所述指挥车的车顶天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三设备子空间。
还包括:所述垂直起降平台的位置通过所述垂直滑动臂滑动至所述指挥车的车辆顶部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包括:位于所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包括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通过传动部件沿着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
上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可以容置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用于放置飞行设备,此种指挥车采用伸缩臂将起降平台伸出指挥车的车体外侧,将至少1个起降平台上的飞行设备推送至车体外侧。此种设计可以增加飞行设备的容置空间,以及提升飞行设备在车体外侧的安全区域开始飞行,至少一个起降平台的飞行设备同时收集巡检数据,提升了指挥车的巡检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的结构示意图的第一种状态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的结构示意图的第二种状态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伸缩臂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支架的运动原理示意图。
其中,设备舱1,第一设备舱子空间2,第一起降平台21,第一伸缩臂22,第一无人机23,第一升降支架24,第二设备舱子空间3,第二起降平台31,第二伸缩臂32,第二无人机33,第二升降支架34,第三设备舱子空间4,垂直起降平台41,第一垂直滑动臂42,第二垂直滑动臂43,第三无人机44,车顶电动天窗45,车辆顶部平台46,控制舱5,指挥控制设备51,对开式后门6;丝杆螺母25,丝杆26,第一丝杆电机27,指挥车的侧壁28;“X”型升降架7,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第一滑块73,第二滑块74,中间铰接位置75,液压臂76,第二电机装置77,第一滑轨装置21-1,第二滑轨装置2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以提升指挥车的空间利用率和巡检效率。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的结构示意图的第一种状态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的结构示意图的第二种状态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的,图1为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伸缩至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图1的状态图基础上,第一升降支架将第一起降平台升至第一平面,第二升降支架将第二起降平台升至第二平面,垂直滑动臂将垂直起降平台升至第三平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图3可知,所述指挥车包括设备舱1和控制舱5,所述设备舱1用于容置飞行设备,包括:位于第一起降平台的第一无人机23,位于第二起降平台的第二无人机33,位于垂直起降平台的第三无人机44。所述控制舱5中的指挥控制设备51通过无线局域网设备与所述设备舱1中的第一起降平台21、第二起降平台31和垂直起降平台41建立通信链路,用于控制所述设备舱1中的飞行设备探出指挥车外侧进行飞行或者待飞行设备结束飞行时,将飞行设备存储进设备舱内部。以下分别予以说明。
所述设备舱1包括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至少1个起降平台,如图1所示,至少1个起降平台包括第一起降平台21,第二起降平台31和垂直起降平台41。
所述第一起降平台21位于所述第二起降平台31下方,所述第二起降平台31位于所述垂直起降平台41下方,所述垂直起降平台41位于所述指挥车的车顶电动天窗45下方。具体的,所述垂直起降平台41,所述第二起降平台31和所述第一起降平台21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相隔预设高度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起降平台21和第二起降平台31均在指挥车的车体外侧。垂直起降平台41在指挥车的设备舱内部。
继续参考图1和图2,第一起降平台21用于放置第一无人机23,所述第一起降平台21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臂22上,具体的,第一起降平台21位于第一升降支架24上方,第一升降支架24位于第一伸缩臂22上方。
第二起降平台31用于放置第二无人机33,所述第二起降平台31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臂32上,第二起降平台31位于第二升降支架34上方,第二升降支架34位于第二伸缩臂32上方。
垂直起降平台41用于放置第三无人机44,所述垂直起降平台41与所述指挥车的垂直滑动臂连接,具体的,垂直起降平台41与指挥车的第一垂直滑动臂42和第二垂直滑动臂43连接。
如图1所示,在设备舱内部,所述伸缩臂包括第一伸缩臂32和第二伸缩臂42,所述第一伸缩臂22与所述第二伸缩臂3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一设备舱子空间2;所述第二伸缩臂32与所述垂直起降平台4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二设备子空间3;所述垂直起降平台41与所述指挥车的车顶天窗45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三设备子空间4。
