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7634U -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7634U
CN215717634U CN202121126687.5U CN202121126687U CN215717634U CN 215717634 U CN215717634 U CN 215717634U CN 202121126687 U CN202121126687 U CN 202121126687U CN 215717634 U CN215717634 U CN 215717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fixed
stereo garage
lifting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66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晨
朱迅
杨帅
张春
张建
仲崇峰
谈甄
胡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owei Unite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owei Unite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owei Unite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owei United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66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7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7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7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包括能够从地面驶入的出入口和处于地下的停放层,所述停放层处于一竖井的不同高度,竖井中心具有转移车辆的升降机,所述停放层包括沿切向处于升降机运动区域外侧的四个停车位,车辆能够在升降机和停车位之间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沿切向设置停车位,降低了整个立体车库的直径,能够在盾构机的最大施工尺寸12.5米的直径范围内,构建出足够停放车辆的立体车库,从而使用盾构机一次施工即可完成沉井的挖掘作业,降低了工程量,减少建设成本,缩短工期,而且占地面积显著降低,能够在地面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立体车库的建设。

Description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难问题愈加凸显,尤其是在市中心、老旧小区、医院等区域,随着立体车库的发展,给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思路,然而传统立体车库虽然通过设置多层停车层提高停车位数量,但其占地面积依然较大,在大城市的成熟区域等停车问题极为棘手的区域,很难规划出足够的专用空间来建设立体车库,即使有足够的空间其土地和建设成本也是阻碍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
随着地面空间的饱和,向地下发展的沉井式立体车库引起人们关注,如公开号为CN21250763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新型筒式立体机械车库,其主要建筑在地下,地上仅为车辆出入口,对周边环形影响较小,然而该专利公开的立体车库在地下每层停放车辆较多,这就需要在地面施工尺寸较大的竖井,然后重新浇筑建设车库,无法通过盾构机直接施工出足够尺寸的竖井结构,施工成本较高。
另外,由于目前盾构机施工的圆筒最大直径约为12米,在车辆沿径向发散状停放的情况下该尺寸无法满足停放要求,因此一般在施工时需要在盾构机施工后再重新扩大圆筒的尺寸以满足停车需求,工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尺寸的沉井式立体车库,以降低占地面积和建设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包括能够从地面驶入的出入口和处于地下的停放层,所述停放层处于一竖井的不同高度,竖井中心具有转移车辆的升降机,所述停放层包括沿切向处于升降机井道外侧的四个停车位,车辆能够在升降机和停车位之间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沿升降机井道切向设置停车位,降低了整个立体车库的直径,能够在盾构机的最大施工尺寸12.5米的直径范围内,构建出足够停放车辆的立体车库,从而使用盾构机一次施工即可完成沉井的挖掘作业,降低了工程量,减少建设成本,缩短工期,而且占地面积显著降低,能够在地面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立体车库的建设。
