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8372U -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8372U
CN215738372U CN202120829328.XU CN202120829328U CN215738372U CN 215738372 U CN215738372 U CN 215738372U CN 202120829328 U CN202120829328 U CN 202120829328U CN 215738372 U CN215738372 U CN 215738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ndensation
water
assembly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93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展锋
李晓峰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93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8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8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8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向烹饪腔内输送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用于冷凝来自烹饪腔的高温废蒸汽的冷凝器,以及用于将经过冷凝器冷凝后的低温废蒸汽排向散热风机负压区的冷凝排汽组件;散热风机设于风道的入风口处,冷凝排汽组件具有冷凝排汽腔;冷凝器的蒸汽出汽端与冷凝排汽腔连通;冷凝排汽组件的出汽端朝向所述散热风机的负压区用于将经过冷凝器冷凝,且进入到冷凝排汽腔内的低温废蒸汽通过风道排出蒸汽烹饪设备,而在冷凝排汽腔内冷凝产生的冷凝水流向所述蒸汽发生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的蒸汽烹饪设备正面排气量大,温度高,且水箱一次加水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蒸汽烹饪设备,例如蒸烤箱等,在使用过程中,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进入腔体与食材完成热交换后,会被散热系统通过风道直接排出腔体,现行的产品设计上一般从正面排出,当蒸汽量较大时出气口的温度可达70℃甚至更高,用户体验较差。此外,由于蒸汽仅与食物进行了一次换热即被排出腔体,现行产品水箱容积一般在1.2~1.4L,因此,一次加水仅能维持机器连续工作40~ 50min,若长时间烹饪则需要中途加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蒸汽烹饪设备正面排气量大,温度高,且水箱一次加水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用于向烹饪腔内输送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用于冷凝来自烹饪腔的高温废蒸汽的冷凝器,以及用于将经过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低温废蒸汽排向散热风机负压区的冷凝排汽组件;
所述散热风机设于风道的入风口处,所述冷凝排汽组件具有冷凝排汽腔;所述冷凝器的蒸汽出汽端与所述冷凝排汽腔连通;所述冷凝排汽组件的出汽端朝向所述散热风机的负压区用于将经过所述冷凝器冷凝,且进入到所述冷凝排汽腔内的低温废蒸汽通过所述风道排出蒸汽烹饪设备,而在所述冷凝排汽腔内冷凝产生的冷凝水流向所述蒸汽发生器。
进一步的,水盒的一路出水通道通过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用于依次向所述冷凝器、蒸汽发生器输送冷水;水盒的另一路出水通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用于回收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的余水。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排汽组件包括均与所述冷凝排汽腔连通的进汽口、排汽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汽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蒸汽出汽端连通,所述排汽口朝向所述散热风机的负压区设置;所述排水口还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发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排汽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盖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轴向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盖体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所述冷凝排汽腔,同时与所述凹槽形成所述排汽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壳体组件,及降温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上设有均与所述冷凝腔连通的蒸汽进汽流道、蒸汽出汽流道、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
