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0640U -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0640U
CN212100640U CN202020481597.7U CN202020481597U CN212100640U CN 212100640 U CN212100640 U CN 212100640U CN 202020481597 U CN202020481597 U CN 202020481597U CN 212100640 U CN212100640 U CN 212100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exciter
cover plate
bevel gear
driven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15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振卿
汪涵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4815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0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0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0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属于物料输送装备领域技术。本激振器的主动轴和从动激振轴垂直交叉布置,主动轴中间安装有主动伞型齿轮,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主动伞型齿轮与安装在水平布置的从动激振轴上的从动伞型齿轮相啮合,在从动伞型齿轮两侧的从动激振轴上安装有偏心块,从动激振轴两端安装在两个激振轴承内,并从激振器壳体两侧面完全封闭,在偏心块对应的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有甩油通道,并安装顶封盖板,顶封盖板从四周向其中心孔方向向下逐渐倾斜,主动轴与顶封盖板中心孔之间采用间隙式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激振器为全封闭式结构,润滑油在激振器内部循环,没有泄露流失,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属于物料输送装备领域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振动设备所使用的激振器大部分为偏心惯性激振器,激振力由带有偏心质量的激振轴高速旋转产生。激振轴一般采用滚动轴承进行支撑,以保证激振轴的高速回转。激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支撑轴承的高温抱死,而出现高温抱死的主要原因为激振器工作过程中轴承润滑不良。目前采用激振器轴承的润滑方式主要有干油润滑和润滑油润滑,其中干油润滑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流动性差,内摩擦阻力大,所需工作压力高,无法形成动压油膜;2)润滑脂难以有效迅速扩散到整个润滑面;3)受污染后难以净化,因此使用效果较差。采用润滑油润滑,由于润滑油的流动性好,能够均匀的散布到需要润滑的位置,在润滑的同时能带走振动设备因震动摩擦而产生的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因此使用效果良好,是激振器理想的润滑介质,但由于润滑油的流动性好,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从具有相对运动的缝隙中向外甩出,而激振器由于要将高速旋转的激振轴与驱动电机相连,同时激振轴上的偏心质量一般也安装在伸出激振器壳体激振轴上,因此,通过轴承支撑贯穿激振器壳体内外的高速回转的激振轴与固定不动的激振器壳体之间不可避免的要留有一定的间隙,另外激振器激振轴一般水平布置,这样,激振轴和激振器壳体之间的缝隙也为水平分布,在激振器工作过程中流动性良好的润滑油非常容易沿着这种水平分布的缝隙从轴承内甩出激振器壳体外。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激振器实际设计生产时均采用接触式密封件如各种橡胶密封圈等进行密封,但由于振动设备一般工作在高粉尘的环境中,同时振动强烈,加之工作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导致接触式密封的橡胶密封圈的寿命较短,密封圈损坏之后,由于缝隙为水平分布,润滑油从这种缝隙中快速流失,如果不对润滑油加以及时补充,则导致轴承在无油润滑的状态下工作,急速升温并很快抱死,导致振动设备停机。