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2673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2673U
CN215772673U CN202121310568.5U CN202121310568U CN215772673U CN 215772673 U CN215772673 U CN 215772673U CN 202121310568 U CN202121310568 U CN 202121310568U CN 215772673 U CN215772673 U CN 215772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device
power supply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05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波
石喜于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3105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2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2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2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外壳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无线充电模组,其设置在外壳中;电路板,其具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外壳中,每个电路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电路,各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接口连接,各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充电模组连接,多个所述电源电路不同时输出电流。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设置多个独立的供电电路板,当一路的电路板的温度达到上限时,启用其他电路板,使当前电路板散热,确保了连续高效的充电状态。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进入膨胀式发展的时期,无线充电类型也是有多重形式,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普遍存在发热问题,当温度过高时,无线充电会降低充电效率以减少发热量,防止对接收端电池产生不利影响。
大部分热量的产生主要来自发射端电路板,线圈产生的热量远低于电路板。现有解决发射端散热问题的主要方式有为电路板增加金属导热体、增加散热风扇、电路板和线圈与电路板分离设计等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散热问题,但是散热效率不够高,无法保证发射端持续处于高效充电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不够高,无法保证发射端持续处于高效充电状态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外壳,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
无线充电模组,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电路板,其具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每个电路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电路,各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接口连接,各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连接,多个所述电源电路不同时输出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为弧形片状结构,多个所述电路板围成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
底盖;
上壳,其与所述底盖相配合固定,所述底盖与所述上壳围挡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底盖和所述上壳分别开设有通气孔;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底盖上,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下方,所述风扇将气流从所述底盖的通气孔吸入至所述外壳内并从所述上壳的通气孔排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第一隔挡部,其设置在所述风扇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挡部上开设有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电路板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通风孔朝向所述电路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环状结构的环孔内,所述通风孔的一侧设置有风门,所述风门的开口方向朝向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风门铰接在所述通风孔的一侧,所述风门还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开合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各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检测值控制与其所在电路板对应的风门的开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散热部,其与所述电路板对应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包括:
底边,所述电路板支撑在与其对应的底边上;
挡边,其自所述底边的外端沿向上延伸,所述挡边上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上壳的通气孔开设在其侧壁上,所述挡边与所述上壳的通气孔相对准。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上方,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相邻两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有隔热片,所述隔热片探入至相邻两电路板之间的间隙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设置多个独立的供电电路板,当一路的电路板的温度达到上限时,启用其他电路板,使当前电路板散热,确保了连续高效的充电状态。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 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外壳11、无线充电模组12以及电路板13,其中,外壳11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外壳11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110,无线充电模组12设置在外壳11中。
电路板13具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外壳11中,每个电路板13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各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接口21连接,各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连接,多个所述电源电路不同时输出电流。在充电时,其中一个电源电路通过其输出端向无线充电模组12输出电流,无线充电模组12进而可以为接收端20充电。
接收端20为被充电的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独立的电路板13,且每个电路板13上分别设置一独立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为无线充电模组12供电时会产生热量,当前供电的电路板的温度达到上限时,则断开该路的供电,同时启用其他电路板供电,使当前电路板散热,确保了连续高效的充电状态。
电路板13散发的热量可透过外壳11上的通气孔110散发到外壳11的外部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以采用两个电路板13为例进行说明。
无线充电模组12可包括充电线圈。
为了节约电路板13的占用空间,方便散热,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3可采用弧形片状结构,两个电路板13围成环状结构。如图3所示,环状结构的中部具有环孔130,空气可透过环孔130进行流通。
如图2所示,外壳11包括底盖112和上壳111,上壳111与底盖112相配合固定,底盖112与上壳111围挡形成容纳空间,无线充电模组12以及电路板13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
底盖112和上壳111分别开设有通气孔110,外壳11外部的空气可从底盖112的通气孔进入容纳空间中,流经电路板13之后从上壳111的通气孔排出。或者,外部的空气从上壳111的通气孔进入容纳空间中,流经电路板13之后从底盖112的通气孔排出。
为了能够使得外壳11内的空气更好的流通,便于电路板13散热,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优选还包括风扇14,风扇14设置在外壳11的容纳空间中,风扇14工作时,可带动空气从底盖112和上壳111的通气孔110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4设置在底盖112上,位于电路板13的下方,如图2、图4所示,风扇14将气流从底盖112的通气孔吸入至外壳11内并从上壳111的通气孔排出至外壳11的外部。
通过外壳11的底部进气,上部排气,空气流通方向与热气流上升的趋势相一致,有利于散热。
为了防止电路板1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风扇14,导致缩短风扇14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挡部15,其设置在风扇14与电路板13之间,第一隔挡部15上开设有通风孔151。
