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5740U -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5740U
CN215675740U CN202121265190.1U CN202121265190U CN215675740U CN 215675740 U CN215675740 U CN 215675740U CN 202121265190 U CN202121265190 U CN 202121265190U CN 215675740 U CN215675740 U CN 215675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ir conditioner
positioning
reinforcement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51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铁生
毛先友
陈良锐
覃强
丁鹏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51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5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5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5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后壳体的后端设有朝前凹陷且具有开口的凹腔;加强件,设在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各加强件沿后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上,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在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时进行定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加强件上设置定位部,通过定位部的定位,能够在加强件与后壳体的装配过程中进行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落地式空调器一般在后箱体上设置有左右加强板,用于连接前面板,同时也用于后箱体结构加强作用。加强板一般采用钣金件,加强板一般采用卡扣和螺钉的方式固定,由于加强板过长,导致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通过设置具有定位部的卡扣结构,便于实现加强板与后壳体之间的装配,从而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后端设有朝前凹陷且具有开口的凹腔;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各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后壳体装配时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加强件上设置沿加强件的高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并且至少第一安装位处形有定位部;通过在后壳体上设置沿后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这样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安装位的配合,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二安装位的配合,并通过定位部的定位,能够在加强件与后壳体的装配过程中进行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设于所述加强件上且沿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所述第一安装位处形有所述定位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侧壁内且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相匹配,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位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卡槽,所述定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的切口,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邻近所述切口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面形成为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凹腔内侧倾斜的导向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本体,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连;以及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插销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加强件包括:本体部;前折弯部,所述前折弯部朝向所述本体部的前侧折弯,所述切口形成在所述前折弯部上,所述第一插销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口在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A,所述第一插销在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C,且满足A≥C;和/或,所述切口沿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为B,所述第一插销的最前端与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且满足B≥D。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前侧,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包括多个,所述后壳体同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配合部和多个第二配合部交替相间布置,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均包括多个,所述加强件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位和多个第二安装位交替相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位包括第二卡槽,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卡槽下方的定位槽,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槽并配合在所述第二卡槽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配合部本体,所述第二配合部本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连;以及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形成在所述第二配合部本体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后壳体的顶部延伸;所述加强件还包括设在本体部后侧的后折弯部,所述后折弯部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凹腔内侧的U形,所述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形成在所述后折弯部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销的与所述后折弯部相接触的三个表面中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第二导向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折弯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连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的最后侧,所述定位槽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形成有切边,在所述加强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切边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E,在所述第二插销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接的装配位置,所述第二插销的远离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F,且满足E>F。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为一体式结构件,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包括呈L形布置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前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连,所述后折弯部的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在加强件和后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包括切口以及定位槽,通过切口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可以穿过切口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配合部可以穿过定位槽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与后壳体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这样在加强件和后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包括切口以及定位槽,通过切口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可以穿过切口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配合部可以穿过定位槽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与后壳体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一个分解图;
