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8800B -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8800B
CN108758800B CN201810373203.3A CN201810373203A CN108758800B CN 108758800 B CN108758800 B CN 108758800B CN 201810373203 A CN201810373203 A CN 201810373203A CN 108758800 B CN108758800 B CN 108758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structure
air supply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32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58800A (zh
Inventor
张吉义
王海梅
王春玉
陈冬铃
刘新波
赵心蕾
董德智
刘景升
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32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8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8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8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58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88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设置成能够相互转动且随着该转动在所述出风口的周向形成多个送风区域,所述多个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送风参数不同,所述出风调整方法包括:接收送风指令;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局部送风的轮换式调节实现了出风口的改变进而满足了不同的送风需求,改善了整机的送风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在安装完成后,出风口的结构和位置已经完全基本固定,如嵌入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栅和出风口均设置于机体的底部。其中,进风栅设置于底部的中部,出风口设置于底部的周向。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的过程为:室内空间的空气从进风栅进入机体进行降温/升温/除湿之后,从固定的出风口排出机体,重新进入室内空间。由于每个局部的送风方向相对固定,因此局部的送风方式单一且可能导致室内空间出现送风死角。
针对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相对固定的方案,市面上出现了具有改进型的出风口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如专利(CN204388229U)公开了一种嵌入式空调器,嵌入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且所述出风口包括主出风口和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的副出风口;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进风格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主出风口处;以及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副出风口。该方案中,副出风口作为主出风口的补充,主要用于消除不在主出风口的送风范围内的送风死角。即该方案的上述改进是主要是通过引入新部件的方式来增加新的送风形式,并且新的送风形式对于整机的送风量和送风方向的改善十分有限。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出风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出风口相对固定因此整机的送风量和送风方向亟待改善的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设置成能够相互转动且随着该转动在所述出风口的周向形成多个送风区域,所述多个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送风参数不同,所述出风调整方法包括:接收送风指令;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
本发明通过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之间的相互转动实现了出风口的送风参数的改变。如送风参数可以包括送风区域的面积(在同等条件下送风量增大)和送风方向等。具体而言,通过同一个出风口实现了送风参数的改变,使出风口的送风品质可以灵活调整。如可以是: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相互转动可以组合成送风量和送风方向规律变化的出风口,且出风口能够在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相互转动至设定方位时形成不同的几种典型的送风模式,且各个送风模式具有典型的送风参数。通过第二出风结构与第一出风结构的相对转动,使出风口在周向的结构发生轮换,从而对于同一迎风点而言,不同时刻对准其的出风口是变化的,如通过对第一出风结构和/或第二出风结构进行改进,可以根据不同的送风需求对应不同的送风指令,根据对应的送风指令实现出风口的结构轮换,从而改变对于同一迎风点的送风量/送风方向。
示例性地,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分别具有沿周向分布的彼此对称的A、B、C三种异形结构且三种异形结构沿周向的弧长相等,且当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旋转至A-A、B-B、C-C彼此组合的方位时,A-A、B-B和C-C组合出的送风区域的面积依次减小。仍然作为示例,假设两个出风结构上的异形结构之间只能够以彼此对准的方式组合,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如送风电机的转速不变),如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在相互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三种不同典型的送风区域的组合,即1)A-A、B-B、C-C的组合;2)A-B、B-C和C-A的组合;以及3)A-C、B-A和C-B的组合。可以根据不同的送风需求将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相对位置调整至上述不同的位置或者在某两个位置之间按照设定的方式转动。
在上述出风调整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指令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获取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并比较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送风指令。
在上述出风调整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指令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根据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时长确定所述送风指令。
仍以上述的三种典型的送风区域的组合为例,如可以是,在环境温度与预设阈值的差值(或者绝对值较大)时,使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相对位置保持在A-A、B-B、C-C组合的位置以保证最大的送风量。而在该位置持续送风设定时长后,使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转动以保证室内空间的制冷/制热的均匀性。当然,也可以对环境温度和运行时长进行别的方式的组合以确定送风指令,或者只基于环境温度或者只基于运行时长来确定送风指令,只要送风指令对应的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位姿能够更好地满足送风需求即可。