优选的,所述出入口包括沿升降机井道的切向设置于地面的基台,所述基台上具有沉降的容腔,所述容腔朝向升降机的一侧为敞口;容腔内沿升降机切向设置有停放车辆的载车板。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上设置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上固定有能够沿径向伸出的勾拉组件,所述勾拉组件能够带动载车板在容腔和旋转平台上沿径向移动位置,所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交换板,所述交换板与载车板处于同一竖直空间时,能够通过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使车辆处于载车板上或交换板上。
优选的,所述容腔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指向升降机的导轨,所述载车板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沿导轨运动的行走轮;所述载车板包括中桥,所述中桥的两侧的支撑梁上分别垂直设置有多个梳齿杆形成梳齿支撑结构,车轮处于梳齿杆上。
优选的,所述中桥两侧的支撑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述中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支撑梁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所述行走轮。
优选的,所述中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前轮和后轮对应的推正杆,中桥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前后推正杆配合的推正驱动部件,所述推正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传动配合的至少一个齿轮,所述齿轮与两个平行设置的圆齿条啮合,两个圆齿条分别自由穿过支撑梁与推正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容腔内还设置有固定填缝平台和升降填缝平台,所述固定填缝平台处于载车板远离升降机的一侧,所述升降填缝平台处于靠近升降机的一侧,所述固定填缝平台和升降填缝平台朝向载车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梳齿支撑结构耦合的填缝梳齿;所述升降填缝平台能够在竖直方向沉降在载车板下方。
优选的,所述勾拉组件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上的水平伸缩单元与固定于所述水平伸缩单元上的水平勾拉单元;所述水平伸缩单元包括基座、一级勾拉臂和二级勾拉臂,所述基座固定于旋转平台上,所述基座上固定有齿轮电机,一级勾拉臂与齿轮电机啮合,二级勾拉臂滑动设置于一级勾拉臂上,所述基座和二级勾拉臂分别与一链条的两端固定配合,所述链条绕过一级勾拉臂相对运动方向的前端,与二级勾拉臂运动方向的后端连接;
所述水平勾拉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二级勾拉臂两端的两组链轮以及连接两组链轮的链轮轴,两组链轮上绕设有两个平行的传动链,所述一级勾拉臂、二级勾拉臂和传动链绕链轮运动的方向与导轨平行,两条传动链之间固定设置有勾拉销轴,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勾拉槽,所述勾拉销轴从下方绕过靠近载车板的链轮时,能够从下方进入勾拉槽。
优选的,所述交换板包括两个固定梁和连接固定梁两端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长度超过载车板的宽度,两个固定梁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与载车板的梳齿支撑结构交错耦合的交换梳齿。
优选的,朝向勾拉组件一侧的固定梁在勾拉组件对应的位置断开形成避让缺口。
优选的,两端的连接梁分别与交换驱动单元连接,所述交换驱动单元包括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升降座和安装梁,所述升降电机固定于旋转平台上,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升降丝杆传动配合,所述安装梁两端分别与旋转平台通过立板固定连接,升降丝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升降丝杆的上端固定于安装梁上并能够自由转动,所述升降座与连接梁固定连接,升降座与升降丝杆螺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上还设置有分别与容腔两端的导轨配合的扒举组件,所述导轨上表面包括行走面和非行走面,所述行走轮沿行走面滚动移动载车板,所述非行走面处于远离载车板的一侧,所述旋转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导轨对齐的横移轨道,两侧的扒举组件能够同步动作压在导轨的非行走面上,连接导轨的行走面和横移轨道,所述交换板能够沉降于横移轨道之下。
