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5177B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5177B
CN109855177B CN201910169532.0A CN201910169532A CN109855177B CN 109855177 B CN109855177 B CN 109855177B CN 201910169532 A CN201910169532 A CN 201910169532A CN 109855177 B CN109855177 B CN 109855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air
indoor unit
driving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95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5177A (zh
Inventor
向毅
黄民柱
朱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695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5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5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5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5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5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为提供一种导风板可绕两个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空调室内机而发明。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导风板位于出风口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导风板绕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出风口的上部区域;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导风板绕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出风口的下部区域。本发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用于更好的实现制冷的沐浴式送风和制热的地毯式送风。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用户对壁挂式室内机舒适性要求愈来愈高,希望在制热模式时,热风吹向地面,实现地毯式送风,因为地毯式送风时,热空气相对冷空气密度大,吹向地面的热风会不断上浮,快速将房间温度升高,而不是直接将热风吹向房间上部,这样热气聚集在上部难以下沉,会出现头暖脚冷的不舒适感;希望在制冷模式时,冷风吹向房间上部,实现沐浴式送风,因为沐浴式送风时,吹向房间上部的冷风会不断下沉,快速将房间温度降低,而不是直接将冷风吹向地面,这样冷气汇集在房间下部,会造成脚冷头热的现象,且直接吹人造成感冒或其他不舒适感。
现有壁挂式室内机都是靠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实现对风向的控制,目前市场的导风板只能绕一个旋转轴旋转,例如,旋转轴位于横向导风板的下端、上端或中部,参照图1、图2和图3,导风板02安装在出风口01处,且旋转轴03位于导风板02的下端,参照图2,壁挂式室内机在进行制冷时,导风板02绕旋转轴03旋转,导出的冷风大部分吹向房间上部,实现了制冷的沐浴式送风,参照图3,壁挂式室内机在进行制热时,导风板02的旋转角度增大,但是,仍仅有部分热风会吹向地面,导致实现地毯式送风效果差,同理,若旋转轴03位于导风板02的下端时,制冷的沐浴式送风效果又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风板可绕两个旋转轴进行旋转的空调室内机,即可对气流进行两个方向的导向,有效提高了制热的地毯式送风效果和制冷的沐浴式送风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绕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绕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由于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导风板绕靠近出风口的上部区域的第一旋转轴旋转,且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导风板绕靠近出风口的下部区域的第二旋转轴旋转,这样导风板绕第一旋转轴旋转时实现对气流朝下方流动的引导,导风板绕第二旋转轴旋转时实现对气流朝上方流动的引导,实现了空调室内机在进行制热时,从出风口导出的大部分热风朝房间地面方向流动,在进行制冷时,从出风口导出的大部分冷风朝房间上部方向流动,有效提高了制冷时的沐浴式送风效果,也提高了制热时的地毯式送风效果,最终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性能,提高了用户体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分别绕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进行旋转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6固定支撑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支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背面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驱动机构与支撑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4、图5和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导风板2、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4,壳体1具有出风口11,出风口11具有上部区域111和下部区域112(上部区域111靠近壳体1的顶部,下部区域112靠近壳体1的底部);导风板2位于出风口11处,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出风口11的上部区域111;第二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导风板2绕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112。
参照图7,第一驱动机构3可驱动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P1旋转,进而使导风板2沿着轨迹Q1逆时针旋转,第二驱动机构4可驱动导风板2绕第二旋转轴P2旋转,进而使导风板2沿着轨迹Q2顺时针旋转,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制冷制热需要,使导风板2朝房间上部或房间地面面方向旋转,以引导从出风口11排出的气流朝房间上部或房间地面流动,与导风板2仅能绕一个旋转轴相比,不仅在制冷时保障了朝上流动的气流量,在制热时也保障了朝下流动的气流量,有效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领域中,出风口11一般为矩形结构,相对应的导风板2也为矩形结构,下述为了便于描述,导风板2的第一长边21处于出风口11的上部区域111,导风板的第二长边22处于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112;另外,任何形状的出风口11和导向板2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对出风口11和导风板2的具有结构限定。
参照图8,空调室内机在进行制热时,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使导风板2的第二长边22朝远离出风口11的方向旋转,以引导热风从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流出,进而使出风口11导出的热风朝地面方向流动,实现地毯式送风;又由于热风密度较小会不断上浮,导致吹向地面的热风会不断上升以快速的将房间温度升高,避免导出的热风吹向人体头部而出现头暖脚冷的现象。