出现这种情况,只有更换激振器轴承后才能继续工作,显然这对激振器及振动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严重影响,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方案改进现有激振器的润滑密封方案,提高激振器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它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激振器轴承的密封润滑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包含激振器壳体、主动轴、从动激振轴、主动伞型齿轮,从动伞型齿轮,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激振轴垂直交叉布置,所述主动轴底部安装在下部轴承内,中间安装有主动伞型齿轮,上部穿装在上部轴承内,并穿过激振器壳体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下部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内部的轴承支撑架上,所述上部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动伞型齿轮与安装在所述水平布置的从动激振轴上的从动伞型齿轮相啮合,在所述从动伞型齿轮两侧的从动激振轴上安装有偏心块,所述从动激振轴两端安装在两个激振轴承内,所述激振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侧壁上的轴承室内,并被侧面封闭端盖从激振器壳体两侧面顶紧定位及封闭,所述上部轴承被安装在激振器壳体顶壁上的上部顶紧端盖沿轴向顶紧定位,在所述偏心块对应的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有甩油通道,在所述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安装有顶封盖板,所述顶封盖板设有中心孔,所述顶封盖板从四周向中心孔方向向下逐渐倾斜,所述主动轴与所述顶封盖板中心孔之间采用非接触式的间隙式密封结构。
所述主动轴与所述顶封盖板中心孔之间的间隙量在1~4毫米之间。
在靠近所述顶封盖板下表面的从动激振轴上设置有甩片,同时设置包覆所述甩片的挡油锥环,所述甩片的外径大于所述顶封盖板中心孔直径至少4毫米,距离顶封盖板下表面的距离不大于3毫米。
在所述顶封盖板上安装有迷宫环塞,在主动轴上安装有迷宫环套,所述迷宫环塞和所述迷宫环套相邻环面的径向间隙在0.2~1毫米之间。
在所述迷宫环塞与顶封盖板连接的底部部位开设有回油通道。
所述上部顶紧端盖从四周向中心方向向下逐渐倾斜。
所述迷宫环套上安装有至少三片风叶叶片,所述风叶叶片在圆周方向匀布。
在所述顶封盖板和激振器壳体顶壁之间设置有至少四根定位销轴。
所述偏心块最外沿设置有甩油沟槽,所述甩油沟槽在与偏心块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
在所述上部轴承和所述主动轴安装主动伞型齿轮的轴台之间垫装有弹性垫片。
将与驱动电机相连的主动轴垂直布置,并通过伞型齿轮与水平布置的带有偏心块的从动激振轴相连,在旋转的偏心块对应的顶壁上开设甩油通道,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安装有顶封盖板,顶封盖板从四周向中心向下逐渐倾斜,垂直布置的主动轴与顶封盖板之间采用具有一定间隙量的间隙密封,这种结构设计使得伞型齿轮、偏心块、支撑从动激振轴的激振轴承和支撑主动轴的上部和下部轴承均密封在激振器壳体内部,当在激振器壳体内充注对轴承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后,通过高速旋转的从动激振轴带动伞型齿轮和偏心块高速旋转,偏心块和伞型齿轮击打在激振器壳体内底部的润滑油,使的润滑油分散到各个齿轮和轴承上,实现对齿轮和轴承的润滑。在实现对齿轮和轴承有效润滑的过程中,润滑油外溢的通道只有高速旋转的主动轴和固定不动的顶封盖板之间的间隙缝隙,由于主动轴为垂直布置,因此该缝隙为垂直缝隙,与水平缝隙相比,润滑的润滑油沿此缝隙向上外泄溢出的难度大大增加,相当于大大提高了轴承润滑系统的密封性能,特别是现有的激振器结构设计,即使润滑油沿此缝隙向上外泄,由于顶封盖板中心低,周边高,绝大部分外泄的润滑油不会四散流失,而是自动汇集在顶封盖板中心位置,并最终沿着顶封盖板的中心位置的孔的边沿流回到其下部的轴承内,实现对轴承的循环润滑。很显然,这种结构在没有使用复杂密封润滑结构的情况下,解决了激振器轴承润滑系统不易密封的问题,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
如前所述,主动轴与顶封盖板之间的缝隙,除了要防止润滑油的外泄,同时还起着将外泄的润滑油导流回激振器壳体的作用,因此该缝隙的间隙量既不能过大,以防止润滑油外溢量过大,同时也不能过小,以防止高速旋转的主动轴阻碍溢出的润滑油的回流,因此将该位置的间隙量设置在1~5毫米之间。
主动轴与顶封盖板之间的间隙密封的缝隙,要同时起到防止润滑油外泄及将外泄的润滑油导流回激振器壳体的作用,由于这两个作用相互矛盾,因此尽管可以通过调整间隙量的大小来调节优化这两方面的作用,但效果有限,为此在靠近顶封盖板下表面的从动激振轴上设置有甩片,且甩片的外径大于顶封盖板中心孔直径至少4毫米,这样在上部轴承高速旋转时所甩出的润滑油向上飞溅的过程中受到该甩片的阻挡,进一步增加了润滑油进入缝隙溢出的难度。同时在顶封盖板下部设置包覆所述甩片的挡油锥环,可以收纳从甩片上甩出的润滑油,同时将这部分润滑油导流回到下部的轴承上,实现循环润滑。