第一隔挡部15可采用绝热材质制作,可阻止热量向风扇14传递。通过设置通风孔151,外部空气在风扇14的吸排下经过通风孔151,继而经过电路板13后从外壳11的通气孔排出。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通风孔151具有多个,该多个通风孔151与电路板13一一对应设置。且通风孔151朝向电路板13的正投影位于环状结构的环孔内,通风孔151的一侧设置有风门152,风门152的开口方向朝向与其所对应的电路板13。从下方的进风经通风孔151,在风门152的遮挡下,改变流动方向,朝向一侧的电路板13流动,然后经上壳111的通气孔流出,可集中带走电路板13的热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优选风门152铰接在通风孔151的一侧,风门152还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开合的动力机构16,动力机构16与控制模块连接。
控制模块可设置在其中一个电路板13上,可分别控制各风门152的开合状态。具体地说,控制模块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电路板13所对应的风门152打开,非工作状态的电路板13所对应的风门152关闭,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集中为工作状态的电路板13吹风,可提高风速,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电路板13是指为无线充电模组12供电的电路板。
非工作状态的电路板13由于不工作进而不继续产生热量,因此自然散热即可。
通过分别为各电路板13分别对应设置一风门152,还可以起到防止散出的热气不会导致另一部分电路板13温度的升高的作用。
动力机构16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电机实现。
优选在各电路板13上还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7与控制模块连接,温度传感器17用于检测其所在电路板13的温度。当工作状态的电路板的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模块可控制切换电路板的工作状态,启用温度低的电路板,确保了连续高效的充电状态。
控制模块还可根据温度传感器17发送的检测值控制与其所在电路板13对应的风门152的开合状态。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部18,其与电路板13对应贴合设置,散热部18采用导温材质制作。用于将电路板13产生的热量快速散掉。
如图3所示,散热部18包括底边181和挡边182,其中,底边181横向设置,用于支撑电路板13,也即,电路板13支撑在与其对应的散热部18的底边181上。
挡边182自底边的外端沿向上延伸,挡边182上开设有散热孔183,上壳111的通气孔开设在其侧壁上,挡边182与上壳111的通气孔相对准。穿过风门152的气流流经电路板13之后,再经散热孔183和上壳111的通气孔排出至外壳11之外。
通过设置挡边182,还可以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导热效果。
无线充电模组12设置在电路板13的上方,无线充电模组12与电路板13之间设置有隔热层19,相邻两电路板13之间具有间隙131,隔热层19的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有隔热片191,隔热片191探入至相邻两电路板之间的间隙131中。
隔热层19和隔热片191采用隔热材质制作。隔热层19用于将电路板13与无线充电模组12之间隔热,由于无线充电模组12产生热量远低于电路板13部分,就可以维持线圈部分的低温状态,同时接收端20也不会受充电底座的影响而温度过高。
隔热片191用于将相邻的电路板13之间进行隔热,这样其中一路电路板13进行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导致相邻电路板13的温度升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
无线充电模组,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电路板,其具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每个电路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源电路,各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电源接口连接,各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连接,多个所述电源电路不同时输出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弧形片状结构,多个所述电路板围成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底盖;
上壳,其与所述底盖相配合固定,所述底盖与所述上壳围挡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底盖和所述上壳分别开设有通气孔;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底盖上,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下方,所述风扇将气流从所述底盖的通气孔吸入至所述外壳内并从所述上壳的通气孔排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第一隔挡部,其设置在所述风扇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挡部上开设有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电路板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通风孔朝向所述电路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环状结构的环孔内,所述通风孔的一侧设置有风门,所述风门的开口方向朝向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铰接在所述通风孔的一侧,所述风门还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开合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控制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检测值控制与其所在电路板对应的风门的开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散热部,其与所述电路板对应贴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
底边,所述电路板支撑在与其对应的底边上;
挡边,其自所述底边的外端沿向上延伸,所述挡边上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上壳的通气孔开设在其侧壁上,所述挡边与所述上壳的通气孔相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上方,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相邻两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有隔热片,所述隔热片探入至相邻两电路板之间的间隙中。
CN202121310568.5U 2021-06-11 2021-06-11 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15772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0568.5U CN215772673U (zh) 2021-06-11 2021-06-11 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0568.5U CN215772673U (zh) 2021-06-11 2021-06-11 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2673U true CN215772673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0568.5U Active CN215772673U (zh) 2021-06-11 2021-06-11 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2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866B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5894407A (en) Enclosures for heat producing devices
JP6584736B1 (ja) 充放電装置
JP2021097590A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
JP2014107207A (ja) 電源装置
JP2006087269A (ja) 電力変換装置の冷却装置
JP2007141660A (ja) 電池パックの充電システム
KR100424874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장치
CN215772673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08227557U (zh) 电气设备及其箱体组件和散热结构
CN211908392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12636432A (zh) 一种充电装置、充电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EP1500882B1 (en) Outdoor unit for use in air conditioner
CN210608154U (zh) 一种小型防潮散热防触电型电气配电箱
CN211127543U (zh) 一种带pfc电路的逆变焊机
CN210283963U (zh) 充电站
CN113784576A (zh) 便携电站的冷却结构
CN209930817U (zh) 电器盒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088488U (zh) 一种新型散热型户外电源
CN205960969U (zh) 一种逆变器
CN214795519U (zh) 闪光灯的电源控制设备及闪光灯组件
CN212935553U (zh)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
CN214380628U (zh) 一种带有自动调节散热速率功能的变频器
CN220023457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20123302U (zh) 一种具有风道散热结构的移动电源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