优选的,两侧的扒举组件通过扒举驱动单元同步驱动,所述扒举驱动单元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上的扒举电机,所述扒举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两个第一传动轴,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分别沿载车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旋转平台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有轴向与第一传动轴垂直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驱动链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平行,所述第三传动轴处于旋转平台的上方并处于横移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三传动轴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三传动轴与一滑动座螺接配合,所述滑动座与一滑杆滑动配合,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第三传动轴平行,所述滑动座的上方铰接连接有一拉杆,所述拉杆另一端与扒举组件铰接连接,所述扒举组件还设置有一拉板,所述拉板与旋转平台铰接配合,所述拉板的铰接轴处于滑动座与拉杆的铰接轴下方。
优选的,导轨的非行走面高于行走面,载车板的两端还设置有与行走面和非行走面之间的竖直面配合的导向轮;所述导轨与扒举组件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为斜面。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中间固定有一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内圈的轴承与旋转平台固定配合,所述旋转平台上固定有一回转电机,所述回转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一回转齿轮,回转齿轮与回转支承外圈的齿轮啮合。
优选的,停放层的停车位的两端设置有所述导轨,导轨上支撑设置有所述载车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优点在于:通过沿切向设置停车位,降低了整个立体车库的直径,能够在盾构机的最大施工尺寸12.5米的直径范围内,构建出足够停放车辆的立体车库,从而使用盾构机一次施工即可完成沉井的挖掘作业,降低了工程量,减少建设成本,缩短工期,而且占地面积显著降低,能够在地面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立体车库的建设。通过载车板与交换板的相对运动实现车辆的交换,通过勾拉组件实现载车板在不同位置的移动,通过扒举组件实现转动平台与停车位的连接,并平衡升降机的变形量,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停车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车辆停放于出入口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导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载车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推正杆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升降填缝平台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勾拉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交换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旋转平台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扒举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沉井式立体车库的扒举组件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包括能够从地面驶入的出入口1和处于地下的停放层(图未示),所述停放层处于一竖井(图未示)的不同高度,所述竖井的中心具有转移车辆的升降机2;结合图2,所述停放层包括沿切向处于升降机2井道外侧四个停车位3,车辆能够在升降机2和停车位3之间横向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沿升降机井道切向设置停车位3,降低了整个立体车库的直径,能够在盾构机的最大施工尺寸12.5米的直径范围内,构建出足够停放车辆的立体车库,从而使用盾构机一次施工即可完成沉井的挖掘作业,降低了工程量,减少建设成本,缩短工期,而且占地面积显著降低,能够在地面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立体车库的建设。
单层停放层的高度根据停车的需求进行设置,一般轿车高度设置为2米,SUV设置为2.5米,可以搭配设置不同高度的停放层,在存储车辆时,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高度选择对应的停放位置,整个立体车库的总高度根据建设需要确定。
所述立体车库的使用方法如下:
存车过程包括:将车辆停放于出入口1,升降机2沿横向将车辆转移到升降机2上,升降机2带动车辆运动到停放层,然后将车辆横向运动放置于停车位3上;
取车过程包括:将停车位3上的车辆沿横向移动到升降机2上,升降机2携带车辆运动到出入口1,沿横向移动车辆将车辆放置于出入口1位置。