为了进一步防止润滑油沿主动轴和顶封盖板的密封间隙中甩出,在顶封盖板上安装迷宫环塞,在主动轴上安装迷宫环套,迷宫环套和迷宫环塞相邻环面的径向间隙在0.2~1毫米之间,这样当主动轴上粘附的润滑油从密封间隙中甩出后,如果要发散到顶封盖板上方和四周并最终泄露流失,必须通过几重迷宫环塞和迷宫环套的层层限制,很显然在实际运行中,这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也即,通过进一步设置迷宫环套和迷宫环塞构成的迷宫式密封结构,完全限制了润滑油在激振器工作过程中的泄露流失,保证了润滑油长时间稳定在初始添加的数量,使激振器能够在初始设计的润滑状态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具有可靠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径向间隙的数值在0.2~1毫米之间,可以保证迷宫密封的效果。
在激振器长时间工作的过程中,进入到迷宫环塞和迷宫环套之间的间隙内的润滑油数量可能会逐渐累积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会在迷宫内的存积高度增加,并接触到迷宫环套,这样在迷宫环套的旋转带动下甩出迷宫并流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此在与顶封盖板连接的迷宫环塞的底部部位开设回油通道,当有润滑油进入到由迷宫环塞和迷宫环套构成的迷宫之后,将沿着回油通道流回到顶封盖板的中心孔位置并最终流回激振器壳体内,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对润滑油的密封效果。
在激振器工作过程中,从动激振轴上的偏心块和伞型齿轮旋转,将激振器壳体底部存积的润滑油带起并甩出,很显然,这些甩出的润滑油非常容易进入到水平布置的激振轴承内和垂直布置的下部轴承内,对这三个轴承进行有效地润滑。但对于上部轴承来说,由于其位置较高,垂直布置,同时位置受到主动伞型齿轮的影响,因此进入到该轴承内的润滑油的数量可能会受到限制,影响其润滑性能,为此,在激振器壳体顶壁上对应于偏心块的位置开设甩油通道,在偏心块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带起甩出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甩油通道进入到上部的顶封盖板的下壁上,由于顶封盖板的下壁面自边沿向中心高度逐渐降低,因此由偏心块甩出并粘附在下壁面上的润滑油将沿下壁面流回到顶封盖板的中心并沿挡油锥环外表面流下进入到上部轴承内,实现上部轴承的循环自润滑。由此可见,仅通过将顶封盖板的结构设计为从四周到中心高度逐渐降低,即实现了外泄润滑油的循环润滑,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
粘附在顶封盖板下壁面上的润滑油沿下壁面流回到顶封盖板的中心的过程中,可能从下壁面上滴落到其下部的上部顶紧端盖上,为了保证这一部分润滑油也能顺利回流到激振器壳体内部,将上部顶紧端盖也设计为高度从四周向中心方向逐渐降低。
在激振器工作过程中,由于激振器基本为全封闭式结构,加之偏心块和伞形齿轮对润滑油的搅拌甩击作用,激振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温升,为了降低激振器的温升从而保证激振器轴承的正常工作,在迷宫环套上安装至少三片在圆周方向匀布的风叶叶片,这样,当主动轴带动迷宫环套旋转时,这些叶片能够对顶封盖板和激振器壳体等产生一定的风冷效果,同时从偏心块上甩起的润滑油一部分粘附在顶封盖板上并逐渐滴落,这些风叶叶片也间接的对润滑油进行了冷却。这样,由于风叶叶片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激振器的工作温度,有利于提高轴承等部件的工作寿命。
由于迷宫环套安装在主动轴上,迷宫环塞安装在顶封盖板上,两者之间有间隙尺寸的要求,而顶封盖板与激振器壳体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连接精度较低,可能影响上述间隙尺寸的精度,为此在顶封盖板和激振器壳体顶壁之间设置有至少四根定位销轴,保证顶封盖板和主动轴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保证迷宫环套和迷宫环塞之间迷宫间隙的设计精度。
偏心块在回转过程中触及激振器壳体底部的润滑油,并将其带起甩出,由于上部轴承润滑的要求,由偏心块带起的润滑油要尽量达到激振器壳体的正上方,为了提高偏心块向上带起润滑油的高度,在偏心块最外沿设置甩油沟槽,该甩油沟槽在与偏心块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这样在偏心块回转过程中,当甩油沟槽在底部位置触到润滑油后,润滑油进入到甩油沟槽内,由于甩油沟槽的凹陷方向与偏心块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沟槽内的润滑油在随偏心块旋转的过程中可以滞留较长时间,从而有利于甩向正上方的甩油通道,并进入到上部轴承内,实现对上部轴承的有效润滑。