在上述出风调整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与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为容纳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中部的、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转动的盘状结构,仅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上沿周向设置有送风参数不同的多个异形结构,所述“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旋转至设定的位置并运行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
如第一出风结构为接水盘,随着第二出风结构的转动使同一个迎风点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异形结构进行组合以形成不同的送风区域。因此可以根据送风指令实现某个异形结构对准通过某个迎风点的定向送风,或者通过第二出风结构的转动实现循环送风,或者进行两种方式的组合以优化送风品质。
在上述出风调整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与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为容纳于所述环状结构中部的盘状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上沿周向均设置有送风参数不同的多个异形结构,所述“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旋转至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设定的相对位置处并运行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
由于第二出风结构能够相对于第一出风结构转动且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分别设置有多个异形结构以便使出风口能够随着第二出风结构的转动组合形成不同的送风区域的组合。因此可以根据送风指令使第二出风口停留在不同的组合位置以针对某个迎风点实现定向送风,或者在其中的两个组合位置之间或者在设定的周向范围内转动实现循环送风,或者进行两种方式的组合以优化送风品质。
在上述出风调整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能够相对面板框转动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为容纳于所述环状结构中部的盘状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上沿周向均设置有送风参数不同的多个异形结构,所述“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步骤包括:使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以其中一个或者共同转动的方式旋转至设定的相对位置并运行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保持在设定的相对位置并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以其中一个或者共同转动的方式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
由于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均可以转动且沿周向均设置有多个异形结构,因此出风口能够随着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转动形成不同的送风区域的组合。因此可以根据送风指令可以通过转动或者转动的组合实现对目标迎风点的定向送风,或者在其中的两个位置之间通过转动或者转动的组合实现循环送风,或者进行两种方式的组合以优化送风品质。
在上述出风调整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向所述出风口送风的送风电机,在“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之前、同时或者之后,所述出风调整方法包括还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所述送风电机的运转参数。
如运转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送风电机的转速、角加速度、在相应转速和角加速度下的送风时间等。通过对送风电机的运转参数进行调整,可以在前述的对出风口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对送风量进行调节。如对于同一个迎风点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通过改变送风电机的频率增加送风电机的转速时,单元时间内的送风量会增加,因此该目标迎风点会更为明显的冷热体感。示例性地,如可以随着制冷制热需求的增加,提高送风电机的转速,且每个出风模式下的转速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可以理解的是,在不与制冷制热需求相悖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出风模式可以对送风量进行更为灵活地调整。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前述任一种方案中的出风调整方法。该空调室内机具有前述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圆形嵌入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第一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第二出风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第二出风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在送风区域C1与送风区域A2组合时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7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在送风区域C1与送风区域B2组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体;2、底盘;3、进风格栅;31、检修板;4、面板框;41、显示区;42、通风结构;5、出风口;51、接水盘;511、第一送风单元;5111、送风区域A1;5112、送风区域B1;5113、送风区域C1;52、第二出风结构;521、齿条;522、第二送风单元;5221、送风区域;A2;5222、送风区域;B2;5223、送风区域C2;61、驱动电机;6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是以第一出风结构固定且(第一、第二)出风结构上均设置有异形结构为例来进行描述的,但是这种结构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第一、第二)出风结构均为可转动的结构、第一出风结构上不设置有异形结构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参照图1,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用于实现制冷/制热/除湿等基本功能的机体1,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底盘2,空调室内机通过底盘2悬置于房顶等待安装位置。机体1的侧面周向设置有进风格栅3,进风格栅3上设置有弧状结构的检修板31。在空调室内机处于正常制冷/制热运行状态的情形下,检修板31固定于进风格栅3。在外力作用下,检修板31可以沿竖直方向在设置于进风格栅3的轨道上滑动。在需要检修机体1内的如电器箱体、管组等部件时,通过将检修板31沿轨道向下滑动的方式使上述部件可见即可。机体1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4,面板框4与机体1的底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面板框4通过铰链与机体1的底部可枢转地连接,在需要检修机体1内的如风扇电机(送风电机)、蒸发器等部件时,在将紧固螺钉被去除之后,面板框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铰链旋转至竖直位置,即在检修作业的过程中无需脱离机体1。面板框4上设置有环状结构的出风口。