结合图3,所述出入口1包括沿升降机2井道的切向设置于地面的基台11,所述基台11上具有沉降的容腔12,所述容腔12朝向升降机2的一侧为敞口,容腔12内沿升降机2切向设置有停放车辆的载车板4,所述升降机2上设置有旋转平台21,所述旋转平台21上固定有能够沿径向伸出的勾拉组件22,所述勾拉组件22能够带动载车板4在容腔12和旋转平台21之间沿径向移动位置,所述旋转平台21上设置有交换板5,所述交换板5与载车板4处于同一竖直空间时,交换板5能够沿竖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使车辆处于载车板4上或交换板5上。
在车辆停放于载车板4上之后,可以通过勾拉组件22拉动载车板4沿径向运动到交换板5上方,然后控制交换板5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将车辆交换到交换板5上,之后勾拉组件22再将载车板4送回到容腔12内即可。其中,载车板4和交换板5的结构可以使用现有技术,如可参考CN112482850A、CN104675167A等专利申请公开的梳齿结构以进行车辆的交换,对于勾拉组件22可参考公开号为CN203347310U的实用新型公开的推拉装置。
结合图4,所述容腔12的两端还分别固定设置有指向升降机2的导轨121,所述载车板4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沿导轨121运动的行走轮41,以方便载车板4在导轨121上移动位置。
结合图5,所述载车板4包括中桥42,所述中桥42两侧的支撑梁421上分别垂直设置有多个梳齿杆形成梳齿支撑结构422,车轮处于梳齿支撑结构422上;所述中桥42两侧的支撑梁421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423,所述中桥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支撑梁421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424,所述安装板424上安装有所述行走轮41。
参考图5,为了确保车辆停放在载车板4上之后能够处于平衡的稳定状态,所述中桥42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前轮和后轮位置对应的推正杆43,中桥42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前后推正杆43配合的推正驱动部件(图未示),所述推正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432和与驱动电机432传动配合的至少一个齿轮434,所述齿轮434与两个平行设置的圆齿条431啮合,两个圆齿条431分别自由穿过支撑梁421与推正杆43固定连接。结合图6,在推正杆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圆齿条431,驱动电机432通过链条433与两个齿轮434传动连接,从而同时驱动两个齿轮434同步转动,齿轮434又分别驱动两侧推正杆43的4个圆齿条431伸缩运动,实现两侧推正杆43的同步伸出或收缩,从而将前后侧的车轮分别推正,驱动电机432与齿轮434也可以使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方式进行传动配合。
为了确保推正杆43能够准确的作用于车轮,在载车板4的前轮所在的位置可以设置阻车器等结构,使用户驾驶车辆行进到前轮接触到阻车器时停车即可,前轮对应的推正杆43设置于阻车器所在位置即可,后轮对应的推正杆43可以设置的较长些,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车辆。
结合图3和图7,所述容腔12内还设置有固定填缝平台13和升降填缝平台14,所述固定填缝平台13处于载车板4远离升降机2的一侧,升降填缝平台14处于靠近升降机的一侧,固定填缝平台13和升降填缝平台14朝向载车板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梳齿支撑结构422耦合的填缝梳齿;从而使载车板4与两侧的固定填缝平台13和升降填缝平台14形成基本无缝的支撑面,使用户在车身边行走时不会担心支撑的稳定性,防止脚部卡入梳齿支撑结构422的缝隙内。
所述固定填缝平台13与基台11固定配合,保持不动即可,由于载车板4在使用中需要横向移动到升降机2上,因此升降填缝平台14需要为载车板4的横向运动让路。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填缝平台14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剪叉支撑架15,两个剪叉支撑架15分别支撑升降填缝平台的两端,所述剪叉支撑架15包括能够沿升降填缝平台14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剪叉滑杆151,所述剪叉滑杆151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剪叉杆152,所述第一剪叉杆152的中部与第二剪叉杆153的中部铰接配合,第一剪叉杆152的另一端与升降填缝平台14铰接连接,所述第二剪叉杆153的一端与升降填缝平台14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另一端铰接固定。
所述升降填缝平台14上固定有四个分别与四个第二剪叉杆153的端部滑动配合的滑槽141,第二剪叉杆153的端部可以固定连接一轴承以方便与滑槽141滑动配合;所述容腔12内设置有处于升降填缝平台14下方的收纳板142,所述剪叉滑杆151滑动设置于收纳板142上,第二剪叉杆153的铰接端铰接于收纳板142上。
