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2845U -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2845U
CN215762845U CN202122094291.3U CN202122094291U CN215762845U CN 215762845 U CN215762845 U CN 215762845U CN 202122094291 U CN202122094291 U CN 202122094291U CN 215762845 U CN215762845 U CN 215762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transmission gear
eccentric
mai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42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冬冬
范锦龙
康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42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2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2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2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激振机构包括主偏心单元、副偏心单元、轴承和轴承座,副偏心单元与主偏心单元传动连接;轴承设置于主偏心单元的两端和副偏心单元的两端;轴承座设置有容纳轴承的安装孔,轴承设置于安装孔内,轴承座上还设置有润滑油导流结构,润滑油导流结构能够将润滑主偏心单元和/或副偏心单元的润滑油导流至轴承上。主偏心单元和副偏心单元在高速旋转时,会对润滑油形成搅拌而产生油雾,润滑油洒落到轴承座上的润滑油导流结构被导流流向轴承,使润滑油为轴承提供润滑,同时为高速旋转的轴承提供一定的降温,该润滑油导流结构可有效提升轴承润滑及散热效果,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背景技术
激振机构是振动桩锤关键部件,在振动桩锤工作时,马达驱动一偏心块总成高速旋转,并通过此偏心块总成上的齿轮驱动另外一偏心块总成高速旋转,两偏心块总成对称布置,使各自离心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相互抵消,垂直方向的分力相互叠加,形成激振力,从而带动齿轮箱、夹嘴及桩体形成高频振动,进而使桩身与土之间振动液化,降低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打桩与拔桩效率。
激振机构在工作时,偏心块总成在轴承的支撑下高速旋转,轴承内部由于动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行业主要采用飞溅齿轮油对齿轮啮合面及轴承进行润滑及散热,轴承部位润滑油无法可靠性流动和散热,从而导致润滑油温度过高,一方面导致轴承温度过高,轴承易产生变形,导致轴承卡死;另一方面润滑油润滑特性变差,导致齿轮啮合面与轴承润滑不良,轴承易损坏,齿轮表面易出现点蚀等故障,从而降低振动齿轮箱的使用寿命,故障率较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能够改善轴承的润滑效果,提高轴承的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激振机构,包括:
主偏心单元;
副偏心单元,与所述主偏心单元传动连接;
轴承,设置于所述主偏心单元的两端和所述副偏心单元的两端;
轴承座,设置有容纳所述轴承的安装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轴承座上还设置有润滑油导流结构,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能够将润滑所述主偏心单元和/或所述副偏心单元的润滑油导流至所述轴承上。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包括与所述安装孔垂直设置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轴承的端面上方。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与所述安装孔平行设置,所述排油孔的内侧壁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的最低点。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油孔对称设置于所述轴承的两侧。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引流槽,所述引流槽设置于所述轴承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引流槽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引流孔。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偏心单元包括主轴、第一偏心块和主传动齿轮,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主传动齿轮,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主传动齿轮键连接,所述主传动齿轮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偏心块;
所述副偏心单元包括副轴、第二偏心块和副传动齿轮,所述副轴穿过所述第二偏心块和所述副传动齿轮,所述副轴与所述第二偏心块和所述副传动齿轮键连接,所述副传动齿轮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二偏心块;
所述主传动齿轮和所述副传动齿轮啮合。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传动齿轮通过定位销与两个所述第一偏心块定位连接;
所述副传动齿轮通过定位销与两个所述第二偏心块定位连接。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传动齿轮和所述副传动齿轮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作为上述激振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的外部还设置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外侧壁上设置有散热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振动锤,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减少因轴承润滑差出现的故障率。
提供一种振动锤,包括上述所述的激振机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激振机构包括主偏心单元、副偏心单元、轴承和轴承座,副偏心单元与主偏心单元传动连接;轴承设置于主偏心单元的两端和副偏心单元的两端;轴承座设置有容纳轴承的安装孔,轴承设置于安装孔内,轴承座上还设置有润滑油导流结构,润滑油导流结构能够将润滑主偏心单元和/或副偏心单元的润滑油导流至轴承上。主偏心单元和副偏心单元在高速旋转时,会对润滑油形成搅拌而产生油雾,润滑油洒落到轴承座上的润滑油导流结构被导流流向轴承,使润滑油为轴承提供润滑,同时为高速旋转的轴承提供一定的降温,该润滑油导流结构可有效提升轴承润滑及散热效果,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进而提升激振机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振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偏心单元的阶梯剖视图。