参照图2至图5,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面板框4的上方固定有作为第一出风结构的接水盘51,接水盘51的中部容纳有能够相对于接水盘51转动的、盘状结构的第二出风结构52,接水盘51和第二出风结构52形成环状结构的出风口。面板框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显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送风模式、送风温度等运行状态的显示区41,面板框4的周向设置有允许出风的通风结构42,接水盘51安装于通风结构42的外缘,空气流经进风格栅3进入机体1之后,经过制冷/制热/除湿之后,经出风口和通风结构42送入室内空间。第二出风结构相对于接水盘51转动是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实现的:如空调室内机配置有驱动部6,驱动部包括与机体1相对固定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齿轮,齿轮通过与设置在第二出风结构52表面的齿条521之间的啮合来带动第二出风结构5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接水盘51作为第一出风结构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结构和位置合理的前提下,将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其他部件作为第一出风结构或者在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增设作为第一出风结构的部件等。
进一步参照图3,接水盘51与面板框4固定连接,大致为盘状结构的第二出风结构52设置于接水盘51的中部,且接水盘和第二出风结构均位于面板框的上方。中部向上凸起的导向结构73设置于第二出风结构52的中部上方。作为一种优选,作为需要与齿轮啮合的转动部分的第二出风结构52采用选择POM或者ABS材料,来保证零件的强度,使动力能够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副可靠地传动到第二出风结构52上,导向结构73采用轻量化设计,如可以选择EPS或者EPP等轻材料发泡成型。
通过第二出风结构52通过相对接水盘51的转动,使出风口5在设定位置的局部形状发生改变,从而形成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可调整的出风口。下面参照图3、图4和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能够通过第二出风结构52通过相对接水盘51的转动使出风口5在设定位置的局部形状发生改变的原理。
继续参照图3,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对接水盘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出风口能够实现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的可调整。示例性地,接水盘51沿周向划分为多个第一送风区域,多个第一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之间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如在接水盘的周向范围内设置多个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的第一送风区域,多个第一送风区域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可以各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总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第一送风区域在接水盘内侧周向的分布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划分。也可以将多个第一送风区域进行分类,如在接水盘51的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单元511,第一送风单元511包括若干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的第二送风区域。如在接水盘的周向范围内包括多个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的第一送风单元,各个第一送风单元的布局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各个第一送风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各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第一送风区域,且在第一送风单元包括多个第一送风区域的情形下,多个第一送风区域可以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总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第一送风单元以及第一送风单元中的各个第一送风区域在接水盘内侧周向的分布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划分。
进一步参照图4和图5,第二出风结构52的下表面设置有环状结构的齿条521。驱动电机61通过齿轮/齿条副带动第二出风结构52转动。第二出风结构52沿周向划分为多个第二送风区域,多个第二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之间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如与前述的第一送风区域的布局类似,可以在第二出风结构52的周向范围内划分为多个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的第二送风区域,多个第二送风区域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可以各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总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第二送风区域在第二出风结构周向的分布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划分,只要在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该划分能够满足以下条件即可:通过周向轮换的第二送风区域与固定不动的第一送风区域(或者第一送风单元中的第一送风区域)之间的组合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发生改变。也可以将多个第二送风区域进行分类,如在第二出风结构52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送风单元522,第二送风单元522包括若干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的第二送风区域。如与前述的第一送风单元的布局类似,可以在第二出风结构52的周向范围内包括多个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的第二送风单元,各个第二送风单元的布局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各个第二送风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各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第二送风区域,且在第二送风单元包括多个第二送风区域的情形下,多个第二送风区域可以连续衔接或者不连续拼接。总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第二送风单元以及第二送风单元中的各个第二送风区域在第二出风结构周向的分布进行灵活、多样化的划分,只要在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该划分能够满足以下条件即可:通过周向轮换的第二送风单元(或者第二送风单元中的第二送风区域)与固定不动的第一送风单元(或者第一送风单元中的第一送风区域)之间的组合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发生改变。