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6883B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6883B
CN109386883B CN201710662975.4A CN201710662975A CN109386883B CN 109386883 B CN109386883 B CN 109386883B CN 201710662975 A CN201710662975 A CN 201710662975A CN 109386883 B CN109386883 B CN 109386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indoor unit
air supply
outle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29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6883A (zh
Inventor
张吉义
高飞
赵心蕾
董德智
朱训智
刘景升
陈冬铃
刘新波
谭普兆
蔡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629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6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6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6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9Ax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出风口相对固定因此局部送风量和送风方向无法调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进风栅,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实现了局部送风的轮换式调节,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具体涉及一种出风口的局部送风可调节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在安装完成后,出风口的结构和位置已经完全基本固定,如嵌入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栅和出风口均设置于机体的底部,其中,进风栅设置于底部的中部,出风口设置于底部的周向。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的过程为:室内空间的空气从进风栅进入机体进行降温/升温/除湿之后,从固定的出风口排出机体,重新进入室内空间。由于整机的送风方向相对固定。
针对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相对固定的方案,市面上出现了具有改进型的出风口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如专利(CN204388229U)公开了一种嵌入式空调器,嵌入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且所述出风口包括主出风口和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的副出风口;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进风格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主出风口处;以及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副出风口。该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副出风口,副出风口主要用于实现出风量的改变,并且,是通过盖板的位置变化来实现出风量的改变。
又如专利(CN204901978U)公开了一种天花嵌入式室内机,包括面板,以及第一导风装置,所述面板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面板在所述进风口的外周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叶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导风叶的侧边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导风叶通过第一固定轴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位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叶绕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以引导风在第一扫风方向上扫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风装置,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叶片组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导风叶片组包括第二导风叶,所述第二导风叶的侧边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导风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位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叶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以引导风在第二扫风方向上扫动;其中,所述第一扫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扫风方向交错设置。该方案中,通过第一扫风方向和第二扫风方向上送风范围的叠加,增加了出风口的送风范围。
显然,上述两种改进均是通过引入新部件(盖板或者导风叶)的方式来改变出风口的送风形式,并且对于送风形式的改善十分有限。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出风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出风口相对固定因此局部送风无法调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进风栅,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
通过第二出风结构与第一出风结构的相对转动,使出风口在周向的结构发生轮换,从而对于同一位置而言,不同时刻的出风口的形状可以发生改变,送风量/送风方向随之变化。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与所述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二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转动。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齿轮,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机体或者所述第一出风结构。
大致为盘状的第二出风结构容纳于与机体相对固定的第一出风结构的中部,固定于第一出风结构的驱动电机通过作为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副即可带动第二出风结构自转,从而实现了第二出风结构相对于第一出风结构的转动。齿条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在第二出风结构上内嵌有环状的齿条,或者在第二出风结构上延伸出环状条,在环状条上加工出齿条。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所述多个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若干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区域。
在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随着各个送风区域沿第二出风结构的周向轮换,从而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发生改变,有效地避免了固定式出风口由于任意局部位置的送风量和送风方向单一而导致的局部风量过大、局部送风死角等现象,实现了轮换式的定向送风,便于整个室内空间的热交换,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性能,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导流组件,所述进风栅、所述导流组件和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允许空气流动的路径。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风扇,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用于引导空气在所述路径中的流动的导向结构。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上方;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轴流风扇并处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叶片组的下方;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的上表面。
1)将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上方的结构可以是:导向结构为环状盘,环状盘的中部预留出安装风扇电机的位置,环状盘固定于机体的底盘下侧;2)将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下方的结构可以是:导向结构为弧面结构,将弧面结构固定于面板框上的第二出风结构的上表面。作为一种优选,弧面结构的外缘与出风口的内缘恰好光滑衔接;3)将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轴流风扇并处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叶片组的下方(即将导向结构加装至轴流风扇)的结构可以是:轴流风扇包括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导向结构,轴流风扇的叶片组安装于导向结构的上表面,或者直接将叶片组安装于导向结构上方的输出轴上。
