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2259U - 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52259U CN215752259U CN202122255109.8U CN202122255109U CN215752259U CN 215752259 U CN215752259 U CN 215752259U CN 202122255109 U CN202122255109 U CN 202122255109U CN 215752259 U CN215752259 U CN 2157522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fixing
- convex part
- fixing part
- pipe cla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其中,管夹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开口环结构;以及固定部,包括相对而设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夹持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相向凸设且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优化管夹的结构,以确保管夹能对线束进行有效限位,从而保障整车的生产效率及质量以及管夹的再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关注,其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由于采用了电驱动的形式,内部的线束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多,因此,需要通过管夹对这些线束进行固定。然而,现有的管夹结构不合理,在固定线束时容易导致管夹的两个固定面之间具有夹角,而进一步导致管夹出现扭曲的情况,扭曲后的管夹无法对线束进行有效限位,将严重影响整车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扭曲后的管夹无法再次使用,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管夹,旨在优化管夹的结构,以确保管夹能对线束进行有效限位,从而保障整车的生产效率及质量以及管夹的再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夹,包括: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开口环结构;以及
固定部,包括相对而设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夹持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相向凸设且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螺栓连接件包括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被所述固定螺母锁附。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部包括第一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环设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凸部包括第二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环设部分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管夹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其中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一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二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子固定部和第二子固定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均设于所述第一子固定部,所述第一子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三子固定部和第四子固定部,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设于所述第三子固定部,所述第三子固定部通过所述第四子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子固定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所述第一限位凸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子固定部的第三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子固定部的第四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232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子固定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在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232和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管夹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232的所述第二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一侧。
可选地,所述管夹还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另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的第三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的第四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四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三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线束总成,包括多个线束及前述的管夹,所述管夹用于夹持固定所述线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的线束总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相固定后,至少二者之间形成有两处抵接位,一处位于第一限位凸部处,一处位于第二限位凸部处,通过两处抵接限位,可有效消除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夹角。如此,夹持部也不会发生变形,能够确保管夹能对线束进行有效限位,从而保障整车的生产效率及质量,而没有变形的管夹也可被重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产物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夹一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夹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的管夹沿A-A截面剖切并分别朝B侧、C侧展开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管夹,包括:
夹持部100,所述夹持部100为开口环结构;以及
固定部,包括相对而设的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所述第一固定部20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0分别连接于所述夹持部100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200设有第一限位凸部230,所述第二固定部300设有第二限位凸部330,所述第一限位凸部230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330相向凸设且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20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00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230和所述第二限位凸部330的位置相抵接。
可以理解,将夹持部100两端的第一固定部200与第二固定部300相固定,即可在夹持部100内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纳固定线束。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至少夹持部100具有弹性,如此在固定线束时,可于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施力,以将夹持部100掰开,而使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之间形成可供线束的通道,当线束线路通过该通道进入夹持部100内后,再将第一固定部200与第二固定部300相固定,即可封闭夹持部100的开口,线束即被管夹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部200与第二固定部300相固定后,至少二者之间形成有两处抵接位,一处位于第一限位凸部230处,一处位于第二限位凸部330处,通过两处抵接限位,可有效消除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之间的夹角。如此,夹持部100也不会发生变形,能够确保管夹能对线束进行有效限位,从而保障整车的生产效率及质量,而没有变形的管夹也可被重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产物料的浪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0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00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便于技术人员检修线束及更换故障的线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提升线束固定的稳定性,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也可采用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当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的材质设置为金属材质时,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二者相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0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00通过螺栓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螺栓连接件包括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20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所述第二固定部300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1,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11后被所述固定螺母锁附。如此,即可使第一固定部200与第二固定部300相固定,且螺栓锁附的连接方式较稳定,不容易失效,有利于确保线束被有效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00也可通过卡扣连接或插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00包括第一子固定部210和第二子固定部220,所述第一子固定部210通过所述第二子固定部220与所述夹持部1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211设于所述第一子固定部210,所述第一限位凸部23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子固定部210的第一子限位凸部231,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231环设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211设置;
所述第二固定部300包括第三子固定部310和第四子固定部320,所述第三子固定部310通过所述第四子固定部320与所述夹持部10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311设于所述第三子固定部310,所述第二限位凸部330包括第二子限位凸部331,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331环设部分所述第二安装孔311设置;