所述升降填缝平台14下方固定设置有剪叉电机143,所述剪叉电机14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两个剪叉螺杆144,所述剪叉滑杆15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剪叉螺杆144螺接的剪叉螺母座154;从而通过交叉电机143驱动剪叉螺杆144转动,使剪叉螺母座154相对剪叉螺杆144进行直线运动,从而驱动剪叉滑杆151沿直线滑动,同时第二剪叉杆153的滑动端在滑槽141内滑动,并且两端的剪叉支撑架15同步升降,从而实现对升降填缝平台14的升降控制,在载车板4沿横向运动时,先降下升降填缝平台14,然后再控制勾拉组件22与载车板4连接。
参考图9,所述勾拉组件22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21上的水平伸缩单元(图未示)与固定于所述水平伸缩单元上的水平勾拉单元(图未示);所述水平伸缩单元包括基座221、一级勾拉臂222和二级勾拉臂223,所述基座221固定于旋转平台21上,所述基座221上固定有齿轮电机224,一级勾拉臂222与齿轮电机224啮合,二级勾拉臂223滑动设置于一级勾拉臂222上,所述基座221和二级勾拉臂223分别与一链条(图未示)的两端固定配合,所述链条绕过一级勾拉臂222相对运动方向的前端,与二级勾拉臂223运动方向的后端连接;从而在一级勾拉臂222向前方伸出时,能够驱动二级勾拉臂223同步伸出,会拉时可通过反向设置链条进行驱动,或者在二级勾拉臂223与一级勾拉臂222之间设置蓄能部件,如弹簧等,实现自动复位。只需要一个齿轮电机224即可实现两级伸缩,控制方便。
所述水平勾拉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二级勾拉臂223两端的两组链轮225以及连接两组链轮的链轮轴226,两组链轮225上绕设有两个平行的传动链227,所述一级勾拉臂222、二级勾拉臂223和传动链227绕链轮运动的方向与导轨121平行,两条传动链227之间固定设置有勾拉销轴228,所述载车板4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勾拉槽44,所述勾拉销轴228从下方绕过靠近载车板4的链轮225时,能够从下方进入勾拉槽44。
勾拉销轴228与勾拉槽44配合后,通过传动链227的转动驱动载车板4横向运动,同时依靠水平伸缩单元的横向运动驱动载车板4进行更大范围的横向运动。
结合图7和图10,所述交换板5包括两个固定梁51和连接固定梁51两端的连接梁52,所述连接梁52的长度超过载车板4的宽度,从而使交换板5能够从载车板4的外侧穿过载车板4;两个固定梁51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与载车板4的梳齿支撑结构422交错耦合的交换梳齿53,在载车板4支撑车辆运动到交换板5的上方后,通过向上移动交换板5即可利用交换梳齿53将车辆抬升离开载车板4,然后将载车板4送回原位置即可;由于前轮所在的位置能够确定,因此前轮可以仅设置两根梳齿杆支撑前轮的两侧。
在进行梳齿交换时,载车板4运动到交换板5上之后可以令勾拉组件22与载车板4解除配合,然后再控制交换板5上升抬升车辆,之后重新令勾拉组件22与载车板4配合将载车板4送回,然后令交换板5降落或保持在当前高度直接移动升降机2到停放层。
本实施例中在朝向勾拉组件22一侧的固定梁51上设置有与勾拉组件22所在的位置对应的避让缺口,从而能够在勾拉组件22与载车板4配合的情况下,直接使交换板4穿过载车板4抬升车辆,提高了车辆交换的速度。
两端的连接梁52分别与交换驱动单元连接,所述交换驱动单元包括升降电机54、升降丝杆55、安装梁56和升降座57,所述升降电机54固定于旋转平台21上,所述升降电机54的输出端与升降丝杆55传动配合,所述安装梁56两端分别与旋转平台21通过立板58固定连接,升降丝杆55沿竖直方向设置,升降丝杆55的上端固定于安装梁56上并能够自由转动,所述升降座58固定于连接梁52上并与升降丝杆55螺接配合,升降丝杆55的下端通过齿轮或链轮或皮带等传动结构与升降电机5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通过升降电机54驱动升降丝杆55转动,升降座57相对升降丝杆55转动改变高度,从而使交换板5相对旋转平台21改变高度,在使用时,通过必要的电路和信号设计使两端的升降电机54保持同步转动,从而使整个交换板5平稳的升降运动,也可以在旋转平台21上设置驱动结构,同时控制两端的连接梁52改变高度。
在停车位3的两端同样设置有所述导轨121,导轨121上支撑设置有所述载车板4,由于车辆已经在出入口处调整好姿态,因此停车位3上的载车板4不再需要设置推正杆43及相应的推正驱动部件。
为了提高升降机2的垂直运动速度,需要使升降机2的边缘与停放层的停车位3保持较大的间隙,以防止垂直运动中的晃动导致升降机2上的结构与停车位3的结构发生干涉碰撞,而该间隙会导致出入口1和停车位3上的载车板4运动到旋转平台21上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碰撞,影响载车板4和旋转平台21的使用寿命,为了方便载车板4的运动,所述旋转平台21上还设置有分别与容腔12两端的导轨121配合的扒举组件6。
结合图11和图12,所述导轨121上表面包括行走面122和非行走面123,所述行走轮41沿行走面122滚动移动载车板4,所述非行走面123处于导轨远离载车板4的一侧,所述旋转平台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导轨121对齐的横移轨道211,两侧的扒举组件6能够同步动作压在导轨121的非行走面123上,并连接导轨121的行走面122和横移轨道211,所述交换板5能够沉降于横移轨道211下方,从而不会影响载车板4的横向运动。