参照图9,空调室内机在进行制冷时,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导风板2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使导风板2的第一长边21朝远离出风口11的方向旋转,以引导冷风从出风口11的上部区域流处,进而从出风口11导出的冷风朝房间上部方向流动,实现沐浴式送风;冷风密度较大会不断下沉,导致吹向房间上部的冷风会下降以快速的将房间温度降低,避免直接吹向人体造成感冒或者其他不舒适感。
在运行制热模式时,由图8和图3相比,明显看出图8中导风板2引导朝下流动的热风风量明显多于图3中朝下流动的风量;在运行制冷模式时,由图9和图2相比,也保障了引导朝上流动的冷风风量,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保障制冷的送风效果,也可保障制热的送风效果。
为了增加出风量,提高制热制冷效率,第一旋转轴尽量靠近出风口11的上端,同理,第二旋转轴也尽量靠近出风口11的下端。通过该设计方案,可避免导风板2旋转时,朝壳体1内部旋转的部分将出风口11遮挡,减少出风量的现象。
第一驱动机构3的结构具有多种情况,示例的,参照图6,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第一驱动轮32和第一齿条33,第一驱动轮32与第一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条33的一端铰接在导风板2的靠近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112处,即铰接在导风板2的靠近第二长边22处,第一齿条33与第一驱动轮32相啮合,第一齿条33与导风板2的铰接轴形成第二旋转轴。图6所示的第一驱动机构3的工作过程为(参照图8):第一驱动电机31带动第一驱动轮32转动,第一齿条33与第一驱动轮32啮合传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驱动轮32固定,第一齿条33绕其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旋转,以使导风板2的第二长边22朝远离出风口11方向转动,进而使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打开。再示例的,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铰接在导风板2的第二长边22处,第一伸缩件的固定端设置在壳体1上。当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伸长时,会使导风板2的第二长边22绕第一长边21朝远离出风口11方向转动。如图6所示的第一驱动机构3采用机械传动,该传动比较稳定,能够使导风板2平稳的转动,且转动连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为一组,且位于出风口11的中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两组,如图6所示,两组第一驱动机构3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112的两侧,即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的两侧各设置一组第一驱动机构3。当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中部时,不仅无法保障导风板2转动的稳定性,同时会遮挡出风口11,减少出风口11的有效面积,进而影响出风量,但是,当两组第一驱动机构3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两侧时,不仅能够保障导风板2转动的稳定性,且不会占据出风口11,有效保障了出风效率,最终保障制冷制热效果。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导风板2的第二长边22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一齿条33和与第一齿条33啮合的第一驱动轮32,但是,第一驱动电机31仅设置一个,第一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与两个第一驱动轮32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与第一驱动电机31连接的第一驱动轮32再通过传动轴与另一个第一驱动轮32连接,这样也可以保障导风板2转动的稳定性,也不会占据出风口11面积。
第一齿条33通过铰链结构铰接在导风板2上,例如,铰链结构包括设置在导风板2上的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第二铰接轴,第一齿条33与第二铰接轴转动连接,且第二铰接轴水平设置,即第二铰接轴形成第二旋转轴。
第二驱动机构4的结构具有多种情况,示例的,参照图6,第二驱动机构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1、第二驱动轮42和第二齿条43,第二驱动轮42与第二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齿条43的一端铰接在导风板2的靠近出风口11的上部区域111处,即铰接在导风板2的第一长边21处,第二齿条43与第二驱动轮42相啮合,第二齿条43与导风板2的铰接轴形成第一旋转轴。图6所示的第二驱动机构4的工作过程为(参照图9):第二驱动电机41带动第二驱动轮42转动,第二齿条43与第二驱动轮42啮合传动的过程中,第二齿条43绕其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导风板2绕第二旋转轴旋转,以使导风板2的第一长边21朝远离出风口11方向转动,进而使出风口11的上部区域打开;另外,第二驱动机构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液压驱动、气压驱动或者电驱动。
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4为一组,且位于出风口的中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两组,如图6所示,两组第二驱动机构4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上部区域111的两侧,即出风口11的下部区域的两侧各设置一组第二驱动机构4。当两组第二驱动机构4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1的两侧时,不仅能够保障导风板2转动的稳定性,且不会占据出风口11,有效保障了出风效率。
同理,为了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导风板2的第一长边21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二齿条43和与第二齿条43啮合的第二驱动轮42,第二驱动电机41仅设置一个,第二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与两个第二驱动轮42中的一个传动连接,与第二驱动电机41连接的第二驱动轮42再通过传动轴与另一个第二驱动轮42连接,这样也可以保障导风板2转动的稳定性,也不会占据出风口11面积。
第二齿条43也通过铰链结构铰接在导风板2上,例如,铰链结构包括设置在导风板2上的支座和安装在支座上的第一铰接轴,第二齿条43与第一铰接轴转动连接,且第一铰接轴水平设置,即第一铰接轴形成第一旋转轴。
为了提高空调室内机的美观度,参照图6,位于出风口11同一侧的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4相对设置,这样还可以使导风板2旋转时,不会造成到导风板2旋转倾斜,甚至与出风口11的边缘发生碰撞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第一齿条33和第二齿条43均为朝向导风板2弯曲的弧形结构,且第一齿条33的圆心与第二齿条43和导风板2的铰接轴相重合,第二齿条43的圆心与第一齿条33和导风板2的铰接轴相重合。这样第一齿条33和第二齿条43在滑动的过程中,会分别带动导风板2做相对应的圆周运动。
第一齿条33与第一驱动轮32为外啮合,第二齿条43与第二驱动轮42为外啮合。当然,第一齿条33也可以与第一驱动轮32为内啮合,第二齿条43可以与第二驱动轮42为内啮合。具体设计时,可根据空调室内机的空间位置选择采用哪种啮合方式。
