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2014U - 马达和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和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2014U
CN215682014U CN202121743119.XU CN202121743119U CN215682014U CN 215682014 U CN215682014 U CN 215682014U CN 202121743119 U CN202121743119 U CN 202121743119U CN 215682014 U CN215682014 U CN 215682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direction
thrust bearing
motor
rotor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31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营科
高桥绅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7431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2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2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2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马达和包括该马达的泵装置,有助于抑制因推力轴承的轴向错位而影响组装。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具有定子、转子、保持件和推力轴承,所述保持件相对于所述定子固定,且通过轴部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旋转,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轴部,且在轴向上夹设于所述转子与所述保持件之间,其中,所述保持件具有在外周侧与所述推力轴承隔开间隔相对的内周面,且具有从所述内周面朝内周侧突出的保持部,所述推力轴承压入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Description

马达和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和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泵装置,其包括马达,该马达具有定子、转子、保持件和推力轴承,所述保持件相对于所述定子固定,且通过轴部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旋转,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轴部,且在轴向上夹设于所述转子与所述保持件之间;并且,泵装置还包括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固定于所述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和所述支承件中的一方对所述轴部的一端进行支承,所述保持件和所述支承件中的另一方对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进行支承。
此外,在上述泵装置中,可考虑在所述保持件的在外周侧与所述推力轴承相对的内周面上设置朝内周侧突出的台阶且在推力轴承的外周设置收纳台阶的凹部,以实现推力轴承的止转。
不过,在上述泵装置的制造过程中,有时需要在组装了定子、转子、保持件和推力轴承但未组装支承件的状态下进行运输。在这种情况下,若转子因振动、冲击等而朝远离推力轴承的方向运动,导致推力轴承朝转子的移动方向浮起而搁在止转用的台阶的端面上,则在组装支承件时推力轴承会被台阶卡住而无法恢复到预设位置,即相对于预设位置产生轴向错位,导致支承件无法相对于保持件组装到位,对制造出的泵装置的质量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和泵装置,有助于抑制因推力轴承的轴向错位而影响组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具有定子、转子、保持件和推力轴承,所述保持件相对于所述定子固定,且通过轴部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旋转,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轴部,且在轴向上夹设于所述转子与所述保持件之间,其中,所述保持件具有在外周侧与所述推力轴承隔开间隔相对的内周面,且具有从所述内周面朝内周侧突出的保持部,所述推力轴承压入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保持件具有保持部,推力轴承压入并保持于保持部,因此,有助于抑制推力轴承因振动、冲击等而相对于预设位置产生轴向错位,从而抑制推力轴承因其轴向错位而搁在保持部的轴向端面上、影响组装;并且,供推力轴承压入的保持部从保持件的与推力轴承隔开间隔相对的内周面朝向内周侧突出,也就是说,推力轴承仅在周向上的局部压入保持件,因此,与推力轴承在整周上压入保持件的情况相比,有助于避免保持件因压入时产生的应力过大而开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推力轴承的外周面具有凹陷部,所述保持部嵌入所述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推力轴承的外周面具有凹陷部,保持部嵌入凹陷部,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推力轴承随着转子的旋转而共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推力轴承相对于所述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所述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部分从轴向上的另一侧铆接于所述推力轴承,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轴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邻,且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按压所述推力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推力轴承相对于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保持部包括从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一部分从轴向上的另一侧铆接于推力轴承,第二突出部在轴向上的一侧与第一突出部相邻,且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按压推力轴承,因此,能更可靠地抑制推力轴承因其轴向错位而搁在保持部的轴向端面上、影响组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第二突出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