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3457U -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3457U
CN220023457U CN202321397929.3U CN202321397929U CN220023457U CN 220023457 U CN220023457 U CN 220023457U CN 202321397929 U CN202321397929 U CN 202321397929U CN 220023457 U CN220023457 U CN 220023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heat dissipation
vent hole
shell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79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gxi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gxi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gxi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gxi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79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3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3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3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壳体内设有与进风口连通的送风结构,送风结构包括进风室和与进风室相连通的导流通道,进风室内设有风扇;壳体内包括有散热区,导流通道位于散热区的一侧,且导流通道朝向散热区设有通风孔,通风孔包括沿导流通道依次设置的前部通风孔、中部通风孔和后部通风孔,导流通道内包括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和前部通风孔连通,第二通道与中部通风孔连通,第三通道与后部通风孔连通;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壳体的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内部散热结构合理,不论发热元件距离风扇远或近,均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源发展的目的是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光伏产业作为此能源体系中的一环,其发展速度大幅提高。
作为光伏产业中的重要部件,逆变器能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逆变器内部具备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无论是升压电路还是逆变电路均设置有磁芯元件(电感、变压器等)和功率开关(开关管IGBT、MOSfet等),这些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热量,所以需要对逆变器进行散热,以保证逆变器能正常工作。
现有的逆变器中,一般都是将磁芯元件和功率开关安装于散热器外壳内,进而在散热器外壳内安装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吹出的冷风带离磁芯元件和功率开关上的热量。但是,现有逆变器逐渐向小型化发展,这就导致逆变器内部空间紧张,使得逆变器内部需要将若干的磁芯元件和功率开关沿一个方向排列安装,这导致离风扇近的发热元件(即磁芯元件和功率开关)的降温效果好,而距离风扇远的发热元件的降温效果差,原因在于冷风已经被前部的发热元件逐级加热,在到达远端发热元件时,风和发热元件的温差已经不大了,因此带走热量的能力十分有限,这使得远端的发热元件容易过热损坏,降低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逆变器内部的散热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内部散热结构合理,不论发热元件距离风扇远或近,均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送风结构,所述送风结构包括进风室和与进风室相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进风室内设置有风扇;所述壳体内包括有散热区,所述导流通道位于散热区的一侧,且所述导流通道朝向散热区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包括沿导流通道依次设置的前部通风孔、中部通风孔和后部通风孔,所述导流通道内包括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前部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中部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后部通风孔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壳体的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中包括有若干的发热电子元件,若干的发热电子元件所在的区域形成所述散热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的所述发热电子元件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翅片,每个所述散热翅片平行设置,且平行的散热翅片之间形成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与通风孔的出风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内均设置有引风风扇,所述引风风扇用于将进风室内的冷风向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引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在壳体内设置了送风结构,送风结构包括进风室和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导流通道,第一通道将送风室内的冷风向前部通风孔输送,第二通道将冷风向中部通风孔输送,第三通道则将冷风向后部通风孔输送,其中,前部通风孔、中部通风孔和后部通风孔分别对应散热区的前部、中部和后部,这样在进行散热的时候,散热区的前中后部均是直接通过送风室中的冷风进行散热的,不论发热元件距离风扇远还是近,都可以得到有效散热。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仅有一条风道,导致远端的发热元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中设置有引风风扇,由于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分别通向中部通风孔和后部通风孔,距离进风室的风扇较远,因此设置引风风扇以辅助气流的流动,能起到加快风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散热时气体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进风口;3、送风结构;4、进风室;5、导流通道;501、第一通道;502、第二通道;503、第三通道;6、散热区;7、通风孔;701、前部通风孔;702、中部通风孔;703、后部通风孔;8、散热翅片;9、通风间隙;10、出风口;11、引风风扇;12、散热棱;13、连接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棱12,散热棱12用于增大外部空气与壳体1的接触面积,增强逆变器的被动散热效果。壳体1上还设置有连接面板13,连接面板上设置取电和出点的接口,用于逆变器的电连接。壳体1内安装有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其中,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为逆变器领域中的常规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因此说明书中不对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的原理进行赘述,本申请的发明点在于逆变器内部的散热结构,具体的,在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且壳体1内设置有与进风口2连通的送风结构3,送风结构3包括进风室4和与进风室4相连通的导流通道5,进风室4内设置有风扇401,风扇401用于将外界的冷风向逆变器内部的进风室4输送。
