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3642U - 室内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23642U CN215723642U CN202121466526.0U CN202121466526U CN215723642U CN 215723642 U CN215723642 U CN 215723642U CN 202121466526 U CN202121466526 U CN 202121466526U CN 215723642 U CN215723642 U CN 2157236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channel
- mixing
- air m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壳体内,空气处理装置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混风装置,混风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混风装置的一端与空气处理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与出风口相连通的混风出口,混风装置的另一端相对出风口可升降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混风装置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位置时,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对应在出风口的范围内,混风装置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时,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对应在出风口的范围外。通过设置混风装置,而且混风装置的另一端相对出风口可升降,混风装置可以避让开换热器换热后的风,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的出风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空调器,用户已从最初的关注温度调节发展到更注重舒适健康的体验,传统室内空调器的冷热风直吹用户,虽然较快的改变室内温度,但部分用户存在易感冒或者关节不舒服等不佳的体验。
现有技术中,很多室内空调器都整合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未经换热处理,在冬天存在温度过冷的问题,在夏天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通过设置混风装置,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与换热器的出风混合,可以解决寒冬时,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温度低,室内空调器制热后出风温度高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酷暑时,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温度高,室内空调器制热后出风温度低的问题。
但是,混风装置的设置存在不合理性,这样无法提供更好的混风效果,而且室内空调器在关闭混风模式后,混风装置可能依然阻挡换热出风的出风口,从而降低室内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内空调器,该室内空调器可以达到混风的效果,也可以避让开换热器换热后的风,从而使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的出风效果更好,提升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的出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混风装置,所述混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混风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混风出口,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出风口可升降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对应在所述出风口的范围内,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对应在所述出风口的范围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器,通过设置混风装置,可以达到混风的效果,而且混风装置的另一端相对出风口可升降,在室内空调器关闭混风模式后,混风装置可以避让开换热器换热后的风,从而使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的出风效果更好,提升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的出风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混风装置包括:第一混风通道,所述第一混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相连通;第二混风通道,所述第二混风通道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混风通道,所述第二混风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混风通道相对所述第一混风通道升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混风通道设置有传动部,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件为齿轮,所述传动部为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第二混风通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混风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混风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混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前壳和第一通道后壳,所述第一通道前壳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后壳上,所述第一通道后壳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混风通道包括:第二通道前壳和第二通道后壳,所述第二通道前壳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后壳上,所述第二通道前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通道前壳包括:前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前板的两侧,所述前板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和/或所述侧板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内设置有多个均流板,相邻的所述均流板之间分隔出均流区域且对应有所述混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混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混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室内空调器1;
壳体10;出风口11;空气处理装置20;混风装置30;
混风出口31;第一混风通道32;第一滑动部320;
第一通道前壳321;第一通道后壳322;安装座323;
第二混风通道33;传动部330;第二滑动部331;第二通道前壳332;
第二通道后壳333;前板334;侧板335;驱动组件34;