所述蒸汽进汽流道与烹饪腔连通,所述蒸汽出汽流道与所述冷凝排汽组件的冷凝排汽腔连通,所述进水流道与水盒连通,所述出水流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所述降温组件设于所述冷凝腔外用于给所述壳体组件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凝腔连通,第二管道与所述烹饪腔连通形成所述蒸汽进汽流道,第三管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形成所述出水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管径均大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管径,且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同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之间的夹角为平角。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于所述冷凝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用于冷凝高温废蒸汽。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冷凝腔外,且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壳体组件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盖合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所述冷凝腔,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与所述冷凝组件连接,远离所述冷凝组件的所述第二盖体的另一侧与所述散热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间隔环绕所述第二壳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多个冷凝片;多个所述冷凝片相互平行间隔布置在所述冷凝腔内以形成相互垂直的窄蒸汽通道和宽蒸汽通道,且所述冷凝片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窄蒸汽通道和所述宽蒸汽通道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窄蒸汽通道相互平行,每个所述窄蒸汽通道的蒸汽流动方向与所述蒸汽出汽流道的出汽方向平行;多个所述宽蒸汽通道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板和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相互平行间隔布置在所述散热板的一侧以形成相互垂直的宽散热通道和窄散热通道,背离所述散热片的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冷凝器连接,且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抽水单元组,所述抽水单元组设于所述水盒的出水通道上至少用于将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的余水抽回至所述水盒。
进一步的,所述抽水单元组包括第一抽水单元和第二抽水单元;所述第一抽水单元设于与所述冷凝器连通的所述水盒的一路水流通道上用于将所述水盒内的冷水抽至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抽水单元设于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的所述水盒的另一路水流通道上用于将所述蒸汽发生器内的余水抽回至所述水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因为冷凝器的蒸汽出汽端与冷凝排汽组件的冷凝排汽腔连通,且冷凝排汽组件的出汽口朝向散热风机的负压区,而散热风机设于风道的入风口出,所以被冷凝器冷凝后的低温废蒸汽进入到冷凝排汽组件的冷凝排汽腔内后,因为冷凝排汽腔和冷凝排汽组件的温度通常低于低温废蒸汽的温度,所以低温废蒸汽在经过冷凝排汽腔时会被再次冷凝产生第二冷凝水和较低温废蒸汽;较低温废蒸汽再从冷凝排汽组件的出汽端流向散热风机的负压区,在负压区与其他低温空气进行混合并被再次冷凝形成超低温废蒸汽和第三冷凝水,超低温废蒸汽进入到风道内,最终被排出蒸汽烹饪设备。这就降低了从烹饪设备正面排出的蒸汽量和蒸汽温度,解决了蒸汽烹饪设备正面排气量大,温度高的问题。第二冷凝水则通过回水管流向蒸汽发生器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水盒内的单次水的利用时间,解决了目前的蒸汽烹饪设备的水箱一次加水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在第一种视觉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在第二种视觉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的风道、冷凝排汽组件、散热风机和冷凝器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的冷凝排汽组件、散热风机和冷凝器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的冷凝排汽组件在第一种视觉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的冷凝排汽组件在第二种视觉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排汽组件在第一种视觉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排汽组件在第二种视觉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排汽组件在第三种视觉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去掉三通管后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13是图12在一种视觉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与冷凝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流动方向,实线箭头代表水的流动方向;