图2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右侧加强件的一个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右侧加强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一个立体装配图;
图5是图4中圈示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安装位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加强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第一安装位的结构;
图8是图6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后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第一配合部的结构;
图9是图4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安装位的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安装位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后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第二配合部的结构;
图12是图10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安装位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加强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示出了第二安装位的结构;
图14是图10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安装位的在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加强件与后壳体的一个装配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指向代表装配方向;
图16是图15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加强件与后壳体的进一步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指向代表装配方向;
图17是图16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中加强件与后壳体的装配到位后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一个立体图;
图19是图18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21是图20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一个分解图。
附图标记: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
后壳体1,凹腔10,第一配合部11,第一配合面111,第一配合部本体112,第一插销113,第二配合部12,第二配合部本体121,第二插销122,第二导向面1221,
加强件2,第一安装位21,第一卡槽211,第一导向面2111,第二安装位22,第二卡槽221,
定位部3,切口31,定位槽32,切边321,
落地式空调器200,
壳体201,前壳体2011,后壳体1,顶壳2013,底壳2014,
室内换热器部件202,风道部件203,新风部件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相关技术中,落地式空调器等包括有落地式箱体(壳体),箱体作为空调器的外在框架,其需要保证整个空调器的强度。箱体包括有后箱体结构和前箱体结构,后箱体结构和前箱体结构都设有开口凹腔,两者开口相向安装在一起,形成用于放置空调器电子配件等的内腔。一般地,后箱体结构多采用钣金制造,以保证箱体的整体强度,但为了后箱体结构外观的美感及整体融合,又需要在外钣金表面进行喷涂处理,这样,使得后箱体结构的制造较为复杂,且成本高;为了避免喷涂处理工艺,后箱体结构采用塑料支撑,这样,为了保证其强度,则必须在后箱体结构的凹腔内设置较为复杂的钣金支撑结构,然而,相关技术中后箱体结构的装配较为复杂,装配效率低。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包括后壳体1以及加强件2,后壳体1可以为塑料件,加强件2可以为加强板或加强条等,加强件2可以为钣金件。
具体而言,后壳体1的后端设有朝前凹陷且具有开口的凹腔,参照图1,后壳体1的后端设有凹腔10,凹腔10可以朝前凹陷,并且凹腔10具有开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壳体1可以呈半圆筒状,当然,后壳体1也可以是其它各种形状,例如方条状,或其它各种异形状;后壳体1前端还可以设有格栅组件等。
在图1中所示的凹腔开口处的左侧侧壁内侧可以设有加强件2,在图1中所示的凹腔开口处的右侧侧壁内侧也可以设有加强件2,这样通过在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均设有加强件2,不仅有利于提高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还便于通过加强件2进一步安装落地式空调器的其他部件如出风框、新风部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设在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各加强件2沿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且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30以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时进行定位。
其中,设在后壳体1左侧的加强件2和设在后壳体1右侧的加强件2均可以沿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这样当加强件2连接在后壳体1上后,其沿着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这样,加强件2可以和凹腔10开口处的侧壁在高度方向完全配合。
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通过定位部30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其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通过定位部30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通过对加强件2和后壳体1装配结构的优化,可使得加强件2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从而能够提升制造效率,并且,通过加强件2还能够提高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保证壳体组件10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可以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在前后左右的移动。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安装位21、第二安装位22、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12。
具体而言,第一安装位21和第二安装位22设于加强件2上且沿加强件2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第一安装位21处形有所述定位部30。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12设于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侧壁内且沿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一配合部11被构造成与第一安装位21相匹配,第二配合部12被构造成与第二安装位22相匹配。
例如,第一安装位21和第二安装位22设于加强件2上,并且第一安装位21和第二安装位22可以沿加强件2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第一安装位21处形有定位部30。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12设于凹腔开口处的侧壁内,并且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12可以沿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一配合部11被构造成与第一安装位21相匹配,第二配合部12被构造成与第二安装位22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通过在加强件2上设置沿加强件2的高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安装位21和第二安装位22,并且至少第一安装位21处形有定位部30;通过在后壳体1上设置沿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12,这样通过第一配合部11与第一安装位21的配合,通过第二配合部12和第二安装位22的配合,并通过定位部30的定位,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的装配过程中进行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第一安装位21包括第一卡槽211,定位部30包括与第一卡槽211相连通的切口31,第一配合部11适于通过切口31并配合在第一卡槽211处。