通过轴流风扇的设置,空气流经进气栅进入机体之后经导流之后直接沿风扇电机的轴向出风,相比于斜流风扇而言,减少了空气的压力损失。通过导向结构的设置,在风扇的叶片组对空气进行一次导流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导流,也就是说,通过叶片组和导向结构对进风栅与出风口之间的空气流进行扰动和导向,优化了空气流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尤其是在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下方的情形下,减少了轴流风扇的自重,降低了风扇电机的负荷,降低了整机的噪音,从而提高了整机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通过将第二出风结构设置为能够相对第一出风结构转动形式,并通过将第二出风结构的上侧面的结构改进为具有多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变化的送风区域,即向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的局部设计为异形结构,实现了出风口的轮换式定向送风,避免了由于送风单一导致的用户体验欠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圆形嵌入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4A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B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A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送风区域A转动至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B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送风区域B转动至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5C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送风区域C转动至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体;2、底盘;3、进风栅;31、检修板;4、面板框;41、第一出风结构;411、显示区;42、第二出风结构;421、导向结构;422、齿条;423、送风单元;4231、送风区域A;4232、送风区域B;4233、送风区域C;43、出风口;51、驱动电机;52、齿轮;61、风扇电机;62、叶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第一出风结构和面板框为一体式结构,但是这种活动方式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将二者设置为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如图1所示,图1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用于实现制冷/制热/除湿等基本功能的机体1,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底盘2,空调室内机通过底盘2悬置于房顶等待安装位置。机体1的侧面周向设置有进风栅3,进风栅3上设置有弧状结构的检修板31。在空调室内机处于正常制冷/制热运行状态的情形下,检修板31固定于进风栅3。在外力作用下,检修板31可以沿竖直方向在设置于进风栅3的轨道上滑动。在需要检修机体1内的如电器箱体、管组等部件时,通过将检修板31沿轨道向下滑动的方式使上述部件可见即可。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4,面板框4与机体1的底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面板框4通过铰链与机体1的底部可枢转地连接,在需要检修机体1内的如风扇电机、蒸发器等部件时,在将紧固螺钉被去除之后,面板框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铰链旋转至竖直位置,即在检修作业的过程中无需脱离机体1。面板框4上设置有环状结构的出风口。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参照图2,面板框4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41、第二出风结构42和驱动部,其中,第一出风结构41与机体1的位置相对固定,如第一出风结构41与面板框4固定连接或者二者为一体式结构。驱动部能够使第二出风结构42相对于第一出风结构41转动。参照图3,驱动部包括与机体1的位置相对固定的驱动电机51(如固定于机体1或者第一出风结构41)以及与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齿轮52,齿轮52通过与设置在第二出风结构42上的齿条22(参见图4B)之间的啮合来带动第二出风结构42转动。
第二出风结构42通过其相对于第一出风结构41的转动形成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可调整的出风口43。具体而言,第一出风结构41和第二出风结构42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这样一来,对于同一位置而言,不同时刻的出风口43的形状可以发生轮换式改变,从而使该位置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随之变化。
进一步参照图2,第一出风结构41与面板框4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出风结构4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显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送风模式、送风温度等的显示区411。大致为盘状结构的第二出风结构42设置于第一出风结构41的中部,且第二出风结构4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机体1内的空气流进行辅助导流的、中部向上凸起的导向结构421。作为一种优选,第二出风结构选择POM或者ABS材料,来保证零件的强度,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导向结构选择由EPS或者EPP等轻材料发泡成型,以实现轻量化设计。
如图4A和图4B所示,图4A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俯视),图4B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仰视)。参照图4A和图4B,齿条422为设置在第二出风结构42下表面的环状结构,驱动电机61通过齿轮/齿条副带动第二出风结构42转动。第二出风结构42沿周向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多个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如在第二出风结构42的周向范围内设置多个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的送风区域,多个送风区域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可以各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总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送风区域在第二出风结构周向的分布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划分,只要在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该划分能够满足随着各个送风区域沿第二出风结构的周向轮换进而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发生改变即可。
也可以将多个送风区域进行分类,如在第二出风结构42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单元,送风单元包括若干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区域。如在第二出风结构42的周向范围内包括多个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的送风单元,各个送风单元的布局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各个送风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各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送风区域,且在送风单元包括多个送风区域的情形下,多个送风区域可以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总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送风单元以及送风单元中的各个送风区域在第二出风结构周向的分布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划分,只要在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该划分能够满足随着各个送风区域沿第二出风结构的周向轮换进而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发生改变即可。
如图4A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结构42沿周向设置有四个送风单元423,每个送风单元423划分为三个送风区域,分别为送风区域A4231、送风区域B4232和送风区域C4233,三个送风区域的送风量大致相同但送风方向逐渐趋于水平化。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随着各个送风区域沿第二出风结构的周向轮换,从而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固定式出风口的送风方向单一而导致的局部风量过大、局部送风死角等现象,实现了轮换式的定向送风,便于整个室内空间的热交换,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性能,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出风结构42的各个送风区域的变化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示例,在实际产品中,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调整送风区域的形式,如整个周向为波浪式的环状结构以实现交替式送风、整个周向为递增或递减式结构以实现周期式送风或者周向结构为任意灵活变换的异形结构等。
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图5A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A区域转动至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B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B区域转动至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C示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C区域转动至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5A、图5B和图5C,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还设置有导流组件,进风栅、导流组件和出风口共同形成允许空气流动的路径。导流组件除了前述的设置于第二出风结构42上的导向结构421之外,还包括轴流风扇,轴流风扇包括风扇电机和固定于风扇电机61的输出轴上的由奇数个叶片组成的叶片组62,轴流风扇通过叶片组62对进入机体1内的空气进行一次导流,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向结构421对空气流进行二次导流,从而优化了空气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为第一出风结构41可以相对于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形式,或者第一出风结构41和第二出风结构42均可以转动的形式,只要能够保证通过第一出风结构41和第二出风结构42的相互转动使出风口的送风区域进行轮换即可。不过驱动部的设置需要相应地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仍以在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设置有四个送风单元423且每个送风单元423划分为三个送风方向渐变的送风区域为例,下面结合图5A、图5B、图5C和图4A来说明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实现轮换式送风的原理和过程。