图15是第二盖体与冷凝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第二盖体与冷凝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第二盖体与冷凝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散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散热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散热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器;2、蒸汽发生器;3、散热风机;4、冷凝排汽组件;5、风道;6、水盒;7、抽水单元组;11、壳体组件;12、冷凝组件;13、降温组件;14、散热组件;15、三通管;21、回水口;41、进汽口;42、排汽口;43、第一壳体;44、第一盖体;45、排水口;71、第一抽水单元;72、第二抽水单元;111、蒸汽进汽流道;112、蒸汽出汽流道;113、进水流道;114、出水流道;115、第二壳体;116、第二盖体;121、冷凝片;131、散热风扇;132、安装座;141、散热板;142、散热片;1151、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5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包括用于向烹饪腔内输送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2,用于冷凝来自烹饪腔的高温废蒸汽的冷凝器1,用于将经过冷凝器1冷凝后的低温废蒸汽排向散热风机3 负压区的冷凝排汽组件4;
散热风机3设于风道5的入风口处,冷凝排汽组件4具有冷凝排汽腔;冷凝器1的蒸汽出汽端与冷凝排汽腔连通;冷凝排汽组件4的出汽端朝向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用于将经过冷凝器1冷凝,且进入到冷凝排汽腔内的低温废蒸汽通过风道5排出蒸汽烹饪设备,而在冷凝排汽腔内冷凝产生的冷凝水流向蒸汽发生器2。
因为冷凝器1的蒸汽进汽端与烹饪腔连通,所以烹饪腔内的高温蒸汽会进入到冷凝器1内与冷凝器1进行热交换,以产生低温废蒸汽和冷凝水。
因为冷凝器1的蒸汽出汽端与冷凝排汽组件4的冷凝排汽腔连通,且冷凝排汽组件4的出汽口朝向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而散热风机3设于风道5的入风口出,所以被冷凝器1冷凝后的低温废蒸汽进入到冷凝排汽组件4的冷凝排汽腔内后,因为冷凝排汽腔和冷凝排汽组件4的温度通常低于低温废蒸汽的温度,所以低温废蒸汽在经过冷凝排汽腔时会被再次冷凝产生第二冷凝水和较低温废蒸汽;较低温废蒸汽再从冷凝排汽组件4的出汽端流向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在负压区与其他低温空气进行混合并被再次冷凝形成超低温废蒸汽和第三冷凝水,超低温废蒸汽进入到风道5内,最终被排出蒸汽烹饪设备。这就降低了从烹饪设备正面排出的蒸汽量和蒸汽温度,解决了蒸汽烹饪设备正面排气量大,温度高的问题。而第三冷凝水在滴落在散热风机3上起到对散热风机3进行降温的作用。第二冷凝水则通过回水管流向蒸汽发生器2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水盒内的单次水的利用时间,解决了目前的蒸汽烹饪设备的水箱一次加水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增加水盒内的单次水的利用时间,所以水盒 6的一路出水通道通过冷凝器1与蒸汽发生器2连通用于依次向冷凝器1、蒸汽发生器2输送冷水;水盒6的另一路出水通道与蒸汽发生器2连通用于回收蒸汽发生器2内的余水。
因为水盒6的一路出水通道通过冷凝器1与蒸汽发生器2连通用于依次向冷凝器1、蒸汽发生器2输送冷水,所以相当于水盒6的水经过冷凝器1后流向蒸汽发生器2内,此时若冷凝器1内具有高温蒸汽,冷水与高温蒸汽换热增加冷凝效率;另外进入到蒸汽发生器2蒸发室内的水,在蒸汽发生器2启动后蒸发室内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进入到烹饪腔内与食物进行热交换。
因为冷凝器1的蒸汽进汽端与烹饪腔连通,所以烹饪腔内的高温蒸汽会进入到冷凝器1内与冷凝器1和/或冷凝器1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以产生低温蒸汽和冷凝水。
因为冷凝器1的蒸汽出汽端与冷凝排汽组件4的冷凝排汽腔连通,且冷凝排汽组件4的出汽口通过散热风机3与风道5连通,所以被冷凝器1冷凝后的低温废蒸汽经过冷凝排汽组件4时,在冷凝排汽腔内再次进行冷凝产生第二冷凝水和较低温废蒸汽;较低温废蒸汽则在散热风机3的作用下进入到风道5中,所以低温废蒸汽在经过散热风机3后会被进一步冷凝以产生第三冷凝水和超低温废蒸汽,超低温废蒸汽进入风道5后排出蒸汽烹饪设备。这就降低了从烹饪设备正面排出的蒸汽量和蒸汽温度,解决了蒸汽烹饪设备正面排气量大,温度高的问题。