当第一齿条33与第一驱动轮32为外啮合时,其工作原理为:第一驱动电机31带动其输出轴转动时,驱动第一驱动轮32同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33逆时针滑动,以使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逆时针旋转,最终使出风口11打开,使气流排出;相反,第一驱动电机31带动其输出轴反向转动时,驱动第一驱动轮32也反向转动,再带动第一齿条33顺时针滑动,使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顺时针旋转,以使出风口11关闭。
参照图10和图11,第一齿条33设置在支撑架5上,支撑架5固定在壳体1上,支撑架5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一齿条33滑动轨迹的第一导向结构,以保障导向板2的旋转轨迹,其中,第一导向结构具有多种结构,示例的,参照图13,支撑架5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54,第一导向槽54与第一齿条33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齿条33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54内,另一端穿出第一导向槽54与导风板2铰接。其中,第一导向槽51用于引导第一齿条33的滑动方向,防止第一齿条33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进而保障了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旋转的运动轨迹;再示例的,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多个相对设置在支撑架5上的卡块,多个相对的卡块可限定第一齿条33的滑动方向。图13所示的第一导向槽54相比相对布设的卡块形成的第一限位结构,可使第一齿条33的运动轨迹稳定。另外,第二齿条43也可以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固定在壳体上,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二齿条43滑动轨迹的第二导向结构。其中,当位于出风口11的同一侧既有第一齿条,又有第二齿条时,用于安装第一齿条的支撑架和用于安装第二齿条的支撑架可以是一个支撑架,也可以是两个支撑架,当然,为了简化结构,优选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安装在同一支撑架上。
如图11所示,第一齿条33安装在支撑架5的第一安装面上,第二齿条43安装在第二安装面上,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相对。通过一个支撑架完成两个齿条的安装,可减少零部件数量。
支撑架5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二齿条43滑动轨迹的第二导向结构,其中,第二导向结构可以与第一导向结构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导向结构不同,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制造,优选于将第二导向结构与第一导向结构设计为相同的结构。
参照图12、图15和图16,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导向槽51,第二导向槽51与第二齿条43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齿条43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51内,另一端穿出第二导向槽51与导风板2铰接。其中,第二导向槽51用于引导第二齿条43的滑动方向,防止第二齿条43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偏移,进而保障了导风板2绕第二旋转轴旋转的运动轨迹。
为了保证导风板2的旋转角度,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一齿条33的滑动位置,从而限定导风板2绕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二齿条43的滑动位置,从而限定导风板2绕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与第二限位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导向槽54内固定有第一限位块55,第一齿条33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31,第一限位块55与第一限位槽331滑动配合形成第一限位结构。参照图12、图15和图16,第二导向槽51固定有第二限位块52,第二齿条43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31,第二限位块52与第二限位槽431滑动配合形成第二限位结构。该第二限位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参照图15和图16,当第二驱动电机41带动第二驱动轮42旋转时,第二齿条43会沿着第二导向槽51滑动,同时,第二限位槽431也相对于第二限位块52移动,当第二限位块52承靠在第二限位槽431的一端时,第二齿条33就不能在继续旋转,以限定第二齿条43的滑动位置,最终限定导向板2的旋转角度。
参照图11,位于出风口11同一侧的第一驱动电机31、第一驱动轮32和第一齿条33安装在支撑架5的第一安装面上,第二驱动电机41、第二驱动轮和42和第二齿条43安装在支撑架5的第二安装面上。
参照图13,支撑架5上还开设有用于固定第一驱动轮32的第一驱动轮安装槽56,第一驱动轮安装槽56设置在第一导向槽54的旁侧;另外,参照图11和图12,支撑架5上还开设有用于固定第二驱动轮42的第二驱动轮安装槽53,第二驱动轮安装槽53设置在第二导向槽51的旁侧。这样将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4均集装在支撑架5上,不仅有效提高装配效率,且为后续维修提供方便。
参照图10和图11,支撑架5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支撑架5相扣合的第一安装盖6和第二安装盖7,其中,第一驱动轮32和第一齿条33安装在第一安装盖6和支撑架5相扣合的空间内,第二驱动轮42和第二齿条43安装在第二安装盖7和支撑架5相扣合的空间内,且支撑架5与第一安装盖6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支撑架5与第二安装盖7也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这样便于安装,支撑架5、第一安装盖6和第二安装盖7相配合形成支撑组件。
为了便于固定支撑组件,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架5上设置有耳座57,耳座57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上。
参照图17,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换热器8和风扇9,壳体1上开设有进风口12,进风口12开设在壳体1的顶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
由于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在进行制热时,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导风板2逆时针旋转,进而引导从出风口11导出的大部分热风朝地面方向流动,以实现地毯式送风;在进行制冷时,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导风板2顺时针旋转,引导从出风口11导出的大部分冷风朝房间上部方向流动,实现沐浴式送风。在运行两种不同的模式时,具有两种不同的送风形成,以满足用户对气流流向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用户体验舒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绕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绕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水平设置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