传动件340;驱动件341;均流板35;均流区域3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1,该室内空调器1可以为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1,包括:壳体10、换热器(图中未标出)、空气处理装置20和混风装置30。壳体10可以起到遮挡和保护作用,防止室内空调器1内的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换热器可以给室内的空气换热,从而可以实现室内空调器1的制冷和制热功能。空气处理装置20则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从而使通入到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而混风装置30的出风可以与换热器换热后的风混合,从而使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1-图3所示,壳体10设置有出风口11,换热器设置于壳体10内,这样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风可以通过出风口11排到室内,从而降低或升高室内的温度。空气处理装置20设置于壳体10内,空气处理装置20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也就是说,空气处理装置20可以排出新风,新风为室外经过过滤净化后的风,也可以排出净风,净风为室内经过过滤净化后的风,当然,空气处理装置20也可以同时排出新风和净风,这样设置更加方便,可以通过调节空气处理装置20选择室内空调器1的进风模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混风装置30设置于壳体10内,混风装置30的一端与空气处理装置20相连通,而且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出风口11相连通的混风出口31,如此,空气处理装置20排出的风可以经过混风装置30,然后通过混风出口31和出风口11排到室内,其中,经混风装置30排出的风未经过换热,将混风装置30排出的风与换热器换热后的风混合,可以使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另外,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相对出风口11可升降,而且混风装置3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位置时,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对应在出风口11的范围内,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时,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对应在出风口11的范围外。
也就是说,当室内空调器1开启混风模式时,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位置,混风出口31打开,这时混风装置30排出的风可以与换热器换热后的风混合,然后通过出风口11一起排到室内,达到混风的效果,当室内空调器1关闭混风模式时,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位置,混风出口31关闭,这时只有换热器换热后的风通过出风口11排到室内。这样设置,既可以达到混风的效果,也可以在室内空调器1关闭混风模式后,混风装置30可以避让开换热器换热后的风,从而使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的出风效果更好,提升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的出风效率。第一位置可以位于出风口11的中心区域。
其中,如图2-图5所示,混风装置30包括:第一混风通道32、第二混风通道33和驱动组件34,第一混风通道32的一端与空气处理装置20相连通,第二混风通道33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混风通道32,第二混风通道33的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口31,驱动组件34驱动第二混风通道33相对第一混风通道32升降。
将第一混风通道32的一端与空气处理装置20相连通,这样空气处理装置20排出的风可以进入到第一混风通道32,而第二混风通道33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混风通道32,又第二混风通道33的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口31,这样空气处理装置20排出的风可以从第一混风通道32进入到第二混风通道33,并且从混风出口31排出,这时第二混风通道33的另一端运动到第一位置,混风出口31排出的风与换热器换热后的风混合,通过出风口11一起排到室内。而驱动组件34则可以起到驱动作用,驱动第二混风通道33相对第一混风通道32升降,室内空调器1为混风模式时,驱动组件34驱动第二混风通道33上升至第一位置,室内空调器1达到混风的效果,室内空调器1关闭混风模式时,驱动组件34驱动第二混风通道33下降至第二位置,混风装置30避让开换热器换热后的风。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驱动组件34包括:驱动件341和传动件340,驱动件341与传动件340传动连接,第二混风通道33设置有传动部330,传动件340与传动部330传动配合。驱动件341与传动件340传动连接,驱动件341可以驱动传动件340运动,而第二混风通道33设置有传动部330,并且传动件340与传动部330传动配合,如此,传动件340又可以驱动传动部330运动,而第一混风通道32为固定不动,第二混风通道33随着传动件340运动,从而可以使第二混风通道33相对第一混风通道32做升降运动。
具体地,如图3-图6所示,驱动件341为电机,传动件340为齿轮,传动部330为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件341为电机,电机具有驱动能力,可以更好地驱动传动件340。而传动件340为齿轮,传动部330为齿条,这样设置更加方便,而且齿轮与齿条之间可以啮合配合,齿轮的转动可以带动齿条的平行运动,从而可以保证第二混风通道33相对第一混风通道32做升降运动
另外,如图3-图6所示,驱动组件34分布在第二混风通道33的两侧。在第二混风通道33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34,这样驱动组件34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可以更好地驱动第二混风通道33,而且这样也可以使第二混风通道33在运动时更加平稳,保证第二混风通道33相对第一混风通道32正常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混风通道3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320,第二混风通道33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331,第一滑动部320与第二滑动部331滑动配合。在第一混风通道3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320,而第二混风通道33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331,第一滑动部320配合在第二滑动部331上,并且第一滑动部320与第二滑动部331之间滑动配合,由于第二混风通道33固定,从而可以使第二混风通道33相对第一混风通道32做升降运动。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混风通道32包括:第一通道前壳321和第一通道后壳322,第一通道前壳321设置于第一通道后壳322上,第一通道后壳322上设置有安装座323,驱动组件34设置于安装座323。将第一通道前壳321设置于第一通道后壳322上,这样第一混风通道32就会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第一混风通道32的安装,而第一通道后壳322上设置有安装座323,这样第一混风通道32可以通过安装座323固定于壳体10内,保证第一混风通道32的稳定性。驱动组件34设置于安装座323,而且第二混风通道33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混风通道32内,这样第二混风通道33可以与驱动组件34传动配合,从而使第二混风通道33相对第一混风通道32做升降运动。
当然,如图4所示,第二混风通道33包括:第二通道前壳332和第二通道后壳333,第二通道前壳332设置于第二通道后壳333上,第二通道前壳332的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口31。将第二通道前壳332设置于第二通道后壳333上,第二通道后壳333可以遮挡第二混风通道33的后侧,避免混风装置30中的风通过第二混风通道33的后侧露出,而第二通道前壳332的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口31,并且第二通道前壳332临近出风口11设置,这样可以使混风装置30中的风更好、更快地通过混风出口31和出风口11排出,从而提高室内空调器1的混风效果。
