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1645U -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 Google Patents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1645U
CN215721645U CN202121992206.9U CN202121992206U CN215721645U CN 215721645 U CN215721645 U CN 215721645U CN 202121992206 U CN202121992206 U CN 202121992206U CN 215721645 U CN215721645 U CN 215721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pipe
plate
impact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22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阳
韦小平
陈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zheng Xinda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22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1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1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1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包括管部组件、支撑部件、轴向限位组件、径向限位组件、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其中,所述管部组件用于固定管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垫板,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轴向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径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径向两侧。抗冲击减振模块在承受管道轴向冲击载荷时,产生相应的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变形力,抵消冲击载荷,同时管托在冲击力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避免应力集中的产生,从而保护管道,保障安全生产。

Description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相气力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对管道的不利影响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背景技术
密相气力输送由进料、流化加压、输送及吹扫四个阶段循环组成,由于进料的不均匀,密相气力输送管道存在很大的冲击力,由于管道布置的原因,这种冲击力在管道的不同管段行程轴向或者径向的冲击力。传统的管支架难以满足抗冲击管道的使用要求,容易造成管道及所连接设备及关键的撕裂损坏。
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7686008A中,公开了一种高能效浓相气力输送系统,但是对于如何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对管道不利影响,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能够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对管道的不利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包括管部组件、支撑部件、轴向限位组件、径向限位组件、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其中,所述管部组件用于固定管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垫板,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轴向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径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径向两侧。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不仅满足传统管夹垂直方向的支撑以及径向方向限位的作用,同时满足消除密相气力输送管道轴向冲击力的要求,安全生产有保障;抗冲击减振模块在承受管道轴向冲击载荷时,产生相应的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变形力,抵消冲击载荷,同时管托在冲击力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避免应力集中的产生,从而保护管道,保障安全生产,当管道冲击力消失后,抗冲击减振模块变形消失,使管道恢复到正常位置;缓冲模块在抗冲击模块复位时提供一个缓冲,减少管托复位时的反向冲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部组件是将卡箍型轴向弹性减振管托与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支撑部件,支撑部件承担管道的载荷,并将轴向冲击力传递给抗冲击减振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部组件包括有管夹,所述管夹分别由上管夹和下管夹组成,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合围固定所述管道;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通过第一双头螺栓合围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一六角螺母和第一防松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有第一筋板、第一橡胶块轴套、第一底板和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筋板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侧面;所述立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下方;所述第一橡胶块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向限位组件包括有侧挡板、第二筋板和第二底板;通过第二双头螺栓将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垫板固定,所述侧挡板和第二筋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平垫片和第二防松螺母。
轴向限位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垫板轴向两侧,给抗冲击减振模块和减振模块起到固定作用,当轴向冲击载荷作用在减振模块上时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侧挡板上设置有轴套底板,通过第三双头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和所述轴套底板;所述第三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三平垫片、第二六角螺母和第三防松螺母;所述轴套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块轴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径向限位组件包括有压块导向件,通过第四双头螺栓将所述压块导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所述第四双头螺栓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四平垫片和第四防松螺母。
径向限位组件通过螺栓将压块导向件固定在垫板径向两侧,径向限位组件限制管托在垂直方向和径向方向上产生位移,避免减振模块在垂直方向和径向方向上产生剪切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均由橡胶减振块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卡箍型轴向弹性减振管托,通过抗冲击减振模块产生的弹性形变,来减轻管道在轴向方向上的冲击力和振动并将管道在轴线方向上的振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使管系整体的振动处于动态平衡可调状态。卡箍型轴向弹性减振管托不仅保持了管系的刚性,又减轻了管系在轴线方向上的冲击力和振动,满足了管支架减振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的总装结构图;
图2是图1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I部分的详细结构图(不按比例)
图5是图2中的I部分缓冲模块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管部组件的结构图;
图7是图6的侧面结构图;
图8是图6的俯视结构图;
图9是支撑部件的结构图;
图10是图9的侧面结构图;
图11是图9的俯视结构图;
图12是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轴向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14是图1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轴向限位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轴套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径向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18是图17的侧面结构图;
图19是图17的俯视结构图;