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处,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导风板的铰接轴形成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轮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一齿条绕其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电机;
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导风板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处,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导风板的铰接轴形成所述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轮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二齿条绕其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均为朝向所述导风板弯曲的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齿条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导风板的铰接轴相重合,所述第二齿条的圆心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导风板的铰接轴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齿条滑动轨迹的第一导向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二齿条滑动轨迹的第二导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导风板铰接;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导风板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齿条的滑动位置;和/或
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二齿条的滑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的第一限位块、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齿条上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配合的第一限位槽;和/或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的第二限位块、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齿条上且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滑动配合的第二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的两侧;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位于所述出风口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910169532.0A 2019-03-06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109855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9532.0A CN109855177B (zh) 2019-03-06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9532.0A CN109855177B (zh) 2019-03-06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5177A CN109855177A (zh) 2019-06-07
CN109855177B true CN109855177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00107U (zh) * 2013-01-01 2013-07-3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驱动装置
CN105091082A (zh) * 2014-04-16 2015-11-25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挂壁式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CN210267503U (zh) * 2019-03-06 2020-04-07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00107U (zh) * 2013-01-01 2013-07-3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驱动装置
CN105091082A (zh) * 2014-04-16 2015-11-25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挂壁式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CN210267503U (zh) * 2019-03-06 2020-04-07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5939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107504560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18072599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封闭式外壳、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469112B (zh) 一种空调导风结构、空调器及空调器出风控制方法
CN107702202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835580U (zh) 房间空调器
CN101210713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
CN21026750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85517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3087936A1 (zh) 空调器
CN109386883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1581472A (zh) 空调器
CN103673080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9493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74483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599477U (zh) 空调器
CN205014561U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0891894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513770B (zh) 一种空调及空调室内机
CN210688479U (zh) 空调器
CN210399189U (zh) 悬角空调器
CN21039916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0399187U (zh) 悬角空调器
CN108131818B (zh) 空调器的外壳组件、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474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