例如,第一安装位21可以包括第一卡槽211,定位部30可以包括切口31,切口31可以与第一卡槽211相连通,第一配合部11被构造成适于通过切口31并配合在第一卡槽211处。这样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通过切口31可以进行定位对准,通过使第一配合部11穿过切口31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211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其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通过切口31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结合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11邻近切口31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导向面2111,第一配合部11上形成有与第一导向面2111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面111。例如,第一卡槽211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面2111,第一导向面2111可以邻近切口31设置,第一配合部11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面111,第一配合面111与第一导向面2111相匹配。使得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通过切口31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11通过切口31后,通过第一导向面2111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能够更加顺利地安装在第一卡槽211内,从而更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其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通过切口31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并且,第一配合部11通过切口31后,通过第一导向面2111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能够更加顺利地安装在第一卡槽211内,从而更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结合图7,第一导向面2111形成为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凹腔10内侧倾斜的导向斜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第一导向面2111可以被构造成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凹腔10内侧倾斜的导向斜面。此时,第一配合面111可以被构造成与所述导向斜面相匹配的配合斜面,如此,通过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配合斜面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加强件2与后壳体1的装配难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其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通过切口31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并且,第一导向面2111形成为导向斜面,使得在第一配合部11通过切口31后,通过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能够更加顺利地安装在第一卡槽211内,从而更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配合部11可以包括:第一配合部本体112以及与第一配合部本体112相连的第一插销113。具体而言,第一配合部本体112与后壳体1相连;在后壳体1的前后方向上,第一插销113可以形成在第一配合部本体112的前端,第一配合面111可以形成在第一插销113上。
参照图6和图7,加强件2包括:本体部23以及前折弯部24,前折弯部24可以与本体部23相连,并且前折弯部24可以朝向本体部23的前侧折弯,切口31形成在前折弯部24上,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通过切口31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11通过切口31后,通过第一导向面2111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能够更加顺利地安装在第一卡槽211内,从而更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另外,通过在第一配合部11上设置与导向斜面相配合的配合斜面,方便安装作业,避免在安装时第一插销113顶到切口31的上边。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切口31在加强件2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A,第一插销113在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C,且满足A≥C。这样在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通过使切口31的高度A不小于第一插销113的高度为C,能够使第一插销113较为方便地通过切口31,从而有利于降低后壳体1与加强件2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切口31沿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为B,第一插销113的最前端与加强件2的本体部23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且满足B≥D。在落地式空调器200的前后方向上,通过使切口31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B不小于第一插销113的最前端与加强件2的本体部23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D,使得在后壳体1与加强件2进行装配时,无需倾斜加强件2即可使第一插销113顺利地通过切口31,这样更便于操作,且有利于降低后壳体1与加强件2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这里,距离D可以参照第一插销113安装到位后相对于加强件平面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通过使切口31的高度A不小于第一插销113的高度为C,并且,在落地式空调器200的前后方向上,通过使切口31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B不小于第一插销113的最前端与加强件2的本体部23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D,如此能够使第一插销113更为方便地通过切口31,从而更有利于降低后壳体1与加强件2的装配难度,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落地式空调器200的前后方向上,第一配合部11可以位于第二配合部12的前侧,这样有利于限制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在前后方向上运动。
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12均可以包括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后壳体2同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配合部11和多个第二配合部12交替相间布置,如后壳体2左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配合部11和多个第二配合部12可以交替相间布置,后壳体2右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配合部11和多个第二配合部12可以交替相间布置。以后壳体2左侧壁为例,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配合部1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配合部12,相邻两个第二配合部1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配合部11等,右侧亦然。
第一安装位21和第二安装位22均可以包括多个,加强件2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位21和多个第二安装位22交替相间布置。如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安装位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安装位22,相邻两个第二安装位2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安装位21等。
这样通过在高度方向上交替间隔开设置的多个第一配合部11、多个第二配合部12、多个第一安装位21和多个第二安装位22,使得后壳体1与加强件2的装配可以分散开来,这样能够实现在高度方向上的多点式定位,还有利于降低装配的难度,保证加强件2与后壳体1的装配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5以及图12和图13,第二安装位22可以包括第二卡槽221,定位部30还可以包括定位槽32,定位槽32可以形成在如图1中所示的第二卡槽221下方,在后壳体1与加强件2装配的过程中,第二配合部12适于通过定位槽32进行定位并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和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以及定位槽32,通过切口31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11可以穿过切口31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211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32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配合部12可以穿过定位槽32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第二配合部12可以包括:第二配合部本体121以及与第二配合部本体121相连的第二插销122(如倒扣结构等)。