以上即为设备舱中起降平台,飞行设备,升降支架以及伸缩臂之间的结构关系。以下描述飞行设备移动至指挥车的车体外侧时起降平台的运动过程。
第一起降平台21和第二起降平台31分别通过传动部件沿着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垂直起降平台41的位置通过在第一垂直滑动臂42和第二垂直滑动臂43滑动,由图1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2所示的车辆顶部平台46所在位置。以下分别介绍第一起降平台,第二起降平台和垂直起降平台的运动过程。
第一起降平台与第二起降平台的运动过程相同,以下通过第一起降平台的运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传动部件包括伸缩臂和升降支架,起降平台与伸缩臂之间通过升降支架连接。第一起降平台通过第一伸缩臂由设备舱内侧移动至指挥车的车体外侧的预设位置,通过第一升降支架由预设位置上升至第一平面。第二起降平台和第一起降平台的运动方式相同。以下结合图4和图5分别介绍第一起降平台的两段运动原理示意图。
第一阶段:第一起降平台通过伸缩臂的运动由指挥车的设备舱侧壁移动至指挥车的车体外侧。以下介绍伸缩臂的运动原理。
如图4所示,第一伸缩臂22的一端与滚珠丝杆结构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伸缩臂22的一端与滚珠丝杆结构的丝杆螺母25固定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在所述滚珠丝杆结构的丝杆上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伸缩臂沿水平面进行横向伸缩运动。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滚珠丝杆结构包括:丝杆螺母25,丝杆26,第一丝杆电机27。所述丝杆螺母25内部的滚珠与所述丝杆26表面的滚道滑动连接,所述丝杆26的一端与第一丝杆电机27连接,第一丝杆电机27与指挥车的侧壁28连接,所述丝杆27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29。
第一丝杆电机27驱动所述丝杆26做旋转运动,滚珠在丝杆的滚道上的滑动运动带动丝杆螺母25在丝杆26上进行横向移动,进而推动第一伸缩臂22随丝杆螺母25的横向移动而进行横向移动。基于上述运动方式,第一伸缩臂22由指挥车的侧壁28移动至指挥车的车体外侧,相应的,第一起降平台21和第一升降支架22随第一伸缩臂22的移动由设备舱的内部移动至指挥车的车体外侧。当丝杆螺母25沿丝杆26由第一丝杆电机27移动至丝杆26的另一端的挡板29时,丝杆螺母25停止该方向的移动。相应的,第一伸缩臂22也停止继续移动,停留在指挥车的车体外侧预设位置。
以上即为第一起降平台21随所述第一伸缩臂22进行的第一阶段的运动原理。
以下描述第一起降平台21随第一升降支架24由指挥车的车体外侧预设位置上升至第一平面的运动原理。以下介绍升降支架的运动原理。
如图1所示,第一起降平台21与第一伸缩臂22之间通过第一升降支架24连接,具体是,所述第一起降平台下侧平行设置有两条第一滑轨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臂设置有第二滑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包括两套“X”型升降架;所述“X”型升降架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分别在所述第一起降平台的第一滑轨装置和所述第一伸缩臂的第二滑轨装置中进行移动。
如图5所示,“X”型升降架7包括: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第一滑块73,第二滑块74,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滑动铰接的中间铰接位置75。其中,第一连杆71包括第一滑块73,第一滑块73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起降平台21下侧的第一滑轨装置21-1中,第二连杆包括第二滑块74,第二滑块74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伸缩臂22的第二滑轨装置22-1中。
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中间铰接位置75与液压臂76的一端抵接,液压臂76的另一端在伸缩臂上、与第二电机装置77连接,第二电机装置77与指挥车的侧壁28连接。其中,液压臂76包括桶状结构,所述桶状的伸缩结构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推杆的直径。当所述液压臂处于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二推杆部分伸缩与所述第一推杆内部;当所述液压臂处于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推杆由所述第一推杆内部向外伸缩,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和中间铰接位置75抵接。这种结构除了采用液压方式外,也可以采用电动推杆,也称为电动伸缩推杆。
工作时,第二电机装置77驱动液压臂76运动,液压臂76的第二推杆向外部伸缩,并推动中间铰接位置75沿右上方向进行移动,中间铰接位置75的运动推动第一滑块73在第一滑轨装置21-1上移动,同时推动第二滑块74在第二滑轨装置22-1上移动。
因此,“X”型升降架7由图1所示的压缩状态升至图2所示的支撑状态,相应的,第一起降平台21由图1所示的指挥车体外侧位置移动至图2所示的第一平面,同理,第二起降平台31由图1所示的指挥车体外侧位置移动至图2所示的第二平面。其中,在图2中,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垂直起降平台所在的车辆顶部平台位于同一平面。