邻的部分朝内周侧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第二突出部比第一突出部的在轴向上与第二突出部相邻的部分朝内周侧突出,因此,能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确保台阶部,在对第一突出部铆接前能可靠地进行推力轴承的临时定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面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面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因此,即使推力轴承因振动、冲击等而相对于预设位置产生轴向错位,在组装时,通过沿轴向对推力轴承施力,推力轴承也容易被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面引导至预设位置,从而抑制因推力轴承的轴向错位而影响组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推力轴承相对于所述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所述内周面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推力轴承相对于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内周面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因此,即使推力轴承因振动、冲击等而相对于预设位置产生轴向错位,在组装时,通过沿轴向对推力轴承施力,推力轴承也容易被保持件的内周面引导至预设位置,从而抑制因推力轴承的轴向错位而影响组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推力轴承相对于所述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所述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部分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熔敷固定于所述推力轴承,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轴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邻,且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按压所述推力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推力轴承相对于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保持部包括从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一部分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熔敷固定于推力轴承,第二突出部在轴向上的一侧与第一突出部相邻,且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按压推力轴承,因此,能更可靠地抑制推力轴承因其轴向错位而搁在保持部的轴向端面上、影响组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保持部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保持部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因此,容易在周向上平衡地保持推力轴承。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转子具有: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套设于所述轴部;以及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筒状部的轴向上的一端侧朝外周侧扩展,且在周向上间隔地设置有从内周侧朝外周侧延伸的多个叶片,所述保持件具有:筒部,所述筒部沿轴向延伸,且从外周侧包围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凸缘部相反的一侧,且具有所述内周面;以及底部,所述底部设置于所述筒部的在轴向上远离所述凸缘部的一侧,且具有轴支承部,所述轴支承部供所述轴部压入并固定,且与所述筒状部的轴向端面一起从轴向上的两侧夹持所述推力轴承。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泵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马达;以及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固定于所述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和所述支承件中的一方对所述轴部的一端进行支承,所述保持件和所述支承件中的另一方对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进行支承。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件具有保持部,推力轴承压入并保持于保持部,因此,有助于抑制推力轴承因振动、冲击等而相对于预设位置产生轴向错位,从而抑制推力轴承因其轴向错位而搁在保持部的轴向端面上、影响组装;并且,供推力轴承压入的保持部从保持件的与推力轴承隔开间隔相对的内周面朝向内周侧突出,也就是说,推力轴承仅在周向上的局部压入保持件,因此,与推力轴承在整周上压入保持件的情况相比,有助于避免保持件因压入时产生的应力过大而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拆下了支承件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拆下了支承件和转子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拆下了转子和轴部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且表示对保持部进行铆接前的状态。
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且表示对保持部进行铆接前的状态。
(符号说明)
1 泵装置
10 马达
11 定子
111 铁芯
112 绝缘件
113 线圈
12 转子
121 筒状部
121a 轴向端面
121b 第二轴向端面
122 凸缘部
123 叶片
124 保持筒
125 磁体
13 保持件
131 筒部
1311 大内径部
1312 小内径部
132 底部
1321 轴支承部
133 第二筒部
134 第一连接板
135 第三筒部
136 第二连接板
137 第四筒部
138 第三连接板
14 推力轴承
141 凹陷部
15 轴部
16 电路板
161 通孔
17 第二推力轴承
18 导线
20 支承件
21 小径筒部
211 排出口
22 中径筒部
23 大径筒部
24 顶部
241 吸入口
25 吸入管
26 排出管
27 第二轴支承部
28 固定凸缘部
30 密封圈
40 螺钉
SF 内周面
H 保持部
H1 第一突出部