具体而言,第二配合部本体121与后壳体1相连;第二插销122可以形成在第二配合部本体121的内侧,并且第二插销122可以朝向后壳体1的顶部延伸;第二插销122可以通过定位槽32并配合在第二卡槽221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和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以及定位槽32,通过切口31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插销113可以穿过切口31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211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32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插销122可以穿过定位槽32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参照图5、图9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还可以包括后折弯部25,后折弯部25可以设在本体部23后侧,后折弯部25与本体部23相连,并且后折弯部25可以朝向本体部23的后侧折弯,后折弯部25可以被构造成U形,U形的开口可以朝向凹腔内侧,后折弯部25上可以形成有定位槽32和第二卡槽221。
进一步地,参照图9、图10以及图12,第二插销221的装入端设置有导向斜面,具体地,第二插销221的与后折弯部25相接触的三个表面中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第二导向面1221。在第二配合部12与第二安装位22装配的过程中,第二插销221可以与U形的后折弯部25的三个表面相接触,通过在第二插销221与后折弯部25相接触的三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导向面1221,有利于降低第二插销221与第二卡槽221的装配难度,从而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第一配合部11、第二配合部12可以与后壳体1形成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这样有利于减少装配零部件的数量,便于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其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以及定位槽32,通过切口31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并且,第一导向面2111形成为导向斜面,使得在第一配合部11通过切口31后,通过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能够更加顺利地安装在第一卡槽211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32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插销221的装入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221,通过第二导向面1221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二插销122可以穿过定位槽32再进一步顺利地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折弯部25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251和第二板体252;以及分别与第一板体251和第二板体252相连的第三板体253;第一板体251位于加强件2的本体部23的最后侧,定位槽32在第一板体251上形成有切边321,在加强件2的宽度方向上,切边321与第三板体253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E,在第二插销122与第二卡槽221相卡接的装配位置,第二插销122的远离第三板体253的一侧表面与第三板体253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F,且满足E>F。
参照图13和图14,后折弯部25包括:第一板体251、第二板体252以及第三板体253,第一板体251和第二板体252可以相互平行设置;第三板体253分别与第一板体251和第二板体252相连,并且第三板体253可以与前折弯部24平行或共面。第二插销221装配到位后,位于加强件2的第一板体251和第二板体252之间,可防止加强件2在前后方向的窜动。
参照图12,加强件2可以包括本体部23,第一板体251可以位于本体部23的最后侧,定位槽32在第一板体251上形成有切边321,在加强件2的宽度方向上,切边321与第三板体253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E,在第二插销122与第二卡槽221相卡接的装配位置,第二插销122的远离第三板体253的一侧表面与第三板体253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F,且满足E>F。宽度尺寸E>F(第二插销122安装后相对于加强件2的尺寸),即尺寸G=E-F>0;该设计,可使得加强件2在装入后壳体2的过程中,切边321不会与第二插销122碰到,易装配。
如果上述的尺寸E≤F,则在第二插销122与第二卡槽221装配的过程中,需要使第二插销122与第一板体251以及第二板体252相对的表面接触,再进一步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拉动装配;而如果使上述的尺寸E>F,则在第二插销122与第二卡槽221装配的过程中,第二插销122即使不与第一板体251以及第二板体252相对的表面接触,第二插销122可以在第二导向面1221的作用下直接推入第二卡槽221内并位于第一板体251以及第二板体252之间,而且必要时可以在宽度方向上调节第二插销122与第二卡槽221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在加强件2的高度方向上,切边321的高度大于第二配合部12的总高度,如此设置使得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和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以及定位槽32,通过切口31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一配合部11可以穿过切口31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211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32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配合部12可以穿过定位槽32再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15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的装配过程,装配方案及顺序参照图中的箭头所示。
结合图15,在加强件2和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以及定位槽32,通过切口31可以进行定位对准,此时,第一配合部11穿过切口31,第二配合部12穿过定位槽32。参照图16,向下拉动加强件2,使穿过切口31的第一配合部11进一步卡接在第一卡槽211内,与此同时,使通过定位槽32的第二配合部12进一步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内,装配到位后的结构如图17所示,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其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以及定位槽32,通过切口31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并且,第一导向面2111形成为导向斜面,使得在第一配合部11通过切口31后,通过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能够更加顺利地安装在第一卡槽211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32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插销221的装入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221,通过第二导向面1221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二插销122可以穿过定位槽32再进一步顺利地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至此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的装配过程的描述。
参照图5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的本体部23包括呈L形布置的第一本体部231和第二本体部232,前折弯部24与第一本体部231相连,后折弯部25的第二板体252与第二本体部232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231可以沿宽度方向例如左右方向延伸,前折弯部23可以设在第一本体部231的外侧,如右侧加强件2上的前折弯部23可以设在第一本体部231的右侧并朝前延伸,第二本体部232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本体部232的前端可以与第一本体部231的左端相连,后折弯部25的第二板体252可以与第二本体部232后端相连。