图中:
1、主偏心单元;11、主轴;12、第一偏心块;13、主传动齿轮;
2、副偏心单元;21、副轴;22、第二偏心块;23、副传动齿轮;
3、轴承座;31、引流孔;32、排油孔;33、引流槽;
4、轴承;
5、定位销;
6、减重孔;
7、轴承端盖;71、散热筋板;
8、花键套;
9、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针对现有技术中轴承部位润滑油无法可靠性流动和散热,从而导致润滑油温度过高,使轴承易产生变形,导致轴承卡死;以及导致齿轮啮合面与轴承润滑不良,轴承易损坏,齿轮表面易出现点蚀等故障,提出一种振动锤,该振动锤包括激振机构,激振机构中的润滑油能够被引导至轴承部位进行润滑和散热,保护轴承。
如图1-3所示,该激振机构包括主偏心单元1、副偏心单元2、轴承4和轴承座3,其中副偏心单元2与主偏心单元1传动连接;轴承4设置于主偏心单元1的两端和副偏心单元2的两端;轴承座3设置有容纳轴承4的安装孔,轴承4设置于安装孔内,轴承座3上还设置有润滑油导流结构,润滑油导流结构能够将润滑主偏心单元1和/或副偏心单元2的润滑油导流至轴承4上。
主偏心单元1和副偏心单元2在高速旋转时,会对润滑油形成搅拌而产生油雾,润滑油洒落到轴承座3上的润滑油导流结构被导流流向轴承4,使润滑油为轴承4提供润滑,同时为高速旋转的轴承4提供一定的降温,该润滑油导流结构可有效提升轴承4润滑及散热效果,提高轴承4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激振机构的可靠性。
主偏心单元1和副偏心单元2工作过程中会导致润滑油飞溅,飞溅的润滑油会粘附至轴承座3上。如图3所示,可选地,润滑油导流结构包括与安装孔垂直设置的引流孔31,引流孔31的第一端设置于轴承座3的外侧壁上,飞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端进入到引流孔31内,引流孔31的第二端设置于安装孔的内侧壁上,引流孔31与安装孔连通,引流孔31与安装孔的连通处位于轴承4的端面的上方,以便于使润滑油滴落至轴承4的内圈和外圈之间,方便对轴承4的润滑。
当润滑油在轴承座3内积累较多后也会影响主偏心单元1和副偏心单元2的润滑,且不利于对轴承4的散热,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排油孔32,排油孔32与安装孔平行设置,排油孔32的内侧壁的最低点高于安装孔的内侧壁的最低点,当润滑油在轴承座3内积累到一定量后会通过排油孔32排出轴承座3,实现凉油进热油出的目的,从而满足轴承4降温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排油孔32与引流孔31非连通设置,防止润滑油通过排油孔32被直接排出轴承座3,保证润滑油起到降温和润滑轴承4的作用。可选地,排油孔32对称设置于轴承4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排油孔32到安装孔中心的轴线与经过安装孔中心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以满足轴承4的辊子或者滚珠被润滑油润滑的要求,防止润滑油没有对轴承4润滑直接被排出轴承座3。
可选地,由于轴承座3的外侧壁为弧形侧壁,润滑油很容易从上滴落而不易被聚集,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引流槽33,引流槽33设置于轴承座3的外侧壁上,引流槽33两端均设置有引流孔31,润滑油在引流槽33内聚集后通过引流孔31进入到轴承4内对轴承4实现润滑,引流槽33的设置满足了轴承4对润滑油量的需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偏心单元1包括主轴11、第一偏心块12和主传动齿轮13,主轴11穿过第一偏心块12和主传动齿轮13,主轴11与第一偏心块12和主传动齿轮13键连接,主传动齿轮13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偏心块12;副偏心单元2包括副轴21、第二偏心块22和副传动齿轮23,副轴21穿过第二偏心块22和副传动齿轮23,副轴21与第二偏心块22和副传动齿轮23键连接,副传动齿轮23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偏心块22;且主传动齿轮13和副传动齿轮23啮合。主传动齿轮13和两个第一偏心块12通过一个平键9连接,第一偏心块12与主轴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限制轴向位置。副传动齿轮23和两个第二偏心块22通过一个平键9连接,第二偏心块22与副轴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限制轴向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平键9可替换成花键或螺栓等其他固定件。主轴11和副轴21均为阶梯轴,实现对轴承4、第一偏心块12、第二偏心块22、主传动齿轮13和副传动齿轮23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在主传动齿轮13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偏心块12,在副传动齿轮23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偏心块2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齿轮只连接有一个偏心块而言,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偏心块12和第二偏心块22厚度小,对加工刀具损耗低,更易于加工。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平键9还可以替换成螺钉或螺栓,也可以实现对齿轮和偏心块的定位的目的。
为了保证各零件的偏心质点在中间对称面上,主传动齿轮13通过定位销5与两个第一偏心块12定位连接;副传动齿轮23通过定位销5与两个第二偏心块22定位连接。第一偏心块12、第二偏心块22、主传动齿轮13和副传动齿轮23的中心对称面上均设置有销轴孔,销轴孔上装配有定位销5,起到定位的作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激振机构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与主轴11连接。主轴11上设置有容纳孔,容纳孔内设置有花键套8,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花键套8配合,从而使驱动单元带动主轴11转动。具体地,驱动单元为马达。
驱动单元通过花键套8驱动主轴11转动,主轴11通过平键9带动第一偏心块12和主传动齿轮13转动,主传动齿轮13驱动副传动齿轮23转动,从而驱动副偏心单元2转动,主偏心单元1和副偏心单元2对称布置,在转动过程中,其各自的离心力的水平分力合力为零,竖直方向分力叠加,从而形成上下激振力。
主偏心单元1和副偏心单元2在高速旋转时,会对激振机构内部的润滑油形成搅拌,形成油雾,润滑油洒落到轴承座3的引流槽33中并通过引流孔31流向轴承4,对轴承4润滑和降温。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和图2,轴承座3的外部还密封设置有轴承端盖7,轴承端盖7外侧壁上设置有散热筋板71。散热筋板71可加快散热,轴承端盖7可整体铸造,也可以通过将散热筋板71焊接在轴承端盖7的本体上。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主传动齿轮13和副传动齿轮23上均设置有减重孔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减重孔6的合理布置以及对第一偏心块12和第二偏心块22的合理布置,能够设计出合理激振力的激振机构,可降低第一偏心块12和第二偏心块22的整体质量。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偏心单元(1);