因为蒸汽发生器2内的水一部分来自于从水盒6流出并经过冷凝器1流向蒸汽发生器2内的冷水;另一部分来自于从冷凝器1流向蒸汽发生器2的冷凝水,所以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还因为蒸汽发生器2的蒸发室还与水盒6连通用于将蒸汽发生器2的余水送回水盒6,这样就增加了水盒内的单次水的利用时间,解决了目前的蒸汽烹饪设备的水箱一次加水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2上设于均与蒸发室连通的高温蒸汽出汽口和回水口21;高温蒸汽出汽口与烹饪腔连通,回水口21不仅与冷凝器1的出水端连通,而且还与水盒6的进水端连通。优选的,回水口21设于蒸汽发生器2 的底部。
因为回水口21设于蒸汽发生器2的底部,所以从冷凝器1的出水口流出的水还对回水口21具有密封的作用,避免蒸汽发生器2产生的蒸汽经过回水口 21流向水盒6内,进而降低了烹饪腔内的蒸汽量。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排汽组件4的冷凝排汽腔还与回水口21连通,使在冷凝排汽腔内冷凝的第二冷凝水流向蒸汽发生器2的蒸发室,进一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例中,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还包括抽水单元组7,抽水单元组7设于水盒6的出水通道上至少用于将蒸汽发生器2内的余水抽回至水盒6。
优选的,抽水单元组7包括第一抽水单元71和第二抽水单元72;第一抽水单元71设于与冷凝器1连通的水盒6的一路水流通道上用于将水盒6内的冷水抽至冷凝器1;第二抽水单元72设于与蒸汽发生器2连通的水盒6的另一路水流通道上用于将蒸汽发生器2内的余水抽回至水盒6。
优选的,第一抽水单元71和第二抽水单元72均为抽水泵;
优选的,水盒6和冷凝器1均设于蒸汽烹饪设备的顶部,而蒸汽发生器2 设于蒸汽烹饪设备的后侧壁的下方,所以水盒6、冷凝器1与蒸汽发生器2之间具有高度差,为了使水盒6的水进入到冷凝器1中,所以在水盒6与冷凝器 1之间的水流通路上设置抽水泵,而进入到冷凝器1的冷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向蒸汽发生器2。
蒸汽发生器2的蒸发室的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不小于温度阈值(即蒸汽发生器2发生干烧时的温度值)时,说明需要向蒸汽发生器2补水,此时第一抽水单元71(抽水泵)启动,将水盒6内存储的冷水抽至冷凝器1中,进入到冷凝器1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最终流入蒸汽发生器2 的蒸发室内;同时通过控制第一抽水单元71的抽水时间和抽水流量,计算加入到蒸汽发生器2内的水量,避免水溢出蒸汽发生器2。
因为水盒6与蒸汽发生器2之间具有高度差,且蒸汽发生器2位于水盒6 的上方,所以为了将蒸汽发生器2内的余水输送回水盒6,就需要在水盒6与蒸汽发生器2之间的水流通路上安装第二抽水单元72。
优选的,第二抽水单元72的进水端通过水管与蒸汽发生器2的回水口21 连通,第二抽水单元72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水盒6连通,所以启动第二抽水单元72后,蒸汽发生器2蒸发室内的水经过回水口21、第二抽水单元72返回到水盒6内,以保证蒸汽烹饪设备内部不会因为残余水而滋生细菌,同时增加了水盒一次加水的使用时间。
如图6-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排汽组件4包括与均冷凝排汽腔连通的进汽口41、排汽口42和排水口45;进汽口41与冷凝器1的蒸汽出汽口连通,排汽口42朝向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设置;排水口45还与蒸汽发生器2的蒸发室连通。
从冷凝器1的蒸汽出汽口流出的低温废蒸汽经过进汽口41进入到冷凝排汽腔内,在冷凝排汽腔内被再次降温冷凝,而被冷凝后的低温蒸汽经过排汽口42 流向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在负压区与其他低温空气进行混合并被再次冷凝形成超低温蒸汽,超低温蒸汽进入到风道5内,最终被排出蒸汽烹饪设备。
低温废蒸汽在冷凝排汽腔内冷凝形成的冷凝水从排水口45流出,并通过水管流至蒸汽发生器2的蒸发室以提高水的充分利用率。低温蒸汽在散热风机3 的负压区冷凝形成的冷凝水落在散热风机3上起到给散热风机3降温的作用。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排汽组件4还包括第一壳体43 和第一盖体44,第一壳体43的侧壁上轴向设有凹槽,第一盖体44盖设在第一壳体43上形成冷凝排汽腔,同时与凹槽形成排汽口42。
冷凝排汽组件4安装在散热风机3的机架上,排汽口42的形状为长条形,作用是确保低温蒸汽能够均匀的吹向散热风机3。
如图11-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1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壳体组件 11,及降温组件13;
壳体组件11上设有均与冷凝腔连通的蒸汽进汽流道111、蒸汽出汽流道112、进水流道113和出水流道114;
蒸汽进汽流道111与烹饪腔连通,蒸汽出汽流道112与冷凝排汽组件4的冷凝排汽腔连通,进水流道113与水盒6连通,出水流道114与蒸汽发生器2 连通;降温组件13设于冷凝腔外用于给壳体组件11降温。
从烹饪腔流出的高温蒸汽经过蒸汽进汽流道111进入冷凝腔,水盒6的水经过进水流道113也进入冷凝腔,被冷凝后的低温蒸汽从蒸汽出汽流道112流出后进入冷凝排汽组件4内,而冷凝腔内的水经过出水流道114、蒸汽发生器2 的回水口21流至蒸汽发生器2内。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1还包括三通管15,三通管15的第一管道与冷凝腔连通,第二管道与烹饪腔连通形成蒸汽进汽流道111,第三管道与蒸汽发生器2连通形成出水流道114。