在伞形齿轮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两个齿轮相互垂直布置,对相互的位置和安装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主动伞型齿轮由上齿轮和下齿轮确定轴向尺寸,但与此同时,采用了上、下轴承将主动轴也轴向定位,由于上、下轴承之间无法同时对两个部件进行定位,而伞型齿轮的位置精度要求更高,为此,将使安装主动伞型齿轮的主动轴轴段的长度略小于主动伞型齿轮的厚度,安装时在上部轴承和主动轴安装主动伞型齿轮的轴台之间垫装有弹性垫片,这样,既保证了伞型齿轮的安装位置精度,同时也通过压缩弹性垫片后顶紧主动轴使主动轴的轴向位置确定,结构简单方便,定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其中图1为图2中A—A位置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B—B位置的剖面图,图3所示为图1中C—C位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在这三个图中,各零件序号的意义如下:1、安装孔;2、侧螺栓;3、橡胶密封圈;4、侧面封闭端盖;5、激振轴承; 6、定位环;7、偏心块;8、激振器壳体;9、压紧螺栓;10、顶封盖板;11、上部顶紧端盖; 12、固定螺栓;13、迷宫环塞;14、迷宫环套;15、连接销轴;16、联轴器;17、电机固定架;18、驱动电机;19、回油通道;20上部轴承;21、弹性垫板;22、矩形键;23、主动伞型齿轮;24、甩油通道,25、下部轴承;26、轴承支撑架;27、金属键;28、从动激振轴; 29、连接键;30、从动伞型齿轮;31、定位销;32、主动轴;33、润滑油;34、甩油沟槽; 35、甩片;36、风叶叶片;37、挡油锥环。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8安装在电机安装架17上,并通过联轴器16与主动轴32连接,主动轴自上而下分别安装有迷宫环套14、甩片35、上部轴承20、弹性垫片21、主动伞型齿轮23、下部轴承25等,迷宫环套与主动轴之间采用连接销轴15进行连接定位,沿周向匀布的4片风叶叶片36连接在迷宫环套上,主动伞型齿轮和轴之间采用主动伞型齿轮连接键 22周向连接,弹性垫片采用高硬弹性橡胶材料制作,垫装在主动轴轴台和上部轴承内圈之间,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采用一对向心推力滚子轴承,具有受力大,周向和周向定位准确方便,能同时承受周向和轴向力等优点。下部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8内的轴承支撑架26上,主动伞型齿轮与从动伞型齿轮30相啮合,从动伞型齿轮通过矩形键22安装在从动激振轴28上,从动激振轴两端安装在激振轴承5内,激振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侧壁上,并被侧面封闭端盖4从外圈轴向顶紧和封闭,侧面封闭端盖采用侧螺栓2拧紧在激振器壳体的侧壁上,和侧壁之间采用橡胶密封圈3进行密封。从动激振轴与偏心块和从动伞型齿轮之间分别采用连接键29和金属键27进行周向连接,传递周向力。偏心块和从动伞型齿轮的轴向定位通过侧面封闭端盖、激振轴承、定位环6等进行,保证垂直相交的伞型齿轮之间良好的定位精度。固定螺栓12将上部顶紧端盖11固定在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上部顶紧端盖顶紧在上部轴承上,上部轴承将主动伞型齿轮顶紧在下部齿轮上,从而将其在在主动轴的轴向准确定位,上部轴承在固定主动伞型齿轮的同时,顶压弹性垫片,使其产生足够的变形,通过弹性变形力将主动轴在激振器壳体内轴向定位。顶封盖板10通过压紧螺栓9固定在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并通过四个定位销31定位。顶封盖板上有中心孔,中心孔与主动轴之间为间隙密封,间隙量为 1毫米。顶封盖板上表面上安装有与迷宫环套相对应的迷宫环塞,与迷宫环套构成迷宫式密封结构,环塞和环套之间的间隙的尺寸设定为0.6毫米。在顶封盖板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挡油锥环37,挡油锥环上大下小,下部插入到靠近上部轴承的位置,并包覆甩片,所用甩片的外径大于顶封盖板中心孔直径6毫米。顶封盖板和上部顶紧端盖两个部件均为自周边向中心位置高度逐渐降低的结构,用以收集飞溅和甩出的润滑油。激振器完成装配后,向激振器壳体内注入润滑油3,润滑油的液面控制在高于偏心块最低位置约10毫米,整个激振器可以通过安装孔1安装在振动设备上。
在激振器工作过程中,由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主动轴回转,带动主动轴上的甩片、迷宫环套、叶片、主动伞型齿轮等旋转,并通过主动伞型齿轮带动啮合的从动伞型齿轮旋转,带到从动激振轴旋转,由从动激振轴带动偏心块高速旋转。高速旋转的偏心块和伞型齿轮带起激振器内底部的润滑油,并将其四散甩开,使润滑油进入到各个轴承内,对轴承进行有效地润滑。
由于上部轴承的位置较高,同时又有伞型齿轮的遮挡,加之处于垂直位置,因此润滑油的溅入相对困难,为此,在偏心块最外沿上设置与偏心块回转方向(在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 相反的凹陷甩油沟槽,这样在偏心块回转过程中,当甩油沟槽进入到润滑油池后,润滑油进入到甩油沟槽内,并由该沟槽带起。由于甩油沟槽的凹陷方向与偏心块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沟槽内的润滑油在随偏心块旋转的过程中在偏心块上滞留的时间相对较长,从而使其能够甩出正上方的甩油通道,进入到甩油通道上方的顶封盖板内表面,由于顶封盖板从周边向中心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在顶封盖板内表面积聚的润滑油沿内表面向中心流动,并通过挡油锥环流向其下部的上部轴承内,从而实现对上部轴承的有效润滑。这样润滑油在激振器壳体内部的循环,即可以顺利实现对各个轴承和齿轮的有效润滑,保证激振器的长时间高效稳定工作。