副偏心单元(2),与所述主偏心单元(1)传动连接;
轴承(4),设置于所述主偏心单元(1)的两端和所述副偏心单元(2)的两端;
轴承座(3),设置有容纳所述轴承(4)的安装孔,所述轴承(4)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轴承座(3)上还设置有润滑油导流结构,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能够将润滑所述主偏心单元(1)和/或所述副偏心单元(2)的润滑油导流至所述轴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包括与所述安装孔垂直设置的引流孔(31),所述引流孔(31)与所述安装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轴承(4)的端面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排油孔(32),所述排油孔(32)与所述安装孔平行设置,所述排油孔(32)的内侧壁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的最低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孔(32)对称设置于所述轴承(4)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引流槽(33),所述引流槽(33)设置于所述轴承座(3)的外侧壁上,所述引流槽(33)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引流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偏心单元(1)包括主轴(11)、第一偏心块(12)和主传动齿轮(13),所述主轴(11)穿过所述第一偏心块(12)和所述主传动齿轮(13),所述主轴(11)与所述第一偏心块(12)和所述主传动齿轮(13)键连接,所述主传动齿轮(13)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偏心块(12);
所述副偏心单元(2)包括副轴(21)、第二偏心块(22)和副传动齿轮(23),所述副轴(21)穿过所述第二偏心块(22)和所述副传动齿轮(23),所述副轴(21)与所述第二偏心块(22)和所述副传动齿轮(23)键连接,所述副传动齿轮(23)的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二偏心块(22);
所述主传动齿轮(13)和所述副传动齿轮(23)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齿轮(13)通过定位销(5)与两个所述第一偏心块(12)定位连接;
所述副传动齿轮(23)通过定位销(5)与两个所述第二偏心块(22)定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齿轮(13)和所述副传动齿轮(23)上均设置有减重孔(6)。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激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3)的外部还设置有轴承端盖(7),所述轴承端盖(7)外侧壁上设置有散热筋板(71)。
10.一种振动锤,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振机构。
CN202122094291.3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Active CN215762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4291.3U CN215762845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4291.3U CN215762845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2845U true CN215762845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2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4291.3U Active CN215762845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2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9297B2 (en) Oil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front bearing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motor driving assembly
CN110138145B (zh) 一种水冷和油冷相结合的永磁同步电机
KR20130036069A (ko) 전동기의 냉각 매체 배출 구조 및 전동기
CN201909022U (zh) 抽油机减速器水车式润滑装置
CN215762845U (zh) 一种激振机构及振动锤
CN108547940A (zh) 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
WO2011066751A1 (zh) 振动轴承润滑装置及具有该润滑装置的振动压路机
CN210565054U (zh) 一种凸轮转子泵
CN112610871A (zh) 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
CN102206940B (zh) 一种振动锤的振动室轴承冷却润滑系统
CN113339491A (zh) 一种强制散热润滑装置、振动齿轮箱及振动桩锤
CN208442247U (zh) 一种液压振动打桩机用半自动润滑系统
CN210830188U (zh) 连轧机用润滑式轴承座
CN215172137U (zh) 一种强制散热润滑装置、振动齿轮箱及振动桩锤
CN206280143U (zh) 一种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
CN201419156Y (zh) 一种激振器
CN201649090U (zh) 一种振动锤的振动室轴承冷却润滑系统
CN212100640U (zh)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CN212959139U (zh) 一种机组循环水泵
CN111420865B (zh) 重型振动筛分设备
CN101837341B (zh) 一种激振器
CN211259588U (zh) 自动润滑减速箱
CN108580935B (zh) 一种机床用防水式主轴箱
CN214197183U (zh) 一种电控变速箱惰轮轴的改进结构
CN218322303U (zh) 破碎机的横式振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after: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befor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