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管径均大于第三管道的管径,且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同时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的夹角为平角。优选的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均竖直设置,而第二管道水平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直径优选为20mm,而第三管道的直径优选为4mm,这是为确保从冷凝腔流出的水不能全部充满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而避免水流向第二管道内,确保从冷凝腔流出的水全部经过第三管道流向蒸汽发生器2的蒸发室。
如图12-图14所示,壳体组件11还包括第二壳体115和第二盖体116,第二盖体116盖合在第二壳体115上形成冷凝腔,第二盖体116的一侧与冷凝组件12连接,远离冷凝组件12的第二盖体116的另一侧与散热组件14连接。
使冷凝组件12与散热组件14通过第二盖体116连接,这样能够对冷凝组件12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进而实现对冷凝腔的降温,提高冷凝效果。
第二壳体115上设有多个散热翅片1151;多个散热翅片1151间隔环绕第二壳体115设置,目的是加快对第二壳体115的散热,进而实现对冷凝腔的降温,提高冷凝效果。
如图12和图13所示,降温组件13包括散热风扇131和安装座132;安装座132与冷凝器1连接,且安装座132上开设有安装孔,散热风扇131设于安装孔内。
优选的,安装座132为壳体结构,盖合在第二盖体116上以形成容纳腔,散热片142设于容纳腔中,同时在安装座132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孔,散热风扇131安装在此安装孔内用于将快速的将散热片142的热量排出。
如图11-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1还包括冷凝组件12,冷凝组件12设于冷凝腔内,且与壳体组件11连接用于冷凝高温蒸汽。因为冷凝组件 12位于冷凝腔内,所以其对高温蒸汽的流动具有阻碍作用,进而延长高温蒸汽在冷凝腔内的存留时间,提高冷凝效果。
如图14-图17所示,冷凝组件12包括多个冷凝片121;多个冷凝片121间隔布置在冷凝腔内,冷凝片121与壳体组件11连接。冷凝片121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
如图15-图17所示,多个冷凝片121相互平行间隔布置在冷凝腔内以形成相互垂直的窄蒸汽通道和宽蒸汽通道。
如图17所示,窄蒸汽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窄蒸汽通道相互平行,每个窄蒸汽通道的蒸汽流动方向与蒸汽出汽流道112的出汽方向平行。其目的是增加对蒸汽的阻碍作用,使蒸汽在冷凝腔内的存留时间尽可能长,提高冷凝效果。
如图16所示,宽蒸汽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宽蒸汽通道相互平行,每个宽蒸汽通道的蒸汽流动方向与窄蒸汽通道相互垂直。
如图12和图13所示,冷凝器1还包括散热组件14,散热组件14设于冷凝腔外,且与壳体组件11连接用于对壳体组件11进行散热,目的是加快壳体组件11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冷凝效果。
如图18-图20所示,散热组件14包括散热板141和多个散热片142;多个散热片142间隔布置在散热板141的一侧,背离散热片142的散热板141的另一侧与壳体组件11连接。散热板141和散热片14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散热板 141的作用一方面是增加散热组件14与壳体组件11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是为了快速将壳体组件11的高温温传递给散热片142。散热片142用于将热量快速的散失。
如图19-图20所示,多个散热片142相互平行间隔布置在散热板141上以形成相互垂直的宽散热通道和窄散热通道,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5所示,若蒸汽发生器2蒸发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蒸汽发生器2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即干烧温度)时,第一抽水单元71(抽水泵)启动,水盒 6内的水经过进水流道113被抽至冷凝器1的冷凝腔内,随后经过出水流道114 流向蒸汽发生器2的回水口21进入蒸发室,实现给蒸汽发生器2补水的目的。在抽水的过程中,若冷凝腔内有高温蒸汽,那么进入到冷凝腔内的水对高温蒸汽还具有冷凝的作用,冷凝水与冷凝腔内原有的水混合后,从出水流道114流向蒸发室。在抽水的过程中,根据第一抽水单元71工作的时间,以及水流量,计算加入到蒸汽发生器2内的水量,避免水溢出蒸汽发生器2。
蒸汽发生器2内有水后,蒸汽发生器2加热产生蒸汽,蒸汽从蒸汽发生器 2的高温蒸汽出汽口流出,直接进入烹饪腔内与食物进行热交换,实现烹饪食物的目的;烹饪腔内的高温蒸汽从烹饪腔的出汽口流出后,经过到冷凝器1的蒸汽进汽流道111,进入到冷凝腔内,同时降温组件13的散热风扇131启动,对壳体组件11和散热组件14进行降温。
进入到冷凝腔内的高温蒸汽沿着冷凝组件12的宽蒸汽通道、窄蒸汽通道流动,因为冷凝片121的温度,以及冷凝腔的温度均低于高温蒸汽的温度,所以高温蒸汽在冷凝腔内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冷凝,产生低温蒸汽和冷凝水。
低温蒸汽从蒸汽出汽流道112流出后,经过冷凝排汽组件4的进气口41进入到冷凝排汽腔内,因为冷凝排汽腔的温度也较低,所以低温蒸汽被再次冷凝,随后经过排汽口42、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进入到风道5内,最后从蒸汽烹饪设备的正面出风口流出。