H2 第二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侧剖视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拆下了支承件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拆下了支承件和转子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拆下了转子和轴部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且表示对保持部进行铆接前的状态,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且表示对保持部进行铆接前的状态。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设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与Z方向一致。
(泵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泵装置1包括马达10,该马达10具有定子11、转子12、保持件13和推力轴承14,保持件13相对于定子11固定,且通过轴部15将转子12支承为能旋转,推力轴承14套设于轴部15,且在轴向上夹设于转子12与保持件13之间。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泵装置1还包括支承件20,支承件20固定于保持件13,并且,保持件13和支承件20中的一方对轴部15的一端进行支承,保持件13和支承件20中的另一方对轴部15的另一端进行支承。
(马达的结构)
如上所述,马达10具有定子11、转子12、保持件13和推力轴承14。
此处,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11还具有电路板16和第二推力轴承17,电路板16支承于保持件13,第二推力轴承17套设于轴部15,且在轴向上夹设于转子12与支承件20之间。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11具有铁芯111、绝缘件112和线圈113,铁芯111固定于保持件13,线圈113隔着绝缘件112安装于铁芯111。具体而言,铁芯111呈环状,且设置于保持件13的下述筒部131的外周面。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转子12具有:筒状部121,筒状部121套设于轴部15;以及凸缘部122,凸缘部122从筒状部121的轴向上的一端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朝外周侧扩展,且在周向上间隔地设置有从内周侧朝外周侧延伸的多个叶片123(在图示的例子中,叶片123一体地形成于凸缘部122的与定子11相反的一侧即Z1方向侧的表面)。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转子12还具有:保持筒124,保持筒124固定于凸缘部122的外周侧,且从外周侧包围筒状部121;以及磁体125,磁体125固定于保持筒124的内周面。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保持件13相当于泵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具有:筒部131,筒部131沿轴向延伸,且从外周侧包围筒状部121的与转子12的凸缘部122相反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筒部131的外周面供铁芯111固定;以及底部132,底部132设置于筒部131的在轴向上远离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且具有轴支承部1321,轴支承部1321供轴部15的一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的端部)压入并固定,且与筒状部121的第二轴向端面121b121a一起从轴向上的两侧夹持推力轴承14。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保持件13还具有:第二筒部133,第二筒部133沿轴向延伸,且从外周侧包围筒部131,在筒部131与第二筒部133之间形成有供定子11的铁芯111、绝缘件112和线圈113收纳的空间;第一连接板134,第一连接板134将筒部131的在轴向上靠近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端部)和第二筒部133的在轴向上靠近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第三筒部135,第三筒部135沿轴向延伸,且从外周侧包围第二筒部133,在第二筒部133与第三筒部135之间形成有供转子12的保持筒124和磁体125收纳的空间,第三筒部135的在轴向上靠近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端部)比转子12的凸缘部122朝轴向上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突出;第二连接板136,第二连接板136将第二筒部133的在轴向上远离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的端部)和第三筒部135的在轴向上远离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第四筒部137,第四筒部137沿轴向延伸,且从外周侧包围第三筒部135的轴向上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的部分;第三连接板138,第三连接板138将第三筒部135的在轴向上的中途部和第四筒部137的在轴向上靠近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端部)连接。
此外,如图4所示,推力轴承14呈环状。推力轴承14例如由金属垫圈构成。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16以厚度方向与轴向一致的方式抵接于第二连接板136的与转子12的凸缘部122相反的一侧。在电路板16的中央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161,筒部131的远离转子12的凸缘部122的一侧贯穿通孔161。电路板16与定子11的线圈113电连接。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电路板16上设置有用于传输电力、信号等的多根导线18,多根导线18从电路板16的与转子12的凸缘部122相反一侧的表面的外周缘朝向外周侧引出。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推力轴承17与筒状部121的靠近凸缘部122的第二轴向端面121b抵接。第二推力轴承17呈环状,例如也由金属垫圈构成。
(支承件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承件20沿轴向组装于马达10,通过轴部15将转子12支承为能旋转,且与马达10的保持件13一起围成供转子12收纳的泵室。