除了主动轴和顶封盖板中心孔之间存在润滑油向外泄露的间隙密封的缝隙(以下简称间隙缝隙)外,整个激振器完全处于封闭的状态,因此,只要解决了间隙缝隙的润滑油泄露的问题,即可以保证将润滑油可靠地密封在激振器壳体内,为此,在实施例中采取了如下的措施解决该部位润滑油的泄露流失问题:
(1)通过将主动轴垂直放置,使得间隙缝隙也为垂直的缝隙,这样当激振器壳体内的润滑油在飞溅的过程中,向上穿过该间隙缝隙的难度增加,有利于该位置润滑油的密封。
(2)在靠近顶封盖板间隙密封下面附近的主动轴上设置甩片,甩片的直径大于顶封盖板中心孔直径6毫米,距离顶封盖板下表面的距离不大于3毫米,这样,在激振器壳体内由于各种原因溅起的润滑油受到高速旋转的甩片的阻挡,从下面绕过甩片进入到其上部的间隙缝隙中的概率进一步降低,增加了激振器轴承的密封性能。
(3)在间隙缝隙的上面设置有迷宫环套和迷宫环塞构成的迷宫式密封,将迷宫环套和迷宫环塞之间的间隙量设置为0.6毫米,这样,即使有少量的润滑油飞溅进入到间隙缝隙的上部,会继续受到迷宫间隙密封的阻碍作用,可以进一步防止其泄露流失。
(4)在迷宫环塞与顶封盖板连接的部位设置回油通道,同时迷宫环塞的布置随顶封盖板从周边到中心孔位置高度逐渐降低的设计,这样,润滑油即使能够进入到迷宫环塞和迷宫环套之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顶封盖板中心孔的能力要大于润滑油逆流而上溢出顶封盖板上表面的能力,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在迷宫环塞和迷宫环套之间的润滑油通过回油通道和中心孔边沿回流到甩片上,并由甩片和挡油锥环导入到旗下部的上部轴承内,实现这部分润滑油在激振器内的循环。
(5)主动轴和顶封盖板中心孔之间的密封间隙量设为1毫米,这个数值的间隙,对于防止润滑油通过竖直的间隙缝隙向上溢出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同时也能够保证其上部的润滑油能够顺利回流到激振器壳体内,有利于润滑油在集中区内的循环。
在迷宫环套上安装了4片沿周向均匀布置的风叶叶片,在主动轴回转的过程中,迷宫环套以及风叶叶片随主动轴高速旋转,可以对激振器壳体和壳体内的润滑油及轴承和齿轮等进行有效的冷却,降低这些部件过高的温升对激振器工作可靠性的影响。
在顶封盖板和激振器壳体之间除了压紧螺栓外还采用定位销进行连接定位,可以保证顶封盖板上安装的迷宫环塞和主动轴上安装的迷宫环套之间间隙尺寸的准确,保证间隙密封的密封效果。
通过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介绍,可以看到,通过相关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基本实现了激振器全封闭的运行结构,使得润滑油在激振器内各部件之间反复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达到润滑油的零泄露流失效果,保持润滑油在激振器内部数量的稳定,也即润滑油在激振器底部液面高度的基本稳定,这样又保证了偏心块和齿轮对润滑油击打带起效果,可以保证各个轴承和齿轮得到稳定的润滑效果,从而保证激振器和齿轮长寿命稳定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

Claims (10)

1.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包含激振器壳体、主动轴、从动激振轴、主动伞型齿轮,从动伞型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激振轴垂直交叉布置,所述主动轴底部安装在下部轴承内,中间安装有主动伞型齿轮,上部穿装在上部轴承内,并穿过激振器壳体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下部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内部的轴承支撑架上,所述上部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所述主动伞型齿轮与安装在所述水平布置的从动激振轴上的从动伞型齿轮相啮合,在所述从动伞型齿轮两侧的从动激振轴上安装有偏心块,所述从动激振轴两端安装在两个激振轴承内,所述激振轴承安装在激振器壳体侧壁上的轴承室内,并被侧面封闭端盖从激振器壳体两侧面顶紧定位及封闭,所述上部轴承被安装在激振器壳体顶壁上的上部顶紧端盖沿轴向顶紧定位,在所述偏心块对应的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有甩油通道,在所述激振器壳体的顶壁上安装有顶封盖板,所述顶封盖板设有中心孔,所述顶封盖板从四周向中心孔方向向下逐渐倾斜,所述主动轴与所述顶封盖板中心孔之间采用非接触式的间隙式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顶封盖板中心孔之间的间隙量在1~4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顶封盖板下表面的从动激振轴上设置有甩片,同时设置包覆所述甩片的挡油锥环,所述甩片的外径大于所述顶封盖板中心孔直径至少4毫米,距离顶封盖板下表面的距离不大于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