冷凝水再从出水流道114流出,经过回水管进入到蒸汽发生器2底部的回水口21处,将回水口21密封,避免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直接进入到冷凝器 1和水盒6内,同时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第一抽水单元71启动的次数,增加水箱内一次加水的使用时间。
当启动第二抽水单元72(抽水泵)后,回水管路内的冷凝水,以及蒸汽发生器2内的存水均被抽回至水盒6内,不仅降低了蒸汽烹饪设备内的残余水,同时增加了水盒一次加水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烹饪设备可为蒸箱、蒸烤箱、蒸烤一体机、微蒸箱及微蒸烤箱等烹饪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达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母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烹饪腔内输送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2),用于冷凝来自烹饪腔的高温废蒸汽的冷凝器(1),以及用于将经过所述冷凝器(1)冷凝后的低温废蒸汽排向散热风机(3)负压区的冷凝排汽组件(4);
所述散热风机(3)设于风道(5)的入风口处,所述冷凝排汽组件(4)具有冷凝排汽腔;所述冷凝器(1)的蒸汽出汽端与所述冷凝排汽腔连通;所述冷凝排汽组件(4)的出汽端朝向所述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用于将经过所述冷凝器(1)冷凝,且进入到所述冷凝排汽腔内的低温废蒸汽通过所述风道(5)排出蒸汽烹饪设备,在所述冷凝排汽腔内冷凝产生的冷凝水流向所述蒸汽发生器(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盒(6)的一路出水通道通过所述冷凝器(1)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连通用于依次向所述冷凝器(1)、蒸汽发生器(2)输送冷水;水盒(6)的另一路出水通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连通用于回收所述蒸汽发生器(2)内的余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排汽组件(4)包括均与所述冷凝排汽腔连通的进汽口(41)、排汽口(42)和排水口(45);所述进汽口(41)与所述冷凝器(1)的蒸汽出汽端连通,所述排汽口(42)朝向所述散热风机(3)的负压区设置;所述排水口(45)还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蒸发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排汽组件(4)还包括第一壳体(43)和第一盖体(44),所述第一壳体(43)的侧壁上轴向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盖体(44)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43)上形成所述冷凝排汽腔,同时与所述凹槽形成所述排汽口(4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壳体组件(11),及降温组件(13);
所述壳体组件(11)上设有均与所述冷凝腔连通的蒸汽进汽流道(111)、蒸汽出汽流道(112)、进水流道(113)和出水流道(114);
所述蒸汽进汽流道(111)与烹饪腔连通,所述蒸汽出汽流道(112)与所述冷凝排汽组件(4)的冷凝排汽腔连通,所述进水流道(113)与水盒(6)连通,所述出水流道(114)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连通;所述降温组件(13)设于所述冷凝腔外用于给所述壳体组件(11)降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还包括三通管(15),所述三通管(15)的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凝腔连通,第二管道与所述烹饪腔连通形成所述蒸汽进汽流道(111),第三管道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连通形成所述出水流道(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管径均大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管径,且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同时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之间的夹角为平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还包括冷凝组件(12),所述冷凝组件(12)设于所述冷凝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组件(11)连接用于冷凝高温废蒸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还包括散热组件(14),所述散热组件(14)设于所述冷凝腔外,且与所述壳体组件(11)连接用于对所述壳体组件(11)进行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还包括第二壳体(115)和第二盖体(116),所述第二盖体(116)盖合在所述第二壳体(115)上形成所述冷凝腔,所述第二盖体(116)的一侧与所述冷凝组件(12)连接,远离所述冷凝组件(12)的所述第二盖体(116)的另一侧与所述散热组件(14)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