两侧的扒举组件6用过扒举驱动单元(图未示)同步驱动,所述扒举驱动单元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21上的扒举电机212,所述扒举电机21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两个第一传动轴213,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213分别沿载车板4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旋转平台21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轴213传动连接有轴向与第一传动轴213垂直的第二传动轴214;结合图13,所述第二传动轴214通过驱动链215连接有第三传动轴216,所述第三传动轴216与第二传动轴214平行,所述第三传动轴处于旋转平台21的上方并处于横移轨道211的外侧,所述第三传动轴216上螺接有滑动座217,所述滑动座217与一滑杆218滑动配合,滑动座217的滑动方向与第三传动轴216平行,所述滑动座217的上方铰接连接有一拉杆61,所述拉杆61的另一端与扒举组件6铰接连接,所述拉板62的铰接轴处于滑动座217与拉杆61的铰接轴下方;所述扒举组件6上还设置有一拉板62,所述拉板62与旋转平台21铰接配合,在扒举电机212的驱动下,两个第一传动轴213同步转动驱动第二传动轴214转动,经过动力传动,最终通过第三传动轴216的转动驱动滑动座217沿滑杆218滑动,从而拉动拉杆61,由于扒举组件6上一端与旋转平台21铰接,整体仅能做旋转运动,在拉杆61沿直线运动的情况下,能够与导轨121配合实现导轨121与横移轨道211的连接。
所述扒举电机212通过蜗轮蜗杆结构或锥齿轮结构与两个第一传动轴213配合,本实施例中使用锥齿轮转角减速箱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13同样通过蜗轮蜗杆结构或锥齿轮结构与第二传动轴214传动配合。
所述导轨121的非行走面123高于行走面122,载车板4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与行走面122和非行走面123之间的竖直面配合的导向轮(图未示),以此防止载车板4因长度方向的位移无法回到导轨121上;参考图12,所述导轨121与扒举组件6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为斜面,扒举组件6与导轨121配合的一面同样为斜面,由此能够降低载车板4在导轨121和扒举组件6之间横移时的顿挫感,提高稳定性。
升降机一般是通过钢丝绳悬吊支撑的,而在升降机2上放置有车辆时钢丝绳会拉长从而导致有无车辆状态下,升降机2的高度会有一定变化,而且层数越深,变化量越大,为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在停放车辆时,升降机2的高度先比停放层低一些,通过扒举组件6将升降机2的高度先拉起来,从而在使用载车板4将车辆转移到停车位3时,由于钢丝绳的高度已经被扒举组件6回拉了一部分,降低钢丝绳的变形量,消除车辆交换过程中,因钢丝绳弹性变形造成横移轨道211与导轨121之间的高度变化,以延长升降机2的使用寿命。
在结合图3和图11,所述升降机2的中间固定有一回转支承23,所述回转支承23内圈的轴承与旋转平台21固定配合,所述旋转平台21上固定有一回转电机24,所述回转电机2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一回转齿轮(图未示),回转齿轮与回转支承23外圈的齿轮啮合,从而通过回转电机24驱动旋转平台21相对升降机2转动位置,以与不同方向的停车位3配合进行车辆的取放。
在具体构建立体车库时,可以通过光电开关等检测器检测旋转平台21的旋转位置,扒举组件6的位置,载车板4在不同状态下的位置等需要进行位置检测的地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存车方法如下:
S1:将车辆停放于出入口1,停放完成后,前后轮推正杆43分别伸出推正车辆的前后轮,升降填缝平台14下降收缩到载车板4之下;
S2:在升降机2处于出入口1层的情况下,通过回转电机24控制旋转平台21的位置,使两个扒举组件6与导轨121对齐;
S3:控制扒举电机212,驱动两侧的扒举组件6分别与导轨121配合,将导轨121和横移轨道211连接到一起;
S4:控制勾拉组件22向载车板4伸出,使连杆225与勾拉槽44配合,然后回缩勾拉组件22,将载车板4移动到交换板5上方;
S5:通过升降电机54调整交换板5的高度,使交换板5越过载车板4将车辆向上抬升;
S6:控制勾拉组件22将载车板4送回出入口1位置,连杆225转动与勾拉槽44解除配合,勾拉组件22收回到旋转平台21上,扒举组件6收回;
S7:将升降机2移动到指定的停放层,并控制旋转平台21的方向与待使用的停车位3配合;
S8:通过扒举电机212控制扒举组件6与导轨配合;
S9:控制勾拉组件22将停车位1上的载车板4拉到放有车辆的交换板5下方,通过升降电机54控制交换板5下降,使车辆处于载车板4上方;
S10:通过勾拉组件22将载车板4送回到停车位3上,使勾拉组件22与载车板4脱离配合,勾拉组件22回到旋转平台21上,扒举组件6收回。
取车过程与存车过程相反,本申请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从地面驶入的出入口和处于地下的停放层,所述停放层处于一竖井的不同高度,竖井中心具有转移车辆的升降机,所述停放层包括沿切向处于升降机运动区域外侧的四个停车位,车辆能够在升降机和停车位之间横向移动;