封盖板上安装有迷宫环塞,在主动轴上安装有迷宫环套,所述迷宫环塞和所述迷宫环套相邻环面的径向间隙在0.2~1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迷宫环塞与顶封盖板连接的底部部位开设有回油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顶紧端盖从四周向中心方向向下逐渐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环套上安装有至少三片风叶叶片,所述风叶叶片在圆周方向匀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封盖板和激振器壳体顶壁之间设置有至少四根定位销轴。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块最外沿设置有甩油沟槽,所述甩油沟槽在与偏心块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轴承和所述主动轴安装主动伞型齿轮的轴台之间垫装有弹性垫片。
CN202020481597.7U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Active CN212100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1597.7U CN212100640U (zh)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1597.7U CN212100640U (zh)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0640U true CN212100640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6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1597.7U Active CN212100640U (zh)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06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4840A (zh) * 2021-08-17 2021-12-28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免维护的自润滑链轮轴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4840A (zh) * 2021-08-17 2021-12-28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免维护的自润滑链轮轴组
CN113844840B (zh) * 2021-08-17 2023-08-01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免维护的自润滑链轮轴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8743B (zh) 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CN107269571B (zh) 一种泵用轴承箱润滑油自循环系统
CN102365475A (zh) 至少部分地填充有油的减速器
CN102362101A (zh) 减速器
CN110666194B (zh) 一种电主轴
CN212100640U (zh) 一种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CN106194816A (zh) 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
CN108757743B (zh) 一种自润滑轴承
CN212100642U (zh) 一种润滑油内循环激振器
CN212100641U (zh) 防润滑油泄露激振器
CN109751276A (zh) 一种风机传动用高温轴承座箱
CN212563651U (zh) 一种卧式离心泵布置结构
CN111319926A (zh) 封闭式内部循环润滑激振器
CN202646128U (zh) 一种泵用循环润滑散热轴承油箱
CN111319925A (zh) 润滑油内循环激振器
CN205918634U (zh) 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
CN213117179U (zh) 一种变速器轴承润滑装置
JP2003032946A (ja) 車両用電動機の油潤滑軸受構造
CN211343463U (zh) 一种悬臂式风机轴承风冷的轴承箱装置
CN102734204A (zh) 一种泵用循环润滑散热轴承油箱
CN111924461A (zh) 一种同步双偏心轴激振装置及稀油润滑方法
CN219287271U (zh) 高速电机的轴承系统
CN220081930U (zh) 一种密封滚动轴承
CN216867471U (zh) 一种安装高可靠多重密封联接法兰的减速机
CN219932506U (zh) 一种防止润滑油泄漏的轴承盖及具有该轴承盖的渣浆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