以上即为第一起降平台21和第二起降平台31在工作状态下由指挥车的设备舱内部移动至指挥车的车体外侧,使飞行设备移动至飞行平面的运动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电控部件,用于控制伸缩臂和液压臂的运动,所述电控部件可以为单片机,也可以为处理器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个电控部件,用于控制伸缩臂沿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然后,控制液压臂伸缩,推动所述“X”型升降架的中部铰接位置沿右上方向移动,以使所述“X”型升降架由图1所示的压缩状态上升至图2所示的支撑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两个电控部件,第一电控部件用于控制伸缩臂沿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第二电控部件用于控制液压臂伸缩,推动所述“X”型升降架的中部铰接位置沿右上方向移动,以使所述“X”型升降架由图1所示的压缩状态上升至图2所示的支撑状态。
为了保证指挥车的设备舱与控制舱中的隔离性和安全性问题,该指挥车的设备舱的顶端设置有车顶电动天窗,在所述垂直起降平台位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所述车顶电动天窗处于关闭状态,将所述设备舱与控制舱隔离,避免飞行设备的微移动。在所述垂直起降平台的位置有图1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2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车顶电动天窗处于打开状态,便于所述垂直起降平台沿所述指挥车的垂直滑动臂的轨道滑动至所述车辆顶部平台所在的平面。
为了便于指挥车的设备舱的维修工作,如图3所示,该指挥车还设置有对开式后门6,以便于对设备舱的维护和检修。
所述控制舱用于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向所述设备舱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设备舱的伸缩臂伸缩运动。此外,所述控制舱还包括:用于操作控制装置的操作台,设备柜,用于对无人机和激光清障仪更换电池,或者打开隔断墙玻璃推拉门对设备舱的无人机进行更换与维护的激光清障仪电池组无人机电池柜,激光清障仪滑台,用于阻隔控制舱和设备舱的隔断墙玻璃推拉门,操作座椅,无人机遥控器,和操作系统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包括:位于所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包括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通过传动部件沿着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
上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可以容置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用于放置飞行设备,此种指挥车采用伸缩臂将起降平台伸出指挥车的车体外侧,将至少1个起降平台上的飞行设备推送至车体外侧。此种设计可以增加飞行设备的容置空间,以及提升飞行设备在车体外侧的安全区域开始飞行,至少一个起降平台的飞行设备同时收集巡检数据,提升了指挥车的巡检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飞行设备包括无人机;所述第一设备子空间容置2台无人机,所述第二设备子空间容置2台无人机,所述第三设备子空间容置1台无人机。工作时,指挥控制设备将第一起降平台,第二起降平台和垂直起降平台的飞行设备位于同一平面,以使5台飞行设备同时飞行,在巡检过程中通过5台无人机同时收集周围巡检数据,提升了指挥车的巡检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所述指挥车的设备舱中包括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至少1个起降平台,所述起降平台通过传动部件沿着水平面横向从所述指挥车的侧壁伸缩,探出所述指挥车的车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舱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伸缩臂,所述起降平台与所述伸缩臂之间通过升降支架连接;
所述起降平台位于所述升降支架上方,所述升降支架位于所述伸缩臂上方;
所述伸缩臂的一端与滚珠丝杆结构的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丝杆螺母在所述滚珠丝杆结构的丝杆上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伸缩臂沿水平面进行横向伸缩运动;
相应的,所述升降支架和所述起降平台随所述伸缩臂做伸缩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杆结构还包括第一丝杆电机,所述第一丝杆电机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丝杆电机驱动所述丝杆做旋转运动,所述丝杆螺母内部的滚珠与所述丝杆进行旋转运动推动所述丝杆螺母在所述丝杆上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丝杆螺母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伸缩臂进行伸缩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当所述丝杆螺母移动至所述丝杆的挡板处,所述伸缩臂停止伸缩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平台下侧平行设置有两条第一滑轨装置,所述伸缩臂设置有第二滑轨装置,所述升降支架包括两套“X”型升降架;