115)上设有多个散热翅片(1151);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151)间隔环绕所述第二壳体(115)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12)包括多个冷凝片(121);多个所述冷凝片(121)相互平行间隔布置在所述冷凝腔内以形成相互垂直的窄蒸汽通道和宽蒸汽通道,且所述冷凝片(121)与所述壳体组件(11)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窄蒸汽通道和所述宽蒸汽通道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窄蒸汽通道相互平行,每个所述窄蒸汽通道的蒸汽流动方向与所述蒸汽出汽流道(112)的出汽方向平行;多个所述宽蒸汽通道相互平行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4)包括散热板(141)和多个散热片(142);多个所述散热片(142)相互平行间隔布置在所述散热板(141)的一侧以形成相互垂直的宽散热通道和窄散热通道,背离所述散热片(142)的所述散热板(141)的另一侧与所述壳体组件(11)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13)包括散热风扇(131)和安装座(132);所述安装座(132)与所述冷凝器(1)连接,且所述安装座(132)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扇(131)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水单元组(7),所述抽水单元组(7)设于所述水盒(6)的出水通道上至少用于将所述蒸汽发生器(2)内的余水抽回至所述水盒(6)。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单元组(7)包括第一抽水单元(71)和第二抽水单元(72);所述第一抽水单元(71)设于与所述冷凝器(1)连通的所述水盒(6)的一路水流通道上用于将所述水盒(6)内的冷水抽至所述冷凝器(1);所述第二抽水单元(72)设于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连通的所述水盒(6)的另一路水流通道上用于将所述蒸汽发生器(2)内的余水抽回至所述水盒(6)。
CN202120829328.XU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Active CN215738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9328.XU CN215738372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9328.XU CN215738372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8372U true CN215738372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9328.XU Active CN215738372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8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5604A (zh) 计算机坞站
CN215738372U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CN113068998B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CN21205783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式冷凝器
CN214208039U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CN215738486U (zh) 一种冷凝排汽组件和蒸汽烹饪设备
CN209930788U (zh) 一种便捷式水冷散热装置
CN215874309U (zh) 一种冷凝器和蒸汽烹饪设备
CN113068378B (zh) 一种计算机机房服务器机柜冷却装置
CN215177003U (zh) 一种烟道降温系统
CN214836963U (zh) 一种高效散热氮气压缩机
CN21304400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系统实训台的散热装置
CN108498050B (zh) 干燥系统及洗涤电器
CN209084929U (zh) 散热结构、空调器
CN212992804U (zh) 一种新型机电设备的散热保护装置
CN216331479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充电桩
CN216331481U (zh)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系统
CN217442309U (zh) 一种冷凝悬浮塔
CN21306666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冰箱冷凝器
CN217482917U (zh) 送风装置
CN216804892U (zh) 一种塑料印刷机过热保护散热装置
CN216558195U (zh) 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
CN22051153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网关
CN220169999U (zh) 气体冷却装置
CN216585170U (zh) 一种真空镀膜机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