第一本体部231可以沿宽度方向例如左右方向延伸,前折弯部23可以设在第一本体部231的外侧,如左侧加强件2上的前折弯部23可以设在第一本体部231的左侧并朝前延伸,第二本体部232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本体部232的前端可以与第一本体部231的右端相连,后折弯部25的第二板体252可以与第二本体部232后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加强件2的横截面可以呈“弓”字形,本体部23的横截面可以呈L形,第一本体部231与前折弯部23的横截面可以呈L形,后折弯部25的横截面可以呈U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卡扣结构将后壳体1与加强件2装配为一体后,还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进一步将后壳体1与加强件2进行紧固,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后壳体1与加强件2之间的装配可靠性。这里,所述紧固件可以在后壳体1和加强件2的长度方向每隔预定距离设置,这样通过多点式紧固,能够进一步保证装配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通过对加强件2和后壳体1装配结构的优化,结构简单,且可使得加强件2更加方便安装,有利于提升制造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分别沿着后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后壳体1的上下端处,并分别与后壳体1的上下端固定连接,这样,则限制了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在上下上的移动,且加强件2通过卡扣结构与凹腔10开口处侧壁连接,该卡扣结构限制其相对于后壳体1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其在立体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不仅可以保证后壳体1的整体强度,且还可以校正后壳体1开口侧两侧壁的变形等。
在后壳体1内侧壁的上下端上,分别凸设有内筋13(参照图21),加强件2的上下端则分别固定连接在内筋13上,从而利用该固定连接,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筋13可以呈连续条状,沿后壳体1的横截面方向延伸布置,形成条状,这样,也同时保证后壳体1本身的强度。加强件2的上下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固定连接在内筋13上,当然,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其它方式,例如通过结构卡合等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后壳体1左侧的加强件2和位于后壳体1右侧的加强件2的结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两者结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进行装配时,加强件2可以通过限制加强件2相对于后壳体1前后左右移动的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1上。其中,卡扣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部30,定位部30包括切口31以及定位槽32,通过切口31能够在加强件2与后壳体1装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有利于对准装配,并且,第一导向面2111形成为导向斜面,使得在第一配合部11通过切口31后,通过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能够更加顺利地安装在第一卡槽211内。与此同时,通过定位槽32也可以进行定位对准,第二插销221的装入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221,通过第二导向面1221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二插销122可以穿过定位槽32再进一步顺利地卡接在第二卡槽221内,这样能够实现加强件2与后壳体1之间的可靠装配,并且装配前可以先准确定位,从而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加强件与后壳体装配过程比较困难,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参照图18至图2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200,包括上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通过在落地式空调器200上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不仅便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还有利于通过加强件2连接落地式空调器200的其他部件,提高落地式空调器20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200,落地式空调器200与空调器室外机一起组成空调器,可以用于调节室内温度,例如,空调器可以给室内环境制冷或制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200可以为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其具有室外换新风和室内空气循环净化功能。具体而言,落地式空调器200包括壳体201、室内换热器部件202、空调风机部件、风道部件203、出风框部件、控制部件、新风部件204等。
其中,壳体201包括前壳体2011、后壳体1、顶壳2013、底壳2014(底座)等;前壳体2011由一块或多块组成,设置有空调出风口,对应空调出风口设置有出风口开关门,用来打开或者关闭空调出风口;后壳体1由一块或多块组成,设置有空调回风格栅滤网、一个或多个新风出风口,后壳体两侧设置有立柱,用来安装固定蒸发器部件、新风部件204及电控部件;新风出风口设置在后壳体两侧亦或是前面板上;后壳体1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及与新风出风蜗壳装配固定的导向固定结构。空调风机部件为单贯流风机或双贯流风机。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200,室内换热器部件202和风道部件203可以设置在壳体201内,壳体201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室内换热器部件202和风道部件203等组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壳体201包括底壳2014、前壳体2011和后壳体1,前壳体和后壳体1分别设在底壳2014上。例如,底壳2014上设有多个定位销和定位孔,前壳体2011和后壳体1可通过定位销首先定位在底壳2014上,随后利用固定件例如螺钉穿过定位孔以将前壳体2011和后壳体1固定在底壳2014上。前壳体2011的后侧与后壳体1的前侧配合,前壳体2011设有出风口,后壳体1设有进风口。由此,结构简单,而且便于壳体内相关结构例如室内换热器部件202和风道部件203等的装配。
例如,如图20和图21所示,前壳体2011和后壳体1的横截面均形成为大体半圆形形状,当前壳体2011的后侧与后壳体1的前侧配合后,可形成大体圆柱体状的壳体。前壳体2011上还可以设有阀门,阀门可以调节出风口的开度,阀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阀门可以用于控制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等。
进一步地,底壳2014内设有多条加强筋以提高底壳2014的强度,简单可靠。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壳2014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后壳体1的内筋13上,从而也与后壳体1固定连接,后壳体1内的内筋13可以将壳体组件中需要设置的多个部件连接起来,其大大简化该壳体201的结构形式,提高制造效率及装配效率。
可选地,如图21所示,壳体201(如后壳体1)的后部设有一个进风口,且进风口形成为格栅状,这一方面有利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进入到壳体201内,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对空气过滤的作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进风口还可以包括多个,且多个进风口可以分别设在后壳体1的后部和/或后壳体1的两侧。
室内换热器部件202设在壳体201内且位于进风口的前侧,室内换热器部件202包括换热器,从而便于从进风口进入到壳体201内的空气可以直接流向换热器以与换热器进行换热。
风道部件203设在壳体201内且位于换热器和出风口之间以将空气从进风口导流至出风口,由此,在风道部件203的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可首先流经换热器,并与换热器进行换热,随后换热后的空气经过风道部件203并经过出风口吹向室内环境中,从而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具体地,风道部件包括风道件、电机以及贯流风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贯流风轮应用在落地式空调器200中时,可使得落地式空调器200的噪音小、送风均匀,且功率低。
其中,当落地式空调器200工作时,电机驱动贯流风轮转动以使得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到壳体201内,并与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流入风道件内,并经过贯流风轮增压后,经过出风口排出到室内环境中,从而使得落地式空调器200同时具有贯流风轮带来的噪音小和低功率的优点。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部件202还可以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在换热器的下方以用于收集换热器制冷时产生的冷凝水。具体地,接水盘上形成有盛水空间,盛水空间的底壁上设有排水孔。由此,换热器制冷时产生的冷凝水可流入接水盘的盛水空间,并从排水孔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器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后端设有朝前凹陷且具有开口的凹腔;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两侧壁内侧,各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体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定位部以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后壳体装配时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设于所述加强件上且沿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至少所述第一安装位处形有所述定位部;