进一步的,壳体1内包括有散热区6,其中,散热区6为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中的若干发热电子元件所在的区域,因此,散热区6为逆变器中主要的发热区域,本申请主要解决的就是散热区6的散热问题,具体的,导流通道5位于散热区6的一侧,且导流通道5朝向散热区6设有通风孔7,通风孔7包括沿导流通道5依次设置的前部通风孔701、中部通风孔702和后部通风孔703,导流通道5内包括有第一通道501、第二通道502和第三通道503,参照图2,第一通道501、第二通道502和第三通道503通过隔板进行分隔,但不对隔板的形状进行限定,只要能起到分隔作用即可;第一通道501和前部通风孔701连通,第二通道502与中部通风孔702连通,第三通道503与后部通风孔703连通;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10,出风口10与壳体1的外界连通,在散热时气流的流动可参照图3中的箭头方向,外界的冷风从进风口进入,然后被分流入第一通道501、第二通道502和第三通道503,冷风从前部通风口701、中部通风孔702和后部通风孔703排出,对散热区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均进行良好的散热,散热区的前中后部依据离进风口的距离进行区分。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仅有一条风道,导致远端的发热元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参照图2-3,若干的发热电子元件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翅片8,每个散热翅片8平行设置,且平行的散热翅片8之间形成通风间隙9,通风间隙9与通风孔7的出风方向平行。散热翅片8增大散热面积,而通风间隙9与通风孔7的出风方向平行则可以保证冷风相对快速的从通风间隙9中流过,使得吸收热量后的热风可以快速排出。
进一步的,第二通道502和第三通道503内均设置有引风风扇11,引风风扇11用于将进风室4内的冷风向第二通道502或第三通道503引导,由于第二通道502和第三通道503分别通向中部通风孔和后部通风孔,两者距离进风室的风扇较远,因此设置引风风扇辅助气流的流动,起到加快风速的作用,保证冷风可以通过中部通风孔和后部通风孔进入散热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与进风口(2)连通的送风结构(3),所述送风结构(3)包括进风室(4)和与进风室(4)相连通的导流通道(5),所述进风室(4)内设置有风扇(401);所述壳体(1)内包括有散热区(6),所述导流通道(5)位于散热区(6)的一侧,且所述导流通道(5)朝向散热区(6)设有通风孔(7),所述通风孔(7)包括沿导流通道(5)依次设置的前部通风孔(701)、中部通风孔(702)和后部通风孔(703),所述导流通道(5)内包括有第一通道(501)、第二通道(502)和第三通道(503),所述第一通道(501)和前部通风孔(701)连通,所述第二通道(502)与中部通风孔(702)连通,所述第三通道(503)与后部通风孔(703)连通;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出风口(10),所述出风口(10)与壳体(1)的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和升压电路中包括有若干的发热电子元件,若干的发热电子元件所在的区域形成所述散热区(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的所述发热电子元件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翅片(8),每个所述散热翅片(8)平行设置,且平行的散热翅片(8)之间形成通风间隙(9),所述通风间隙(9)与通风孔(7)的出风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502)和第三通道(503)内均设置有引风风扇(11),所述引风风扇(11)用于将进风室(4)内的冷风向第二通道(502)或第三通道(503)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棱(12)。
CN202321397929.3U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Active CN220023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7929.3U CN220023457U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7929.3U CN220023457U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3457U true CN22002345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7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7929.3U Active CN220023457U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3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6602A (zh) 循环水冷和风冷散热装置
CN220023457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6253729U (zh) 一种工业扇直流驱动控制器的高效散热结构
CN202696480U (zh) 逆变器及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4155198U (zh) 开关电源的散热结构
CN213125826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变频器
CN210725791U (zh) 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
CN208720368U (zh) 电器盒、室外机、光伏空调系统及电器设备
CN108561979A (zh) 电器盒、室外机、光伏空调系统及电器设备
CN206672004U (zh) 一种外表面散热装置
CN201210780Y (zh) 循环水冷和风冷散热装置
CN216286530U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的散热装置
CN220526688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磁性线圈
CN218276480U (zh) 一种提高散热性能的高频逆变器
CN205227430U (zh) 电磁炉的散热结构
CN219181963U (zh) 一种功放磁环散热结构
CN217010680U (zh) 散热结构、变频器及空调器
CN220965443U (zh) 一种变频器散热机箱及变频器
CN217240606U (zh) 一种光储逆变器
CN220965450U (zh) 一种矿用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113939157B (zh) 用于外壳封闭电源设备的散热系统
CN216566044U (zh) 一种电控盒散热装置及高温热水机组
CN218998642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箱
CN221203092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和开关芯片电源产生电路的开关电源
CN211656017U (zh)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光伏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