所述出入口包括沿升降机的切向设置于地面的基台,所述基台上具有沉降的容腔,所述容腔朝向升降机的一侧为敞口;容腔内沿升降机切向设置有停放车辆的载车板;
所述升降机上设置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上固定有能够沿径向伸出的勾拉组件,所述勾拉组件能够带动载车板在容腔和旋转平台上沿径向移动位置,所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交换板,所述交换板与载车板处于同一竖直空间时,能够通过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使车辆处于载车板上或交换板上;
所述容腔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指向升降机的导轨,所述载车板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行走轮;所述载车板包括中桥,所述中桥的两侧的支撑梁上分别垂直设置有多个梳齿杆形成梳齿支撑结构,车轮处于梳齿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两侧的支撑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所述中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支撑梁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所述行走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前轮和后轮对应的推正杆,所述推正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穿过支撑梁的驱动杆,两侧推正杆同一端的两个驱动杆平行且具有间隔;
中桥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前后推正杆配合的推正驱动部件,所述推正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处于两端的驱动杆间隙内,并分别与间隙两侧的驱动杆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内还设置有固定填缝平台和升降填缝平台,所述固定填缝平台处于载车板远离升降机的一侧,所述升降填缝平台处于靠近升降机的一侧,所述固定填缝平台和升降填缝平台朝向载车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梳齿支撑结构耦合的填缝梳齿;所述升降填缝平台能够沿竖直方向沉降在载车板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拉组件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上的一级勾拉杆、与一级勾拉杆滑动配合的二级勾拉杆;所述二级勾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带轮,所述带轮包括两个轮盘和连接两个轮盘的轮轴,两个带轮之间通过两个平行的传动带连接,两个传动带上固定有至少一个连杆,所述载车板朝向升降机的一端固定有开口向下的勾拉槽,所述连杆绕过靠近勾拉槽一端的带轮时,能够从下方进入勾拉槽内;
所述一级勾拉杆上固定有驱动二级勾拉杆沿一级勾拉杆滑动的一级驱动单元,所述二级勾拉杆上固定有驱动其中一个带轮转动的二级驱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板包括两个固定梁和连接固定梁两端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长度超过载车板的宽度,两个固定梁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与载车板的梳齿支撑结构交错耦合的交换梳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朝向勾拉组件一侧的固定梁在勾拉组件对应的位置断开形成避让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两端的连接梁分别与交换驱动单元连接,所述交换驱动单元包括升降电机、升降螺杆、升降座和安装梁,所述升降电机固定于旋转平台上,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与升降螺杆传动配合,所述安装梁两端分别与旋转平台通过立板固定连接,升降螺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升降螺杆的上端固定于安装梁上并能够自由转动,所述升降座与连接梁固定连接,升降座与升降螺杆螺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上还设置有分别与容腔两端的导轨配合的扒举组件,所述导轨上表面包括行走面和非行走面,所述行走轮沿行走面滚动移动载车板,所述非行走面处于远离载车板的一侧,所述旋转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导轨对齐的横移轨道,两侧的扒举组件能够同步动作压在导轨的非行走面上,连接导轨的行走面和横移轨道,所述交换板能够沉降于横移轨道之