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凹腔开口处的侧壁内且沿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位相匹配,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位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卡槽,所述定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的切口,所述第一配合部适于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邻近所述切口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形成为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凹腔内侧倾斜的导向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
第一配合部本体,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连;以及
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形成在所述第一配合部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插销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加强件包括:
本体部;
前折弯部,所述前折弯部朝向所述本体部的前侧折弯,所述切口形成在所述前折弯部上,所述第一插销通过所述切口并配合在所述第一卡槽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在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A,所述第一插销在所述后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为C,且满足A≥C;和/或,
所述切口沿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为B,所述第一插销的最前端与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且满足B≥D。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地式空调器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前侧,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包括多个,所述后壳体同侧壁上的多个第一配合部和多个第二配合部交替相间布置,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均包括多个,所述加强件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位和多个第二安装位交替相间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包括第二卡槽,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卡槽下方的定位槽,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通过所述定位槽并配合在所述第二卡槽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
第二配合部本体,所述第二配合部本体与所述后壳体相连;以及
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形成在所述第二配合部本体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后壳体的顶部延伸;
所述加强件还包括设在本体部后侧的后折弯部,所述后折弯部形成为开口朝向所述凹腔内侧的U形,所述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形成在所述后折弯部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销的与所述后折弯部相接触的三个表面中的至少一处形成有第二导向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折弯部包括:
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
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连的第三板体;
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的最后侧,所述定位槽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形成有切边,在所述加强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切边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E,在所述第二插销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卡接的装配位置,所述第二插销的远离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三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F,且满足E>F。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一体式结构件,所述加强件的本体部包括呈L形布置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前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连,所述后折弯部的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连。
14.一种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CN202121265190.1U 2021-06-07 2021-06-07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Active CN215675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190.1U CN215675740U (zh) 2021-06-07 2021-06-07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5190.1U CN215675740U (zh) 2021-06-07 2021-06-07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5740U true CN215675740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5190.1U Active CN215675740U (zh) 2021-06-07 2021-06-07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5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8224B (zh) 空调器
KR20170020146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5352040A (zh) 空调柜机
CN215675740U (zh)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KR20160016066A (ko) 이동식 공기조화기의 윈도우 키트
KR20070066393A (ko) 천장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하우징
KR20080041062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117710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0195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295954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床置き型室内機
CN218154763U (zh) 空气处理机组
CN218599989U (zh) 安装壳及空调
KR20080076657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8033394U (zh) 空调器的机壳及空调器
CN216346699U (zh) 窗式空调器
CN220707572U (zh) 用于空调器的水力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89255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063735U (zh)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面板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6346631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家具组件
CN212132681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390597U (zh) 空调器
CN2145014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82066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45014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266885A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