其中:1-管部组件,101-管夹,102-上管夹,103-下管夹,104-第一双头螺栓,105-第一垫片,106-第一六角螺母,107-第一防松螺母;2-支撑部件,201-垫板,202-第一筋板,203-第一橡胶块轴套,204-第一底板,205-立板;3-轴向限位组件,301-侧挡板,302-第二筋板,303-第二底板,304-第二双头螺栓,305-第二平垫片,306-第二防松螺母,307-第二防松螺母,308-轴套底板,309-第三双头螺栓,3010-第三平垫片,3011-第二六角螺母,3012-第二橡胶块轴套;4-径向限位组件,401-压块导向件,402-第四双头螺栓,403-第四平垫片,404-第四防松螺母;5-抗冲击减振模块;6-缓冲模块;7-管道;8-止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所附附图中以非限制性的举例形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随后,在详细描述中较清楚的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特性和优点。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包括管部组件1、支撑部件2、轴向限位组件3、径向限位组件4、抗冲击减振模块5和缓冲模块6;其中,所述管部组件1用于固定管道7,并将管道7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所述支撑部件2;所述支撑部件2具有垫板201,所述轴向限位组件3位于所述垫板201的轴向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5和缓冲模块6;所述径向限位组件4位于所述垫板201的径向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5和缓冲模块6均由橡胶减振块组成。
如图6-8所示,管部组件1包括有管夹101,所述管夹101分别由上管夹102和下管夹103组成,所述上管夹102和下管夹103合围固定所述管道7,管道7分别与上管夹102和下管夹103之间设置有止推件8;所述支撑部件2与所述下管夹103支撑连接;上管夹102和下管夹103通过第一双头螺栓104合围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双头螺栓上104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垫片105、第一六角螺母106和第一防松螺母107。
如图9-12所示,支撑部件2还包括有第一筋板202、第一橡胶块轴套203、第一底板204和立板205;所述立板205与所述下管夹103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筋板202设置在所述立板205的侧面;所述立板205位于所述第一底板204上方,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204下方;所述第一橡胶块轴套203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板202上。
如图13-16所示,所述轴向限位组件3包括有侧挡板301、第二筋板302和第二底板303;通过第二双头螺栓304将所述第二底板303与所述垫板201固定,所述侧挡板301和第二筋板302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303上;所述第二双头螺栓304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平垫片305和第二防松螺母306。
在所述侧挡板301上设置有轴套底板308,通过第三双头螺栓309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301和所述轴套底板308;所述第三双头螺栓309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三平垫片3010、第二六角螺母3011和第三防松螺母3012;所述轴套底板308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块轴套3012。
如图17-19所示,所述径向限位组件4包括有压块导向件401,通过第四双头螺栓402将所述压块导向件401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201上;所述第四双头螺栓402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四平垫片403和第四防松螺母40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部组件、支撑部件、轴向限位组件、径向限位组件、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其中,所述管部组件用于固定管道,并将管道的轴向振动力传递给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垫板,所述轴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轴向两侧,用于固定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径向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垫板的径向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组件包括有管夹,所述管夹分别由上管夹和下管夹组成,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合围固定所述管道;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通过第一双头螺栓合围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一六角螺母和第一防松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有第一筋板、第一橡胶块轴套、第一底板和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下管夹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筋板设置在所述立板的侧面;所述立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下方;所述第一橡胶块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组件包括有侧挡板、第二筋板和第二底板;通过第二双头螺栓将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垫板固定,所述侧挡板和第二筋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平垫片和第二防松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挡板上设置有轴套底板,通过第三双头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和所述轴套底板;所述第三双头螺栓上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三平垫片、第二六角螺母和第三防松螺母;所述轴套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块轴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限位组件包括有压块导向件,通过第四双头螺栓将所述压块导向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所述第四双头螺栓由内侧往外侧依次设置有第四平垫片和第四防松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减振模块和缓冲模块均由橡胶减振块组成。
CN202121992206.9U 2021-08-24 2021-08-24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Active CN215721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2206.9U CN215721645U (zh) 2021-08-24 2021-08-24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2206.9U CN215721645U (zh) 2021-08-24 2021-08-24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1645U true CN21572164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0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2206.9U Active CN215721645U (zh) 2021-08-24 2021-08-24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1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6474A (zh) 一种消除低频振动固体传递噪声的方法
CN215721645U (zh) 卡箍型抗轴向冲击弹性减振管托
CN216111915U (zh) 一种准零刚度组合超低频减振系统
CN105972322A (zh) 一种防腐型阻尼器吊架
CN114894022A (zh) 一种压力补偿器
CN215721281U (zh) 卡箍型抗径向冲击管支架
CN215673950U (zh) 用于密相气力输送管道的卡箍型固定减振管支架
CN213088944U (zh) 管道减振装置
CN211175208U (zh) 一种推土机发动机减震器
CN112343951B (zh) 一种大过载减振器及其安装机构
CN210510062U (zh) 一种加装横向刚度限位器的橡胶弹簧
CN221170518U (zh) 一种阻晃减震器
CN102954137A (zh) 支撑减震器
CN109373054B (zh) 自限位可调式低刚度管路弹性支撑
CN217056604U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用支撑装置
CN207621259U (zh) 一种抗振管道支吊架
CN218118998U (zh) 一种用于减少压缩机进口蒸汽管线应力的万向法兰
CN205278202U (zh) 一种汽车悬挂式隔振装置
CN219796486U (zh) 一种管道振动缓冲结构
CN104648108A (zh) 一种右悬置软垫总成
CN216789572U (zh) 一种石墨补偿器
CN219564696U (zh) 一种耐疲劳性能的汽车用上支撑结构
CN215673378U (zh) 一种工程用抗震节点支架
CN208138590U (zh) 一种发动机管道预装模块化固定支架
CN214616688U (zh) 汽轮机主汽门管道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