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第二出风结构52转动的过程中,随着各个第二送风区域沿第二出风口52的周向轮换,从而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量和送风方向发生改变,如可以避免同一迎风点的风量过大过小或者为送风死角等现象,实现了轮换式的定向送风,便于整个室内空间的热交换,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性能,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接水盘51的内侧靠下的位置沿周向设置有四个第一送风单元511,每个第一送风单元511划分为三个第一送风区域,分别为送风区域A1 5111、送风区域B1 5112和送风区域C1 5113,三个第一送风区域的送风量大致相同但送风方向逐渐趋于水平化;第二出风结构52沿周向设置有四个第二送风单元522,每个第二送风单元522划分为三个第二送风区域,分别为送风区域A2 5221、送风区域B25222和送风区域C2 5223,三个第二送风区域的送风量大致相同但送风方向逐渐趋于水平化。通过第二出风结构52相对于接水盘51的转动,使各个(第一、第二)送风区域能够呈现出多种组合方式,从而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发生轮换式改变,进而改变了送风量和送风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第二)出风结构上的各个送风区域的结构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示例,在实际产品中,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调整送风区域的形式,如(第一、第二)出风结构的送风单元与送风区域彼此对准,即通过对称的异形结构形成彼此对准的送风区域,或者(第一、第二)出风结构为周向波浪式结构以实现交替式送风,或者(第一、第二)出风结构为周向递增或递减式结构以实现周期式送风等。此外,各个送风区域之间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或者仅在部分位置设置有送风区域等。
参照图6,图6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仍以第一出风结构为与面板框固定的接水盘为例,本发明的出风调整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接收送风指令;根据送风指令确定第二出风结构沿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空调室内机基于控制指令,通过调整第二出风结构的位姿来调整整机的送风品质。
其中,送风指令可以通过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时长等因素来确定,或者通过用户自行确定。如仅考虑某一迎风点的送风量,可以获取外界的环境温度并比较环境温度与预设阈值,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送风指令。如在差值越大的情形下时出风口对应于该迎风点的送风量增加。也可以仅考虑到室内空间的整体制冷/制热需求,根据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时长确定送风指令,如使活动出风口有固定的若干个设定的位置(下文称停留位置),在旋转至每个停留位置后首先持续送风设定时间,之后旋转至另一个停留位置,以此类推,或者在某两个停留位置处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或者二者的组合等。
优选地,在对出风口进行了调整的基础上,可以对送风电机的送风参数也进行调整。如在送风量需求越大的情形下,加快送风电机的转速。而在送风量需求越小的情形下,减慢送风电机的转速等。当然,也可以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出风口形式为送风电机配置不同的送风参数。
参照图7A和图7B,图7A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在送风区域C1与送风区域A1组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B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在送风区域C1与送风区域A2组合时的状态示意图。仍以如图3和图4所示的在(第一、第二)出风结构上沿周向分别设置有由四个送风方向渐变的第一送风区域和三个送风方向渐变的第二送风区域构成的(第一、第二)送风单元为例,下面结合图7A和图7B来说明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实现轮换式送风的原理和过程。
参照图7A,接水盘51和第二出风结构52形成的出风口5的左侧为送风区域C1与送风区域A1对准的情形时,离圆心较远的位置能够获得较为温和的风量,以送风区域C1的正下方为圆心,此时离圆心较近的位置近似为送风死角。如在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且该方位对应的迎风点区域具有较高的制冷需求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出风口组合,同时还可以提高送风电机的转速以便进一步改善送风效果。
参照图7B,接水盘51和第二出风结构52形成的出风口5的左侧为送风区域C1与送风区域A2对准的情形时,离圆心较近的位置能够获得较为集中的风量,此时在该位置的用户会感到明显的冷/热冲击。如在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且该方位对应的迎风点区域具有中等较高的制热需求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出风口组合,同时还可以调整送风电机的转速以便进一步改善制热效果。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通过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的相互转动以及各自配置的异形结构的协作,通过第二出风结构在各个第二送风区域之间的不断轮换并在不同的位置与第一出风结构的第一送风区域进行组合,实现了出风口形状的重新组合,实现了出风口结构的周向可以轮换。根据控制指令,可以使第二出风结构处于某一设定位置或者在某一范围内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这样一来能够针对某一目标迎风点或者整个室内空间进行送风性能的优化,或者根据用户的选择实现定制化送风,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设置成能够相互转动且随着该转动在所述出风口的周向形成多个送风区域,所述多个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送风参数不同,
所述出风调整方法包括:
接收送风指令;
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具体地: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与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为容纳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中部的、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转动的盘状结构,仅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上沿周向设置有送风参数不同的多个异形结构,所述“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步骤包括:
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旋转至设定的位置并运行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
或者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与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为容纳于所述环状结构中部的盘状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上沿周向均设置有送风参数不同的多个异形结构,所述“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旋转至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设定的相对位置处并运行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