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231与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331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子固定部210和所述第三子固定部310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231和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331的位置相抵接;
所述第一限位凸部23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子固定部220的第三子限位凸部232,所述第二限位凸部33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子固定部320的第四子限位凸部332,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232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332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二子固定部220与所述第四子固定部320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1的轴向在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232和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332的位置相抵接。
如此,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相固定后,将在第一子限位凸部231、第二子限位凸部331、第三子限位凸部232、第四子限位凸部332处具有四处抵接位,可确保第一固定部200和第二固定部300之间不产生夹角,能更有利于避免管夹产生变形。
特别地,第一子限位凸部231环绕第一安装孔211的半周设置,第二子限位凸部331环绕第二安装孔311的半周设置,如此,当利用固定螺栓对第一固定部200与第二固定部300进行紧固时,第一子限位凸部231和第二子限位凸部331能相卡合,分担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带来的锁紧力,而保证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311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发生变形。
请参照图1和图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夹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11的其中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231的所述第一侧a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331的所述第二侧b,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232的所述第二侧b间隙配合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332的所述第一侧a;进一步地,所述管夹还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11的另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三侧c和第四侧d,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231的第三侧c间隙配合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332的第四侧d,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331的所述第四侧d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232的所述第三侧c。
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的间隙配合是指,以很小的间隙配合,甚至可以是零间隙。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自第一侧a至第二侧b的方向与夹持部100的轴向相并行,自第三侧c至第四侧d的方向与第一固定部200及第二固定部300的延伸方向相并行。
如此,通过第一子限位凸部231与第二子限位凸部331的间隙配合,可避免第一固定部200朝第一侧a的方向发生位移,以及避免第二固定部300朝第二侧b的方向发生位移,通过第三子限位凸部232和第四子限位凸部332的间隙配合,可避免第一固定部200朝第二侧b的方向发生位移,以及避免第二固定部300朝第一侧a的方向发生位移,从而防止管夹在夹持部100的轴向上发生变形;另外,通过第一子限位凸部231和第四子限位凸部332的间隙配合,可避免第一固定部200朝第三侧c的方向发生位移以及第二固定部300朝第四侧d的方向发生位移,通过第二子限位凸部331与第三子限位凸部232的间隙配合,可避免第一固定部200朝第四侧d的方向发生位移以及第二固定部300朝第三侧c的方向发生位移,从而避免管夹在第一固定部200及第二固定部300的延伸方向上发生变形。由此,通过四个子限位凸部多处配合,能够从多个方向限位管夹,而避免管夹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线束总成,该线束总成包括多个线束和管夹,所述管夹用于夹持固定所述线束,该管夹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线束总成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线束总成,因此本汽车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为开口环结构;以及
固定部,包括相对而设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夹持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相向凸设且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螺栓连接件包括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被所述固定螺母锁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包括第一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环设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凸部包括第二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环设部分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其中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一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二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子固定部和第二子固定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均设于所述第一子固定部,所述第一子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三子固定部和第四子固定部,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设于所述第三子固定部,所述第三子固定部通过所述第四子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子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子固定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在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和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所述第一限位凸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子固定部的第三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子固定部的第四子限位凸部,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二子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子固定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在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和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的位置相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二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还具有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另一径向相对而设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子限位凸部的第三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四子限位凸部的第四侧;和/或,所述第二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四侧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三子限位凸部的所述第三侧。
9.一种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线束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管夹,所述管夹用于夹持固定所述线束。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55109.8U CN215752259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55109.8U CN215752259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52259U true CN215752259U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8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55109.8U Active CN215752259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52259U (zh) |
-
2021
- 2021-09-16 CN CN202122255109.8U patent/CN2157522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82332B (zh) | 接地端子 | |
CN215752259U (zh) | 管夹、线束总成和汽车 | |
CN110843936A (zh) | 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 | |
CN210040697U (zh) | 一种具有新型cpa结构的线束连接器 | |
CN216805217U (zh) | 一种汽车部件连接件 | |
CN110816438B (zh) | 车载电脑安装支架及车辆 | |
CN212584461U (zh) | 一种金属连接件 | |
CN211315336U (zh) | 一种管夹及车辆 | |
CN212839342U (zh) | 换挡拉丝卡接结构、换挡摇臂结构、变速器以及汽车 | |
CN113864417A (zh) | 一种固定支架 | |
CN218760766U (zh) | 一种组合仪表弹片卡扣 | |
CN214304818U (zh) | 汽车拉索及其汽车拉索安装结构 | |
CN218632626U (zh) | 线束插接固定结构和新能源车 | |
CN217328787U (zh) | 一种汽车管路固定卡夹及车辆 | |
CN114865551B (zh) | 线束固定装置及车辆 | |
CN215955930U (zh) | 一种简易整车线束卡 | |
CN218431125U (zh) |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对接支架 | |
CN214492778U (zh) | 车辆的线束支架以及车辆 | |
CN216813175U (zh) | 管夹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3262767U (zh) | 用于两轮车的电池结构及两轮车 | |
CN212744674U (zh) | 汽车拉索的护管接头装置 | |
CN219119583U (zh) | 连接组件及车辆 | |
CN215060101U (zh) | 一种接管固定装置及接管安装结构 | |
CN219592051U (zh) | 线束盖板和线束固定装置 | |
CN219883796U (zh) | 卡接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