所述“X”型升降架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分别在所述起降平台的第一滑轨装置和所述伸缩臂的第二滑轨装置中进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X”型升降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中部铰接的位置与液压臂或电动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液压臂或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在所述伸缩臂上、与第二电机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装置驱动所述液压臂或电动推杆运动,所述液压臂或电动推杆的运动,推动所述中部铰接位置沿右上方向进行移动,所述中部铰接位置的移动带动所述“X”型升降架及所述升降支架上的起降平台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起降平台下侧的第一滑轨装置上;
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二滑块铰接,所述第二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伸缩臂上的第二滑轨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舱中,所述伸缩臂包括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所述起降平台包括第一起降平台,第二起降平台,和垂直起降平台;
所述垂直起降平台,所述第二起降平台和所述第一起降平台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相隔预设高度设置;
所述第一起降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臂上,所述第二起降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臂上,所述垂直起降平台与所述指挥车的垂直滑动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舱内部,所述第一伸缩臂与所述第二伸缩臂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一设备舱子空间;
所述第二伸缩臂与所述垂直起降平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二设备子空间;
所述垂直起降平台与所述指挥车的车顶天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飞行设备的第三设备子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垂直起降平台的位置通过所述垂直滑动臂滑动至所述指挥车的车辆顶部平台。
CN202122127647.9U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Active CN215793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647.9U CN215793406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7647.9U CN215793406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3406U true CN215793406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5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27647.9U Active CN215793406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3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30632A (zh) 一种垂起无人机机库系统
CN107867303A (zh) 一种火车上行李架升降装置及方法
CN215793406U (zh) 一种具有多起降平台的指挥车
CN216235918U (zh) 一种机械式升降机
CN107882387A (zh) 一种空中停车系统
CN210794873U (zh)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中转辅助装置
CN216331472U (zh) 一种具有无人机自动充电装置的机柜
CN115285004A (zh) 一种具有无人机用机库的运行车
CN216507924U (zh) 一种无人机机库自动充电结构
CN114055486B (zh) 一种送餐机器人及送餐方法
CN111204239A (zh) 一种充电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48114U (zh) 全向移动玻璃安装机械手
CN112282461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
CN210084692U (zh) 一种内含输送带的杂物电梯
CN105464429A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汽车存取设备
CN109367647B (zh) 一种具备自动收放功能的无人救援转运装置
CN217495939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放置平台的升降机构及变电站巡检车
CN201981818U (zh) 升降机平台以及平面移动式停车设备
CN218522344U (zh) 一种移动式升降舱
CN216332838U (zh) 一种具有无人机机库承载台的机柜
CN216101788U (zh) 一种篷布遮盖设备及运输设备
CN111792496A (zh) 一种内含输送带的杂物电梯
RU21732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й системы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беспилотных воздушных судов
CN219468023U (zh) 扶梯及航空食品车
CN211083545U (zh) 一种新型电梯对讲机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