或者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为能够相对面板框转动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为容纳于所述环状结构中部的盘状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上沿周向均设置有送风参数不同的多个异形结构,所述“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步骤包括:
使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以其中一个或者共同转动的方式旋转至设定的相对位置并运行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保持在设定的相对位置并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和/或使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以其中一个或者共同转动的方式沿周向在设定的范围内之间单向转动或者往复转动预设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指令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获取室内空间的环境温度并比较所述环境温度与预设阈值;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送风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指令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根据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时长确定所述送风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向所述出风口送风的送风电机,在“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之前、同时或者之后,所述出风调整方法包括还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送风电机的运转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向所述出风口送风的送风电机,在“根据所述送风指令确定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所述机体的周向的位置和/或运动姿态”的之前、同时或者之后,所述出风调整方法包括还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送风电机的运转参数。
6.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调整方法。
CN201810373203.3A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58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203.3A CN108758800B (zh)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3203.3A CN108758800B (zh)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8800A CN108758800A (zh) 2018-11-06
CN108758800B true CN108758800B (zh) 2020-09-18

Family

ID=64011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32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58800B (zh)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8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6207A (zh) * 2020-01-19 2020-06-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1912001B (zh) * 2020-05-22 2023-09-05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4440310B (zh) * 2022-02-24 2023-07-25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9224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结构
WO2008111368A1 (ja) * 2007-03-14 2008-09-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機
CN201203232Y (zh) * 2008-04-29 2009-03-04 时沈祥 蜗壳可转式多风口通风器
CN205156274U (zh) * 2015-10-26 2016-04-13 深圳创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井机的导风结构及其天井机
CN205372765U (zh) * 2015-12-21 2016-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JP2017122539A (ja) * 2016-01-07 2017-07-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8800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8800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出风调整方法
CN203718934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CN103776100B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US20140096941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4884871A (zh) 空调设备及控制回路
CN105020847A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WO2021051895A1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104903655A (zh) 空调设备及控制回路
CN104697146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CN104697052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18428A (zh) 一种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75848A (zh) 空调器
CN103292445A (zh) 空调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0994544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676745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CN203671854U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CN109386883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28170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39559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0891894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18836U (zh) 空调器
CN105240939B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131818B (zh)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16714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混风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2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