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通道前壳332包括:前板334和侧板335,侧板335连接于前板334的两侧,前板334的上端设置有混风出口31,和/或侧板335的上端设置有混风出口31。也就是说,混风出口31可以设置在前板334的上端,也可以设置在侧板335的上端,又或者同时设置在前板334的上端和侧板335的上端,而且混风出口31为间隔均匀分布,这样不仅可以使混风装置30中的风更好、更快地通过混风出口31和出风口11排出,提高室内空调器1的混风效果,而且可以使混风装置30的出风更加均匀,用户的体验更好。
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混风装置30的另一端内设置有多个均流板35,相邻的均流板35之间分隔出均流区域350,而且相邻的均流板35之间对应有混风出口31。设置有多个均流板35,而且相邻的均流板35之间分隔出均流区域350,这样可以使混风装置30内的风随着多个均流板35均匀流向不同的均流区域350,另外,相邻的均流板35之间对应有混风出口31,这样混风装置30的风可以通过混风出口31均匀分布于出风口11处,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混风效果,使混风更为均匀,用户的体验也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
混风装置,所述混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混风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混风出口,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出风口可升降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对应在所述出风口的范围内,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对应在所述出风口的范围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装置包括:
第一混风通道,所述第一混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相连通;
第二混风通道,所述第二混风通道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混风通道,所述第二混风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混风通道相对所述第一混风通道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混风通道设置有传动部,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件为齿轮,所述传动部为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第二混风通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风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混风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前壳和第一通道后壳,所述第一通道前壳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后壳上,所述第一通道后壳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风通道包括:第二通道前壳和第二通道后壳,所述第二通道前壳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后壳上,所述第二通道前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前壳包括:前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前板的两侧,所述前板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和/或所述侧板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混风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装置的另一端内设置有多个均流板,相邻的所述均流板之间分隔出均流区域且对应有所述混风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66526.0U CN215723642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室内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66526.0U CN215723642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室内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23642U true CN215723642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046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66526.0U Active CN215723642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室内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23642U (zh)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21466526.0U patent/CN2157236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4176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US20060199511A1 (en) | Ventilating system | |
CN21104116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5723642U (zh) | 室内空调器 | |
CN212362353U (zh) | 新风系统 | |
CN21924374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891512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3513803A (zh) | 新风系统 | |
CN107388379A (zh)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 |
CN109386883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23639U (zh) | 室内空调器 | |
CN108105877B (zh) | 空调挂机 | |
CN208750939U (zh) | 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CN210688479U (zh) | 空调器 | |
CN114484669A (zh) | 一种室内空气控制净化装置 | |
CN209910025U (zh) | 一种双区域式取暖器 | |
CN11031948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765399U (zh) | 室内空调器 | |
CN216203782U (zh) | 室内空调器 | |
CN22081791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140967U (zh) | 厨房空气调节组件及具有其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21979735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62444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20669596U (zh) | 风管机 | |
CN219868167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