此处,如图2所示,支承件20相当于泵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具有:小径筒部21,小径筒部21沿轴向延伸,从外周侧包括转子12的多个叶片123,且具有朝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开口的排出口211;中径筒部22,中径筒部22沿轴向延伸,在轴向上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与小径筒部21相邻设置,具有比小径筒部21的内径大的内径,且从外周侧包围第三筒部135的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大径筒部23,大径筒部23沿轴向延伸,在轴向上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与中径筒部22相邻设置,具有比中径筒部22的内径大的内径,从外周侧包围第三筒部135的轴向上的中途部分,且从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与保持件13的第三连接板138抵接,在大径筒部23与第三筒部135之间夹设有密封圈30;以及顶部24,顶部24设置于小径筒部21的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在顶部24的中央具有沿轴向开口的吸入口241。
此外,如图2所示,支承件20还具有:吸入管25,吸入管25以与顶部24的吸入口241对应的方式从顶部24的中央朝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突出;排出管26,排出管26以与小径筒部21的排出口211对应的方式从小径筒部21朝外周侧突出;以及第二轴支承部27,第二轴支承部27从顶部24的中央朝轴向上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突出,并供轴部15的另一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端部)压入固定,第二轴支承部27与转子12的筒状部121的第二轴向端面121b(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轴向端面)一起从轴向上的两侧夹持第二推力轴承17。
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支承件20通过螺钉40固定于马达10的保持件13。具体而言,支承件20还具有从小径筒部21朝向外周侧扩展的固定凸缘部28,在固定凸缘部28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设置有沿轴向贯穿的多个通孔,这些通孔供螺钉40沿轴向贯穿并拧入保持件13,从而将支承件20固定于马达10。
(推力轴承的轴向错位抑制结构)
如图5所示,保持件13具有在外周侧与推力轴承14隔开间隔相对的内周面SF,且具有从内周面SF朝内周侧突出的保持部H,推力轴承14压入并保持于保持部H。
此处,保持件13例如由树脂制成。
此外,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筒部131包括大内径部1311和小内径部1312,小内径部1312在轴向上位于大内径部1311与底部132之间,在轴向上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与大内径部1311相邻设置,具有比大内径部1311的内径小的内径,且具有内周面SF和沿轴向观察时大致呈半圆形的保持部H。并且,如图5所示,在小内径部1312与大内径部1311之间形成有朝向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台阶面,该台阶面比推力轴承14的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的端面靠轴向上的另一侧。
此外,如图5和将推力轴承14以透明方式示出的图6所示,保持部H包括从内周面SF突出的第一突出部H1以及从内周面SF突出的第二突出部H2,第一突出部H1的一部分从轴向上的另一侧铆接于推力轴承14(在图示的例子中示出的是铆接前的第一突出部H1,例如通过对第一突出部H1加热并从轴向上的另一侧按压而使第一突出部H1变形并铆接于推力轴承14),第二突出部H2在轴向上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2方向侧)与第一突出部H1相邻,且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按压推力轴承14,第二突出部H2比第一突出部H1的在轴向上与第二突出部H2相邻的部分朝内周侧突出(即在第一突出部H1与第二突出部H2之间形成有朝向轴向上的另一侧的台阶面)。
此外,如图4至图6所示,推力轴承14的外周面具有凹陷部141,保持部H嵌入凹陷部141。并且,保持部H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同样地,凹陷部141在周向上也等间隔设置有多个,但凹陷部141的个数多余保持部H的个数。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保持件13具有保持部H,推力轴承14压入并保持于保持部H,因此,有助于抑制推力轴承14因振动、冲击等而相对于预设位置产生轴向错位,从而抑制推力轴承14因其轴向错位而搁在保持部H的轴向端面上、影响组装;并且,供推力轴承14压入的保持部H从保持件13的与推力轴承隔14开间隔相对的内周面SF朝向内周侧突出,也就是说,推力轴承14仅在周向上的局部压入保持件13,因此,与推力轴承14在整周上压入保持件13的情况相比,有助于避免保持件13因压入时产生的应力过大而开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10应用于泵装置1,但并不局限于此,马达10也可应用于泵装置以外的设备,还可以单独使用,此时可对转子12、保持件13等的结构适当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部15压入并固定于保持件13和支承件20,但并不局限于此,轴部15也可以固定于转子1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如下结构:第二突出部H2的前端面(内周侧端面)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如下结构:内周面SF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H沿轴向观察时大致呈半圆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保持部H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H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推力轴承14的外周面具有供保持部H嵌入的多个凹陷部141,凹陷部141在周向上也等间隔设置有多个,且凹陷部141的个数多余保持部H的个数,但并不局限于此,保持部H在周向上也可非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凹陷部141在周向上也可非等间隔地设置多个,且凹陷部141的个数可设成与保持部H的个数相同,保持部H和凹陷部141还可分别仅设置一个,根据情况,也可省略凹陷部14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H包括第一突出部H1和第二突出部H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第一突出部H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筒部131包括大内径部1311和内径比大内径部1311小的小内径部131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筒部131的内径在轴向上形成为相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H1的一部分从轴向上的另一侧铆接于推力轴承14,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突出部H1的内周侧端部也可通过热熔敷而在径向上与推力轴承14连接。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具有定子、转子、保持件和推力轴承,所述保持件相对于所述定子固定,且通过轴部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旋转,所述推力轴承套设于所述轴部,且在轴向上夹设于所述转子与所述保持件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具有在外周侧与所述推力轴承隔开间隔相对的内周面,且具有从所述内周面朝内周侧突出的保持部,