对于设定的任意位置而言,参照图5A和图4A,当送风区域A4231对准该位置时,该位置能够获得方向接近竖直向下的风量,这种情形下人体会感到明显的冷/热冲击;参照图5B和图4A,当送风区域B4232对准该位置时,该位置能够获得方向向外适当倾斜的风量,这种情形下人体感觉较为舒适;参照图5C和图4A,而当送风区域C4233对准该位置时,该位置能够获得方向向外过度倾斜的风量,这种情形下人体对制冷/制热的感觉较为微弱,即制冷/制热效果无力。通过第二出风结构42在上述三种状态下的不断轮换,使得用户在同一位置的体感更加多样化,避免了出现由于只有单一的送风区域对准该位置时出现用户感到明显的冷/热冲击或者对制冷/制热效果无力的现象,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出风结构42设置为能够相对第一出风结构41转动的方式,以及通过将第二出风结构的上侧面的结构改进为送风方向渐变的多个送风单元的方式,避免了由于送风单一导致的用户体验欠佳的问题,减少了送风死角区域长期存在、局部送风长期不适等现象,实现了出风口沿周向的轮换式定量和/或定向送风,便于整个室内空间的热交换,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性能,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进风栅,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具体地:
一方面,第二出风结构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机体内的空气流进行辅助导流的、中部向上凸起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在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上的设置方式包括:
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轴流风扇的上方;或者
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轴流风扇并处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叶片组的下方;或者
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的上表面;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多个送风区域,所述多个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与所述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二者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
驱动电机;
齿轮,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及
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机体或者所述第一出风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多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渐变的送风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导流组件,所述进风栅、所述导流组件和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允许空气流动的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风扇,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
CN201710662975.4A 2017-08-04 2017-08-04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109386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2975.4A CN109386883B (zh) 2017-08-04 2017-08-04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2975.4A CN109386883B (zh) 2017-08-04 2017-08-04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6883A CN109386883A (zh) 2019-02-26
CN109386883B true CN109386883B (zh) 2021-06-29

Family

ID=6541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2975.4A Active CN109386883B (zh) 2017-08-04 2017-08-04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6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9638A1 (zh) * 2021-03-23 2022-09-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3566287B (zh) * 2021-07-30 2022-06-24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17506A (ko) * 1998-08-26 2000-03-25 윌리엄 더블유. 하벨트 룸 공조기용 제어 박스
CN1959224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结构
CN102933909A (zh) * 2010-10-16 2013-02-13 许万承 具有气流转换部和旋转排气部的吸顶式四向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04901978U (zh) * 2015-08-11 2015-12-2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天花嵌入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17506A (ko) * 1998-08-26 2000-03-25 윌리엄 더블유. 하벨트 룸 공조기용 제어 박스
CN1959224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结构
CN102933909A (zh) * 2010-10-16 2013-02-13 许万承 具有气流转换部和旋转排气部的吸顶式四向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04901978U (zh) * 2015-08-11 2015-12-2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天花嵌入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6883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9969B1 (en) Air conditioner
EP3064852B1 (en) Air conditioner
CN209181107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318428A (zh) 一种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6879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386883B (zh) 空调室内机
EP3450870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8758800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CN110779094B (zh) 具有可旋转过滤机构的空调
CN109386878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779561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6924547U (zh) 出风口切换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73570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81437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673080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19932U (zh) 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导风柱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10688479U (zh) 空调器
CN211041154U (zh) 具有可旋转过滤机构的空调
CN210118834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94451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16652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27474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85517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1727036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215723642U (zh) 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7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 Co.,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5

Address after: 230601 plant 1, 2 and 3, Haier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3456 Shixi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Zhiji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