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扒举组件通过扒举驱动单元同步驱动,所述扒举驱动单元包括固定于旋转平台上的扒举电机,所述扒举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两个第一传动杆,两个所述第一传动杆分别沿载车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到旋转平台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杆传动连接有轴向与第一传动杆垂直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第三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平行,所述第三传动杆处于旋转平台的上方并处于横移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三传动杆上螺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一滑杆滑动配合,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第三传动杆平行,所述滑动座的上方铰接连接有一拉杆,所述拉杆另一端与扒举组件铰接连接,所述扒举组件还设置有一拉板,所述拉板与旋转平台铰接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导轨的非行走面高于行走面,载车板的两端还设置有与行走面和非行走面之间的竖直面配合的导向轮;所述导轨与扒举组件配合的一端的端面为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中间固定有一回转支撑,所述回转支撑内圈的轴承与旋转平台固定配合,所述旋转平台上固定有一回转电机,所述回转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一回转齿轮,回转齿轮与回转支承外圈的齿轮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停放层的停车位的两端设置有所述导轨,导轨上支撑设置有所述载车板。
CN202121126687.5U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Active CN215717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6687.5U CN215717634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6687.5U CN215717634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7634U true CN215717634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2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6687.5U Active CN215717634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76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7808B (zh) 立体车库及应用操作方法
CN201991276U (zh) 多排车位搬运器带横移机构垂直升降车库
CN105064741A (zh) 一种无避让式双层智能车库及存取车的方法
CN104153624B (zh) 一种门架式下台板前移旋转横移停车设备
CN104612427B (zh) 联动式无避让立体车库
CN204492281U (zh) 联动式无避让立体车库
CN109519019A (zh) 一种小区智能立体停车库及其车辆停取方法
CN110670928B (zh) 一种侧方位无避让小型双层停车装置
CN106593042B (zh) 单柱式多车位垂直升降水平旋转立体停车装置
CN215717634U (zh)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
CN107842230B (zh) 一种小型仓储式插拔停车架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03175100U (zh) 一种有轨式简易液压升降停车设备
CN113250510B (zh) 一种沉井式立体车库的使用方法
CN214996461U (zh) 一种用于智能车库的横向汽车交换装置
CN206035338U (zh) 一种顶降式挡水门
CN107338991A (zh) 一种梳齿式立体车库
CN110159024B (zh) 一种停车板免复位立体停车装置
CN1410640A (zh) 一种智能型高层立体车库
CN106884555B (zh) 吊椅立体车库
CN115288501A (zh) 一种搭载机械手的重载型大升降机平台
CN211081186U (zh) 横向停车立体停车架用车辆吊装机构及立体停车架
CN209494278U (zh) 一种收放式多功能支撑侧移充电停车机
CN211340558U (zh) 一种停车场的收费道闸一体化装置
CN211286869U (zh) 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
CN106593037A (zh) 一种摆动式无避让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