所述推力轴承压入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的外周面具有凹陷部,
所述保持部嵌入所述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相对于所述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
所述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部分从轴向上的另一侧铆接于所述推力轴承,
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轴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邻,且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按压所述推力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邻的部分朝内周侧突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前端面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相对于所述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
所述保持部包括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所述内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部分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熔敷固定于所述推力轴承,
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轴向上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邻,且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按压所述推力轴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相对于所述转子位于轴向上的一侧,
所述内周面以使内径越靠轴向上的另一侧越大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
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套设于所述轴部;以及
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筒状部的轴向上的一端侧朝外周侧扩展,且在周向上间隔地设置有从内周侧朝外周侧延伸的多个叶片,
所述保持件具有:
筒部,所述筒部沿轴向延伸,且从外周侧包围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凸缘部相反的一侧,且具有所述内周面;以及
底部,所述底部设置于所述筒部的在轴向上远离所述凸缘部的一侧,且具有轴支承部,所述轴支承部供所述轴部压入并固定,且与所述筒状部的轴向端面一起从轴向上的两侧夹持所述推力轴承。
10.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以及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固定于所述保持件,
所述保持件和所述支承件中的一方对所述轴部的一端进行支承,
所述保持件和所述支承件中的另一方对所述轴部的另一端进行支承。
CN202121743119.XU 2021-07-29 2021-07-29 马达和泵装置 Active CN215682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3119.XU CN215682014U (zh) 2021-07-29 2021-07-29 马达和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3119.XU CN215682014U (zh) 2021-07-29 2021-07-29 马达和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2014U true CN215682014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8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3119.XU Active CN215682014U (zh) 2021-07-29 2021-07-29 马达和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2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0151B2 (ja) 回転電機
JP5488614B2 (ja) ステータコア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US20150076940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2125129A (ja) モータ
CN114696505B (zh)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215682014U (zh) 马达和泵装置
JP2013039011A (ja) モータ
CN210053260U (zh) 马达
EP0940906A2 (en) Hous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motor
JP7473459B2 (ja) ポンプ装置
CN212536099U (zh) 泵装置
JP2008099355A (ja) モータ用軸受装置及び振動モータ
JP7405089B2 (ja) モータ
US10873237B2 (en) Motor
JP7463811B2 (ja) 電動ポンプ
WO2019208073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CN218971445U (zh)
US11852154B2 (en) Centrifugal pump sealing structure
JP2018150839A (ja) 燃料ポンプ
CN114696506B (zh)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214533711U (zh) 泵装置
CN111720339B (zh) 电动水泵
JP5204718B2 (ja) 燃料ポンプ
CN114696504B (zh) 电动机及泵装置
JP2024005602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